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銘笑道:「我隻是眼饞他們能在房間裏好好吃飯,也想跟著去呢。」
趙玉成笑著搖頭。
不過很快他就把笑容收斂起來,靠近袁銘,神神秘秘說道:「京城有消息傳來。」
第82章 信
袁銘微微愣住,現下他們和京城的聯繫也就隻有雍王了。
果然,下一刻他就聽趙玉成說道:「是庸王派人傳來的信。」
說著,他就從袖口裏掏出來兩個一模一樣的封信,其中一封還蓋著戳,其上題曰「袁銘親啟」。
趙玉成把兩封信一併交給他,說道:「這一封是王爺專門寫給你的,我們都沒看,另一封則是給鎮守大人的。」
見他神情凝重,袁銘先打開那封開著的信看了看。
一目十行看完,他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趙玉成在他開口之前製止了他:「袁兄慎言,這裏人多口雜不宜聲張。」
袁銘將信收好裝進去,交還給他:「不知道鎮守大人有何打算?」
趙玉成搖搖頭。
這時,府裏的管家匆匆跑來,對趙玉成道:「少爺,老爺請您過去招待。」
「知道了。」
袁銘道:「趙兄先去吧,我們改日再聊。」
趙玉成點點頭:「袁兄請自便。」隨即跟著管家離開了。
袁銘卻沒有入座,找了個人少的地方,打開了另外一封信。
庸王曾許諾推薦他為葉雲祺大師的弟子,但在信中說這事恐怕難以實現。
「太子重病,京城戒嚴,進出之人受到嚴格管製,葉雲祺歸鄉之行隻能暫且擱置。」
看著這句話,袁銘不自覺皺起了眉頭。
雖然上輩子入朝為官之前他並不了解京城動向,但是太子身體康健,從未聽說曾經生過足以戒嚴全城的重病。
不像是因為生病,倒像是……被下毒!
袁銘雙眼微眯,心跳得很快,很多事情都變了,和上輩子完全不一樣。
是因為他重生,還是別的原因?
袁銘強撐著不去多想,繼續看信。
除了葉雲祺,庸王在信中還提到了另外一個人——季清月的哥哥季淩雲。
原來,季淩雲跟隨鎮南軍入伍,六年前西北大旱,百姓淪為流民,各處暴亂紛爭不斷,西北軍人手不足就從鎮南軍借調了二百人,季淩雲就在其中。
賑災平亂期間,季淩雲多次巧立大功,化險為夷,頗受西北將軍賞識,災情穩定之後,他就順勢留在了西北,眼下已然是領導千人的小將軍。
西北之地一向不太平,這些年季淩雲始終脫不開身請假回家,但他記掛著家中的小弟,每年都會買一堆好玩的新奇的玩意兒,連帶著家書和餉銀一道寄回來。
看完這些,袁銘的眉頭狠狠地皺了一下。
根據季清月的描述,季淩雲入伍這幾年從未跟家裏聯繫過,當初和季福來提起這事的時候,季福來也是同樣的說法,當時他的表情不似作偽。
正思索疑惑著,他的肩膀忽然被人拍了一下。
袁銘下意識偏頭,沒看到人,另一側的肩頭又被拍了一下。
袁銘無奈的轉頭,然後就對上了一個如花的笑靨。
季清月換上了一席淺紅色的薄衫,上半身還罩著一層紗,立起來的衣領簇擁著他的臉,精緻得跟一個假的娃娃一樣。
季清月提著衣擺在他麵前轉了一圈,說道:「夫君覺得好看嗎?這是芷嫣姐姐給我的,說待會兒畫師要來。讓我跟著一起去。」
「很好看,不過不是因為衣服。」袁銘道。
不是因為衣服還能是什麽不言而喻,季清月的臉紅了紅,生怕在外頭出醜,連忙換了個話題。
「剛才過來時,遠遠就看到夫君眉頭緊皺,你在看什麽?」
季清月來得突然,那封信就在袁銘手裏,他輕易就看到了上麵的內容。
看完信,季清月的眼淚就吧嗒吧嗒掉了下來。
「我哥沒有失蹤,也沒有拋棄我。」
「嗯。」袁銘一隻手攬著他,另一隻手放在腿上輕拍以作安慰。
「十年了,他寫給我的信還有那些東西,到底去了哪裏?」季清月抽噎道:「難不成是他託付的信差出了差錯?」
袁銘道:「一次兩次可能是信差的問題,但這不是一次兩次的問題,信中說大哥一年最少寄出兩次,十年間共計二十多次,怎麽可能每次都錯了。」
「不是因為這個,還能因為什麽?」季清月低聲念叨著:「梁夫人的弟弟就是成縣驛站管事……」
突然他想到了什麽,嘴裏的喃喃戛然而止,一雙眼睛通紅。
他緊緊抓住袁銘的衣袖,恨聲道:「我知道了,一定都是梁夫人幹的,她巴不得我哥永遠回不來。」
袁銘抱住他,鄭重道:「不日我們就要啟程去成縣,我們去季府親自問問她。」
因為這件事,季清月的情緒一直很低落,但在人家的婚禮上,他還是努力扯著嘴角,讓自己看起來高興一點。
拜堂禮結束之後,袁銘就尋了個藉口帶他走了。
回家之後季清月表現得十分正常,,情緒看不出太大的起伏,也沒再哭,隻是把自己關進房間裏。
袁銘知道這時候讓他一個人安靜待著比較好,就沒去打擾他,來到廚房燉起了湯。
曹氏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很是擔心,去臥房門口轉了好幾次,又沒敢敲門打擾,幹脆來廚房幫袁銘燒火。
