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氣層又稱大氣圈,是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確切的上界,在離地表2000--公裏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氣體,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
地球上的大氣,有氮、氧、氬等常定的氣體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體上比較固定的氣體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變化很大的氣體成分。其中還常懸浮有塵埃、煙粒、鹽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細菌等固體和液體的氣溶膠粒子,這些混合氣體被稱為空氣。
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再上麵就是星際空間了。
對流層位於大氣的最低層,從地球表麵開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對流層頂,即平流層的起點為止。平均厚度約為12公裏,他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兩極上空為8公裏,在赤道上空為17公裏,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質量。其下界與地麵相接,上界高度隨地理緯度和季節而變化。他的高度因緯度而不同,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公裏,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公裏,高緯度地區平均為8--9公裏,並且夏季高於冬季。
對流層的特點是: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這是因為該層不能直接吸收太陽的短波輻射,但能吸收地麵反射的長波輻射而從下墊麵加熱大氣。因而靠近地麵的空氣受熱多,遠離地麵的空氣受熱少。每升高1公裏,氣溫約下降6.5度;空氣對流:因為岩石圈與水圈的表麵被太陽曬熱,而熱輻射將下層空氣烤熱,冷熱空氣發生垂直對流,又由於地麵有海陸之分、晝夜之別以及緯度高低之差,因而不同地區溫度也有差別,這就形成了空氣的水平運動;溫度、濕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勻:大氣與地表接觸,水蒸氣、塵埃、微生物以及人類活動產生的有毒物質進入空氣層,故該層中除氣流做垂直和水平運動外,化學過程十分活躍,並伴隨氣團變冷或變熱,水汽形成雨、雪、雹、霜、露、雲、霧等一係列天氣現象。
平流層距地表約10--50公裏處的大氣層。位於對流層之上,散逸層之下。平流層亦稱同溫層,是地球大氣層裏上熱下冷的一層,此層被分成不同的溫度層,當中高溫層置於頂部,而低溫層置於底部。
平流層的特點是:與位於其下貼近地表的對流層剛好相反,對流層是上冷下熱的。在中緯度地區,平流層位於離地表10--50公裏的高度,而在極地,此層則始於離地表8公裏左右。對流層上麵,直到高於海平麵50公裏這一層,氣流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象減弱,這一大氣層叫做“平流層”,又稱“同溫層”。這裏基本上沒有水汽,晴朗無雲,很少發生天氣變化,適於飛機航行。在20--30公裏高處,氧分子在紫外線作用下,形成臭氧層,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及高能粒子的襲擊。
中間層又稱中層。自平流層頂到85公裏之間的大氣層。
中間層的特點是:因臭氧含量低,同時,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已經大部分被上層大氣所吸收,所以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對流運動強盛。中間層頂附近的溫度約為190k;空氣分子吸收太陽紫外輻射後可發生電離,習慣上稱為電離層的d層;有時在高緯度地區夏季黃昏時有夜光雲出現。
電離層是地球大氣的一個電離區域。60公裏以上的整個地球大氣層都處於部分電離或完全電離的狀態,電離層是部分電離的大氣區域,完全電離的大氣區域稱磁層。也有人把整個電離的大氣稱為電離層,這樣就把磁層看作電離層的一部分。大約距地球表麵10--80公裏。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為帶電粒子所組成。
電離層的特點是:電離層從離地麵約50公裏開始一直伸展到約1000公裏高度的地球高層大氣空域,其中存在相當多的自由電子和離子,能使無線電波改變傳播速度,發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產生極化麵的旋轉並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電離層。
外層,又名散逸層,熱層頂以上是外大氣層,延伸至距地球表麵1000公裏處。這裏的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其密度為海平麵處的一億億分之一。
