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也一連吃了三大碗,這夥食太難得了,從前他家境好時,也未這樣奢侈過。
用白麵粉蒸槐花也就算了,竟然還又配著五花肉一起炒!
普通的地主老財都不會這樣吃!
吃了蒸槐花,他又吃了倆槐花菜饃饃。
葉妙蒸饃饃用的是徹底盛開的槐花,不勁道,但甜味足,他吃完一個忍不住又拿了一個。
從前在磚窯時,飯菜沒油水,不頂餓,為了半晌時不餓肚子,就隻能多吃,因此他飯量很大。
秦家的飯菜油水足,但他的胃已經被撐大,因此飯量並不比在磚窯時小。
好在秦勁不介意。
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東家,郭員外的確是為了他好,他來秦家,當真是養身子來了。
秦勁自己也吃了兩大碗蒸槐花一個槐花饅頭,最後還喝了碗濃稠的紅棗大米粥,大米粥裏放了糖,甜滋滋的。
飯後,他回房間午休。
正屋五間,旁邊兩間各裝了木門,沒與中間三間相通。中間三間共用一道大門,他和葉妙如今住的是東邊那間。
家具已給何木匠交了訂金,目前還沒打出來,下個月月初才能交付。如今屋子裏放著的是從前的舊家具:一張原木桌子,幾個用來裝衣服的箱子。
新家具也不算多,三個大衣櫃,趙豐一個,他和葉妙兩個。
衣桁兩個。
桁,橫木,衣桁便是用來掛衣服的落地衣架,款式與他上輩子時那種落地衣架差不多。
鏡台,也就是梳妝檯,這是個大物件,趙豐用不上,隻有葉妙有。
全家睡的都是炕,因此不必再打床。
他和葉妙還打了個書桌,準備將來寫字用。
暫時就隻有這些,旁的等以後手中銀子多了再慢慢添置。
村人都羨慕這大院子修的好,其實也就是外麵氣派,裏麵空蕩蕩的,隻放著幾樣舊家具,瞧著莫名破舊。
躺在炕上,沒等到小夫郎進來與他一起睡,他很快就去見了周公。
天熱,吃飽了就犯困。
睡醒之後,他與趙豐、周立一起下地幹活。
傍晚回來,葉妙已經將晚飯做好,飯後他拉著葉妙上炕睡覺。
葉妙恢復了從前的作息,不再晚上十點時起,但前段時間他著實累著了,雖說平底鐵鍋省力氣,可他一個人又要照看爐子,又要切蛋卷、卷蛋卷,三個半時辰,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
他全是憑著意誌力在撐。
精力消耗太大,以至於作息恢復大半月了,他依舊覺得累。
秦勁就沒有鬧他,隻捧著他的臉親一會兒,然後就摟著他睡覺。
小夫郎才十八,還屬於長身體的時候,上個月拚成那樣,目前是得好好養一養。
日子一天天的往前走,日頭一日比一日毒辣,擺攤成了個苦差事,這裏沒有遮陽傘,城門口也無樹木,他隻能坐在太陽底下。
但付出有回報,癟下去的錢袋子慢慢回了血。
五月初,麥子黃了,該收麥子了。
當安哥兒與穀棟回村時,秦書禮的村塾已經開了起來。
一共收了兩個學生,全是隔壁魯家村的。
五裏溝的村人都知道秦書禮是什麽德性,再加上這束脩實在太貴,一年四兩銀子!這得賣多少糧食打多少零工啊。
因此,即便有村人心動,也選擇了觀望。
比如說張齊,其實一年四兩銀子的束脩他掏得起,靠著秦勁的千張,他家日子是真的殷實了,可磨豆腐太苦了,起早貪黑,全年無休。
所謂人生三大苦,撐船、打鐵、磨豆腐,這話一點不假,他不想自己的小兒子也吃這份苦。
再者,家業將來是要傳給大兒子的,他得給小兒子尋個出路。
他看上的就是秦書禮做帳的本事,他不奢求自家小子走上科舉之路,能學會秦書禮的做帳本事就行。
而且,縣城的私塾一年可是六兩束脩!
秦書禮隻收四兩,還願意教真本事,這真是難得一見的好機會。
但秦書禮名聲太爛了!
這個人也太畜生了。
要他給這種畜生送四兩銀子,他真不甘心。
再加上他與秦勁關係好,他給秦書禮送銀子,那就是給秦勁添堵,因此,他最終選擇觀望,沒有交銀子。
秦書禮等了十餘天,見招不到一個學生,氣得天天在家裏發脾氣。
還是嶽珍腦子活泛,提議去附近的村子找。
於是秦小存就去了隔壁的魯家村。
魯家村的人不知秦書禮的名聲,但就算知曉,魯家村的人與秦書禮又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愛恨情仇,於是秦小存一通宣傳,就有人動了心。
很快就有兩戶人家來交了銀子。
有了學生,秦書禮的麵子終於從地上撿起來了,他立馬就開始授課,不管了,先將這兩個學生穩住!
一個四兩銀子,兩個學生就是八兩。
輕輕鬆鬆,八兩銀子就入了帳,朱二紅恢復了之前的神氣,哼,她就說她家書禮是做大事的!
安哥兒、穀棟是回來送各種家用物件的,都是穀家淘汰下來的舊東西,反正他們倆不會常住,不需要買新的。
穀棟不知他早就將新院子一事泄露給了安哥兒,新院子蓋好後,他原本想悄悄找何木匠打幾個新家具,安哥兒的新家,當然要配新家具。
用白麵粉蒸槐花也就算了,竟然還又配著五花肉一起炒!
