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糧價上漲
穿越農家:帶著崽崽去逃荒 作者:莫問悠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夕夕想著製作肥料的方法很簡單,需要的糞便難收集,大批量的製作有機肥肯定是不可能的,也不劃算。
還不如免費教給村裏人,給村裏人一些恩惠,提高自己的話語權,這樣以後她在村裏要做什麽事肯定會得到大家的支持,能省很多的麻煩!
張夕夕把製作肥料的材料和方法告訴了周大山他們,還說不懂的可以去找張文宏和周宇傑幫忙指導。
周大山他們一聽材料都是這裏隨處可見的,不用花費什麽心思,都很是高興,連連向張夕夕道謝。
“這個牧草種子,弟妹能否告知哪裏有嗎?”
張夕夕麵不改色心不跳的說道:“這個牧草種子我是從別人手裏買來的,家裏還剩下一些,大家要的話我可以勻一些給大家,據說這牧草種一次可以割幾茬,而且牲畜吃了也長得快。”
“弟妹,一畝地需要多少種子!”
“大概需要四斤種子!”
周大山想著先種上兩畝試一下,反正荒地荒著也是荒著,就當是種草當飼料了。
回家後就讓老婆子去買些雞鴨回來養著,養大後賣了也能得些錢財,給自家大孫子攢點束修,所以最後即便是不能養地也不虧。
有好幾家都打了跟周大山一樣的主意,也跟張夕夕定了兩斤牧草種子,今年這荒地也種不了什麽莊稼,還不如種草多喂些雞鴨下蛋,賣了換糧食。
最後還幫著張夕夕割了牧草送回去,順便拿種子,早點種下就可以早點賺錢了。
回到家張夕夕丟下牧草,就自己走到了雜物間把從係統買的牧草種子拿了出來分給了周大山他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完成了第一筆買賣。
村裏人走後,就專心的伺候起了家裏的牲口大爺,沒過一會,陳氏聞訊也來到了張夕夕家。
陳氏剛進門就說道:“閨女,聽說你那牧草還能養地!”
“是能養地!”張夕夕回道。
陳氏白了張夕夕一眼,裝作生氣道:“那你咋不早說,跟我們還藏著掖著的!”
張夕夕連忙解釋,\"娘,這個事二哥知道的,想著等有肥料弄好了,在地裏撒上肥料再種上牧草的。“
陳氏擺擺手,“你又不是不知道你二哥心大,估計早就忘了,不過這不重要,我來是想問你明天要不要去鎮上,明天是這裏的大集。”
“去,我得去添置一些東西!”張夕夕心想既然是大集,賣的東西肯定很多可以去見識一下古代的大集市。
“那明天我們一起去,你家的車就不要趕著去了。“
”好!“
陳氏跟閨女說完就風風火火的回去了,她得回去領小孫子順便監督兒媳做飯去。
自從在這裏安頓下來後,就把做飯的事情安排給了兩個兒媳,一人一天,隻是周氏比較粗心,洗個菜都是馬馬虎虎的,一不注意就把蟲子放在裏麵煮了。
小陳氏細心是細心,但太節約了,每天都是野菜粥加紅薯,肉是一點都不舍得放,要是兩個兒媳綜合一下就好了。
陳氏心裏想著又加快了速度,真是操心的命喲!
第二天村裏人去趕大集的人挺多,有的背著野菜、竹筍,有的則是提了幾隻野物,都是幾家人拚車坐的。
張大成趕著自家的騾車,外麵掛著幾隻野雞,裏麵坐著陳氏母女,還有大王氏婆媳和周大海家大兒媳,一路上大家閑聊著到了鎮上。
進了鎮子大門,說好中午在門口等,大家就分開了,張大成去找了個看牲口的地方,付了兩文錢就把騾子和車寄放在裏麵了。
今天鎮上的人確實很多,張大成他們來到西市,找了塊空地就把野雞放在了地上叫賣著。
張夕夕則是去其他的地攤上看了一下,一路看過去都是野菜,獵物,雞蛋,黃豆芽,豆腐,賣肉的,還有賣雞仔和鴨仔的,就是沒有賣糧食的,連紅薯芋頭都沒有。
看來還是得去糧鋪,張夕夕轉了一圈提著兩塊豆腐就回來了。
陳氏看到有她回來問道:“閨女,有賣小雞崽的嗎?”
