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動了朝堂上的勢力,又煽動了學子,正大光明地舉薦方大人。企圖用大勢來壓迫皇上同意。
隻要皇上屈服,方大人就自動成了他餘家一派的人。
皇上也憋屈,眼看餘首輔在朝堂上一家獨大,他的人雖然也發了聲,但架不住人家人多呀。
他做太子這些年,憑著餘家對抗二皇子一脈和杜家,但也讓餘家坐大。
這幾日上朝,每日都是勸諫他盡快將此事定下。
吏部尚書出列反對,立即被餘首輔的人群起而攻之。
皇上壓了幾天,感覺要壓不住了。
這天早朝,林文傑突然站出來為曾大人發聲了。
第262章 曾大人入閣】
對於永寧伯時常和餘首輔對著幹的事,大家也見怪不怪了。
有覺得是雲嬪和皇後不對付的,有覺得永寧伯野心大的。
也有人認為這是永寧伯的為官之道。
皇上不願意餘首輔在朝堂上一家獨大,那麽勢必要有人出頭來反對餘首輔一黨。
顯然,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得罪餘首輔。
永寧伯就敢出這個頭。
不管是為了朝堂上的話語權,還是拉攏人心,皇上都不能壓著永寧伯不讓人晉升吧?
林文傑出列後,也不貶低方大人。
隻說曾大人能力出眾,資歷也足夠入閣。
這沒人反對吧?
就算是餘閣老一派的人,也不敢出來說曾大人不如方大人。
首先,曾大人是先皇提拔上來的,誰敢說這話,就是質疑先皇。
再一個,貶低曾家的人,誰敢?曾家什麽勢力?曾家反撲過來,你確定餘閣老能保你?
所以,他說這話,餘首輔一黨的人都聽著,算是默認。
他們也不急,就算兩人都同等水平,那就看誰呼聲高吧。
林文傑說完,就有刑部左侍郎出列。
「永寧伯雖然說得不錯,曾大人能力、資歷樣樣不輸方大人。但方大人禮賢下士,惜才愛才,得了學子們的擁護。永寧伯總得聽聽外麵的聲音吧?方大人入閣眾望所歸,也能激勵學子們為國效力。」
這話就差明說,你去擺平外麵的學子。
林文傑也不跟他爭辯,隻淡淡看了他一眼,朝著眾人問道:「這些學子能代表我大幹所有學子的心聲嗎?」
這話也是諷刺那些支持方大人的學子,都是受了方家和餘家的指使。
刑部左侍郎還要反駁,林文傑已經朝著皇上行禮。
「皇上,我大幹立國以來,對各地學子向來一視同仁。方大人同向閣老同樣出自湖廣一代。而自立國起,還未有膠州籍官員入閣。滿朝文武都認同曾大人不論哪一方麵,都不輸方大人。
如此情況下,若兩位內閣大學士同屬一地,讓天下學子怎麽看?是否有人會認為朝廷不公?」
他這話一說完,連左都禦史向閣老都愣了一下。
嘿,怎麽把他也拉下水了?
向閣老是湖廣嶽州府人,方大人是湖廣荊州人。
雖說不算老鄉,但的確都是湖廣的。
按林文傑的邏輯,同等條件下,是不是要考慮地域問題?
若內閣有兩位湖廣籍的閣老,其它地方的人是不是要懷疑朝廷地域歧視?
皇上這邊的人一聽,立即找到了突破口,紛紛出列支持曾大人入閣。
各地雨露均沾嘛,曾大人入閣,對膠州的官員和學子也是激勵。
當天朝堂上又吵得不可開交。
皇上的人和餘首輔的人爭得麵紅耳赤。
皇上很滿意,若這次被餘首輔壓著,讓方大人入閣,他將會威嚴掃地。
剛上位就在與臣子的對抗中輸了,以後的路隻會更難走。
當天,皇上沒有作出決定。
第二天,京城就出現了大批的膠州學子,支持曾大人入閣。
這自然是林文傑和曾大人安排的。
有了這股支持的聲音,皇上很快敲定了曾大人入閣。
————
三月中旬,到了殿試的時間。
林文康三人進宮參加了殿試。
最終的排名,林文康進了二甲。
雖然排名不算靠前,但林文康本也沒打算留京。
外放的話,這個排名沒那麽重要。
十二叔排在了三甲。
這個名次若是沒有門路,很可能外放到那種窮鄉僻壤做縣令。
若是好些的地方,縣令就夠不上了,隻能是縣丞,甚至主簙。
不過,詹事大人不是調任了吏部左侍郎嗎?
林文傑以前是他的副手,關係自然沒得說。
再加上劉心瑤和他的夫人走動也很勤,生意上的好處沒少給。
有這層關係在,林文康和十二叔的官職都沒問題。
餘首輔就算想管,也管不到吏部這麽小的官職調動。
曾凡就厲害了,殿試直接被皇上欽點了探花。
他這就直接入翰林院了。
他中了探花,秦二夫人比曾夫人還高興。
遊街完的第二天,就來永寧伯府,話裏話外催著曾夫人快上秦家請期。
曾夫人也沒有拿喬。
曾凡中了探花雖然厲害,但以後的路還不好說。方大儒也說過,曾凡不是做官的料。
人家秦老大人可是升了三品!
