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蕭寰翎便率眾拔營往洛陽支援唐軍去了。
蕭寰翎到洛陽城外與唐軍主力會合,且與唐軍合力擊退了安祿山的三萬多叛軍,薑壑,張亮,馮襄三人都表現英勇,和死傷大半的叛軍相比一萬玄策軍死傷共計一百多人,傷亡還算比較輕了。
叛軍畏懼蕭寰翎玄策軍的驍勇和恐怖,戰敗後便倉惶逃離而去回到了洛陽城中稟告主帥安祿山去了。
救下僅剩的六千唐軍後,蕭寰翎又聽聞史思明等叛軍往河北去了,幽州如今情勢危急,叛軍所過之處百姓民不聊生,死傷無數。當晚,蕭寰翎在和薑壑等人一番商議後,便帶著餘下九千多名玄策軍離開去解幽州之危。
天寶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唐玄宗在洛陽失守之後,聽信宦官監軍邊令誠讒言,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起用病廢在家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令其率軍二十萬,鎮守潼關。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哥舒翰進駐潼關後,立即加固城防,深溝高壘,閉關固守。
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自是春風得意,更暗自在心誓要直取長安,奪了李隆基的江山,將高高在上不屑於他的貴妃困囚起來折辱占有,以平自己多年的不忿和貪欲。
同年,成了大燕皇帝的安祿山命兒子安慶緒率兵攻潼關,但被哥舒翰擊退。
安軍主力被阻於潼關數月,不能西進。安祿山見強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將老弱病殘的士卒屯於陝郡,而將精銳部隊隱蔽起來,想誘使哥舒翰棄險出戰。
自得知安祿山於洛陽建國稱帝後李隆基便一直耿耿於懷,心中鬱結難消,人也更加消瘦憔悴不少。
因連日來憂心戰事,李隆基身體狀況欠佳,便將奏折戰報等都搬到了寢殿處理閱看。
不久前李隆基收到叛軍將領崔乾佑在陝郡“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的情報後,就遣使往潼關令哥舒翰出兵收複陝洛。前腳他傳了旨給哥舒瀚,今日哥舒翰的密折就送來長安了。
將哥舒瀚送來的密折打開,李隆基仔細閱看起來。
“陛下,安祿山久習用兵,今起兵叛亂,不會不作準備,一定是用羸師弱卒來引誘我軍,如若進兵,正好中計。況且叛軍勞師遠征,利在速。官軍憑借潼關天險抵擋他們,利在堅守。且叛軍暴虐無道,失去民心,日漸衰頹,很快就要發生內亂,那時再攻打他便可不戰而擒…… ”
“眼下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將史思明,一連打了幾個大勝仗,進展十分順利,他們二人之意也認為潼關隻宜堅守,不可輕出,陛下,何不依二人主張引朔方軍北取範陽,覆叛軍巢穴,促使叛軍內部潰散。……”
看到此處李隆基微微皺了眉,一時也無法決斷,便讓高力士著人去將宰相楊國忠等大臣請來商議。
去請人的內侍太監辦事十分有效率,不多時就出了宮去,楊國忠很快就入了宮。
一進甘露殿楊國忠首先向李隆基行了禮,見另幾位同僚也在便拱手打了招呼。
李隆基將幾人叫到跟前,將哥舒翰所奏內容對幾人一說,其他人倒未貿然出聲,楊國忠卻是站了出來道。
“陛下,按之前叛將崔乾佑在陝郡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的情報,若情報屬實,叛軍根本不足為懼。臣懷疑哥舒翰意在謀己。”
說著觀了下李隆基的神色,見其麵有異色於是又道。
“陛下,臣覺得哥舒翰按兵不動,必然會錯失良機。”
李隆基眼光一閃看著楊國忠。
“可之前李光弼,郭子儀二人也在送來的折子中說,潼關隻宜堅守,不可輕出,更言可引朔方軍北取範陽,覆叛軍巢穴,促使叛軍內部潰散,自行瓦解……”
許是老而昏聵,李隆基再不是從前那般英明果敢,又加遭受安祿山背叛大受打擊,國家搖搖欲墜,神思混沌,這會子竟已是分辨不清局勢了。
楊國忠貪功冒進哪裏顧得上對與錯,又對李隆基進了好一番讒言。李隆基被蒙蔽,也對郭子儀,李光弼二人生了疑,更對哥舒翰怯戰不出生了怒意,當即便下旨更連續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戰。哥舒翰麵見中使,接到旨意後被逼無奈,撫麵慟哭。
