其他人對此沒有發表任何看法,畢竟這不是簡單的以多少兵力換取對方多少兵力的算題,這是涉及三萬將士的性命。
但戰爭是非常殘酷的,死人的難免的。
秦岱銘在思索這個計劃的可行性,預判成功率會有多高。
他想到,就算千水衛的將士無法做到把對方的那一萬將士盡數消滅,隻要能遲緩他們的行動,都能讓增援的人馬順利渡江。
向金州增援的部隊,一是行軍速度一定要快;二是戰鬥力必須要強;三是人數不能太少。
符合三點要求的,秦岱銘首先想到了嶽山的先鋒營。
本來先鋒營就是為了防備敵人的騎兵的,結果敵人的騎兵跑到了青州去了,讓先鋒營在盛州這裏白等了。
不過,要考慮一個問題,人過去問題不大,可是那些馬呢?
要動用比較大的運輸船才可以,有點難度。
這裏的關鍵點在於能不能把敵人那一萬的水師將士給牢牢拖住了。
秦岱銘說道:“啟稟殿下,臣以為此計可行。臣建議把嶽提督的先鋒營送過對岸去,他們是當下最適合的增援人馬。”
“從洛川到曲平,距離較遠,其它軍團恐怕是難以趕上。目前先鋒營的戰力是非常強的,這大家都是知曉的。先鋒營有一萬人馬,而且是騎兵。”
“雖然算不上真正的重甲騎兵,但披甲程度是除了在東線兵團的那一千名騎兵,就數先鋒營披甲是最高的。”
“這一萬騎兵,對整個戰場的殺傷力是非常強的。當然我們要考慮到馬匹運輸的難度,需要大型的船隻。”
木華陽見到秦岱銘回應了他的計劃,心裏自然是有些喜悅的,當即說道:“大型的戰船少了些,不過運輸物資這些的船隻還是有的。”
“此前為了向青州的東線運輸物資,軍監所弄了些中型的運輸船,隻是比大型的遜色一點,也是能夠運送馬匹的。”
“我們的關鍵點就是要為先鋒營打通一條安全的渡江通道,其它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慕淑雲知道軍部和太子的意思了,反正無論怎麽說,就是要拚盡全力都要想辦法把那一萬水師給拖住或者是給殲滅了,給渡江的將士創造一個機會。
其他人不幹涉軍部的建議,先是看向了莊子棟,接著是慕淑雲。
木千羽曾經提過,開軍事會議的時候,其他的大臣可以提出可行性的意見,但必須要充分尊重軍部的意見。
這是因為木千羽不想那些不是專業的,而且又不是時刻處於前線的大臣來幹擾軍部專業的判斷。
除非其他大臣有非常可靠的理由和觀點去否定對方的意見。
木華陽雖不是軍部的人,可是他是太子啊,而且自從楊天師宣讀木千羽那份關於皇位繼承的聖旨,在場哪個人不知道太子說話是分量。
也隻有慕淑雲可以否定和下決策。
慕淑雲環顧了眾人,然後說道:“本宮同意太子的說法,我們就全力去打通盛州和金州的渡江通道,把先鋒營送過江去。”
慕淑雲其實也清楚,太子和秦岱銘說的沒錯,盛州到金州的距離才是最短的,隻有一江之隔。
而嶽山的先鋒營又是目前剩下的軍團中最強的,加上他對木千羽是極度忠誠。
尤其是忠誠,這是增援部隊最要考慮的因素。
隻有忠誠可靠的將士,就算把自己的性命拚上了,也會盡自己全大的可能去救自己的皇帝。
在場的其他大臣對此計劃沒有其它異議了,一致通過。
此時,溫史禮說道:“啟稟皇後娘娘,為了此次計劃的成功,臣認為我們可以在青州做做文章。可能大家都覺得,青州沒有千水衛,根本無計可施。”
“本官提醒大家是,第一,我們在青州已經建立了不少的碼頭,而且還派了大量的將士在守衛,同時配備了相當的新型投石車。”
“我們是不能攻擊到敵人的水師,可他們同樣不要輕易的靠近我們的碼頭,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
“第二,我們仔細想想。在南陵江附近生活的是不是有大量的漁民,他們對水是不是非常的熟悉?”
