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重海一交上手,覺得對方的戰力非常之強,都快趕上鐵甲軍了。
心裏一驚,猜測是不是金晨方麵在秘密培養類似鐵甲軍的將士?
大營被毀,糧草被燒!
而且現在軍心大亂,再拖下去,恐怕到最後,不是金晨全軍潰敗,而是自己這邊。
沈重海沒有過多的糾結,讓大軍開始有秩序的撤離戰場。
前來增援的那支援兵,並沒有繼續去追殺,而是快速的向金晨雲汐那邊靠攏。
金晨雲汐和麾下的將士們看到敵人在撤退,原來繃緊的神經稍稍放鬆了些。
當那支援兵的帶頭將領來到金晨雲汐跟前時,她一臉錯愕,以為白天見鬼了。
隻見援兵將領跪倒在地,行禮道:“啟稟陛下,禁軍副統領權博遠奉丞相之命前來增援。”
沒錯,來的居然是在瑞城的禁軍,帶隊的是副統領權博遠。
權博遠不敢抬頭,但他知道這次來對了,完成了一個驚天的使命。
這個使命將會讓他的人生進入到一個輝煌的階段。
這讓他不禁回想到當初自己是那麽不情願來這裏的情景。
浩陽五十萬大軍南下之時,上官文修分析判斷,如果駐守在金元城的大軍不出城作戰,是能阻擋住那五十萬大軍的。
就算金元城被攻破了,浩陽方麵都會損失慘重。
以沈重海的聰明,不會不想到這一層。
可他偏偏就帶著五十萬兵力來了,那他就有贏的計劃。
怎麽贏呢?
在上官文修焦急難安之時,鳳衛反饋回來的情報是,敵人的鐵甲軍在金州東線肆虐。
靈光一現,原來對方是用鐵甲軍來逼迫守軍出城作戰。
如果守軍不出來作戰,任由鐵甲軍在東線作亂,整個金州都會陷入一個恐慌的局麵。
但是,守軍出來作戰了,敵人的鐵甲軍依然在東線作亂呢?
可上官文修很快就想到,守軍此時肯定不知道外界的消息,要麽會軍心大亂。
雲汐陛下可能在擔心,時間拖久了,士氣大降,對作戰不利。
那幹脆趁士氣正盛之時,果斷出擊,或許有一線生機。
另外一方麵,要是鐵甲軍繞道西線,把金元城的後勤供應全部切斷了,那更加危險了。
這沈重海真的是陰險,先把鐵甲軍放到東線來,給金晨方麵造成巨大的壓力,然後坐等守軍出城,最後一舉殲之!
誰都能看出他的計劃,但又不得不跟著他的計劃走。
上官文修知道南邊的動亂被平息了,援軍正在向北邊馳援。
可是遠水是救不了近火的。
金晨雲汐離開瑞城的時候,給上官文修留了五萬的禁軍。
前線戰果不理想的情況下,有著這五萬的兵力也是能夠支持殷堅秉的大軍到來。
上官文修可不這麽想,要是前線戰況不好,那就等於金晨的皇帝已經戰死在前線了。
金晨的皇族,就剩金晨雲汐一個純正血統了,其他旁係子弟,上官文修一個都看不上。
萬一金晨雲汐戰死了,上官文修可不想去輔助那些狗屁旁係子弟,直接撂挑子不幹,躲到遠遠的。
浩陽是什麽實力,自己清楚的很!
沒有金晨雲汐在前麵撐著,金州過不了多久就是沈重海的。
所以,雲汐女帝一定不能死!
