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在對方的介紹下,從機構諮詢師裏選了位最接近他需求的、擅長處理焦慮抑鬱情緒的諮詢師。雙方約定好正式諮詢的時間,又填了相關的表格。
第一次正式諮詢時,諮詢師先與裴東鶴簽訂了保密合約,然後讓他做了幾張心理測驗量表,藉此對他做初步評估。
醫生態度溫和,聲音悅耳低沉,提問不疾不徐,裴東鶴答得再慢,她也不催。
問題都是圍繞裴東鶴展開,從日常生活漸漸過渡到他出現激動或極端情緒的情境。
裴東鶴也沒藏著掖著,諮詢師問什麽,他就老實說。被問到狗仔與粉絲最感興趣的情感經歷也沒敷衍,把幾段戀愛都說了,尤其提到最後這段,因為結束得太倉促,戀人突然消失給他造成了很大困擾。
諮詢師緩緩點頭,在診療簿上嘩嘩寫了些什麽,接著針對那位消失的戀人問了些問題。裴東鶴也藉此回憶了與許頌苔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
或許是因為大半時間都沉浸在甜美的回憶裏,諮詢結束,裴東鶴竟生出一絲不舍與恍惚,走出治療室的大門時,腳步還跟踩在雲裏似的。
但幻覺不長久,當他發現自己仍然置身於沒有許頌苔的當下,內心的空虛與無助再次噴湧,痛苦甚至比之前還要鮮烈。
第二次諮詢,裴東鶴主動回憶了更多與許頌苔相處的細節,試圖從中找到對方離開的原因,潛意識裏認為隻要改正,許頌苔就會回來。
雖然諮詢師努力強調,戀人的離開未必與他有關,但裴東鶴還是不自覺地把一切歸咎於自己。
為了緩解他的焦慮,諮詢師又問了些工作方麵的問題,裴東鶴的回答都冷靜有條理,不像在情感問題上那麽主觀。
第三次諮詢,諮詢師終於問到了裴東鶴的童年與家庭,並讓他用幾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少年時代。
裴東鶴第一反應是搬出糊弄娛記那套說辭,說自己家庭和睦、父母關係良好,自己小時候過得充實幸福。說完才發現諮詢師沒有動筆,隻是無奈地望著他。
裴東鶴尷尬一笑,在諮詢師的建議下做了幾個深呼吸調整情緒,然後慢慢沉入回憶。
他回想了好一陣,才慢慢開口,坦白自己小時候很難見到父母,他們太忙了,總是不在家,哪怕難得回來,也隻是敷衍地送他個禮物,對他每天怎麽過的、在學校學了什麽、有沒有交到朋友、開不開心之類的並不感興趣。
他提到父親看似器重他,給他報各種興趣班,卻不在乎他喜不喜歡。好像隻是為了完成任務,或彌補自己童年的遺憾。
他提到小學時期看完父母的所有電影,暗自把他們當偶像。父母不在家的日子,他夜裏睡不著覺,就會爬起來放那些電影。因為看了太多遍,連台詞和動作都記得滾瓜爛熟。
他說有一次在家做作業,父親罕見地早歸,還關心地問他作業難不難。他指著奧數書上一道題說自己不會,讓父親教他。父親頗為得意地拿起書看了兩眼,卻沒來由地大發雷霆,把書往地上一砸。他以為父親看穿了他在撒謊,連忙解釋說自己會做,父親聽了卻更生氣,甚至抬手扇了他一巴掌,說:「你這小兔崽子,是不是想羞辱我!你其實跟你媽一樣看不起我吧!」
他又想起某個深夜,母親偷偷走進自己房間,溫柔留戀地撫摸自己的臉。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感受母親的溫柔。其他時間,母親哪怕出門拍戲大半年,回家也從不抱抱他、親親他,隻是淡淡看向光腳跑下樓迎接的他,讓他回屋把鞋子穿上。
