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年味兒
七零:被棄養後我走向星光大道 作者:宗慕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夕陽的餘暉灑在棉花廠門口的餛飩攤,譚檸利落地幫著收拾完最後一個碗碟,直起腰來,伸了個懶腰。譚阿爹將爐火熄滅,譚阿娘則把剩餘的食材小心地收拾好。
“終於忙完啦,這半個月可真是沒少累著。”譚檸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譚阿娘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是累,但值嘞。走,咱回家,今天可得好好犒勞犒勞自個兒。”
此時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滿是行色匆匆、忙著采購年貨的人們。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對新年的期待與喜悅,歡聲笑語和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獨特的年關交響樂。
譚阿娘緊緊地攥著裝錢的布袋子,像是守護著無比珍貴的寶貝。走著走著,她停下腳步,在街邊找了個稍微安靜點的角落,便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數起錢來。譚檸和譚阿爹在一旁靜靜地等著,眼睛裏也帶著一絲好奇與期待。
“檸檸,阿爹,咱這半個月掙了大概兩百塊嘞!”譚阿娘抬起頭,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那光芒比頭頂的夕陽還要耀眼。
“哇,這麽多!”譚檸驚喜地叫出聲來。
譚阿爹也微微咧開嘴,露出質樸的笑容:“好家夥,這比咱種地強多了。”
譚阿娘把錢袋小心地係好,放回懷裏,然後大手一揮:“走,咱去供銷社,今年咱也過個闊氣年!”
一家三口來到供銷社,裏麵也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譚阿娘徑直走向擺放棉襖的貨架,手指輕輕滑過一件件棉襖,眼神裏滿是挑選的認真。
“檸檸,這件大紅色的你穿上肯定好看,喜慶!”譚阿娘拿起一件大棉襖在譚檸身上比劃著。
譚檸紅著臉笑道:“阿娘,我覺得挺好的,您也挑一件。”
譚阿娘又選了一件深藍色的給譚阿爹,給自己挑了一件深紫色的。隨後,她又看到了旁邊的棉花,想到家裏的被子有些薄了,便對售貨員說:“同誌,給我稱些棉花,我要做幾床新棉花被。”
售貨員笑著回應:“您可真會過日子,這棉花可好了。”
譚阿娘卻滿不在乎地說:“今兒個高興,就得好好拾掇拾掇家裏。”
買完棉襖和棉花,譚阿娘的目光又被貨架上的桃酥吸引住了。那一塊塊金黃酥脆的桃酥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譚阿娘咽了咽口水:“給咱來幾斤桃酥,過年家裏來客人能招待。”
接著,她又看到了紅對紙和各種糖果,眼睛裏更是放光:“這紅對紙得買,新年貼門上喜慶。還有這些糖,咱也多買點,檸檸愛吃。”
譚阿娘像個孩子似的在供銷社裏穿梭著,手裏的東西越來越多,不一會兒就拿不下了。譚阿爹在一旁默默地跟著,時不時伸手幫譚阿娘接一下快要掉落的物品,眼睛裏始終帶著寵溺和縱容。
譚檸看著忙碌的阿娘和默默陪伴的阿爹,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在這熱鬧的供銷社裏,在這滿是年貨的氛圍中,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幸福。沒有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隻是一家人在一起,為了新年而精心準備,這種平凡而又真實的生活,就是最珍貴的幸福。
“阿爹,阿娘,我覺得這樣真好。”譚檸輕聲說道。
譚阿娘轉過頭,笑著說:“那當然,咱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譚阿爹也點了點頭:“對,以後每年咱都這麽熱熱鬧鬧地過年。”
從供銷社出來,一家三口迎著夕陽,腳步輕快地往家走。手裏沉甸甸的年貨,心中滿當當的幸福。
走在路上就聽見小孩在唱: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這首童謠在七零年代的孩子們口中傳唱,也拉開了那個特殊時期過年的序幕。
