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繞著板車轉了一圈,還忍不住伸手拍了拍。
結實!
這幾天他阿爹和他勁哥已經將玉米杆子砍完了,但家裏沒有板車,秦兵家的板車也閑不下來,因此那些玉米杆子這會兒還躺在田地裏。
現在有了板車,下午便能去拉回來,那麽多玉米杆子,能燒許久呢。
心裏高興,想起今天上午沈玉成來找他的事兒,他趕緊道:「玉成哥說,他弟弟帶走的那五斤小米鍋巴賣的很好,他明日讓送十斤過去。」
「買這麽多?」秦勁很意外。
偏遠村子的消費能力這麽高的嗎?
「我……哎喲,等等,鍋裏炒著菜。」葉妙突然想起鍋裏的豆角,趕緊往灶房跑。
可別糊了!
秦勁見狀,將板車上的兩個小推車拎下來,而後也進了灶房。
見他進來,葉妙便一邊翻動豆角一邊解釋緣由,沈金成常去的那些個村子的確不富裕,但東陽縣臨著京城,不是那種位於犄角旮旯裏連路都不通的小山村。
東陽縣這地界,最窮的村子也能扒拉出幾個吃喝不愁的人家。
更別說那些個村子還有小地主以及富農。
他專門往那些富裕人家的門口跑,秋收剛過,普通人家都捨得買一份鍋巴給自家孩子嚐嚐鮮,更別說這些家境不錯的了。
上次他帶走的五斤,隻去了三戶人家便賣完了。
估摸著現在這三戶人家已經將上次買的吃完了,因此他又來進貨了。
這一次除了向富戶推銷外,他還打算散賣。
聽完葉妙的話,秦勁點了點頭:「好,那下午就多做些。」
這個沈金成也是個腦子靈活的,既然沈金成不擔心賣不出去,那他肯定供貨。
不一會兒,趙豐從田裏回來了,他瞧見大板車,也高興極了,午飯後,他一刻都不歇息,當即就給板車綁上麻繩,然後就推著板車下了地。
秦勁也跟了去。
板車本就沉重,若是再堆上二三百斤重的玉米杆,隻憑著趙豐一人,拉不動。
辛苦半日,院子裏的玉米杆子堆成了小山。
院子西北角堆著未徹底曬幹的紅薯藤,家裏沒有養豬,這些紅薯藤隻能拿來燒火。
現如今有了玉米杆子,秦勁便將這些紅薯藤裝上板車送去了隔壁院子,好讓秦兵拿去餵豬。
隔壁院子裏的眾人瞧見嶄新的大板車,一個個也都為他高興,沒想到小推車還能換來一輛大板車!
翌日,秦勁和趙豐去張齊家買豆腐腦時,將那十斤小米鍋巴帶了過去。
把豆腐腦拎回來,他們開始做千張,天色微亮時出攤。
生意趨於平穩之後,日盈利又回到了二百多文,這個數字不算低,再有個一周,秦勁就能將餘下的兩千多文債給還了。
縣城裏,牛掌櫃坐在櫃檯後,百無聊賴的看著門外來來往往的行人,看了好一會兒,無一人上門,他換了個坐姿,不由懷念之前賓客盈門的好日子。
糖這個東西,對鄉下的農戶而言還是太貴了,那些農戶也就過年時會踏足他這間鋪子。
縣城有三家點心鋪,這三家點心鋪有兩家都會製糖,他們會少量的出售一些麥芽糖,如同他家鋪子也出售果脯一般。
不是獨一份,那這生意的賺頭就是有限的。
從前不覺得有什麽,反正他也算家境不錯,一間糖鋪養活一大家子人。
但經歷了果丹皮的門庭若市後——當然,這麽形容有些誇張了,不過那些時日店中的確熱鬧,客人們接連上門,哪像是今日,開門一個多時辰了,竟無一人進店。
又坐了會兒,還是沒人,他將他大兒子喊了過來看店,他自個兒背著手,慢悠悠朝城門口而去。
縣城門口,秦勁正在與人談生意。
那個愛砍價的老顧客又來了,他不僅將秦勁餘下的一斤多小米鍋巴給包圓了,還打算讓秦勁給他做一些油炸糕。
但是,他不太能接受油炸糕的價格。
一個十五文,哈,真是好心吶,搶他錢還特意送他一個油炸糕,做生意哪能這樣?
降價,必須降價,左右他要的多,就按照十二文一個來算吧!
這價格秦勁自然不能答應,一開始這人是要十個的,十個算多麽?還不夠折騰的。
這人見他不答應,就改了口,說買要二十個。
這個數字還湊合,反正妙哥兒下午要炸小米鍋巴,順道炸幾個油炸糕也行。
但十二文一個的價格真的不行,這價格他得賠錢。
正磨嘴皮子呢,眼角的餘光瞧見牛掌櫃來了,他便對著牛掌櫃揮揮手:「牛掌櫃,什麽風把您吹來了?」
那人也瞧見了牛掌櫃,不鹹不淡的打了聲招呼:「原來是牛掌櫃啊。」
牛掌櫃也是認識此人的,忙笑著道:「哎呀,這不是郭員外嗎?您今個兒好興致,竟到南門來了。」
這話一出,秦勁不由心驚,員外?
眼前這位總愛砍價還愛占小便宜的食客,竟是個員外?
在大晉,員外並不是員外郎,不屬於正式的官職,不在朝廷的正式編製之內,地主、商人若是有錢,皆可以捐筆銀子買一個員外的身份。
雖然不是正式編製,但也算在官府那邊掛了號,畢竟銀子是交給官府了,身份比普通小百姓尊貴些。
秦勁忍不住在心中直呼臥槽,果然,越有錢的人越摳門,連手指肚那麽大的試吃品都要捏兩塊!
