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堂之時,秦耘照例去啟蒙院接秦獻,剛出了丁班學堂在經過丙班之時,金漓恰好從丙班出來,兩人對視一眼,秦耘對其先行點了個頭,算是打過招呼。
金漓已聽聞秦耘罰吳解三人的事情,對他的好感提升了不少。
雲刹書院迄今為止,第一個少年夫子,他的才學,金漓是見識過的。
他來書院教習之前,書院先安排了一課讓他向書院的夫子試課講習。
雲刹書院與別的書院不同,別的書院的夫子基本都是些考取過功名的秀才舉人,入院要求也比較高。
雲刹書院則以舉賢任能為主,會破例收一些特別有才能,且品格兼優的人作為書院夫子,而且同樣適用於女子。
雖然如此,不過像收下秦耘這般年輕的夫子也還是頭一例。
少年夫子,猶如當年收女夫子,開辦錦慧女子書院一樣,雲刹書院再一次開創了先河。
起先,書院裏不少夫子聽到要聘請一個才十六七的少年做為夫子,雖然嘴上沒說什麽,可內心大都不服。
憑什麽呀?
想他們十六七之時,大多和吳解方蔭一樣還在書院學習,他何德何能竟然就開始做大源四大書院之一的夫子了?
不過聽聞是岑夫子引薦的,他們也就內心想想,卻不敢出言駁岑夫子的麵子,便都想著試課之時看下秦耘如何講授,一半以上都是存著私心,想來看秦耘笑話的。
可惜,笑話沒有看到,卻見識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教學,甚至顛覆了他們所學。
金漓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那一天,那天她是最後一個去聽的。
去到之時,看到秦耘後她還詫異了一下。
在秦耘來之前,書院早已傳的沸沸揚揚,起先她並未關注,不過後麵身邊夫子們都在討論,有幾個事先見過的更是傳的神乎其神,便連她的學生們也一直在說。
聽他的幾個學生討論說,岑夫子不知從哪尋了個少年郎來做他們的夫子,聽聞那夫子比他們還小上三兩歲,不單學識淵博,而且閱曆豐富,更會多國語言,連九國中最難學的薑國話他都會說,更重要的是還有著一張絕美神顏。
金漓還記得秦耘第一次來的那天。
他們初次見麵,並不是在學堂,而是在書院門口。
那一日,她下了馬車,便看到一個年輕的少年牽著個三四歲大的孩子站在書院門口。
書院裏的學子,大多都會有仆人小廝或丫頭婆子伺候,在自家公子、小姐進書院後還會在邊上逗留些許時間,和與自家公子、小姐相熟的那家的仆人小廝或丫頭婆子相互交流。
她還以為是書院哪個學子的下人,她下馬車後直到書院門口,見秦耘二人都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裏。
兩個人都不動如鬆,猶如根植在旁的兩棵筆直的樹。
書院每進去一個學生都會回頭再看他們幾眼,直到轉彎處看不到時才不得不轉回頭。
秦耘與秦獻二人雖都隻穿著一身粗布麻衣,可偏偏配著兩張精妙絕倫的臉,站在門口,與這來來往往穿著書院學服的學子們,著實有點格格不入。
學子們都在猜想到底是哪家的小廝?長得這麽好看,還有看那小孩,粉粉嫩嫩的,不會連家生的小小子也長得這般粉雕玉琢吧?
金漓快到二人跟前時,看到眼前的少年,有那麽一瞬錯眼,一時失神,看著和自己逝去的夫君有兩分相似的模樣,她竟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見他身長八尺有餘,麵如冠玉,唇若塗脂,鼻挺如峰,眼如丹鳳,雙睛似皎月輝星。
穿著一身湛藍長衫,外披同色長袍,一條淺藍色的布腰帶係在身前,顯得腰身更細了三分,頭上同樣簡單地隻用了一條淺藍色的發帶。
雖然身著粗布麻衣,卻無法掩飾住他身上散發出來的光芒,那纖弱之驅卻似仙風道骨之姿,反差過於強烈,確實很難讓人挪開眼。
再看他身邊的小孩,麵若桃花,粉嫩嬌豔,唇若櫻瓣,劍眉星目,一雙大大的眼睛顯得特別的靈動有神,站在近八尺半高的少年旁邊,被映襯地更加嬌小可人。
一陣輕風夾帶著一絲清香飄來,不知為何,給她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原本踏進書院門檻的一隻腳又抽了回來,轉身看著兩人問道:“二位可是來書院尋人?”
她難得的上前詢問,按她的性子,她是不可能多管閑事的。
秦耘看向金漓,見她雖是姑娘裝扮,可當目光不經意落在她的腰間時,不禁輕擰了下眉,接著客氣地回道:“多謝夫子關心,晚生秦耘,攜子來此尋岑夫子辦理入學事宜,已經與岑夫子事先約好了。”
“辦理入學?是他嗎?”