“有的。\"
陳氏立馬讓張大成在這看著,拉著張夕夕就往賣雞仔的地方走去,邊走還邊說挑雞崽要趁早,否則好的就會讓別人挑走了。
等張夕夕和陳氏一人提了一個籠子回來,張大成已經把野雞都賣了,一隻六十文,看到陳氏把雞籠子接了過去,把錢遞給了她。
最後張大成覺得自己也沒什麽買的,提著雞籠就回了寄放騾子的地方,張夕夕和陳氏則是去糧鋪,家裏的細糧沒多少了,得買點回去。
陳氏和張夕夕走了幾家糧鋪,發現糧價都上漲了,每種糧食都漲了五文左右,大米還漲到了三十文一斤。
“閨女,這糧食還買嗎?”陳氏擔憂道。
“買是要買的,我們去以前那家去買吧!”
張夕夕和陳氏從這家糧鋪出來,就往以前那家糧鋪走去,沒想到遇到了一個熟人。
馬有慶提著一袋糧食出來,看到張夕夕他們上前打招呼,“大妹子,你們也來買糧食!”
“是啊!這糧價不知道為啥這麽貴!”
馬有慶上前輕聲說道:“聽說南邊發大水,好多地方都被淹了,糧食也運不過來,而我們這土地又種不出什麽莊稼,所以所有糧鋪的糧價都漲了,你們最好現在多買點糧食囤著,後麵糧價應該還會漲。”
張夕夕和陳氏對視了一眼,心情頓時沉重了下來。
“你說的都是真的!”
“當然,我聽說縣城已經有南方來的難民了!”
“多謝馬牙人告訴我們這個消息。”
“大妹子,我先回去了!”
張夕夕和陳氏表情凝重的走進糧鋪,各買了兩袋陳米,提著回去了。
回到騾車旁,陳氏就跟張大成說了這個消息,張大成覺得還是得再買一些糧食,帶著張夕夕又回去買了四袋陳米,想著陳米可以跟紅薯混合一起煮,味道也不錯。
等大王氏他們回來,也說了這個消息,他們打算回家跟自家男人說了,再作打算。
還不如免費教給村裏人,給村裏人一些恩惠,提高自己的話語權,這樣以後她在村裏要做什麽事肯定會得到大家的支持,能省很多的麻煩!
張夕夕把製作肥料的材料和方法告訴了周大山他們,還說不懂的可以去找張文宏和周宇傑幫忙指導。
周大山他們一聽材料都是這裏隨處可見的,不用花費什麽心思,都很是高興,連連向張夕夕道謝。
“這個牧草種子,弟妹能否告知哪裏有嗎?”
張夕夕麵不改色心不跳的說道:“這個牧草種子我是從別人手裏買來的,家裏還剩下一些,大家要的話我可以勻一些給大家,據說這牧草種一次可以割幾茬,而且牲畜吃了也長得快。”
“弟妹,一畝地需要多少種子!”
“大概需要四斤種子!”
周大山想著先種上兩畝試一下,反正荒地荒著也是荒著,就當是種草當飼料了。
回家後就讓老婆子去買些雞鴨回來養著,養大後賣了也能得些錢財,給自家大孫子攢點束修,所以最後即便是不能養地也不虧。
有好幾家都打了跟周大山一樣的主意,也跟張夕夕定了兩斤牧草種子,今年這荒地也種不了什麽莊稼,還不如種草多喂些雞鴨下蛋,賣了換糧食。
最後還幫著張夕夕割了牧草送回去,順便拿種子,早點種下就可以早點賺錢了。
回到家張夕夕丟下牧草,就自己走到了雜物間把從係統買的牧草種子拿了出來分給了周大山他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完成了第一筆買賣。
村裏人走後,就專心的伺候起了家裏的牲口大爺,沒過一會,陳氏聞訊也來到了張夕夕家。
陳氏剛進門就說道:“閨女,聽說你那牧草還能養地!”
“是能養地!”張夕夕回道。
陳氏白了張夕夕一眼,裝作生氣道:“那你咋不早說,跟我們還藏著掖著的!”