普通的地主老財都不會這樣吃!
吃了蒸槐花,他又吃了倆槐花菜饃饃。
葉妙蒸饃饃用的是徹底盛開的槐花,不勁道,但甜味足,他吃完一個忍不住又拿了一個。
從前在磚窯時,飯菜沒油水,不頂餓,為了半晌時不餓肚子,就隻能多吃,因此他飯量很大。
秦家的飯菜油水足,但他的胃已經被撐大,因此飯量並不比在磚窯時小。
好在秦勁不介意。
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東家,郭員外的確是為了他好,他來秦家,當真是養身子來了。
秦勁自己也吃了兩大碗蒸槐花一個槐花饅頭,最後還喝了碗濃稠的紅棗大米粥,大米粥裏放了糖,甜滋滋的。
飯後,他回房間午休。
正屋五間,旁邊兩間各裝了木門,沒與中間三間相通。中間三間共用一道大門,他和葉妙如今住的是東邊那間。
家具已給何木匠交了訂金,目前還沒打出來,下個月月初才能交付。如今屋子裏放著的是從前的舊家具:一張原木桌子,幾個用來裝衣服的箱子。
新家具也不算多,三個大衣櫃,趙豐一個,他和葉妙兩個。
衣桁兩個。
桁,橫木,衣桁便是用來掛衣服的落地衣架,款式與他上輩子時那種落地衣架差不多。
鏡台,也就是梳妝檯,這是個大物件,趙豐用不上,隻有葉妙有。
全家睡的都是炕,因此不必再打床。
他和葉妙還打了個書桌,準備將來寫字用。
暫時就隻有這些,旁的等以後手中銀子多了再慢慢添置。
村人都羨慕這大院子修的好,其實也就是外麵氣派,裏麵空蕩蕩的,隻放著幾樣舊家具,瞧著莫名破舊。
躺在炕上,沒等到小夫郎進來與他一起睡,他很快就去見了周公。
天熱,吃飽了就犯困。
睡醒之後,他與趙豐、周立一起下地幹活。
傍晚回來,葉妙已經將晚飯做好,飯後他拉著葉妙上炕睡覺。
葉妙恢復了從前的作息,不再晚上十點時起,但前段時間他著實累著了,雖說平底鐵鍋省力氣,可他一個人又要照看爐子,又要切蛋卷、卷蛋卷,三個半時辰,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
他全是憑著意誌力在撐。
精力消耗太大,以至於作息恢復大半月了,他依舊覺得累。
秦勁就沒有鬧他,隻捧著他的臉親一會兒,然後就摟著他睡覺。
小夫郎才十八,還屬於長身體的時候,上個月拚成那樣,目前是得好好養一養。
日子一天天的往前走,日頭一日比一日毒辣,擺攤成了個苦差事,這裏沒有遮陽傘,城門口也無樹木,他隻能坐在太陽底下。
但付出有回報,癟下去的錢袋子慢慢回了血。
五月初,麥子黃了,該收麥子了。
當安哥兒與穀棟回村時,秦書禮的村塾已經開了起來。
一共收了兩個學生,全是隔壁魯家村的。
五裏溝的村人都知道秦書禮是什麽德性,再加上這束脩實在太貴,一年四兩銀子!這得賣多少糧食打多少零工啊。
因此,即便有村人心動,也選擇了觀望。
比如說張齊,其實一年四兩銀子的束脩他掏得起,靠著秦勁的千張,他家日子是真的殷實了,可磨豆腐太苦了,起早貪黑,全年無休。
所謂人生三大苦,撐船、打鐵、磨豆腐,這話一點不假,他不想自己的小兒子也吃這份苦。
再者,家業將來是要傳給大兒子的,他得給小兒子尋個出路。
他看上的就是秦書禮做帳的本事,他不奢求自家小子走上科舉之路,能學會秦書禮的做帳本事就行。
而且,縣城的私塾一年可是六兩束脩!
秦書禮隻收四兩,還願意教真本事,這真是難得一見的好機會。
但秦書禮名聲太爛了!
這個人也太畜生了。
要他給這種畜生送四兩銀子,他真不甘心。
再加上他與秦勁關係好,他給秦書禮送銀子,那就是給秦勁添堵,因此,他最終選擇觀望,沒有交銀子。
秦書禮等了十餘天,見招不到一個學生,氣得天天在家裏發脾氣。
還是嶽珍腦子活泛,提議去附近的村子找。
於是秦小存就去了隔壁的魯家村。
魯家村的人不知秦書禮的名聲,但就算知曉,魯家村的人與秦書禮又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愛恨情仇,於是秦小存一通宣傳,就有人動了心。
很快就有兩戶人家來交了銀子。
有了學生,秦書禮的麵子終於從地上撿起來了,他立馬就開始授課,不管了,先將這兩個學生穩住!
一個四兩銀子,兩個學生就是八兩。
輕輕鬆鬆,八兩銀子就入了帳,朱二紅恢復了之前的神氣,哼,她就說她家書禮是做大事的!
安哥兒、穀棟是回來送各種家用物件的,都是穀家淘汰下來的舊東西,反正他們倆不會常住,不需要買新的。
穀棟不知他早就將新院子一事泄露給了安哥兒,新院子蓋好後,他原本想悄悄找何木匠打幾個新家具,安哥兒的新家,當然要配新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