哥舒翰被迫於六月初四領兵出關,初七,在靈寶西原與崔乾佑部相遇。靈寶南麵靠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一條七十裏長的狹窄山道。崔乾佑預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麵山上,於初八領兵與唐軍決戰。唐軍以王思禮等率精兵五萬在前,龐忠等率十萬大軍繼後,另派三萬人在黃河北岸高處擊鼓助攻。兩軍相交,唐軍見叛軍陣勢不整,偃旗欲逃長驅直進,結果被誘進隘路。
叛軍伏兵突起,從山上投下滾木檑石,唐軍士卒擁擠於隘道,難以展開,死傷甚眾。哥舒翰急令氈車在前麵衝擊,企圖打開了一條進路,但被叛軍用縱火焚燒的草車堵塞不得前進。唐軍被煙焰迷目,看不清目標,以為叛軍在濃煙中,便亂發弩箭,直到日落箭矢盡了,才知中計。這時,崔乾佑命同羅精騎從南麵山穀迂回到官軍背後殺出,唐軍前後受擊,亂作一團,有的棄甲逃入山穀,有的被擠入黃河淹死,絕望的號叫聲驚天駭地,一片慘狀。唐後軍見前軍大敗,不戰自潰。黃河北岸的唐軍見勢不利,也紛紛潰散。哥舒翰隻帶數百騎狼狽竄逃,從黃河西渡進入潼關……
身在河北的蕭寰翎自郭子儀處聽聞了皇帝下旨讓哥舒翰領兵出關的消息,便知最終結果。果不其然不久唐軍兵敗,傷亡慘重,哥舒翰領數百騎逃回潼關的消息就傳回了河北郭子儀的營地。
看著麵色沉痛撫額哀歎的郭子儀,李光弼二人,蕭寰翎心中同樣也很沉重,此次若決策得當本不該敗的。
這一刻蕭寰翎對那遠在長安坐在龍座上的帝王,對因他昏聵多疑,聽信讒言而造成哥舒翰兵敗,造成無數唐軍士卒慘死一事而感到痛恨不已。
此次大敗像一根針紮在了眾人心頭,刺痛不已,大帳中氣氛低迷,如陰雲籠罩,君主不明,朝綱不振,這一刻大家都有一種大唐氣數將盡的隱憂。
蕭寰翎知道自己不能在河北逗留了,以皇帝的昏聵,奸臣小人肆虐,長安淪陷是遲早之事,他必須在安祿山進攻長安城之前趕回去守護自己愛的人。
如今此間局勢穩定,也到了他該告辭離去之時,他來此本就是來支援對抗史思明的,還並未請示過皇帝,眼下是皇帝無暇理會他,若真要論起來他這樣私自率軍到河北也是大罪。
蕭寰翎到洛陽城外與唐軍主力會合,且與唐軍合力擊退了安祿山的三萬多叛軍,薑壑,張亮,馮襄三人都表現英勇,和死傷大半的叛軍相比一萬玄策軍死傷共計一百多人,傷亡還算比較輕了。
叛軍畏懼蕭寰翎玄策軍的驍勇和恐怖,戰敗後便倉惶逃離而去回到了洛陽城中稟告主帥安祿山去了。
救下僅剩的六千唐軍後,蕭寰翎又聽聞史思明等叛軍往河北去了,幽州如今情勢危急,叛軍所過之處百姓民不聊生,死傷無數。當晚,蕭寰翎在和薑壑等人一番商議後,便帶著餘下九千多名玄策軍離開去解幽州之危。
天寶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唐玄宗在洛陽失守之後,聽信宦官監軍邊令誠讒言,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起用病廢在家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令其率軍二十萬,鎮守潼關。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哥舒翰進駐潼關後,立即加固城防,深溝高壘,閉關固守。
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自是春風得意,更暗自在心誓要直取長安,奪了李隆基的江山,將高高在上不屑於他的貴妃困囚起來折辱占有,以平自己多年的不忿和貪欲。
同年,成了大燕皇帝的安祿山命兒子安慶緒率兵攻潼關,但被哥舒翰擊退。
安軍主力被阻於潼關數月,不能西進。安祿山見強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將老弱病殘的士卒屯於陝郡,而將精銳部隊隱蔽起來,想誘使哥舒翰棄險出戰。
自得知安祿山於洛陽建國稱帝後李隆基便一直耿耿於懷,心中鬱結難消,人也更加消瘦憔悴不少。
因連日來憂心戰事,李隆基身體狀況欠佳,便將奏折戰報等都搬到了寢殿處理閱看。
不久前李隆基收到叛軍將領崔乾佑在陝郡“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的情報後,就遣使往潼關令哥舒翰出兵收複陝洛。前腳他傳了旨給哥舒瀚,今日哥舒翰的密折就送來長安了。