張夕夕連忙解釋,\"娘,這個事二哥知道的,想著等有肥料弄好了,在地裏撒上肥料再種上牧草的。“
陳氏擺擺手,“你又不是不知道你二哥心大,估計早就忘了,不過這不重要,我來是想問你明天要不要去鎮上,明天是這裏的大集。”
“去,我得去添置一些東西!”張夕夕心想既然是大集,賣的東西肯定很多可以去見識一下古代的大集市。
“那明天我們一起去,你家的車就不要趕著去了。“
”好!“
陳氏跟閨女說完就風風火火的回去了,她得回去領小孫子順便監督兒媳做飯去。
自從在這裏安頓下來後,就把做飯的事情安排給了兩個兒媳,一人一天,隻是周氏比較粗心,洗個菜都是馬馬虎虎的,一不注意就把蟲子放在裏麵煮了。
小陳氏細心是細心,但太節約了,每天都是野菜粥加紅薯,肉是一點都不舍得放,要是兩個兒媳綜合一下就好了。
陳氏心裏想著又加快了速度,真是操心的命喲!
第二天村裏人去趕大集的人挺多,有的背著野菜、竹筍,有的則是提了幾隻野物,都是幾家人拚車坐的。
張大成趕著自家的騾車,外麵掛著幾隻野雞,裏麵坐著陳氏母女,還有大王氏婆媳和周大海家大兒媳,一路上大家閑聊著到了鎮上。
進了鎮子大門,說好中午在門口等,大家就分開了,張大成去找了個看牲口的地方,付了兩文錢就把騾子和車寄放在裏麵了。
今天鎮上的人確實很多,張大成他們來到西市,找了塊空地就把野雞放在了地上叫賣著。
張夕夕則是去其他的地攤上看了一下,一路看過去都是野菜,獵物,雞蛋,黃豆芽,豆腐,賣肉的,還有賣雞仔和鴨仔的,就是沒有賣糧食的,連紅薯芋頭都沒有。
看來還是得去糧鋪,張夕夕轉了一圈提著兩塊豆腐就回來了。
陳氏看到有她回來問道:“閨女,有賣小雞崽的嗎?”
“有的。\"
陳氏立馬讓張大成在這看著,拉著張夕夕就往賣雞仔的地方走去,邊走還邊說挑雞崽要趁早,否則好的就會讓別人挑走了。
等張夕夕和陳氏一人提了一個籠子回來,張大成已經把野雞都賣了,一隻六十文,看到陳氏把雞籠子接了過去,把錢遞給了她。
最後張大成覺得自己也沒什麽買的,提著雞籠就回了寄放騾子的地方,張夕夕和陳氏則是去糧鋪,家裏的細糧沒多少了,得買點回去。
陳氏和張夕夕走了幾家糧鋪,發現糧價都上漲了,每種糧食都漲了五文左右,大米還漲到了三十文一斤。
“閨女,這糧食還買嗎?”陳氏擔憂道。
“買是要買的,我們去以前那家去買吧!”
張夕夕和陳氏從這家糧鋪出來,就往以前那家糧鋪走去,沒想到遇到了一個熟人。
馬有慶提著一袋糧食出來,看到張夕夕他們上前打招呼,“大妹子,你們也來買糧食!”
“是啊!這糧價不知道為啥這麽貴!”
馬有慶上前輕聲說道:“聽說南邊發大水,好多地方都被淹了,糧食也運不過來,而我們這土地又種不出什麽莊稼,所以所有糧鋪的糧價都漲了,你們最好現在多買點糧食囤著,後麵糧價應該還會漲。”
張夕夕和陳氏對視了一眼,心情頓時沉重了下來。
“你說的都是真的!”
“當然,我聽說縣城已經有南方來的難民了!”
“多謝馬牙人告訴我們這個消息。”
“大妹子,我先回去了!”
張夕夕和陳氏表情凝重的走進糧鋪,各買了兩袋陳米,提著回去了。
回到騾車旁,陳氏就跟張大成說了這個消息,張大成覺得還是得再買一些糧食,帶著張夕夕又回去買了四袋陳米,想著陳米可以跟紅薯混合一起煮,味道也不錯。
等大王氏他們回來,也說了這個消息,他們打算回家跟自家男人說了,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