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安排自然是好的。
但是,「按照裴公子嶽家的說辭,裴家的家主之位可能已經易主,他這一趟恐不容易。」
林文傑笑道:「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林雲珠點頭,領會了林文傑的意思。
裴翎現在這個官職,對他們家的幫助並不大。
他想要站過來,搏一個前程,就得展示自己的價值。
大哥和大姐,想從他身上獲取的,是蜀地文人的支持。
交情歸交情,在這種事上,大哥一點不會含糊。
很快,裴翎就跟皇上請示,想要告假一段時間,回老家去成親。
皇上想想他這個年紀還沒成親,著實不太合適。便應允了下來。
秦老大人聽說後,就跟皇上提議,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裴翎這種人才,不能為了成親就把差事給放一邊。
恰巧,蜀地那邊有一個監察禦史的官職空缺,正好把裴翎調任過去。
差事和成親兩不誤。
如此,經過秦老大人的一番操作,裴翎順利謀到了蜀地的官職。
當然,不是他的戶籍所在的州府,但離得也不算太遠。
很快,裴翎就帶著未婚妻和未來嶽父,離開了京城。
————
進入八月沒兩天,朝廷收到了澤州知州的摺子。
澤州下麵的陵川縣在今年種出了高產的糧食。
這個高產的糧食自然是玉米,正是林文康到陵川上任後,立即安排下去的。
雖然獲得了收穫,但他不能越過知州大人直接往朝廷報。
所以,此事就由澤州知州報了上來。
澤州知州當然知道林文康的妹妹就是林貴妃,林文康的夫人是曾閣老的堂侄女。
他並不敢將這份功勞據為己有,在摺子裏專程陳述了林文康在種植玉米一事上的功勞。
當然,也適當陳述了他對林文康在陵川縣,農事上的支持。
反正,多少要沾點功勞吧!
林文康在陵川種植玉米,並沒有想像中那麽順利。
他到陵川縣的時候,已經是四月。
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種植玉米。
還好去年林雲珠在莊子上種的玉米,大部分給他留了種。
還有其他一些相熟的人家,去年跟著林雲珠種了玉米的,比如龐老夫人、龐三夫人,也去要了不少做種。
林文康剛確定了上任地,就拜託了劉家的商隊先行將玉米種往陵川運去。
雖然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但玉米這東西隻這兩年在京城有少部分人家種。陵川縣的人都沒見過。
林文康一上來就讓人家改種這見都沒見過的東西,自然不會有人願意。
縣衙的人都知道林文康的底細,倒是沒人敢得罪他。
但人家農民不願意種,他們也沒辦法。
林文康見此,便選了三個村子,挨家遊說。
並承諾若是收成趕不上往年種植小麥的收成,他拿銀子補給他們。
村民們不願種新鮮作物,一是擔心稅收,另一個就是農民的口糧全賴地裏的那點糧食,誰也不敢大意。
有了縣令大人的承諾,這三個村子的村民就樂顛顛的開始種玉米。
林文康手裏有黃浩記錄的詳細種植過程,再加上他在青山書院的時候,也幫著方夫人種過。倒是頗為熟悉。
他擔心村民和縣衙負責農事的官員沒有經驗,便整日待在村子裏,指導村民們種植。
村民們還是第一次見如此親民的大人,且這位大人長得也太好了。
村裏的小媳婦、年輕姑娘,沒少借著給家裏人送水、送飯的藉口,到地裏偷看縣令大人。
嘖嘖,天上在謫仙也不過如此。
這個玉米到底是不是高產糧食,村民們還不知道。但林文康在陵川縣愛民如子的名聲卻是打出去了。
待玉米種植告一段落,林文康才開始整理縣衙的政務。
憑他的能力,再加上縣衙官員的配合,很快就將縣衙的政務理順。
這些官員沒想到,這位公子哥不僅下得了田,辦事能力竟也如此出眾。
緊接著,他們又見識了林文康斷案的本事。
幾個案子後,陵川的百姓都稱讚新來的林縣令,公正廉明。
但這些人知道林縣令已經成親,又很失望。
到了玉米收穫的時候,林文康在陵川縣的聲望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種植玉米的那三個村子,果然都實現了豐收。
且產量比以往種植的作物都高了不少。
那些當初拒絕種玉米的村子,悔得腸子都青了。
而種了玉米的那三個村子,則是喜不自勝。
林文康將玉米豐收的消息報給澤州知州。
知州大人親自前來觀看了其中一個村子採摘玉米。
此後,林文康把玉米種植過程的記錄文案交給了知州大人。
知州大人知道林文康有直通內閣和皇上的路子,但人家卻很識趣的過了他的手。
這就是會做人!