趙玉成笑著搖頭。
不過很快他就把笑容收斂起來,靠近袁銘,神神秘秘說道:「京城有消息傳來。」
第82章 信
袁銘微微愣住,現下他們和京城的聯繫也就隻有雍王了。
果然,下一刻他就聽趙玉成說道:「是庸王派人傳來的信。」
說著,他就從袖口裏掏出來兩個一模一樣的封信,其中一封還蓋著戳,其上題曰「袁銘親啟」。
趙玉成把兩封信一併交給他,說道:「這一封是王爺專門寫給你的,我們都沒看,另一封則是給鎮守大人的。」
見他神情凝重,袁銘先打開那封開著的信看了看。
一目十行看完,他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趙玉成在他開口之前製止了他:「袁兄慎言,這裏人多口雜不宜聲張。」
袁銘將信收好裝進去,交還給他:「不知道鎮守大人有何打算?」
趙玉成搖搖頭。
這時,府裏的管家匆匆跑來,對趙玉成道:「少爺,老爺請您過去招待。」
「知道了。」
袁銘道:「趙兄先去吧,我們改日再聊。」
趙玉成點點頭:「袁兄請自便。」隨即跟著管家離開了。
袁銘卻沒有入座,找了個人少的地方,打開了另外一封信。
庸王曾許諾推薦他為葉雲祺大師的弟子,但在信中說這事恐怕難以實現。
「太子重病,京城戒嚴,進出之人受到嚴格管製,葉雲祺歸鄉之行隻能暫且擱置。」
看著這句話,袁銘不自覺皺起了眉頭。
雖然上輩子入朝為官之前他並不了解京城動向,但是太子身體康健,從未聽說曾經生過足以戒嚴全城的重病。
不像是因為生病,倒像是……被下毒!
袁銘雙眼微眯,心跳得很快,很多事情都變了,和上輩子完全不一樣。
是因為他重生,還是別的原因?
袁銘強撐著不去多想,繼續看信。
除了葉雲祺,庸王在信中還提到了另外一個人——季清月的哥哥季淩雲。
原來,季淩雲跟隨鎮南軍入伍,六年前西北大旱,百姓淪為流民,各處暴亂紛爭不斷,西北軍人手不足就從鎮南軍借調了二百人,季淩雲就在其中。
賑災平亂期間,季淩雲多次巧立大功,化險為夷,頗受西北將軍賞識,災情穩定之後,他就順勢留在了西北,眼下已然是領導千人的小將軍。
西北之地一向不太平,這些年季淩雲始終脫不開身請假回家,但他記掛著家中的小弟,每年都會買一堆好玩的新奇的玩意兒,連帶著家書和餉銀一道寄回來。
看完這些,袁銘的眉頭狠狠地皺了一下。
根據季清月的描述,季淩雲入伍這幾年從未跟家裏聯繫過,當初和季福來提起這事的時候,季福來也是同樣的說法,當時他的表情不似作偽。
正思索疑惑著,他的肩膀忽然被人拍了一下。
袁銘下意識偏頭,沒看到人,另一側的肩頭又被拍了一下。
袁銘無奈的轉頭,然後就對上了一個如花的笑靨。
季清月換上了一席淺紅色的薄衫,上半身還罩著一層紗,立起來的衣領簇擁著他的臉,精緻得跟一個假的娃娃一樣。
季清月提著衣擺在他麵前轉了一圈,說道:「夫君覺得好看嗎?這是芷嫣姐姐給我的,說待會兒畫師要來。讓我跟著一起去。」
「很好看,不過不是因為衣服。」袁銘道。
不是因為衣服還能是什麽不言而喻,季清月的臉紅了紅,生怕在外頭出醜,連忙換了個話題。
「剛才過來時,遠遠就看到夫君眉頭緊皺,你在看什麽?」
季清月來得突然,那封信就在袁銘手裏,他輕易就看到了上麵的內容。
看完信,季清月的眼淚就吧嗒吧嗒掉了下來。
「我哥沒有失蹤,也沒有拋棄我。」
「嗯。」袁銘一隻手攬著他,另一隻手放在腿上輕拍以作安慰。
「十年了,他寫給我的信還有那些東西,到底去了哪裏?」季清月抽噎道:「難不成是他託付的信差出了差錯?」
袁銘道:「一次兩次可能是信差的問題,但這不是一次兩次的問題,信中說大哥一年最少寄出兩次,十年間共計二十多次,怎麽可能每次都錯了。」
「不是因為這個,還能因為什麽?」季清月低聲念叨著:「梁夫人的弟弟就是成縣驛站管事……」
突然他想到了什麽,嘴裏的喃喃戛然而止,一雙眼睛通紅。
他緊緊抓住袁銘的衣袖,恨聲道:「我知道了,一定都是梁夫人幹的,她巴不得我哥永遠回不來。」
袁銘抱住他,鄭重道:「不日我們就要啟程去成縣,我們去季府親自問問她。」
因為這件事,季清月的情緒一直很低落,但在人家的婚禮上,他還是努力扯著嘴角,讓自己看起來高興一點。
拜堂禮結束之後,袁銘就尋了個藉口帶他走了。
回家之後季清月表現得十分正常,,情緒看不出太大的起伏,也沒再哭,隻是把自己關進房間裏。
袁銘知道這時候讓他一個人安靜待著比較好,就沒去打擾他,來到廚房燉起了湯。
曹氏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很是擔心,去臥房門口轉了好幾次,又沒敢敲門打擾,幹脆來廚房幫袁銘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