因此,兩家也沒有誰看不上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隻要皇上屈服,方大人就自動成了他餘家一派的人。
皇上也憋屈,眼看餘首輔在朝堂上一家獨大,他的人雖然也發了聲,但架不住人家人多呀。
他做太子這些年,憑著餘家對抗二皇子一脈和杜家,但也讓餘家坐大。
這幾日上朝,每日都是勸諫他盡快將此事定下。
吏部尚書出列反對,立即被餘首輔的人群起而攻之。
皇上壓了幾天,感覺要壓不住了。
這天早朝,林文傑突然站出來為曾大人發聲了。
第262章 曾大人入閣】
對於永寧伯時常和餘首輔對著幹的事,大家也見怪不怪了。
有覺得是雲嬪和皇後不對付的,有覺得永寧伯野心大的。
也有人認為這是永寧伯的為官之道。
皇上不願意餘首輔在朝堂上一家獨大,那麽勢必要有人出頭來反對餘首輔一黨。
顯然,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得罪餘首輔。
永寧伯就敢出這個頭。
不管是為了朝堂上的話語權,還是拉攏人心,皇上都不能壓著永寧伯不讓人晉升吧?
林文傑出列後,也不貶低方大人。
隻說曾大人能力出眾,資歷也足夠入閣。
這沒人反對吧?
就算是餘閣老一派的人,也不敢出來說曾大人不如方大人。
首先,曾大人是先皇提拔上來的,誰敢說這話,就是質疑先皇。
再一個,貶低曾家的人,誰敢?曾家什麽勢力?曾家反撲過來,你確定餘閣老能保你?
所以,他說這話,餘首輔一黨的人都聽著,算是默認。
他們也不急,就算兩人都同等水平,那就看誰呼聲高吧。
林文傑說完,就有刑部左侍郎出列。
「永寧伯雖然說得不錯,曾大人能力、資歷樣樣不輸方大人。但方大人禮賢下士,惜才愛才,得了學子們的擁護。永寧伯總得聽聽外麵的聲音吧?方大人入閣眾望所歸,也能激勵學子們為國效力。」
這話就差明說,你去擺平外麵的學子。
林文傑也不跟他爭辯,隻淡淡看了他一眼,朝著眾人問道:「這些學子能代表我大幹所有學子的心聲嗎?」
這話也是諷刺那些支持方大人的學子,都是受了方家和餘家的指使。
刑部左侍郎還要反駁,林文傑已經朝著皇上行禮。
「皇上,我大幹立國以來,對各地學子向來一視同仁。方大人同向閣老同樣出自湖廣一代。而自立國起,還未有膠州籍官員入閣。滿朝文武都認同曾大人不論哪一方麵,都不輸方大人。
如此情況下,若兩位內閣大學士同屬一地,讓天下學子怎麽看?是否有人會認為朝廷不公?」
他這話一說完,連左都禦史向閣老都愣了一下。
嘿,怎麽把他也拉下水了?
向閣老是湖廣嶽州府人,方大人是湖廣荊州人。
雖說不算老鄉,但的確都是湖廣的。
按林文傑的邏輯,同等條件下,是不是要考慮地域問題?
若內閣有兩位湖廣籍的閣老,其它地方的人是不是要懷疑朝廷地域歧視?
皇上這邊的人一聽,立即找到了突破口,紛紛出列支持曾大人入閣。
各地雨露均沾嘛,曾大人入閣,對膠州的官員和學子也是激勵。
當天朝堂上又吵得不可開交。
皇上的人和餘首輔的人爭得麵紅耳赤。
皇上很滿意,若這次被餘首輔壓著,讓方大人入閣,他將會威嚴掃地。
剛上位就在與臣子的對抗中輸了,以後的路隻會更難走。
當天,皇上沒有作出決定。
第二天,京城就出現了大批的膠州學子,支持曾大人入閣。
這自然是林文傑和曾大人安排的。
有了這股支持的聲音,皇上很快敲定了曾大人入閣。
————
三月中旬,到了殿試的時間。
林文康三人進宮參加了殿試。
最終的排名,林文康進了二甲。
雖然排名不算靠前,但林文康本也沒打算留京。
外放的話,這個排名沒那麽重要。
十二叔排在了三甲。
這個名次若是沒有門路,很可能外放到那種窮鄉僻壤做縣令。
若是好些的地方,縣令就夠不上了,隻能是縣丞,甚至主簙。
不過,詹事大人不是調任了吏部左侍郎嗎?
林文傑以前是他的副手,關係自然沒得說。
再加上劉心瑤和他的夫人走動也很勤,生意上的好處沒少給。
有這層關係在,林文康和十二叔的官職都沒問題。
餘首輔就算想管,也管不到吏部這麽小的官職調動。
曾凡就厲害了,殿試直接被皇上欽點了探花。
他這就直接入翰林院了。
他中了探花,秦二夫人比曾夫人還高興。
遊街完的第二天,就來永寧伯府,話裏話外催著曾夫人快上秦家請期。
曾夫人也沒有拿喬。
曾凡中了探花雖然厲害,但以後的路還不好說。方大儒也說過,曾凡不是做官的料。
人家秦老大人可是升了三品!
因此,兩家也沒有誰看不上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