小學高年級時期,裴東鶴為了吸引父母的關注,經常在學校打架鬥毆。最嚴重的一次是跟人單挑,把對方腿踢骨折,自己後腦勺也破了個口子。縱使裴思賢都從香港跑回來看他了,宋美玉也沒請假從劇組回家,隻是遙遙打了個電話,隨口問了幾句情況,甚至沒跟裴東鶴直接通話。
直到裴東鶴進入中學,宋美玉不再當演員,有了自己的公司,才逐漸把精力放回家裏,放到裴東鶴身上,但也隻有一丁點,那關註裏還帶著打量與謀劃。
裴東鶴總忍不住懷疑自己不是宋美玉親生的,但每每想起童年深夜裏撫摸自己臉蛋的母親,又隻能掙紮著揮散這種懷疑。
如果要用幾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少年時代——
裴東鶴想了想,告訴諮詢師:「馬場、溫蒂、電影、音樂。」
諮詢師不解地停筆,讓他解釋一下,裴東鶴說:
「以前我在家基本都是一個人,自從學了騎馬,就寧願在馬場上待著。溫蒂很聰明,我說話時,她會給出最真誠的反應。」
諮詢師點頭,又問:「電影和音樂呢?」
裴東鶴說:「小時候看過很多遍父母的電影,也學了挺久的彈琴唱歌,後來都陸續放棄了。」
「騎馬也放棄了嗎?」
「大學之後就騎得少了。學校離馬場太遠,工作以後更沒時間。但我有空的時候還是會回去看看溫蒂。」
諮詢師點點頭,又問他現在與父母關係如何、多久聯繫一次、對他們是什麽態度,裴東鶴都認真答了,說關係就那樣,沒事不聯繫,對他們的態度是無所謂。
諮詢師又在記錄簿上寫了些什麽。
室內短暫地陷入寧靜,隻聽得見筆尖劃動紙麵的聲響,還有淡淡的茶味香氛在鼻端若隱若現。
直到縈繞兩人的沉重氛圍幾乎散盡,諮詢師才緩緩開口:
第一次正式諮詢時,諮詢師先與裴東鶴簽訂了保密合約,然後讓他做了幾張心理測驗量表,藉此對他做初步評估。
醫生態度溫和,聲音悅耳低沉,提問不疾不徐,裴東鶴答得再慢,她也不催。
問題都是圍繞裴東鶴展開,從日常生活漸漸過渡到他出現激動或極端情緒的情境。
裴東鶴也沒藏著掖著,諮詢師問什麽,他就老實說。被問到狗仔與粉絲最感興趣的情感經歷也沒敷衍,把幾段戀愛都說了,尤其提到最後這段,因為結束得太倉促,戀人突然消失給他造成了很大困擾。
諮詢師緩緩點頭,在診療簿上嘩嘩寫了些什麽,接著針對那位消失的戀人問了些問題。裴東鶴也藉此回憶了與許頌苔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
或許是因為大半時間都沉浸在甜美的回憶裏,諮詢結束,裴東鶴竟生出一絲不舍與恍惚,走出治療室的大門時,腳步還跟踩在雲裏似的。
但幻覺不長久,當他發現自己仍然置身於沒有許頌苔的當下,內心的空虛與無助再次噴湧,痛苦甚至比之前還要鮮烈。
第二次諮詢,裴東鶴主動回憶了更多與許頌苔相處的細節,試圖從中找到對方離開的原因,潛意識裏認為隻要改正,許頌苔就會回來。
雖然諮詢師努力強調,戀人的離開未必與他有關,但裴東鶴還是不自覺地把一切歸咎於自己。
為了緩解他的焦慮,諮詢師又問了些工作方麵的問題,裴東鶴的回答都冷靜有條理,不像在情感問題上那麽主觀。
第三次諮詢,諮詢師終於問到了裴東鶴的童年與家庭,並讓他用幾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少年時代。