“這些人水性功夫必然不比旭日水師的將士差,隻是缺乏係統化的水上作戰經驗罷了。”
“我們可以征集這些漁民作為我們新的千水衛將士,讓他們熟悉我們的那些小型的戰船。”
“對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利用戰船的靈活性,對南陵江上敵人進行襲擾,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金州大戰的爆發,旭日的水師會異常緊張。江麵上有任何動靜,都能立刻引起他們的注意。”
“我們就要天天給對方添堵,讓他們分心。或許這些新的千水衛將士,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因為這些漁民對南陵江的熟悉程度超過任何人,說不定能創造出些奇跡。”
溫史禮的話讓大家眼前一亮,這主意不錯,而且還是上一個計劃的補充。
其實讓漁民來加入千水衛,是再正常不過了,旭日方麵也有這方麵的操作。
隻是千羽當初組建千水衛的時候,望州的漁民不算太多。
那個時候,木千羽是直接讓駐軍將士或者各鄉的村民去捕魚,後麵直接讓這些人成為了千水衛的將士。
千羽接管青州後,主要的工作都放在了清零計劃和安置點計劃上了。
千水衛的工作是由曾立業抓的,剛好朝廷對千水衛的工作都放在了盛州,結果青州隻是修建了不少的碼頭,建立了大量的岸邊工事。
這些碼頭說白了,是為東線兵團運送物資使用的,真正作戰的作用還沒發揮出來。
本來這計劃應該是軍部提出的,但從莊子棟到下麵各軍團的將領,都忙的團團轉。
先是掃除旭日在盛州的殘餘力量,接著是接管青州的事宜,後麵是向金州調兵,加上各個軍團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變革。
事情是一件接一件,大家都忙得頭暈轉向。
溫史禮作為內閣首輔,自然要總覽全局,當中就發現了這一漏洞。
莊子棟聽到溫史禮的提議,都覺得有點羞愧了,秦岱銘更是不用說了,都想再次磕頭了。
於是,慕淑雲同意了此計劃。
之後,經過大家的商討,大體定出了增援的計劃。
但戰爭是非常殘酷的,死人的難免的。
秦岱銘在思索這個計劃的可行性,預判成功率會有多高。
他想到,就算千水衛的將士無法做到把對方的那一萬將士盡數消滅,隻要能遲緩他們的行動,都能讓增援的人馬順利渡江。
向金州增援的部隊,一是行軍速度一定要快;二是戰鬥力必須要強;三是人數不能太少。
符合三點要求的,秦岱銘首先想到了嶽山的先鋒營。
本來先鋒營就是為了防備敵人的騎兵的,結果敵人的騎兵跑到了青州去了,讓先鋒營在盛州這裏白等了。
不過,要考慮一個問題,人過去問題不大,可是那些馬呢?
要動用比較大的運輸船才可以,有點難度。
這裏的關鍵點在於能不能把敵人那一萬的水師將士給牢牢拖住了。
秦岱銘說道:“啟稟殿下,臣以為此計可行。臣建議把嶽提督的先鋒營送過對岸去,他們是當下最適合的增援人馬。”
“從洛川到曲平,距離較遠,其它軍團恐怕是難以趕上。目前先鋒營的戰力是非常強的,這大家都是知曉的。先鋒營有一萬人馬,而且是騎兵。”
“雖然算不上真正的重甲騎兵,但披甲程度是除了在東線兵團的那一千名騎兵,就數先鋒營披甲是最高的。”
“這一萬騎兵,對整個戰場的殺傷力是非常強的。當然我們要考慮到馬匹運輸的難度,需要大型的船隻。”
木華陽見到秦岱銘回應了他的計劃,心裏自然是有些喜悅的,當即說道:“大型的戰船少了些,不過運輸物資這些的船隻還是有的。”
“此前為了向青州的東線運輸物資,軍監所弄了些中型的運輸船,隻是比大型的遜色一點,也是能夠運送馬匹的。”
“我們的關鍵點就是要為先鋒營打通一條安全的渡江通道,其它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慕淑雲知道軍部和太子的意思了,反正無論怎麽說,就是要拚盡全力都要想辦法把那一萬水師給拖住或者是給殲滅了,給渡江的將士創造一個機會。
