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陳掌櫃的夫郎給他生了個小閨女,他對這小閨女頗為疼愛,因此每日出來買菜的時間不再像從前那般固定。
秦勁將他的那斤大拉皮遞給他,等他走了,就將攤子交給秦兵、趙豐,他則是拎上大拉皮去郭府。
郭員外也不是每日都來趕集,他已經快一個月沒見過郭員外了,因此他得主動往郭府送。
到了郭府,詢問門人得知,郭員外下鄉去了。
郭家不僅有磚窯,家中還有上千畝田地。
這麽多田地,分布在十幾個村子,除了郭家莊的,餘下全佃了出去。糧食、租子,對於郭家而言,其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磚窯,交給旁人郭員外不放心,因此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親自盯著。
但郭言在家。
郭言是個書生,不管家中諸務,隻一心苦讀聖賢書。
但秦勁覺得吧,郭言都二十五六了,目前連童生試的第一關縣試都沒考過,「苦讀」二字,旁邊應該打一個問號。
他每次來郭家,郭言都興致勃勃的出來招待他。
上次穀棟與安哥兒成親,郭言也跑去喝酒了。
郭言不管郭家的事兒,但旁的事兒真沒少摻和。
果不其然,郭言聽說秦勁來了,立馬從書房出來去了家中專門待客的花廳,聽秦勁說了來意,就叫來家中廚子,讓秦勁當麵傳授涼拌大拉皮的做法。
知道郭言喜辣,秦勁特意強調多放辣椒。
那廚子聽完,拎著大拉皮下去,不到一刻鍾,就有一婆子端著托盤來了花廳。
托盤上放著的,正是涼拌好的大拉皮。
色香味俱全,比葉妙做的顏色更深一些,因為放的辣椒多。
郭言眼睛閃亮亮,拿起筷子就吃,隻嚐了一口,那順滑的口感就成功俘獲了他的胃。
他顧不得秦勁這個外人在場,猶如鄉下漢子一般,吸溜吸溜吃的暢快,毫無書生的端莊文雅。
吃罷,一抹嘴巴,他笑眯眯的對秦勁道:「還是你貼心,有好吃的都想著我爹。可惜他現在不在家,估摸著還得在鄉下再待半個月。」
「這麽久?我已很久沒見著他老人家了。」秦勁有些意外。
郭員外三個兒子呢,那麽多田地,鄉下的路又顛簸,還真讓郭員外那把老骨頭在外奔波一個多月啊?
「嗐,他老人家沒事做,難得有事能讓他忙起來,他很高興呢。」
郭言說著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水。
其實真實情況是高興個屁。
他家老頭子一點兒都不高興。
這麽大年紀了,還得為這點家業操心,換誰能高興?
他爹喜歡的是含飴弄孫、四處瞎逛。
但誰讓他大哥、二哥包括他都不爭氣呢。
他大哥管著磚窯,結果耳根子軟,凡是有人託了關係想進磚窯做工,一般情況下他大哥都會答應。
他爹去年冬無意中發現這一情況,當真鼻子都氣歪了。
用自家的銀子養一幫不幹活的外人,好大一傻子!
他二哥管著家中的田地、租子。
他二哥耳根子沒那麽軟,但他二哥誌不在此,他二哥當年也讀了幾年書,不過,他二哥的誌向也不是科考。
他二哥的誌向是寫白話小說。
想寫出跟《演義》一般能傳世的名作。
其實他二哥一開始是想寫詩詞的,發現難度太大,就退而求其次,準備寫些雜劇、戲曲,但後來發現雜劇也講究格式、押韻,就再退了一步,準備寫白話小說。
但白話小說肯定也不好寫,自打他二哥定下寫白話小說這個誌向,已過去八年,可他隻見他二哥寫作,從沒見過他二哥的作品。
他二哥常常感嘆,世間好故事已被前人寫盡,為了搜集素材,為了激發靈感,他二哥不是喝酒,就是出門瞎逛,有時候還能逛到京城去。
這種情形下,哪能分得出精力去管家中田地、租子?
他老爹沒辦法,隻得親自上了。
唉。
當然,他這個老三也不孝,六歲開蒙,至今一事無成。
讀書真難啊。
但這些家醜,自是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咽下口中茶水,笑眯眯的看向秦勁:「這道菜好,你家今後每日都做嗎?」
秦勁不知就這短短喝口水的功夫,郭言已經自省一遍了,順便也替他大哥、二哥自省了一番,就點頭道:「如今家中隻餘百斤紅薯粉,今後不做涼粉,隻做這大拉皮。」
「好,今後我遣人去你攤子上買,每日五斤。」郭言道。
家裏人多,買得少了不夠吃。
現在他大侄子跟著他老爹、二哥下鄉了,但目前家中仍有十餘口人呢。
得了郭言此話,秦勁鬆了口氣。
很好,推銷出去了。
哪怕每日隻供應郭家,那也比賣涼粉強。
從郭家出來,他回了大集上,將郭言的決定告訴給秦兵,秦兵很是高興,錢多量少,這生意好!
