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嘉點了點頭問道:“要在哪裏會麵。”


    “應該是在敘州和辰州之間。”李元清說著。


    “溪州刺史王虔朗沒有說明此事,隻是說了個大概位置,盡量在幾人勢力的交界處。”李元清回答著。


    王虔朗想要促成此事,可需要費一番功夫。


    李從嘉展開地圖看去,敘州、辰州之間有辰溪縣。


    辰水之畔,辰溪縣,有一處仙人灣。


    水路縱橫,四通八達,是一個會盟好地方。


    曆史上王虔朗、鍾誌存就是兩州之主,在夾縫中求生存,為周行逢說服過蠻夷投靠。


    此時李從嘉攜大勝之威,鍾誌存已經被他擊敗收服。


    王虔朗現在有些牆頭草,不知道如何是好。


    潘叔嗣已經逃亡,湖南之地就屬李從嘉一家獨大。


    自己能撮合黔中節度使符彥通,徽州蠻酋長楊正岩,這兩人共同投靠,自然是大功一件。


    “可以!”


    李從嘉說道:“替我回話,告訴王虔朗,盡快促成此事,若是成了此事,少不了他一州刺史之位!”


    辰溪會盟


    若是此事能成,也是一件美事。


    幾日後,李從嘉深思熟慮!


    決定派遣信使分別前往黔中節度使符彥通和徽州蠻酋長楊正岩處,傳達此次會盟的邀請。


    並說明共同合作的利益所在。


    為了確保這次會盟的成功,他還準備了一份詳盡的計劃書。


    其中包括如何整合各部資源、共同抵禦外敵的具體策略,以及未來共同發展繁榮的藍圖。


    與此同時,對於態度搖擺不定的王虔朗。


    李從嘉決定親自寫一封信,對他願意拒絕潘叔嗣,促進會盟之事大加讚賞。


    在這封信中,李從嘉誠懇地表達了希望王虔朗能夠積極配合。


    而派出去的使者正是秦再雄和鍾誌存。


    這兩人在曆史都曾招降過蠻夷之主,收服數州之地!


    這一日,文臣武將匯聚在朗州城內。


    六月末。


    近一個月的忙碌。


    朗州城的局勢及周邊縣城的投降,終於也理出了個頭緒。


    此時歸屬於李從嘉的地區,已及朗州、嶽州、潭州、澧州、辰州等七州之地。


    溪州搖擺不定,等到和談結束也會歸順。


    而潘叔嗣流竄到衡州、敏州(今湖南衡陽、邵陽)。


    嶺南以北。


    隻剩下錦州、徐州、漿州、懿州飛山洞、等大片的湘西苗寨地區和一些荒山小州縣。


    潘佑匯報道:“啟稟主公,此時整頓兵馬,我軍已擴充到5萬餘人。”


    “合計戶籍約有二十萬戶,人口近七十萬,但是各地災荒嚴重,此時缺糧。”


    李從嘉以前知道一組統計,古代人口缺少,特別是在這種動亂的時代。


    南平是三州之地才有十萬萬戶,而自己雖有七州之地,但是曆年大戰。


    能有二十萬戶人口也就差不多了。


    再者,這個時代一戶人應該有五口人。


    但是這個時代男丁征戰,家裏老弱餓死,所以一戶肯定不到五口人了。


    李從嘉又說道:“還需盡快恢複民生。”


    “潘佑,張泌,你們以政務為主多選拔賢能之士,趕快治理地方。”


    “還有剛剛聽你匯報,兵丁足有五萬,八十萬人口,五萬士兵實在太多了。”


    李雄道:“騎兵主公這些氏族都是各地受降兵丁,咱們手上的老卒子,也就一萬餘人。”


    “哎!”


    李從嘉也是哀歎一生,在這個時代十抽一參軍就已經是民生的極限了。


    此時自己也幾乎達到了這個比例。


    李從嘉說道“把一些年老體弱的士卒散回去,我手中的黑甲軍隻養精兵。”


    “讓他們趕快回家種地,務農為生。”


    “誰又願意參戰呢?”


    說完之後李從嘉說道:“各地保留團練士兵,農忙之時種地,農閑之時參與團練。”


    “咱們手中隻要保證有兩萬五千精兵即可。”


    李從嘉這一句話,解散了一半兒的士兵。


    董蒨匯報道:“經過這幾日的盤點,咱們手中盔甲一萬三千副,箭弩二十七萬支,刀、槍七萬餘把,已經非常的充沛了。”


    李從嘉聞言心中也是憂心不已道:“破損的兵器鎧甲,就不要再維修了。”


    “那如何處理。”董蒨問了一句。


    “全都給我融了,改製成鐵梨,鐵鍬,鐵鋤頭發給百姓用。”


    “天下兵戈四起,民生舉步維艱,要那麽多殘破兵器有什麽用?”


    “勸農耕才能發展。”


    “下官遵命。”董蒨回應道。


    趙普又說道:“主公,咱們此時兵多將少,關於兵製之事還需要再仔細研究一下。”


    李從嘉心中一動。


    此時自己的士兵越來越多,也難以管控。


    保不齊自己哪一天在睡夢當中被人砍了一刀。


    然後身首異處成了亡魂。


    這也是五代十國中最常發生的事情。


    趙普有稱量天下的誌向,別人聽他這麽說都是心中一驚。


    還是在南唐朝廷的統治之下。


    怎麽敢胡亂的更改兵製?


    李從嘉卻明白他的苦心。


    畢竟趙普曾上演過杯酒釋兵權這一曆史名場麵。


    更改兵製早就已經在他的腦海中成了根深蒂固的一種思想。


    李從嘉道:“趙大人所說之事我已知曉,此時還不是時候。”


    “這樣吧,多選拔一些基層將領和軍官, 統領一百人人以上都由我親自任命,前來拜見。”


    即便這樣算來李從嘉也要認識二百五十名都頭級的武將。


    其實這樣的弊端也很大,因為有一些地方將領會選派心腹來讓李從嘉見麵。


    而且現在士兵較少,若是以後十萬精兵,這個方法可管不過來了。


    李從嘉想到此處便又說道:“這些人來拜見我之後,我會給他們分配歸屬的。”


    他心中不禁苦笑,關於兵製的改革真需要好好的思考。


    各位文臣將手頭主要事情一一匯報完畢之後。


    李從嘉目光又看向了眾位武將道:“潘叔嗣流竄敏州,此次整兵,我想要去攻打他。”


    “將它徹底消滅。”


    “誰人願意領兵前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晴空蒼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晴空蒼鷹並收藏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