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昌傑獨自在城主府的書房裏靜靜坐著,想一個人理清一下最近的局勢和計劃一下來年的攻勢。


    這是自己第一次正式領兵作戰,而且是統帥幾個軍團進行大規模的作戰,自己是有點吃力的。


    之前一直都是負責後勤的,有內閣和軍部的配合,總能應付的下來。


    更重要的是,陛下和長公主們曆來都重視後勤保障這方麵。


    自己非常清楚,後勤體係是陛下盯的最緊,更是最用心的地方。


    所以自己管理後勤這方麵,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


    整個朝廷有一整套完整的後勤製度,所有的人根據相關規定做就是了,不對再修正。


    自己從來都沒想過自己的命運是如此的出乎意料,從一個小小的旭日駐軍百將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千羽的總督。


    當年,從駐軍裏調出,後來家裏人又讓陛下從朝廷那裏接到了南歸,想著這輩子就在那個流放之地呆一輩子了。


    一開始,內心是有點悲觀的。自己為朝廷戍邊倒是沒所謂,隻是家裏人陪自己受苦,心裏總有些不忍。


    不過,後來陛下的種種表現,讓那些留下來的駐軍兄弟有了歸屬感。


    回想一下也是奇妙,跟梁卓遠一樣的小小人物,居然還成了如今天下攪動風雲的一個人物。


    梁卓遠本身是從梟衛裏出來,加上駐軍的經曆,後來就任千山軍事學院的院長,種種經驗都比自己豐富一些。


    所以,像林州如此重要的戰場,陛下才考慮把他調到那裏去。


    不過,千羽上下所有將領,無論是前方還是後方的,都在陛下的要求下,進行了係統式學習。


    自己缺的是大軍團指揮經驗,用陛下的話就是打打就有了。


    想到這裏,湯昌傑歎了一口氣,看著麵前的爐子出神。


    旁邊有一份關於荊垵城的情報,是大雪封天前,軍情司緊急傳信過來的。


    這些年輕的戰將果然有膽識,能出其不意的把荊垵城拿下,重創了武甲軍。


    對比天下所有的勢力,千羽最缺乏名將的,說句不好聽的,自己和梁卓遠的兩位總督,實力與地位不匹配。


    從建軍開始,就自己和梁卓遠跟著武帝南征北戰,戰場上的經驗是有的,也指揮過上百人的戰鬥。


    也就是說,千羽當時都找不到領兵的將領,隻能拉自己和梁卓遠出去頂著。


    因此,陛下明白帝國的短處。既然戰爭都是以國力為主,拚的是一個國家實力,所以就非常注重後勤供應這一塊。


    南州的東江平原給了帝國最大的底氣,加上武器裝備的不斷更新換代,實力大漲。


    陛下的建軍思想有點異於常人,特別注重基層將領的培養。


    他認為,無論多大規模的戰爭都會落實到下麵的各個小隊的,他們才是軍隊最基本的戰鬥力。把底下的那些將領培養好,一支軍團的戰鬥力差不到哪裏去。


    這才有了千山軍事學院的誕生,為帝國培養了大量的基層軍官。


    在延澤府一戰,那一千名的軍官學生表現的異常英勇,直接造成了林州人狼騎兵的第二覆滅,桑應天也是在那一戰陣亡了。


    隻可惜,活下來的就隻有那麽三個人:狄煦、彭木雨和秦岱銘。


    但就這三個人,如今都成了各個軍團的領兵人物。


    在盛州的戰場上,這三人大放光彩,在帝國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奇襲荊垵城就是秦岱銘主意,加上他主持倉山城守衛戰的功績,日後帝國的名將有他一席之地。


    底下有人在議論,嶽山他們幾個並沒得到自己這個東線軍團總督批準,就擅自出擊,理應問罪。


    問罪?看來他們都不懂陛下,不懂那一道旨意。


    為什麽帝國已經占領了盛州西線多數城池,到最後反而拱手相送?


    因為陛下擔心東線軍團會受到重創,要避的是武甲軍的鋒芒。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城池的資源都被林星飛掠奪了,占了就是一個巨大的包袱。


    旭日接手後,必定會源源不斷的把資源填充回來這些城池,嶽山他們就是抓住了這個機會進行了反擊。


    在千羽,對外戰爭多數都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陛下到基層的將領都能聽取各方的意見,充分尊重一線將士們的想法,能最大限度放權給各軍團的將領。


    陛下曾經說過,我們千羽可能暫時沒有那麽智力如妖的人才,但隻要大家同心協力,還真不信幹不出一番事業來。


    陛下在很多場合上都表示自己絕對不是一個軍事天才,但會給大家提供一個成為軍事天才的舞台,讓大家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能。


    到現在為止,陛下確實是這樣子做了,除了生死之戰親臨戰場,其他時間都在盡一切可能保障各軍團的後勤供應,讓大家無後顧之憂。


    內閣各位大臣,也沒給前線的將士拖過後腿。


    千羽上下空前的團結,為的就是結束這個分裂的世道。


    陛下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把千羽個人戰力最強的嶽山和皇城衛調到了東線軍團。


    夏戰虜從力主偷襲望月城到盛州各個戰場,已經初露鋒芒,是眾多將領中最勇猛的一個。


    秦岱銘這個從千山軍事學院出來的軍官學員,冷靜沉著又不乏計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綜合性人才。


    其他個軍團的將領也不差,隻是被這兩人的光芒掩蓋著,假以時日,他們定能大放光彩。


    陛下曾對著眾將領開玩笑說過,“打仗,朕不如諸位。但種種糧食,給大家保障一下後勤,還是可以的。”


    自己掌管千山衛,搞的就是後勤保障。


    身為東線軍團的最高將領,大方向其實朝廷已經定下,那麽自己要做的就是保障各個軍團的後勤,不拖他們後腿就行。


    從最新的戰報來看,嶽山他們下一個目標必定是水圩城了。


    他們一動水圩城,離倉山城最近的那一支武甲軍有可能會回援。


    那麽自己就坐鎮倉山城好了,讓彭木雨帶領他的第二軍團,外加兩萬的開荒團將士,把周邊失去的城池都給奪回來。


    給這邊的那支武甲軍造成壓力,把他們拖住在西線,等到嶽山他們得手了,就東西夾擊滅掉這一支武甲軍。


    爐子的溫度逐漸下降,一絲冷意把湯昌傑從沉思中拉回到了現實,隨手添了些木炭,笑了笑,“是時候給盛州升升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從開荒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回家種番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回家種番薯並收藏穿越從開荒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