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過一天的時間,這事就被傳開。而且傳的不是被破壞,是負責此事的工部官員貪墨,選用劣質材料導致的。
就是那麽巧,負責此事的工部官員正是右侍郎,也是太子的人。
通州的運河連著杭州那邊,如今通州正在新修碼頭。
這是朝廷的大事,皇上安排了太子的人去負責,這個功績也是準備算在太子頭上。
還有一點,通州碼頭這麽大的事,通州衛的人也是盯著的。
就這樣,居然還讓涼王的手伸了進來。
保定府和河間府那邊雖然離京城近,但也及不上通州近呀!
皇上和太子又趕緊派人去了通州。
永寧伯府的人最近很擔心,就這個情況,如果林文傑去了新安縣,能回得來嗎?
一家人又聚在一起商量,怎麽做能讓林文傑不去。
連林文康也被叫了回來。
「稱病吧,讓大哥稱病。實在不行,就真病一場!」林雲曉說道。
林文康否定道:「不行,若大哥這樣做,這段時間的努力就算白做了,以後休想再得太子看重。」
這話其他人都認同,這種關鍵時刻,你要躲起來?上峰會怎麽看你?
「那總不能明知道有危險還去吧?」林雲曉反駁道。
林雲紫示意她別急,安撫道:「我們這不是在想辦法嗎?你也靜下心來仔細想想。」
說完看向林文傑道:「這事若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哥這一趟也就沒危險。」
又低頭自語:「隻這事要解決,卻不容易。」
林文康對林文傑問道:「皇上和太子是個什麽意思?」
林文傑看著眾人,「皇上並不著急,應該是想借著這些事,把涼王在京城附近的人揪出來。」
林雲珠蹙眉,皇上信任太子,他的目標是涼王。可這樣的話,大哥這一趟就危險。
新安縣鬧事的可是村民,這個時代對神靈有多畏懼?
再加上村民現在對太子極度不滿,林文傑又是太子的人,若是鬧起來,真不好說。
「二皇子和三皇子在幹什麽?」林雲珠突然問道。
「二皇子一脈的人最近很是惶恐,連白尚書都很低調。三皇子閉門不出。」林文傑道。
林雲珠點頭表示明白。
林雲曉則是疑惑道:「關他們什麽事?」
林雲紫耐心給她解釋:「你知道這事是涼王的手筆,那是因為我們提前說了。若沒人告訴你,你瞧著這一係列針對太子的手段,你會猜這是誰做的?」
林文康提醒道:「前提是你並不知道涼王的野心。」
林雲曉一拍額頭,「肯定以為是兩位皇子做的。」
林雲紫點頭,繼續跟她分析:「這也是涼王的高明之處。他弄出這麽大陣勢,全是明著針對太子。但太子是儲君,太子無子,神靈惱怒,還有太子的人貪墨,都能激起百姓的不滿,這個不滿就不僅僅是針對太子,也有皇上和朝廷。
而朝中的中下層官員,並不知道涼王的野心。他們瞧著這些針對太子的手段,隻會以為是幾個皇子在內鬥。這也能激起這些官員對皇家的不滿。
民間亂,朝堂也亂,說不定涼王還有後續的手段。皇上和太子忙於應付,很可能就放棄了召他回京。就算皇上的旨意不變,他若起事,對他也是有利的。」
林雲曉聽完急道:「如今到處都在鬧事,一時半會兒怎麽解決得了?大哥還是別去。」
眾人聽了也都頭痛,這件事好像已經不是他們的能力可以平息的。
而且皇上好像並不急。
想想也是,皇上先把涼王的那些暗樁拔掉,隻要能在戰場上打垮涼王。後續還不是他說什麽就是什麽。
林雲珠又細細回味了一番這些事,突然覺得這不就是開戰前,先打輿論戰嘛!
隻是現代靠的是媒體,這個時代難道就憑鬧事?
「若我們能扭轉百姓現在的想法,是不是就能扭轉一部分局勢。大哥再去新安縣就安全了?」
林雲珠問完又愁道:「隻是,要扭轉百姓的想法,哪是那麽容易的?」
林文康和林雲紫聽了這話當即對視一眼。
林文傑則是看了林雲珠一眼,緩緩道:「開恩科!」
第141章 求見太子】
林雲珠先是有些不解,慢慢就想通了。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輿論戰。
這個時代的百姓大多數都是沒念過書的,所謂的輿論,其實就是掌握在讀書人的手裏。
隻要能把讀書人拿在手裏,就掌握了勝算。
劉心瑤顯然也明白了林文傑的意思。
林雲曉則是對著林文傑問道:「開恩科和這事有什麽關係?」
林文傑解釋道:「科舉是大事,關係到所有學子的前途。開一次恩科就代表這些學子多了一次機會。本朝在恢復科舉後,還從未有過開恩科的事。」
林雲曉顯然沒聽懂林文傑的話。
林雲紫笑著問道:「二哥去年鄉試未中,若明年開恩科,你猜他高興還是不高興?」
林雲珠瞧見林文康的臉色明顯有些尷尬。
林雲曉好像很高興,「自然高興了,我也高興。」
林雲紫又掰碎了跟她細講:「其他學子自然也是一樣的。和現在鬧的那些事情比起來,肯定是自己的前途更重要。他們有了正事,哪裏還有心思去鬧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就是那麽巧,負責此事的工部官員正是右侍郎,也是太子的人。
通州的運河連著杭州那邊,如今通州正在新修碼頭。
這是朝廷的大事,皇上安排了太子的人去負責,這個功績也是準備算在太子頭上。
還有一點,通州碼頭這麽大的事,通州衛的人也是盯著的。
就這樣,居然還讓涼王的手伸了進來。
保定府和河間府那邊雖然離京城近,但也及不上通州近呀!