林文康來到陵川縣不過五個月的時間,已經獲得了同僚的支持,上司的青睞,還有百姓的擁護。
最重要的是,有了實打實的政績。
朝廷收到澤州知州的摺子後,還有很多官員不肯相信。
短短五個月,就讓林文康搞出了這麽個大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但是,「按照裴公子嶽家的說辭,裴家的家主之位可能已經易主,他這一趟恐不容易。」
林文傑笑道:「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林雲珠點頭,領會了林文傑的意思。
裴翎現在這個官職,對他們家的幫助並不大。
他想要站過來,搏一個前程,就得展示自己的價值。
大哥和大姐,想從他身上獲取的,是蜀地文人的支持。
交情歸交情,在這種事上,大哥一點不會含糊。
很快,裴翎就跟皇上請示,想要告假一段時間,回老家去成親。
皇上想想他這個年紀還沒成親,著實不太合適。便應允了下來。
秦老大人聽說後,就跟皇上提議,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裴翎這種人才,不能為了成親就把差事給放一邊。
恰巧,蜀地那邊有一個監察禦史的官職空缺,正好把裴翎調任過去。
差事和成親兩不誤。
如此,經過秦老大人的一番操作,裴翎順利謀到了蜀地的官職。
當然,不是他的戶籍所在的州府,但離得也不算太遠。
很快,裴翎就帶著未婚妻和未來嶽父,離開了京城。
————
進入八月沒兩天,朝廷收到了澤州知州的摺子。
澤州下麵的陵川縣在今年種出了高產的糧食。
這個高產的糧食自然是玉米,正是林文康到陵川上任後,立即安排下去的。
雖然獲得了收穫,但他不能越過知州大人直接往朝廷報。
所以,此事就由澤州知州報了上來。
澤州知州當然知道林文康的妹妹就是林貴妃,林文康的夫人是曾閣老的堂侄女。
他並不敢將這份功勞據為己有,在摺子裏專程陳述了林文康在種植玉米一事上的功勞。
當然,也適當陳述了他對林文康在陵川縣,農事上的支持。
反正,多少要沾點功勞吧!
林文康在陵川種植玉米,並沒有想像中那麽順利。
他到陵川縣的時候,已經是四月。
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種植玉米。
還好去年林雲珠在莊子上種的玉米,大部分給他留了種。
還有其他一些相熟的人家,去年跟著林雲珠種了玉米的,比如龐老夫人、龐三夫人,也去要了不少做種。
林文康剛確定了上任地,就拜託了劉家的商隊先行將玉米種往陵川運去。
雖然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但玉米這東西隻這兩年在京城有少部分人家種。陵川縣的人都沒見過。
林文康一上來就讓人家改種這見都沒見過的東西,自然不會有人願意。
縣衙的人都知道林文康的底細,倒是沒人敢得罪他。
但人家農民不願意種,他們也沒辦法。
林文康見此,便選了三個村子,挨家遊說。
並承諾若是收成趕不上往年種植小麥的收成,他拿銀子補給他們。
村民們不願種新鮮作物,一是擔心稅收,另一個就是農民的口糧全賴地裏的那點糧食,誰也不敢大意。
有了縣令大人的承諾,這三個村子的村民就樂顛顛的開始種玉米。
林文康手裏有黃浩記錄的詳細種植過程,再加上他在青山書院的時候,也幫著方夫人種過。倒是頗為熟悉。
他擔心村民和縣衙負責農事的官員沒有經驗,便整日待在村子裏,指導村民們種植。
村民們還是第一次見如此親民的大人,且這位大人長得也太好了。
村裏的小媳婦、年輕姑娘,沒少借著給家裏人送水、送飯的藉口,到地裏偷看縣令大人。
嘖嘖,天上在謫仙也不過如此。
這個玉米到底是不是高產糧食,村民們還不知道。但林文康在陵川縣愛民如子的名聲卻是打出去了。
待玉米種植告一段落,林文康才開始整理縣衙的政務。
憑他的能力,再加上縣衙官員的配合,很快就將縣衙的政務理順。
這些官員沒想到,這位公子哥不僅下得了田,辦事能力竟也如此出眾。
緊接著,他們又見識了林文康斷案的本事。
幾個案子後,陵川的百姓都稱讚新來的林縣令,公正廉明。
但這些人知道林縣令已經成親,又很失望。
到了玉米收穫的時候,林文康在陵川縣的聲望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種植玉米的那三個村子,果然都實現了豐收。
且產量比以往種植的作物都高了不少。
那些當初拒絕種玉米的村子,悔得腸子都青了。
而種了玉米的那三個村子,則是喜不自勝。
林文康將玉米豐收的消息報給澤州知州。
知州大人親自前來觀看了其中一個村子採摘玉米。
此後,林文康把玉米種植過程的記錄文案交給了知州大人。
知州大人知道林文康有直通內閣和皇上的路子,但人家卻很識趣的過了他的手。
這就是會做人!
林文康來到陵川縣不過五個月的時間,已經獲得了同僚的支持,上司的青睞,還有百姓的擁護。
最重要的是,有了實打實的政績。
朝廷收到澤州知州的摺子後,還有很多官員不肯相信。
短短五個月,就讓林文康搞出了這麽個大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