臘八一過,空氣中便漸漸有了年的氣息。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過年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時刻,人們從早到晚忙忙碌碌,為的就是能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團圓年。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傳說灶王爺要在這一天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於是,人們會在灶台上供奉糖瓜,希望灶王爺吃了糖瓜後,嘴巴能像抹了蜜一樣,多說些好話。孩子們則眼巴巴地望著糖瓜,盼著祭灶儀式快點結束,好能分到一塊香甜可口的糖瓜。那糖瓜咬起來黏黏的,甜滋滋的味道在口中散開,讓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過了小年,家裏就開始了大掃除。全家人齊上陣,掃屋頂、擦玻璃、洗被褥,把家裏裏裏外外打掃得幹幹淨淨,寓意著掃除舊年的晦氣,迎接新年的好運。雖然沒有現代化的清潔工具,但大家都幹得熱火朝天,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
到了二十五,就要準備凍豆腐了。把新鮮的豆腐切成小塊,放在室外寒冷的天氣裏凍起來。凍豆腐就像一個個小海綿,吸滿了湯汁後變得格外美味,無論是燉白菜還是燒肉,都別有一番風味。
二十六,是去買肉的日子。在七零年代,肉是憑票供應的,而且數量有限。為了能買到新鮮的肉,人們常常天不亮就去肉鋪排隊。肉鋪裏彌漫著肉的腥味,但在人們眼中,那卻是過年的味道。好不容易輪到自己,小心翼翼地把肉票遞過去,接過那來之不易的豬肉,心中滿是歡喜。回到家後,把肉切成小塊,一部分用來包餃子,一部分用來做紅燒肉或者燉排骨,這些美味的菜肴隻有在過年時才能盡情享用。
二十七,宰公雞。公雞在那個時候可是稀罕物,一般人家平時都舍不得吃。宰了公雞後,雞毛可以用來做毽子,雞肉則用來燉湯或者紅燒。那濃鬱的雞湯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二十八,把麵發。主婦們早早地就開始揉麵,準備蒸饅頭、花卷和豆包。發麵可是個技術活,需要掌握好溫度和酵母的用量。孩子們圍在一旁,看著麵團在母親的手中逐漸變得光滑柔軟,時不時地揪下一小團麵團,捏成各種形狀,當作自己的小玩具。蒸好的饅頭熱氣騰騰,白白胖胖的,象征著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
二十九,蒸饅頭。廚房裏彌漫著蒸汽,一鍋鍋饅頭、花卷和豆包被端了出來,擺滿了案板。除了這些,還會蒸一些棗糕、年糕,寓意著“年年高”。孩子們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拿起一個饅頭,咬上一口,那鬆軟的口感和淡淡的麥香讓人回味無窮。
三十晚上,終於迎來了團圓的時刻。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豐盛的年夜飯。桌子上擺滿了菜肴,雖然沒有現在的山珍海味,但每一道菜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和對新年的期待。有紅燒肉、燉排骨、炒白菜、涼拌蘿卜絲,還有必不可少的餃子。餃子是年夜飯的主角,寓意著“交子”,象征著新舊交替。一家人一邊吃著餃子,一邊看著窗外綻放的煙花,聽著遠處傳來的鞭炮聲,其樂融融。
吃完年夜飯,孩子們最期待的就是穿新衣了。在那個年代,新衣服隻有過年時才能穿上。新衣的顏色大多是紅色、藍色或者綠色,款式簡單,但在孩子們眼中,那卻是最漂亮的衣服。穿上新衣後,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裏,和小夥伴們一起放鞭炮。鞭炮聲劈裏啪啦地響個不停,照亮了夜空,也驅散了舊年的陰霾。
謝謝大家的喜愛,好開心( ̄▽ ̄)
祝大家順風順水順財神
朝朝暮暮有人疼
喜歡的可以點點星星
不喜歡的可以評論告訴我,我都會一一看的。
謝謝大家的支持
(?w?)?
“終於忙完啦,這半個月可真是沒少累著。”譚檸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譚阿娘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是累,但值嘞。走,咱回家,今天可得好好犒勞犒勞自個兒。”
此時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滿是行色匆匆、忙著采購年貨的人們。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對新年的期待與喜悅,歡聲笑語和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獨特的年關交響樂。
譚阿娘緊緊地攥著裝錢的布袋子,像是守護著無比珍貴的寶貝。走著走著,她停下腳步,在街邊找了個稍微安靜點的角落,便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數起錢來。譚檸和譚阿爹在一旁靜靜地等著,眼睛裏也帶著一絲好奇與期待。
“檸檸,阿爹,咱這半個月掙了大概兩百塊嘞!”譚阿娘抬起頭,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那光芒比頭頂的夕陽還要耀眼。
“哇,這麽多!”譚檸驚喜地叫出聲來。
譚阿爹也微微咧開嘴,露出質樸的笑容:“好家夥,這比咱種地強多了。”
譚阿娘把錢袋小心地係好,放回懷裏,然後大手一揮:“走,咱去供銷社,今年咱也過個闊氣年!”