上官文修做出了一個驚天的決定,把瑞城這五萬兵力盡數調出,派到前線去救女帝。
副統領權博遠是激烈抗議的,因為他覺得要聽從女帝的旨意,死守在瑞城。
結果是被上官文修大罵一頓,指責他就是個蠢貨,女帝要是亡了,金晨還有什麽狗屁禁軍。
而且上官文修還拿出了金晨雲汐給他的旨意,說是讓丞相總管瑞城一切事務,包括禁軍的調動。
權博遠一看到這旨意,頓時沒脾氣了,聽從了上官文修的命令。
不過,上官文修給了他一個善意的提醒,在見到陛下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什麽救駕來遲,要說是來增援的。
雖然不明白這句有什麽區別,權博遠還是照做了。
用了短短五天的時間,死命的奔跑,終於趕到了戰場。
權博遠知道以這五萬兵力,影響不了那麽大的戰局。
隻有偷襲敵人的後方,燒毀敵人的糧草,這才有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故意給權博遠創造機會的,浩陽留在大營的將士並不多,守衛也不是過於嚴謹。
這有了開始的那一幕,大營被毀,糧草被燒,還從浩陽大軍後麵直插過來。
金晨雲汐雖然不知道禁軍為什麽出現在這裏,但她知道這機會難得,於是下令所有的將士快速追擊。
沈重海和應勇能猜到敵人一會合,很快就會追擊過來。由於不知道對方來了多少人,隻好下令全軍向靈鳳方向撤去。
在撤退的過程中,留下了一支負責斷後的隊伍。
正是這支斷後的隊伍,讓金晨雲汐白白錯失了擴大戰果的機會。
獲得勝利的金晨雲汐除了留下部分的將士來打掃戰場,把其餘的兵力全部向東線兵峽城進發,在那裏準備伏擊敵人的鐵甲軍。
在兵峽城的北邊有一道峽穀,是北邊通過兵峽城的必經之路,因此那城池被命名為兵峽城。
如今敵人的大營被毀,糧草被燒,大軍更是北撤,鐵甲軍一定會被召回。
鐵甲軍從兵峽城回來的路線最短,很有可能走那裏。
金晨雲汐決定不能放棄這個機會,哪怕有一丁點的可能性。
敵人這鐵甲軍對金晨的威脅太大了,必須要盡快將其殲滅。
一邊趕路,一邊問起了權博遠為什麽到這裏的原因。
權博遠把上官文修讓他來增援的話修飾了一番向金晨雲汐複述了一遍。
金晨雲汐苦笑起來,沒想到這個上官文修真的夠大膽的,把瑞城的兵力都給清空了。
不過,金晨雲汐不覺得是自己的瘋狂感染了他,而是這位丞相本來就是一個膽大的人。
當年這位丞相大人放著旭日的大官不做,跑到金州來做起了丞相。
後麵在金晨陷入到巨大危機的時候,又挺身而出。
如果沒有這個上官叔叔,恐怕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支撐到現在。
有此良相,何愁大業不成!
心裏一驚,猜測是不是金晨方麵在秘密培養類似鐵甲軍的將士?
大營被毀,糧草被燒!
而且現在軍心大亂,再拖下去,恐怕到最後,不是金晨全軍潰敗,而是自己這邊。
沈重海沒有過多的糾結,讓大軍開始有秩序的撤離戰場。
前來增援的那支援兵,並沒有繼續去追殺,而是快速的向金晨雲汐那邊靠攏。
金晨雲汐和麾下的將士們看到敵人在撤退,原來繃緊的神經稍稍放鬆了些。
當那支援兵的帶頭將領來到金晨雲汐跟前時,她一臉錯愕,以為白天見鬼了。
隻見援兵將領跪倒在地,行禮道:“啟稟陛下,禁軍副統領權博遠奉丞相之命前來增援。”
沒錯,來的居然是在瑞城的禁軍,帶隊的是副統領權博遠。
權博遠不敢抬頭,但他知道這次來對了,完成了一個驚天的使命。
這個使命將會讓他的人生進入到一個輝煌的階段。
這讓他不禁回想到當初自己是那麽不情願來這裏的情景。
浩陽五十萬大軍南下之時,上官文修分析判斷,如果駐守在金元城的大軍不出城作戰,是能阻擋住那五十萬大軍的。
就算金元城被攻破了,浩陽方麵都會損失慘重。
以沈重海的聰明,不會不想到這一層。
可他偏偏就帶著五十萬兵力來了,那他就有贏的計劃。
怎麽贏呢?
在上官文修焦急難安之時,鳳衛反饋回來的情報是,敵人的鐵甲軍在金州東線肆虐。
靈光一現,原來對方是用鐵甲軍來逼迫守軍出城作戰。
如果守軍不出來作戰,任由鐵甲軍在東線作亂,整個金州都會陷入一個恐慌的局麵。
但是,守軍出來作戰了,敵人的鐵甲軍依然在東線作亂呢?
