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古中國文明
中國,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中國是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指的是當時天下的中心洛陽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是指華麗、興旺;《左傳》中“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成周,今洛陽)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遊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係內占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麵也各有特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史前文明祖先:經過史前時代人類祖先的努力,世界已有長足的進步,但人們的生活仍很困難。最初隻會爬到樹上摘吃果實,後來從摘食階段進步到漁獵階段(他們不能不進步,因為樹上的果實會被摘完,而冬天又沒有果實),但對於捉到的魚蝦和小動物,也隻能生吞活剝,跟野獸沒有分別。大家本都住在山洞裏,後來人多洞少,實在擠不下而終於被擠出山洞的人,隻好向平原發展。平原無法抵禦突然而來的野獸和風雨的襲擊,而且包括山洞裏的人在內,大家又都無法抵禦因寒冷和生食所引起的疾病,結果引起大量死亡。
偉大的各種祖先人物,應運而生。就在史前時代,相繼出現了五個偉大人物: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
最先出現的是有巢氏,別稱“有巢或巢”,號“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華夏族人。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國,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居住在今ah省巢湖市一帶,後遷徙至sx省ll市興縣石樓山一帶。有學者認為有巢氏出生地在蒼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也有史學家和學者認為有巢氏的生籍在山東、四川、nmg、雲南等地。據中國曆史大係表記載,有巢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是人類原始巢居的發明者、巢居文明的開拓者。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
第二位燧人氏,他把天上最大的一個秘密泄漏給人類,那就是“火”。火無所不在,但沒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它。燧人氏教人從木頭裏把它鑽出來。人類有了火,就跟其他所有的動物,永遠分道揚鑣。其他動物始終不會用火,而人們卻因之改吃熟的東西,生活方式呈現劃時代的突破。
第三位伏羲氏,他教人如何用火烹飪,從此人們享受到香噴噴的飲食,這是藝術的萌芽;他又進一步創造陰陽八卦,後來被用來占卜;又設立官員,管理人民,官員身上都畫著一條龍,表示他們的高貴身份;又發明樂器;又教導男女固定他們的配偶;又製定夫婦製度,必須經過結婚儀式才可以生孩子,以使下一代得到父母很好的教養;又製造漁網,教導水濱的居民們捕魚;又教導人們挖掘陷阱,捕捉活的動物,訓練它們作為家畜,又教導人們種植桑樹養蠶,抽絲紡織。
第四位神農氏,他撰寫了一本巨書,定名《本草》,在這部人類最早的著作上,他詳細記載各種藥物的性能。此書一直流傳到二十世紀,是中國醫學上最崇高最權威的經典。神農氏把一些可作為食用的若幹植物,分別定名為“小麥”、“稻米”、“高粱”、“玉蜀黍”等,教人種植;又教人把若幹性情馴順的野獸,豢養到家裏,就是人們所稱的“狗”、“馬”、“牛”、“豬”的始祖。中國農業社會,在這位偉大神隻的領導下完成。
第五位軒轅氏: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製音律、作《黃帝內經》等。
上列中國偉大的人類祖先,在住、火、婚、藥、穀、畜、稼等一切為人民生活所做的準備全部完成了,中國神話時代到此為止。人類從此成為主宰世界和創造新世界的先鋒。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誕生文明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史包括三個階段:原始社會階段(距今約170萬年前--約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階段(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和封建社會階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中國的原始社會,開始於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曆了母係氏族公社和父係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原始社會代表人物: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堯、舜、禹。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bj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係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係氏族公社的情況。
“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認為,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遊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前後,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5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遊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就是這麽來的。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曆史上叫做“禪讓”。
奴隸社會: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
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製國家。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率兵滅亡。
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商朝的農業、手工業較發達,青銅冶煉和鑄造有很高水平。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曆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商紂王統治時,周武王興兵伐紂,商亡。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強盛時期。西周統治者實行了分封製和井田製。周厲王統治時,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跑,政權由周、召二公執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滅亡。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逐步瓦解時期。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隸製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製逐步瓦解,奴隸製走向崩潰。春秋時期,在文化上出現了繁榮局麵。
封建社會:從戰國初開始,到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結束。
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
中國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產生國家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曆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兩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曆史時期。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中國經曆了奴隸社會發展的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曆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近代社會。
