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先叫它棺材。
因為比起棺木,它更像一個開鑿出來的石槽,再覆蓋上一塊石板。石板與石槽的尺寸十分契合,粗看也很嚴絲合縫,有些微弱的縫隙,也用白泥仔細封住。
第528章 黃泉現身
石棺距離岸邊甚遠,考古隊成員的目光沒有第一時間落過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岸上的錐形柱子,以及柱子上的鏈子吸引住了。
因為這柱子和鏈子,都是金子做成的。
當然不是高純度的黃金。
在遠古時代的大荒之中,盛產一種被同樣稱為「金」的礦產,這種金是種有雜質的金屬,色澤不如黃金那般亮,不過好在硬度足夠。許多部落都特意培養能工巧匠利用這種金屬鑄造武器,隻不過其中並不包括人。因為那個時候的人類無論是體格、智商還是動手能力,都處於鄙視鏈最低端,他們根本沒有能力使用能夠煉化這種金的火源。
任教授對這種金屬也抱有相當濃厚的興趣,但畢竟還知道輕重緩急,連忙招呼學生,隻要將照片盡可能詳細地拍下來,除此之外不要有任何其他多餘的動作,以免招惹來不必要的變故,而他在觀察秦以川的動作之時,也注意到了這些金屬鏈條延伸過去的方向,看到河中間的那個簡陋的石棺。
不知怎的,任教授在看見這個簡陋石棺時,突然就萌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那就是,自己已經找到目的地了。
這種感覺一閃而逝,玄乎得令任教授都覺費解。雖說他們的確期盼越早找到這遺蹟中有價值的東西越好,可現在,他無端覺得,目的地到得好像有點太輕易了。
雖然一路下來略有波折,但都是有驚無險,最大的危險一是下來之前殺了柏文的異獸犀渠,另一個就是那隻犼。
但轉念一想,此次行動若非有秦以川這麽一個絕對的戰鬥力作為外掛,僅憑考古隊這些人,就算搭上全部性命,也未必能夠有人在犀渠和犼的兩番攻擊中逃脫。如果這樣來看,他們能夠這麽輕易到達目的地,全然是占了秦以川的光。
可任教授總覺得心裏不踏實。
所以他雖然看見了河道中的石棺,可開口的第一個問題,卻是問秦以川,他為何要到這座山來。
秦以川沒有明確說得特別明白,隻說東洲遇到的麻煩,根據他們的調查推測,根源很有可能在此,他找過來,就是確認一下推測的真偽。
他沒有提到黃泉與天道的事情,任教授也知道實際情況肯定比這三言兩語更加複雜得多,隻是現在不是打聽細節的時機,他也並沒有好奇心,並未對這個話題繼續追問,反而又問了一個毫無關聯的問題:秦以川他在這個時間來到這座山,是必然的嗎?
這個問題令秦以川都不由反應了片刻,才明白任教授的意思。
但明白了並不代表有答案。
因為他之前也從未想過,這個時候來到這座山,遇上這個私自行動的考古隊,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有些問題不可深究。一旦深入去想,有時僅僅隻是猜測,就能令人遍體生寒。
若從頭開始梳理,他最先生出要找黃泉先下手為強的心思,就是從遺族那個年輕的長老嘴裏,聽說盤古的確曾經存在於世的時候。
但按照正常的安排,他本應該前往泰山等天道活躍之處,可因為在小鎮上第一次正麵黃泉分身,被他暗算注入些帶著惡意的汙染,他絕不可能讓荀言因此受到黃泉的威脅,所以劍走偏鋒,和荀言直接互換了目的地。
再然後,他前來酆都,並沒有花費太多力氣,就發現這座山中殘存異常,上山封山,因為他明白,一旦真的和黃泉的第二層意識正麵相對,足夠摧毀這座山。
可他也沒有想到,一上山就碰見了任教授的團隊。而任教授的團隊在東洲封城前不擇手段地出城,駐紮在此,卻是因為幾十年前受俞青衫所託,在這個時候無論付出什麽代價,都一定要來。
兩方這才相遇。
考古隊遭遇犀渠攻擊,秦以川不會不管。而事情涉及已經死去的俞青衫,秦以川更不可能不問。
是以種種偶然湊在一起,終究成了必然。
像一種,幾十年前就好像有人引導的必然。
秦以川突然覺得,自己對俞青衫這個人,其實一直了解得並不夠深。
他知道連秦以川都不知道的盤古族人往事,意味著,俞青衫接觸到的關於天道黃泉的信息,時間跨度比秦以川還要多得多。
若一切猜測正確,他籌謀規劃了近乎上億年的光景,有極大的可能,真的找出了能夠一舉破局的關鍵。
秦以川讓任教授帶著學生在這裏等,自己朝著河道之中走去。地下空間,河道藏棺,這種布局設置,讓秦以川覺得十分熟悉。
在對上天道前期,他也曾被引到過類似的一個地方,隻是那時候有荀言和殷紅羽等人在,而現在,卻是孤身一人帶著一支毫無自保能力的考古隊深入至此。
任教授讓所有學生留在原地,不要輕舉妄動,他卻跟上秦以川。
秦以川的腳步很快,任教授要小跑兩步才能追上。河道的水漫過腳麵,越往前就越深,他們隻走過一半,水已經到了膝蓋。任教授畢竟上了年紀,不知道踩到了什麽,腳下一滑險些摔倒,秦以川伸手扶他一把。
任教授沒有沖他道謝,隻是堅定地看著他。秦以川知道自己說服不了這位搞學問的老教授,也不多費唇舌,半扶半托地將人帶過去。