皇上和太子又趕緊派人去了通州。
永寧伯府的人最近很擔心,就這個情況,如果林文傑去了新安縣,能回得來嗎?
一家人又聚在一起商量,怎麽做能讓林文傑不去。
連林文康也被叫了回來。
「稱病吧,讓大哥稱病。實在不行,就真病一場!」林雲曉說道。
林文康否定道:「不行,若大哥這樣做,這段時間的努力就算白做了,以後休想再得太子看重。」
這話其他人都認同,這種關鍵時刻,你要躲起來?上峰會怎麽看你?
「那總不能明知道有危險還去吧?」林雲曉反駁道。
林雲紫示意她別急,安撫道:「我們這不是在想辦法嗎?你也靜下心來仔細想想。」
說完看向林文傑道:「這事若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哥這一趟也就沒危險。」
又低頭自語:「隻這事要解決,卻不容易。」
林文康對林文傑問道:「皇上和太子是個什麽意思?」
林文傑看著眾人,「皇上並不著急,應該是想借著這些事,把涼王在京城附近的人揪出來。」
林雲珠蹙眉,皇上信任太子,他的目標是涼王。可這樣的話,大哥這一趟就危險。
新安縣鬧事的可是村民,這個時代對神靈有多畏懼?
再加上村民現在對太子極度不滿,林文傑又是太子的人,若是鬧起來,真不好說。
「二皇子和三皇子在幹什麽?」林雲珠突然問道。
「二皇子一脈的人最近很是惶恐,連白尚書都很低調。三皇子閉門不出。」林文傑道。
林雲珠點頭表示明白。
林雲曉則是疑惑道:「關他們什麽事?」
林雲紫耐心給她解釋:「你知道這事是涼王的手筆,那是因為我們提前說了。若沒人告訴你,你瞧著這一係列針對太子的手段,你會猜這是誰做的?」
林文康提醒道:「前提是你並不知道涼王的野心。」
林雲曉一拍額頭,「肯定以為是兩位皇子做的。」
林雲紫點頭,繼續跟她分析:「這也是涼王的高明之處。他弄出這麽大陣勢,全是明著針對太子。但太子是儲君,太子無子,神靈惱怒,還有太子的人貪墨,都能激起百姓的不滿,這個不滿就不僅僅是針對太子,也有皇上和朝廷。
而朝中的中下層官員,並不知道涼王的野心。他們瞧著這些針對太子的手段,隻會以為是幾個皇子在內鬥。這也能激起這些官員對皇家的不滿。
民間亂,朝堂也亂,說不定涼王還有後續的手段。皇上和太子忙於應付,很可能就放棄了召他回京。就算皇上的旨意不變,他若起事,對他也是有利的。」
林雲曉聽完急道:「如今到處都在鬧事,一時半會兒怎麽解決得了?大哥還是別去。」
眾人聽了也都頭痛,這件事好像已經不是他們的能力可以平息的。
而且皇上好像並不急。
想想也是,皇上先把涼王的那些暗樁拔掉,隻要能在戰場上打垮涼王。後續還不是他說什麽就是什麽。
林雲珠又細細回味了一番這些事,突然覺得這不就是開戰前,先打輿論戰嘛!
隻是現代靠的是媒體,這個時代難道就憑鬧事?
「若我們能扭轉百姓現在的想法,是不是就能扭轉一部分局勢。大哥再去新安縣就安全了?」
林雲珠問完又愁道:「隻是,要扭轉百姓的想法,哪是那麽容易的?」
林文康和林雲紫聽了這話當即對視一眼。
林文傑則是看了林雲珠一眼,緩緩道:「開恩科!」
第141章 求見太子】
林雲珠先是有些不解,慢慢就想通了。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輿論戰。
這個時代的百姓大多數都是沒念過書的,所謂的輿論,其實就是掌握在讀書人的手裏。
隻要能把讀書人拿在手裏,就掌握了勝算。
劉心瑤顯然也明白了林文傑的意思。
林雲曉則是對著林文傑問道:「開恩科和這事有什麽關係?」
林文傑解釋道:「科舉是大事,關係到所有學子的前途。開一次恩科就代表這些學子多了一次機會。本朝在恢復科舉後,還從未有過開恩科的事。」
林雲曉顯然沒聽懂林文傑的話。
林雲紫笑著問道:「二哥去年鄉試未中,若明年開恩科,你猜他高興還是不高興?」
林雲珠瞧見林文康的臉色明顯有些尷尬。
林雲曉好像很高興,「自然高興了,我也高興。」
林雲紫又掰碎了跟她細講:「其他學子自然也是一樣的。和現在鬧的那些事情比起來,肯定是自己的前途更重要。他們有了正事,哪裏還有心思去鬧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