可上官文修很快就想到,守軍此時肯定不知道外界的消息,要麽會軍心大亂。
雲汐陛下可能在擔心,時間拖久了,士氣大降,對作戰不利。
那幹脆趁士氣正盛之時,果斷出擊,或許有一線生機。
另外一方麵,要是鐵甲軍繞道西線,把金元城的後勤供應全部切斷了,那更加危險了。
這沈重海真的是陰險,先把鐵甲軍放到東線來,給金晨方麵造成巨大的壓力,然後坐等守軍出城,最後一舉殲之!
誰都能看出他的計劃,但又不得不跟著他的計劃走。
上官文修知道南邊的動亂被平息了,援軍正在向北邊馳援。
可是遠水是救不了近火的。
金晨雲汐離開瑞城的時候,給上官文修留了五萬的禁軍。
前線戰果不理想的情況下,有著這五萬的兵力也是能夠支持殷堅秉的大軍到來。
上官文修可不這麽想,要是前線戰況不好,那就等於金晨的皇帝已經戰死在前線了。
金晨的皇族,就剩金晨雲汐一個純正血統了,其他旁係子弟,上官文修一個都看不上。
萬一金晨雲汐戰死了,上官文修可不想去輔助那些狗屁旁係子弟,直接撂挑子不幹,躲到遠遠的。
浩陽是什麽實力,自己清楚的很!
沒有金晨雲汐在前麵撐著,金州過不了多久就是沈重海的。
所以,雲汐女帝一定不能死!
上官文修做出了一個驚天的決定,把瑞城這五萬兵力盡數調出,派到前線去救女帝。
副統領權博遠是激烈抗議的,因為他覺得要聽從女帝的旨意,死守在瑞城。
結果是被上官文修大罵一頓,指責他就是個蠢貨,女帝要是亡了,金晨還有什麽狗屁禁軍。
而且上官文修還拿出了金晨雲汐給他的旨意,說是讓丞相總管瑞城一切事務,包括禁軍的調動。
權博遠一看到這旨意,頓時沒脾氣了,聽從了上官文修的命令。
不過,上官文修給了他一個善意的提醒,在見到陛下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什麽救駕來遲,要說是來增援的。
雖然不明白這句有什麽區別,權博遠還是照做了。
用了短短五天的時間,死命的奔跑,終於趕到了戰場。
權博遠知道以這五萬兵力,影響不了那麽大的戰局。
隻有偷襲敵人的後方,燒毀敵人的糧草,這才有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故意給權博遠創造機會的,浩陽留在大營的將士並不多,守衛也不是過於嚴謹。
這有了開始的那一幕,大營被毀,糧草被燒,還從浩陽大軍後麵直插過來。
金晨雲汐雖然不知道禁軍為什麽出現在這裏,但她知道這機會難得,於是下令所有的將士快速追擊。
沈重海和應勇能猜到敵人一會合,很快就會追擊過來。由於不知道對方來了多少人,隻好下令全軍向靈鳳方向撤去。
在撤退的過程中,留下了一支負責斷後的隊伍。
正是這支斷後的隊伍,讓金晨雲汐白白錯失了擴大戰果的機會。
獲得勝利的金晨雲汐除了留下部分的將士來打掃戰場,把其餘的兵力全部向東線兵峽城進發,在那裏準備伏擊敵人的鐵甲軍。
在兵峽城的北邊有一道峽穀,是北邊通過兵峽城的必經之路,因此那城池被命名為兵峽城。
如今敵人的大營被毀,糧草被燒,大軍更是北撤,鐵甲軍一定會被召回。
鐵甲軍從兵峽城回來的路線最短,很有可能走那裏。
金晨雲汐決定不能放棄這個機會,哪怕有一丁點的可能性。
敵人這鐵甲軍對金晨的威脅太大了,必須要盡快將其殲滅。
一邊趕路,一邊問起了權博遠為什麽到這裏的原因。
權博遠把上官文修讓他來增援的話修飾了一番向金晨雲汐複述了一遍。
金晨雲汐苦笑起來,沒想到這個上官文修真的夠大膽的,把瑞城的兵力都給清空了。
不過,金晨雲汐不覺得是自己的瘋狂感染了他,而是這位丞相本來就是一個膽大的人。
當年這位丞相大人放著旭日的大官不做,跑到金州來做起了丞相。
後麵在金晨陷入到巨大危機的時候,又挺身而出。
如果沒有這個上官叔叔,恐怕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支撐到現在。
有此良相,何愁大業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