一家三口來到供銷社,裏麵也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譚阿娘徑直走向擺放棉襖的貨架,手指輕輕滑過一件件棉襖,眼神裏滿是挑選的認真。
“檸檸,這件大紅色的你穿上肯定好看,喜慶!”譚阿娘拿起一件大棉襖在譚檸身上比劃著。
譚檸紅著臉笑道:“阿娘,我覺得挺好的,您也挑一件。”
譚阿娘又選了一件深藍色的給譚阿爹,給自己挑了一件深紫色的。隨後,她又看到了旁邊的棉花,想到家裏的被子有些薄了,便對售貨員說:“同誌,給我稱些棉花,我要做幾床新棉花被。”
售貨員笑著回應:“您可真會過日子,這棉花可好了。”
譚阿娘卻滿不在乎地說:“今兒個高興,就得好好拾掇拾掇家裏。”
買完棉襖和棉花,譚阿娘的目光又被貨架上的桃酥吸引住了。那一塊塊金黃酥脆的桃酥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譚阿娘咽了咽口水:“給咱來幾斤桃酥,過年家裏來客人能招待。”
接著,她又看到了紅對紙和各種糖果,眼睛裏更是放光:“這紅對紙得買,新年貼門上喜慶。還有這些糖,咱也多買點,檸檸愛吃。”
譚阿娘像個孩子似的在供銷社裏穿梭著,手裏的東西越來越多,不一會兒就拿不下了。譚阿爹在一旁默默地跟著,時不時伸手幫譚阿娘接一下快要掉落的物品,眼睛裏始終帶著寵溺和縱容。
譚檸看著忙碌的阿娘和默默陪伴的阿爹,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在這熱鬧的供銷社裏,在這滿是年貨的氛圍中,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幸福。沒有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隻是一家人在一起,為了新年而精心準備,這種平凡而又真實的生活,就是最珍貴的幸福。
“阿爹,阿娘,我覺得這樣真好。”譚檸輕聲說道。
譚阿娘轉過頭,笑著說:“那當然,咱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譚阿爹也點了點頭:“對,以後每年咱都這麽熱熱鬧鬧地過年。”
從供銷社出來,一家三口迎著夕陽,腳步輕快地往家走。手裏沉甸甸的年貨,心中滿當當的幸福。
走在路上就聽見小孩在唱: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這首童謠在七零年代的孩子們口中傳唱,也拉開了那個特殊時期過年的序幕。
臘八一過,空氣中便漸漸有了年的氣息。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過年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時刻,人們從早到晚忙忙碌碌,為的就是能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團圓年。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傳說灶王爺要在這一天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於是,人們會在灶台上供奉糖瓜,希望灶王爺吃了糖瓜後,嘴巴能像抹了蜜一樣,多說些好話。孩子們則眼巴巴地望著糖瓜,盼著祭灶儀式快點結束,好能分到一塊香甜可口的糖瓜。那糖瓜咬起來黏黏的,甜滋滋的味道在口中散開,讓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過了小年,家裏就開始了大掃除。全家人齊上陣,掃屋頂、擦玻璃、洗被褥,把家裏裏裏外外打掃得幹幹淨淨,寓意著掃除舊年的晦氣,迎接新年的好運。雖然沒有現代化的清潔工具,但大家都幹得熱火朝天,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
到了二十五,就要準備凍豆腐了。把新鮮的豆腐切成小塊,放在室外寒冷的天氣裏凍起來。凍豆腐就像一個個小海綿,吸滿了湯汁後變得格外美味,無論是燉白菜還是燒肉,都別有一番風味。
二十六,是去買肉的日子。在七零年代,肉是憑票供應的,而且數量有限。為了能買到新鮮的肉,人們常常天不亮就去肉鋪排隊。肉鋪裏彌漫著肉的腥味,但在人們眼中,那卻是過年的味道。好不容易輪到自己,小心翼翼地把肉票遞過去,接過那來之不易的豬肉,心中滿是歡喜。回到家後,把肉切成小塊,一部分用來包餃子,一部分用來做紅燒肉或者燉排骨,這些美味的菜肴隻有在過年時才能盡情享用。
二十七,宰公雞。公雞在那個時候可是稀罕物,一般人家平時都舍不得吃。宰了公雞後,雞毛可以用來做毽子,雞肉則用來燉湯或者紅燒。那濃鬱的雞湯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二十八,把麵發。主婦們早早地就開始揉麵,準備蒸饅頭、花卷和豆包。發麵可是個技術活,需要掌握好溫度和酵母的用量。孩子們圍在一旁,看著麵團在母親的手中逐漸變得光滑柔軟,時不時地揪下一小團麵團,捏成各種形狀,當作自己的小玩具。蒸好的饅頭熱氣騰騰,白白胖胖的,象征著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
二十九,蒸饅頭。廚房裏彌漫著蒸汽,一鍋鍋饅頭、花卷和豆包被端了出來,擺滿了案板。除了這些,還會蒸一些棗糕、年糕,寓意著“年年高”。孩子們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拿起一個饅頭,咬上一口,那鬆軟的口感和淡淡的麥香讓人回味無窮。
三十晚上,終於迎來了團圓的時刻。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豐盛的年夜飯。桌子上擺滿了菜肴,雖然沒有現在的山珍海味,但每一道菜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和對新年的期待。有紅燒肉、燉排骨、炒白菜、涼拌蘿卜絲,還有必不可少的餃子。餃子是年夜飯的主角,寓意著“交子”,象征著新舊交替。一家人一邊吃著餃子,一邊看著窗外綻放的煙花,聽著遠處傳來的鞭炮聲,其樂融融。
吃完年夜飯,孩子們最期待的就是穿新衣了。在那個年代,新衣服隻有過年時才能穿上。新衣的顏色大多是紅色、藍色或者綠色,款式簡單,但在孩子們眼中,那卻是最漂亮的衣服。穿上新衣後,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裏,和小夥伴們一起放鞭炮。鞭炮聲劈裏啪啦地響個不停,照亮了夜空,也驅散了舊年的陰霾。
謝謝大家的喜愛,好開心( ̄▽ ̄)
祝大家順風順水順財神
朝朝暮暮有人疼
喜歡的可以點點星星
不喜歡的可以評論告訴我,我都會一一看的。
謝謝大家的支持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