將哥舒瀚送來的密折打開,李隆基仔細閱看起來。
“陛下,安祿山久習用兵,今起兵叛亂,不會不作準備,一定是用羸師弱卒來引誘我軍,如若進兵,正好中計。況且叛軍勞師遠征,利在速。官軍憑借潼關天險抵擋他們,利在堅守。且叛軍暴虐無道,失去民心,日漸衰頹,很快就要發生內亂,那時再攻打他便可不戰而擒…… ”
“眼下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將史思明,一連打了幾個大勝仗,進展十分順利,他們二人之意也認為潼關隻宜堅守,不可輕出,陛下,何不依二人主張引朔方軍北取範陽,覆叛軍巢穴,促使叛軍內部潰散。……”
看到此處李隆基微微皺了眉,一時也無法決斷,便讓高力士著人去將宰相楊國忠等大臣請來商議。
去請人的內侍太監辦事十分有效率,不多時就出了宮去,楊國忠很快就入了宮。
一進甘露殿楊國忠首先向李隆基行了禮,見另幾位同僚也在便拱手打了招呼。
李隆基將幾人叫到跟前,將哥舒翰所奏內容對幾人一說,其他人倒未貿然出聲,楊國忠卻是站了出來道。
“陛下,按之前叛將崔乾佑在陝郡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的情報,若情報屬實,叛軍根本不足為懼。臣懷疑哥舒翰意在謀己。”
說著觀了下李隆基的神色,見其麵有異色於是又道。
“陛下,臣覺得哥舒翰按兵不動,必然會錯失良機。”
李隆基眼光一閃看著楊國忠。
“可之前李光弼,郭子儀二人也在送來的折子中說,潼關隻宜堅守,不可輕出,更言可引朔方軍北取範陽,覆叛軍巢穴,促使叛軍內部潰散,自行瓦解……”
許是老而昏聵,李隆基再不是從前那般英明果敢,又加遭受安祿山背叛大受打擊,國家搖搖欲墜,神思混沌,這會子竟已是分辨不清局勢了。
楊國忠貪功冒進哪裏顧得上對與錯,又對李隆基進了好一番讒言。李隆基被蒙蔽,也對郭子儀,李光弼二人生了疑,更對哥舒翰怯戰不出生了怒意,當即便下旨更連續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戰。哥舒翰麵見中使,接到旨意後被逼無奈,撫麵慟哭。
哥舒翰被迫於六月初四領兵出關,初七,在靈寶西原與崔乾佑部相遇。靈寶南麵靠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一條七十裏長的狹窄山道。崔乾佑預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麵山上,於初八領兵與唐軍決戰。唐軍以王思禮等率精兵五萬在前,龐忠等率十萬大軍繼後,另派三萬人在黃河北岸高處擊鼓助攻。兩軍相交,唐軍見叛軍陣勢不整,偃旗欲逃長驅直進,結果被誘進隘路。
叛軍伏兵突起,從山上投下滾木檑石,唐軍士卒擁擠於隘道,難以展開,死傷甚眾。哥舒翰急令氈車在前麵衝擊,企圖打開了一條進路,但被叛軍用縱火焚燒的草車堵塞不得前進。唐軍被煙焰迷目,看不清目標,以為叛軍在濃煙中,便亂發弩箭,直到日落箭矢盡了,才知中計。這時,崔乾佑命同羅精騎從南麵山穀迂回到官軍背後殺出,唐軍前後受擊,亂作一團,有的棄甲逃入山穀,有的被擠入黃河淹死,絕望的號叫聲驚天駭地,一片慘狀。唐後軍見前軍大敗,不戰自潰。黃河北岸的唐軍見勢不利,也紛紛潰散。哥舒翰隻帶數百騎狼狽竄逃,從黃河西渡進入潼關……
身在河北的蕭寰翎自郭子儀處聽聞了皇帝下旨讓哥舒翰領兵出關的消息,便知最終結果。果不其然不久唐軍兵敗,傷亡慘重,哥舒翰領數百騎逃回潼關的消息就傳回了河北郭子儀的營地。
看著麵色沉痛撫額哀歎的郭子儀,李光弼二人,蕭寰翎心中同樣也很沉重,此次若決策得當本不該敗的。
這一刻蕭寰翎對那遠在長安坐在龍座上的帝王,對因他昏聵多疑,聽信讒言而造成哥舒翰兵敗,造成無數唐軍士卒慘死一事而感到痛恨不已。
此次大敗像一根針紮在了眾人心頭,刺痛不已,大帳中氣氛低迷,如陰雲籠罩,君主不明,朝綱不振,這一刻大家都有一種大唐氣數將盡的隱憂。
蕭寰翎知道自己不能在河北逗留了,以皇帝的昏聵,奸臣小人肆虐,長安淪陷是遲早之事,他必須在安祿山進攻長安城之前趕回去守護自己愛的人。
如今此間局勢穩定,也到了他該告辭離去之時,他來此本就是來支援對抗史思明的,還並未請示過皇帝,眼下是皇帝無暇理會他,若真要論起來他這樣私自率軍到河北也是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