因為比起棺木,它更像一個開鑿出來的石槽,再覆蓋上一塊石板。石板與石槽的尺寸十分契合,粗看也很嚴絲合縫,有些微弱的縫隙,也用白泥仔細封住。
第528章 黃泉現身
石棺距離岸邊甚遠,考古隊成員的目光沒有第一時間落過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岸上的錐形柱子,以及柱子上的鏈子吸引住了。
因為這柱子和鏈子,都是金子做成的。
當然不是高純度的黃金。
在遠古時代的大荒之中,盛產一種被同樣稱為「金」的礦產,這種金是種有雜質的金屬,色澤不如黃金那般亮,不過好在硬度足夠。許多部落都特意培養能工巧匠利用這種金屬鑄造武器,隻不過其中並不包括人。因為那個時候的人類無論是體格、智商還是動手能力,都處於鄙視鏈最低端,他們根本沒有能力使用能夠煉化這種金的火源。
任教授對這種金屬也抱有相當濃厚的興趣,但畢竟還知道輕重緩急,連忙招呼學生,隻要將照片盡可能詳細地拍下來,除此之外不要有任何其他多餘的動作,以免招惹來不必要的變故,而他在觀察秦以川的動作之時,也注意到了這些金屬鏈條延伸過去的方向,看到河中間的那個簡陋的石棺。
不知怎的,任教授在看見這個簡陋石棺時,突然就萌生出一種奇怪的感覺,那就是,自己已經找到目的地了。
這種感覺一閃而逝,玄乎得令任教授都覺費解。雖說他們的確期盼越早找到這遺蹟中有價值的東西越好,可現在,他無端覺得,目的地到得好像有點太輕易了。
雖然一路下來略有波折,但都是有驚無險,最大的危險一是下來之前殺了柏文的異獸犀渠,另一個就是那隻犼。
但轉念一想,此次行動若非有秦以川這麽一個絕對的戰鬥力作為外掛,僅憑考古隊這些人,就算搭上全部性命,也未必能夠有人在犀渠和犼的兩番攻擊中逃脫。如果這樣來看,他們能夠這麽輕易到達目的地,全然是占了秦以川的光。
可任教授總覺得心裏不踏實。
所以他雖然看見了河道中的石棺,可開口的第一個問題,卻是問秦以川,他為何要到這座山來。
秦以川沒有明確說得特別明白,隻說東洲遇到的麻煩,根據他們的調查推測,根源很有可能在此,他找過來,就是確認一下推測的真偽。
他沒有提到黃泉與天道的事情,任教授也知道實際情況肯定比這三言兩語更加複雜得多,隻是現在不是打聽細節的時機,他也並沒有好奇心,並未對這個話題繼續追問,反而又問了一個毫無關聯的問題:秦以川他在這個時間來到這座山,是必然的嗎?
這個問題令秦以川都不由反應了片刻,才明白任教授的意思。
但明白了並不代表有答案。
因為他之前也從未想過,這個時候來到這座山,遇上這個私自行動的考古隊,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有些問題不可深究。一旦深入去想,有時僅僅隻是猜測,就能令人遍體生寒。
若從頭開始梳理,他最先生出要找黃泉先下手為強的心思,就是從遺族那個年輕的長老嘴裏,聽說盤古的確曾經存在於世的時候。
但按照正常的安排,他本應該前往泰山等天道活躍之處,可因為在小鎮上第一次正麵黃泉分身,被他暗算注入些帶著惡意的汙染,他絕不可能讓荀言因此受到黃泉的威脅,所以劍走偏鋒,和荀言直接互換了目的地。
再然後,他前來酆都,並沒有花費太多力氣,就發現這座山中殘存異常,上山封山,因為他明白,一旦真的和黃泉的第二層意識正麵相對,足夠摧毀這座山。
可他也沒有想到,一上山就碰見了任教授的團隊。而任教授的團隊在東洲封城前不擇手段地出城,駐紮在此,卻是因為幾十年前受俞青衫所託,在這個時候無論付出什麽代價,都一定要來。
兩方這才相遇。
考古隊遭遇犀渠攻擊,秦以川不會不管。而事情涉及已經死去的俞青衫,秦以川更不可能不問。
是以種種偶然湊在一起,終究成了必然。
像一種,幾十年前就好像有人引導的必然。
秦以川突然覺得,自己對俞青衫這個人,其實一直了解得並不夠深。
他知道連秦以川都不知道的盤古族人往事,意味著,俞青衫接觸到的關於天道黃泉的信息,時間跨度比秦以川還要多得多。
若一切猜測正確,他籌謀規劃了近乎上億年的光景,有極大的可能,真的找出了能夠一舉破局的關鍵。
秦以川讓任教授帶著學生在這裏等,自己朝著河道之中走去。地下空間,河道藏棺,這種布局設置,讓秦以川覺得十分熟悉。
在對上天道前期,他也曾被引到過類似的一個地方,隻是那時候有荀言和殷紅羽等人在,而現在,卻是孤身一人帶著一支毫無自保能力的考古隊深入至此。
任教授讓所有學生留在原地,不要輕舉妄動,他卻跟上秦以川。
秦以川的腳步很快,任教授要小跑兩步才能追上。河道的水漫過腳麵,越往前就越深,他們隻走過一半,水已經到了膝蓋。任教授畢竟上了年紀,不知道踩到了什麽,腳下一滑險些摔倒,秦以川伸手扶他一把。
任教授沒有沖他道謝,隻是堅定地看著他。秦以川知道自己說服不了這位搞學問的老教授,也不多費唇舌,半扶半托地將人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