外層特點是:外大氣層也叫磁力層,它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向星際空間過渡的區域,外麵沒有什麽明顯的邊界。在通常情況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極附近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陽一側,約有9--10個地球半徑高,換句話說,大約有千米高。在這裏空氣極其稀薄。通常把1000公裏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1000公裏。
地球大氣層,既為生命所必需,又為地麵生物提供良好的保護。如果沒有大氣,來自太空的隕石將像超級炮彈一樣,將地麵的一切毀壞淨盡。因有大氣保護,絕大部分隕石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由此所產生的細微粉塵,則恰恰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這一散射對人的視覺非常重要。它不但使天空呈現明亮美麗的蔚藍色,而且使地麵的光照變得柔和均勻,使人獲得均衡的視覺。
地球的周圍有相當強的磁場,可使地麵生物免受太陽粒子流的傷害,並在大氣層的高空形成電離層。大氣高空的電離層和臭氧層對來自太空的電磁波有良好的屏蔽作用,但卻容許可見光通過,這在地球物理學上稱為“可見光窗口”。對於頻率較紫光略高的紫外線,大氣隻將其大部分吸收,卻容許少量通過,這一點也有重要意義。
那麽,大氣層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地球的保護罩。
所有生物隨時隨地都需要呼吸,而呼吸的原料之一就是氧氣。氧氣是大氣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氣層對地麵既有保護作用,又有溫室效應,可使地麵溫度保持和暖而且穩定。同時,一定強度的大氣壓力是使地麵水在常溫下保持液體狀態的必要條件,故大氣層的厚度必須適中。如果大氣層太稀薄,保護作用不足,地表熱量易散失,以至溫度下降,晝夜溫差加大。而且氣壓太低,將使地麵水在常溫甚至在低溫下即持續沸騰不已,直至全部氣化而消失,地麵所有動植物均將因缺水而死。反之,如果大氣太厚重,則過高的氣壓非人和動物所能耐受,而且過強的溫室效應,也將使地麵溫度持續上升而危及動植物的生存。
大氣中組分是不穩定的,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影響,會使大氣中出現新的物質,或某種成分的含量過多地超出了自然狀態下的平均值,或某種成分含量減少,都會影響生物的正常發育和生長,給人類造成危害。
但是隨著近年來人類工業的發展,在大氣層中釋放了很多有害氣體,導致了現在的大氣層開始變得稀薄了。那麽抵抗太陽的能力也降低了,全球的溫度開始上升,使得地球的環境開始惡化,最後可導致大量生物生存不下去。
因而,如何維護好這個地球的“保護罩”,是人類必須麵對的重大問題。
地球上的大氣,有氮、氧、氬等常定的氣體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體上比較固定的氣體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變化很大的氣體成分。其中還常懸浮有塵埃、煙粒、鹽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細菌等固體和液體的氣溶膠粒子,這些混合氣體被稱為空氣。
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再上麵就是星際空間了。
對流層位於大氣的最低層,從地球表麵開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對流層頂,即平流層的起點為止。平均厚度約為12公裏,他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兩極上空為8公裏,在赤道上空為17公裏,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質量。其下界與地麵相接,上界高度隨地理緯度和季節而變化。他的高度因緯度而不同,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公裏,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公裏,高緯度地區平均為8--9公裏,並且夏季高於冬季。
對流層的特點是: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這是因為該層不能直接吸收太陽的短波輻射,但能吸收地麵反射的長波輻射而從下墊麵加熱大氣。因而靠近地麵的空氣受熱多,遠離地麵的空氣受熱少。每升高1公裏,氣溫約下降6.5度;空氣對流:因為岩石圈與水圈的表麵被太陽曬熱,而熱輻射將下層空氣烤熱,冷熱空氣發生垂直對流,又由於地麵有海陸之分、晝夜之別以及緯度高低之差,因而不同地區溫度也有差別,這就形成了空氣的水平運動;溫度、濕度等各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勻:大氣與地表接觸,水蒸氣、塵埃、微生物以及人類活動產生的有毒物質進入空氣層,故該層中除氣流做垂直和水平運動外,化學過程十分活躍,並伴隨氣團變冷或變熱,水汽形成雨、雪、雹、霜、露、雲、霧等一係列天氣現象。