秦兵暗暗下了決定,今年冬天豁出去了,定要存下六千斤澱粉。
大不了減少冬日涼粉的供應,好將澱粉保存到明年夏。
秦兵幹勁滿滿的回村,趙豐進城買大料,家中大料不多了,得補上。
他將大料買好回到城門口,秦勁的攤子上隻餘下幾斤蛋卷。
這麽點東西,不值得繼續留在城門口曬太陽,兩人正準備收攤回村,這時,秦勁瞧見穀南和王詠樹趕著牛車晃晃悠悠的從遠處走來。
秦勁將他的那斤大拉皮遞給他,等他走了,就將攤子交給秦兵、趙豐,他則是拎上大拉皮去郭府。
郭員外也不是每日都來趕集,他已經快一個月沒見過郭員外了,因此他得主動往郭府送。
到了郭府,詢問門人得知,郭員外下鄉去了。
郭家不僅有磚窯,家中還有上千畝田地。
這麽多田地,分布在十幾個村子,除了郭家莊的,餘下全佃了出去。糧食、租子,對於郭家而言,其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磚窯,交給旁人郭員外不放心,因此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親自盯著。
但郭言在家。
郭言是個書生,不管家中諸務,隻一心苦讀聖賢書。
但秦勁覺得吧,郭言都二十五六了,目前連童生試的第一關縣試都沒考過,「苦讀」二字,旁邊應該打一個問號。
他每次來郭家,郭言都興致勃勃的出來招待他。
上次穀棟與安哥兒成親,郭言也跑去喝酒了。
郭言不管郭家的事兒,但旁的事兒真沒少摻和。
果不其然,郭言聽說秦勁來了,立馬從書房出來去了家中專門待客的花廳,聽秦勁說了來意,就叫來家中廚子,讓秦勁當麵傳授涼拌大拉皮的做法。
知道郭言喜辣,秦勁特意強調多放辣椒。
那廚子聽完,拎著大拉皮下去,不到一刻鍾,就有一婆子端著托盤來了花廳。
托盤上放著的,正是涼拌好的大拉皮。
色香味俱全,比葉妙做的顏色更深一些,因為放的辣椒多。
郭言眼睛閃亮亮,拿起筷子就吃,隻嚐了一口,那順滑的口感就成功俘獲了他的胃。
他顧不得秦勁這個外人在場,猶如鄉下漢子一般,吸溜吸溜吃的暢快,毫無書生的端莊文雅。
吃罷,一抹嘴巴,他笑眯眯的對秦勁道:「還是你貼心,有好吃的都想著我爹。可惜他現在不在家,估摸著還得在鄉下再待半個月。」
「這麽久?我已很久沒見著他老人家了。」秦勁有些意外。
郭員外三個兒子呢,那麽多田地,鄉下的路又顛簸,還真讓郭員外那把老骨頭在外奔波一個多月啊?
「嗐,他老人家沒事做,難得有事能讓他忙起來,他很高興呢。」
郭言說著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水。
其實真實情況是高興個屁。
他家老頭子一點兒都不高興。
這麽大年紀了,還得為這點家業操心,換誰能高興?
他爹喜歡的是含飴弄孫、四處瞎逛。
但誰讓他大哥、二哥包括他都不爭氣呢。
他大哥管著磚窯,結果耳根子軟,凡是有人託了關係想進磚窯做工,一般情況下他大哥都會答應。
他爹去年冬無意中發現這一情況,當真鼻子都氣歪了。
用自家的銀子養一幫不幹活的外人,好大一傻子!
他二哥管著家中的田地、租子。
他二哥耳根子沒那麽軟,但他二哥誌不在此,他二哥當年也讀了幾年書,不過,他二哥的誌向也不是科考。
他二哥的誌向是寫白話小說。
想寫出跟《演義》一般能傳世的名作。
其實他二哥一開始是想寫詩詞的,發現難度太大,就退而求其次,準備寫些雜劇、戲曲,但後來發現雜劇也講究格式、押韻,就再退了一步,準備寫白話小說。
但白話小說肯定也不好寫,自打他二哥定下寫白話小說這個誌向,已過去八年,可他隻見他二哥寫作,從沒見過他二哥的作品。
他二哥常常感嘆,世間好故事已被前人寫盡,為了搜集素材,為了激發靈感,他二哥不是喝酒,就是出門瞎逛,有時候還能逛到京城去。
這種情形下,哪能分得出精力去管家中田地、租子?
他老爹沒辦法,隻得親自上了。
唉。
當然,他這個老三也不孝,六歲開蒙,至今一事無成。
讀書真難啊。
但這些家醜,自是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咽下口中茶水,笑眯眯的看向秦勁:「這道菜好,你家今後每日都做嗎?」
秦勁不知就這短短喝口水的功夫,郭言已經自省一遍了,順便也替他大哥、二哥自省了一番,就點頭道:「如今家中隻餘百斤紅薯粉,今後不做涼粉,隻做這大拉皮。」
「好,今後我遣人去你攤子上買,每日五斤。」郭言道。
家裏人多,買得少了不夠吃。
現在他大侄子跟著他老爹、二哥下鄉了,但目前家中仍有十餘口人呢。
得了郭言此話,秦勁鬆了口氣。
很好,推銷出去了。
哪怕每日隻供應郭家,那也比賣涼粉強。
從郭家出來,他回了大集上,將郭言的決定告訴給秦兵,秦兵很是高興,錢多量少,這生意好!
秦兵暗暗下了決定,今年冬天豁出去了,定要存下六千斤澱粉。
大不了減少冬日涼粉的供應,好將澱粉保存到明年夏。
秦兵幹勁滿滿的回村,趙豐進城買大料,家中大料不多了,得補上。
他將大料買好回到城門口,秦勁的攤子上隻餘下幾斤蛋卷。
這麽點東西,不值得繼續留在城門口曬太陽,兩人正準備收攤回村,這時,秦勁瞧見穀南和王詠樹趕著牛車晃晃悠悠的從遠處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