其他人不幹涉軍部的建議,先是看向了莊子棟,接著是慕淑雲。
木千羽曾經提過,開軍事會議的時候,其他的大臣可以提出可行性的意見,但必須要充分尊重軍部的意見。
這是因為木千羽不想那些不是專業的,而且又不是時刻處於前線的大臣來幹擾軍部專業的判斷。
除非其他大臣有非常可靠的理由和觀點去否定對方的意見。
木華陽雖不是軍部的人,可是他是太子啊,而且自從楊天師宣讀木千羽那份關於皇位繼承的聖旨,在場哪個人不知道太子說話是分量。
也隻有慕淑雲可以否定和下決策。
慕淑雲環顧了眾人,然後說道:“本宮同意太子的說法,我們就全力去打通盛州和金州的渡江通道,把先鋒營送過江去。”
慕淑雲其實也清楚,太子和秦岱銘說的沒錯,盛州到金州的距離才是最短的,隻有一江之隔。
而嶽山的先鋒營又是目前剩下的軍團中最強的,加上他對木千羽是極度忠誠。
尤其是忠誠,這是增援部隊最要考慮的因素。
隻有忠誠可靠的將士,就算把自己的性命拚上了,也會盡自己全大的可能去救自己的皇帝。
在場的其他大臣對此計劃沒有其它異議了,一致通過。
此時,溫史禮說道:“啟稟皇後娘娘,為了此次計劃的成功,臣認為我們可以在青州做做文章。可能大家都覺得,青州沒有千水衛,根本無計可施。”
“本官提醒大家是,第一,我們在青州已經建立了不少的碼頭,而且還派了大量的將士在守衛,同時配備了相當的新型投石車。”
“我們是不能攻擊到敵人的水師,可他們同樣不要輕易的靠近我們的碼頭,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
“第二,我們仔細想想。在南陵江附近生活的是不是有大量的漁民,他們對水是不是非常的熟悉?”
“這些人水性功夫必然不比旭日水師的將士差,隻是缺乏係統化的水上作戰經驗罷了。”
“我們可以征集這些漁民作為我們新的千水衛將士,讓他們熟悉我們的那些小型的戰船。”
“對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利用戰船的靈活性,對南陵江上敵人進行襲擾,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金州大戰的爆發,旭日的水師會異常緊張。江麵上有任何動靜,都能立刻引起他們的注意。”
“我們就要天天給對方添堵,讓他們分心。或許這些新的千水衛將士,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因為這些漁民對南陵江的熟悉程度超過任何人,說不定能創造出些奇跡。”
溫史禮的話讓大家眼前一亮,這主意不錯,而且還是上一個計劃的補充。
其實讓漁民來加入千水衛,是再正常不過了,旭日方麵也有這方麵的操作。
隻是千羽當初組建千水衛的時候,望州的漁民不算太多。
那個時候,木千羽是直接讓駐軍將士或者各鄉的村民去捕魚,後麵直接讓這些人成為了千水衛的將士。
千羽接管青州後,主要的工作都放在了清零計劃和安置點計劃上了。
千水衛的工作是由曾立業抓的,剛好朝廷對千水衛的工作都放在了盛州,結果青州隻是修建了不少的碼頭,建立了大量的岸邊工事。
這些碼頭說白了,是為東線兵團運送物資使用的,真正作戰的作用還沒發揮出來。
本來這計劃應該是軍部提出的,但從莊子棟到下麵各軍團的將領,都忙的團團轉。
先是掃除旭日在盛州的殘餘力量,接著是接管青州的事宜,後麵是向金州調兵,加上各個軍團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變革。
事情是一件接一件,大家都忙得頭暈轉向。
溫史禮作為內閣首輔,自然要總覽全局,當中就發現了這一漏洞。
莊子棟聽到溫史禮的提議,都覺得有點羞愧了,秦岱銘更是不用說了,都想再次磕頭了。
於是,慕淑雲同意了此計劃。
之後,經過大家的商討,大體定出了增援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