結實!
這幾天他阿爹和他勁哥已經將玉米杆子砍完了,但家裏沒有板車,秦兵家的板車也閑不下來,因此那些玉米杆子這會兒還躺在田地裏。
現在有了板車,下午便能去拉回來,那麽多玉米杆子,能燒許久呢。
心裏高興,想起今天上午沈玉成來找他的事兒,他趕緊道:「玉成哥說,他弟弟帶走的那五斤小米鍋巴賣的很好,他明日讓送十斤過去。」
「買這麽多?」秦勁很意外。
偏遠村子的消費能力這麽高的嗎?
「我……哎喲,等等,鍋裏炒著菜。」葉妙突然想起鍋裏的豆角,趕緊往灶房跑。
可別糊了!
秦勁見狀,將板車上的兩個小推車拎下來,而後也進了灶房。
見他進來,葉妙便一邊翻動豆角一邊解釋緣由,沈金成常去的那些個村子的確不富裕,但東陽縣臨著京城,不是那種位於犄角旮旯裏連路都不通的小山村。
東陽縣這地界,最窮的村子也能扒拉出幾個吃喝不愁的人家。
更別說那些個村子還有小地主以及富農。
他專門往那些富裕人家的門口跑,秋收剛過,普通人家都捨得買一份鍋巴給自家孩子嚐嚐鮮,更別說這些家境不錯的了。
上次他帶走的五斤,隻去了三戶人家便賣完了。
估摸著現在這三戶人家已經將上次買的吃完了,因此他又來進貨了。
這一次除了向富戶推銷外,他還打算散賣。
聽完葉妙的話,秦勁點了點頭:「好,那下午就多做些。」
這個沈金成也是個腦子靈活的,既然沈金成不擔心賣不出去,那他肯定供貨。
不一會兒,趙豐從田裏回來了,他瞧見大板車,也高興極了,午飯後,他一刻都不歇息,當即就給板車綁上麻繩,然後就推著板車下了地。
秦勁也跟了去。
板車本就沉重,若是再堆上二三百斤重的玉米杆,隻憑著趙豐一人,拉不動。
辛苦半日,院子裏的玉米杆子堆成了小山。
院子西北角堆著未徹底曬幹的紅薯藤,家裏沒有養豬,這些紅薯藤隻能拿來燒火。
現如今有了玉米杆子,秦勁便將這些紅薯藤裝上板車送去了隔壁院子,好讓秦兵拿去餵豬。
隔壁院子裏的眾人瞧見嶄新的大板車,一個個也都為他高興,沒想到小推車還能換來一輛大板車!
翌日,秦勁和趙豐去張齊家買豆腐腦時,將那十斤小米鍋巴帶了過去。
把豆腐腦拎回來,他們開始做千張,天色微亮時出攤。
生意趨於平穩之後,日盈利又回到了二百多文,這個數字不算低,再有個一周,秦勁就能將餘下的兩千多文債給還了。
縣城裏,牛掌櫃坐在櫃檯後,百無聊賴的看著門外來來往往的行人,看了好一會兒,無一人上門,他換了個坐姿,不由懷念之前賓客盈門的好日子。
糖這個東西,對鄉下的農戶而言還是太貴了,那些農戶也就過年時會踏足他這間鋪子。
縣城有三家點心鋪,這三家點心鋪有兩家都會製糖,他們會少量的出售一些麥芽糖,如同他家鋪子也出售果脯一般。
不是獨一份,那這生意的賺頭就是有限的。
從前不覺得有什麽,反正他也算家境不錯,一間糖鋪養活一大家子人。
但經歷了果丹皮的門庭若市後——當然,這麽形容有些誇張了,不過那些時日店中的確熱鬧,客人們接連上門,哪像是今日,開門一個多時辰了,竟無一人進店。
又坐了會兒,還是沒人,他將他大兒子喊了過來看店,他自個兒背著手,慢悠悠朝城門口而去。
縣城門口,秦勁正在與人談生意。
那個愛砍價的老顧客又來了,他不僅將秦勁餘下的一斤多小米鍋巴給包圓了,還打算讓秦勁給他做一些油炸糕。
但是,他不太能接受油炸糕的價格。
一個十五文,哈,真是好心吶,搶他錢還特意送他一個油炸糕,做生意哪能這樣?
降價,必須降價,左右他要的多,就按照十二文一個來算吧!
這價格秦勁自然不能答應,一開始這人是要十個的,十個算多麽?還不夠折騰的。
這人見他不答應,就改了口,說買要二十個。
這個數字還湊合,反正妙哥兒下午要炸小米鍋巴,順道炸幾個油炸糕也行。
但十二文一個的價格真的不行,這價格他得賠錢。
正磨嘴皮子呢,眼角的餘光瞧見牛掌櫃來了,他便對著牛掌櫃揮揮手:「牛掌櫃,什麽風把您吹來了?」
那人也瞧見了牛掌櫃,不鹹不淡的打了聲招呼:「原來是牛掌櫃啊。」
牛掌櫃也是認識此人的,忙笑著道:「哎呀,這不是郭員外嗎?您今個兒好興致,竟到南門來了。」
這話一出,秦勁不由心驚,員外?
眼前這位總愛砍價還愛占小便宜的食客,竟是個員外?
在大晉,員外並不是員外郎,不屬於正式的官職,不在朝廷的正式編製之內,地主、商人若是有錢,皆可以捐筆銀子買一個員外的身份。
雖然不是正式編製,但也算在官府那邊掛了號,畢竟銀子是交給官府了,身份比普通小百姓尊貴些。
秦勁忍不住在心中直呼臥槽,果然,越有錢的人越摳門,連手指肚那麽大的試吃品都要捏兩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