裴東鶴第一反應是搬出糊弄娛記那套說辭,說自己家庭和睦、父母關係良好,自己小時候過得充實幸福。說完才發現諮詢師沒有動筆,隻是無奈地望著他。
裴東鶴尷尬一笑,在諮詢師的建議下做了幾個深呼吸調整情緒,然後慢慢沉入回憶。
他回想了好一陣,才慢慢開口,坦白自己小時候很難見到父母,他們太忙了,總是不在家,哪怕難得回來,也隻是敷衍地送他個禮物,對他每天怎麽過的、在學校學了什麽、有沒有交到朋友、開不開心之類的並不感興趣。
他提到父親看似器重他,給他報各種興趣班,卻不在乎他喜不喜歡。好像隻是為了完成任務,或彌補自己童年的遺憾。
他提到小學時期看完父母的所有電影,暗自把他們當偶像。父母不在家的日子,他夜裏睡不著覺,就會爬起來放那些電影。因為看了太多遍,連台詞和動作都記得滾瓜爛熟。
他說有一次在家做作業,父親罕見地早歸,還關心地問他作業難不難。他指著奧數書上一道題說自己不會,讓父親教他。父親頗為得意地拿起書看了兩眼,卻沒來由地大發雷霆,把書往地上一砸。他以為父親看穿了他在撒謊,連忙解釋說自己會做,父親聽了卻更生氣,甚至抬手扇了他一巴掌,說:「你這小兔崽子,是不是想羞辱我!你其實跟你媽一樣看不起我吧!」
他又想起某個深夜,母親偷偷走進自己房間,溫柔留戀地撫摸自己的臉。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感受母親的溫柔。其他時間,母親哪怕出門拍戲大半年,回家也從不抱抱他、親親他,隻是淡淡看向光腳跑下樓迎接的他,讓他回屋把鞋子穿上。
小學高年級時期,裴東鶴為了吸引父母的關注,經常在學校打架鬥毆。最嚴重的一次是跟人單挑,把對方腿踢骨折,自己後腦勺也破了個口子。縱使裴思賢都從香港跑回來看他了,宋美玉也沒請假從劇組回家,隻是遙遙打了個電話,隨口問了幾句情況,甚至沒跟裴東鶴直接通話。
直到裴東鶴進入中學,宋美玉不再當演員,有了自己的公司,才逐漸把精力放回家裏,放到裴東鶴身上,但也隻有一丁點,那關註裏還帶著打量與謀劃。
裴東鶴總忍不住懷疑自己不是宋美玉親生的,但每每想起童年深夜裏撫摸自己臉蛋的母親,又隻能掙紮著揮散這種懷疑。
如果要用幾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少年時代——
裴東鶴想了想,告訴諮詢師:「馬場、溫蒂、電影、音樂。」
諮詢師不解地停筆,讓他解釋一下,裴東鶴說:
「以前我在家基本都是一個人,自從學了騎馬,就寧願在馬場上待著。溫蒂很聰明,我說話時,她會給出最真誠的反應。」
諮詢師點頭,又問:「電影和音樂呢?」
裴東鶴說:「小時候看過很多遍父母的電影,也學了挺久的彈琴唱歌,後來都陸續放棄了。」
「騎馬也放棄了嗎?」
「大學之後就騎得少了。學校離馬場太遠,工作以後更沒時間。但我有空的時候還是會回去看看溫蒂。」
諮詢師點點頭,又問他現在與父母關係如何、多久聯繫一次、對他們是什麽態度,裴東鶴都認真答了,說關係就那樣,沒事不聯繫,對他們的態度是無所謂。
諮詢師又在記錄簿上寫了些什麽。
室內短暫地陷入寧靜,隻聽得見筆尖劃動紙麵的聲響,還有淡淡的茶味香氛在鼻端若隱若現。
直到縈繞兩人的沉重氛圍幾乎散盡,諮詢師才緩緩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