中國,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中國是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指的是當時天下的中心洛陽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是指華麗、興旺;《左傳》中“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成周,今洛陽)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遊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係內占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麵也各有特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史前文明祖先:經過史前時代人類祖先的努力,世界已有長足的進步,但人們的生活仍很困難。最初隻會爬到樹上摘吃果實,後來從摘食階段進步到漁獵階段(他們不能不進步,因為樹上的果實會被摘完,而冬天又沒有果實),但對於捉到的魚蝦和小動物,也隻能生吞活剝,跟野獸沒有分別。大家本都住在山洞裏,後來人多洞少,實在擠不下而終於被擠出山洞的人,隻好向平原發展。平原無法抵禦突然而來的野獸和風雨的襲擊,而且包括山洞裏的人在內,大家又都無法抵禦因寒冷和生食所引起的疾病,結果引起大量死亡。
偉大的各種祖先人物,應運而生。就在史前時代,相繼出現了五個偉大人物: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
最先出現的是有巢氏,別稱“有巢或巢”,號“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華夏族人。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國,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居住在今ah省巢湖市一帶,後遷徙至sx省ll市興縣石樓山一帶。有學者認為有巢氏出生地在蒼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也有史學家和學者認為有巢氏的生籍在山東、四川、nmg、雲南等地。據中國曆史大係表記載,有巢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是人類原始巢居的發明者、巢居文明的開拓者。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
第二位燧人氏,他把天上最大的一個秘密泄漏給人類,那就是“火”。火無所不在,但沒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它。燧人氏教人從木頭裏把它鑽出來。人類有了火,就跟其他所有的動物,永遠分道揚鑣。其他動物始終不會用火,而人們卻因之改吃熟的東西,生活方式呈現劃時代的突破。
第三位伏羲氏,他教人如何用火烹飪,從此人們享受到香噴噴的飲食,這是藝術的萌芽;他又進一步創造陰陽八卦,後來被用來占卜;又設立官員,管理人民,官員身上都畫著一條龍,表示他們的高貴身份;又發明樂器;又教導男女固定他們的配偶;又製定夫婦製度,必須經過結婚儀式才可以生孩子,以使下一代得到父母很好的教養;又製造漁網,教導水濱的居民們捕魚;又教導人們挖掘陷阱,捕捉活的動物,訓練它們作為家畜,又教導人們種植桑樹養蠶,抽絲紡織。
第四位神農氏,他撰寫了一本巨書,定名《本草》,在這部人類最早的著作上,他詳細記載各種藥物的性能。此書一直流傳到二十世紀,是中國醫學上最崇高最權威的經典。神農氏把一些可作為食用的若幹植物,分別定名為“小麥”、“稻米”、“高粱”、“玉蜀黍”等,教人種植;又教人把若幹性情馴順的野獸,豢養到家裏,就是人們所稱的“狗”、“馬”、“牛”、“豬”的始祖。中國農業社會,在這位偉大神隻的領導下完成。
第五位軒轅氏: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製音律、作《黃帝內經》等。
上列中國偉大的人類祖先,在住、火、婚、藥、穀、畜、稼等一切為人民生活所做的準備全部完成了,中國神話時代到此為止。人類從此成為主宰世界和創造新世界的先鋒。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誕生文明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史包括三個階段:原始社會階段(距今約170萬年前--約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階段(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和封建社會階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中國的原始社會,開始於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曆了母係氏族公社和父係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原始社會代表人物: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堯、舜、禹。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bj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係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係氏族公社的情況。
“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認為,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遊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前後,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5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遊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就是這麽來的。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曆史上叫做“禪讓”。
奴隸社會: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
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製國家。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率兵滅亡。
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商朝的農業、手工業較發達,青銅冶煉和鑄造有很高水平。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曆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商紂王統治時,周武王興兵伐紂,商亡。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強盛時期。西周統治者實行了分封製和井田製。周厲王統治時,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跑,政權由周、召二公執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滅亡。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逐步瓦解時期。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隸製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製逐步瓦解,奴隸製走向崩潰。春秋時期,在文化上出現了繁榮局麵。
封建社會:從戰國初開始,到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結束。
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
中國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產生國家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曆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兩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曆史時期。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中國經曆了奴隸社會發展的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曆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近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