平流層距地表約10--50公裏處的大氣層。位於對流層之上,散逸層之下。平流層亦稱同溫層,是地球大氣層裏上熱下冷的一層,此層被分成不同的溫度層,當中高溫層置於頂部,而低溫層置於底部。
平流層的特點是:與位於其下貼近地表的對流層剛好相反,對流層是上冷下熱的。在中緯度地區,平流層位於離地表10--50公裏的高度,而在極地,此層則始於離地表8公裏左右。對流層上麵,直到高於海平麵50公裏這一層,氣流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象減弱,這一大氣層叫做“平流層”,又稱“同溫層”。這裏基本上沒有水汽,晴朗無雲,很少發生天氣變化,適於飛機航行。在20--30公裏高處,氧分子在紫外線作用下,形成臭氧層,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及高能粒子的襲擊。
中間層又稱中層。自平流層頂到85公裏之間的大氣層。
中間層的特點是:因臭氧含量低,同時,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已經大部分被上層大氣所吸收,所以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對流運動強盛。中間層頂附近的溫度約為190k;空氣分子吸收太陽紫外輻射後可發生電離,習慣上稱為電離層的d層;有時在高緯度地區夏季黃昏時有夜光雲出現。
電離層是地球大氣的一個電離區域。60公裏以上的整個地球大氣層都處於部分電離或完全電離的狀態,電離層是部分電離的大氣區域,完全電離的大氣區域稱磁層。也有人把整個電離的大氣稱為電離層,這樣就把磁層看作電離層的一部分。大約距地球表麵10--80公裏。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為帶電粒子所組成。
電離層的特點是:電離層從離地麵約50公裏開始一直伸展到約1000公裏高度的地球高層大氣空域,其中存在相當多的自由電子和離子,能使無線電波改變傳播速度,發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產生極化麵的旋轉並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電離層。
外層,又名散逸層,熱層頂以上是外大氣層,延伸至距地球表麵1000公裏處。這裏的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其密度為海平麵處的一億億分之一。
外層特點是:外大氣層也叫磁力層,它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向星際空間過渡的區域,外麵沒有什麽明顯的邊界。在通常情況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極附近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陽一側,約有9--10個地球半徑高,換句話說,大約有千米高。在這裏空氣極其稀薄。通常把1000公裏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1000公裏。
地球大氣層,既為生命所必需,又為地麵生物提供良好的保護。如果沒有大氣,來自太空的隕石將像超級炮彈一樣,將地麵的一切毀壞淨盡。因有大氣保護,絕大部分隕石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由此所產生的細微粉塵,則恰恰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這一散射對人的視覺非常重要。它不但使天空呈現明亮美麗的蔚藍色,而且使地麵的光照變得柔和均勻,使人獲得均衡的視覺。
地球的周圍有相當強的磁場,可使地麵生物免受太陽粒子流的傷害,並在大氣層的高空形成電離層。大氣高空的電離層和臭氧層對來自太空的電磁波有良好的屏蔽作用,但卻容許可見光通過,這在地球物理學上稱為“可見光窗口”。對於頻率較紫光略高的紫外線,大氣隻將其大部分吸收,卻容許少量通過,這一點也有重要意義。
那麽,大氣層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地球的保護罩。
所有生物隨時隨地都需要呼吸,而呼吸的原料之一就是氧氣。氧氣是大氣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氣層對地麵既有保護作用,又有溫室效應,可使地麵溫度保持和暖而且穩定。同時,一定強度的大氣壓力是使地麵水在常溫下保持液體狀態的必要條件,故大氣層的厚度必須適中。如果大氣層太稀薄,保護作用不足,地表熱量易散失,以至溫度下降,晝夜溫差加大。而且氣壓太低,將使地麵水在常溫甚至在低溫下即持續沸騰不已,直至全部氣化而消失,地麵所有動植物均將因缺水而死。反之,如果大氣太厚重,則過高的氣壓非人和動物所能耐受,而且過強的溫室效應,也將使地麵溫度持續上升而危及動植物的生存。
大氣中組分是不穩定的,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影響,會使大氣中出現新的物質,或某種成分的含量過多地超出了自然狀態下的平均值,或某種成分含量減少,都會影響生物的正常發育和生長,給人類造成危害。
但是隨著近年來人類工業的發展,在大氣層中釋放了很多有害氣體,導致了現在的大氣層開始變得稀薄了。那麽抵抗太陽的能力也降低了,全球的溫度開始上升,使得地球的環境開始惡化,最後可導致大量生物生存不下去。
因而,如何維護好這個地球的“保護罩”,是人類必須麵對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