金漓看向旁邊的秦獻,見秦獻一張白淨粉嫩的小臉上,嵌著兩隻烏黑發亮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轉著一雙幽深如墨的眼珠看向她。
“是的,姐姐,今日爹爹帶我來書院辦入學啟蒙。”
秦獻說完對著金漓行了一禮,金漓一看他這禮行的很是正式,忙轉頭看向秦耘,秦耘見她看過來,同樣對她回了個禮。
看得出來,這禮儀是秦耘所授,隻不知道他們又是怎麽知道的。
她身著姑娘服飾,便連頭飾也是姑娘裝扮,隻在腰間掛了個翡翠佩飾。
這翡翠佩飾,是她為了紀念亡夫所戴,有別於閨中女子的是,更傾向於男士風格。
大源有俗,家有亡偶者,未亡人需身上佩戴亡者生前所喜之物三年,紀念安魂。
即便是天天和她見麵的那些學生,甚至和她一道前來的另一名同族金姓女夫子也沒發現這佩飾有何不同,不想他們卻在初次見麵便分辨了出來。
金漓震驚之餘,更對他們刮目相看,對著二人行了一禮,對著秦獻輕柔說道:“小學童,你今年多大了,既然是來啟蒙的,可有讀過什麽書?”
秦耘還未等秦獻回話,率先答道:“隻給過一些經史給他聽過,尚不識幾字。”
“這麽小就聽經史了嗎?看著就乖巧懂事,正好,我也教授啟蒙院的茶禮,便當先認下你這個學生了。”
“多謝夫子!”
秦獻對著金漓深深一拜,行了個叩師禮。
金漓內心很是喜歡秦獻,不過麵上卻未顯,轉對秦耘說道:“岑夫子平日會晚些來,可能你們要再稍等些時間。”
“無妨!”
金漓見書院來往學子越來越多,落在他們身上的目光也越來越多,她便和秦耘、秦獻二人道了別。
那一天後,她基本未再見他,兩人本就沒有多少交集,她也不是喜歡八卦之人,所以對於秦耘的印記,便還是隻停留在那一日裏。
金漓已聽聞秦耘罰吳解三人的事情,對他的好感提升了不少。
雲刹書院迄今為止,第一個少年夫子,他的才學,金漓是見識過的。
他來書院教習之前,書院先安排了一課讓他向書院的夫子試課講習。
雲刹書院與別的書院不同,別的書院的夫子基本都是些考取過功名的秀才舉人,入院要求也比較高。
雲刹書院則以舉賢任能為主,會破例收一些特別有才能,且品格兼優的人作為書院夫子,而且同樣適用於女子。
雖然如此,不過像收下秦耘這般年輕的夫子也還是頭一例。
少年夫子,猶如當年收女夫子,開辦錦慧女子書院一樣,雲刹書院再一次開創了先河。
起先,書院裏不少夫子聽到要聘請一個才十六七的少年做為夫子,雖然嘴上沒說什麽,可內心大都不服。
憑什麽呀?
想他們十六七之時,大多和吳解方蔭一樣還在書院學習,他何德何能竟然就開始做大源四大書院之一的夫子了?
不過聽聞是岑夫子引薦的,他們也就內心想想,卻不敢出言駁岑夫子的麵子,便都想著試課之時看下秦耘如何講授,一半以上都是存著私心,想來看秦耘笑話的。
可惜,笑話沒有看到,卻見識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教學,甚至顛覆了他們所學。
金漓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那一天,那天她是最後一個去聽的。
去到之時,看到秦耘後她還詫異了一下。
在秦耘來之前,書院早已傳的沸沸揚揚,起先她並未關注,不過後麵身邊夫子們都在討論,有幾個事先見過的更是傳的神乎其神,便連她的學生們也一直在說。
聽他的幾個學生討論說,岑夫子不知從哪尋了個少年郎來做他們的夫子,聽聞那夫子比他們還小上三兩歲,不單學識淵博,而且閱曆豐富,更會多國語言,連九國中最難學的薑國話他都會說,更重要的是還有著一張絕美神顏。
金漓還記得秦耘第一次來的那天。
他們初次見麵,並不是在學堂,而是在書院門口。
那一日,她下了馬車,便看到一個年輕的少年牽著個三四歲大的孩子站在書院門口。
書院裏的學子,大多都會有仆人小廝或丫頭婆子伺候,在自家公子、小姐進書院後還會在邊上逗留些許時間,和與自家公子、小姐相熟的那家的仆人小廝或丫頭婆子相互交流。
她還以為是書院哪個學子的下人,她下馬車後直到書院門口,見秦耘二人都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裏。
兩個人都不動如鬆,猶如根植在旁的兩棵筆直的樹。
書院每進去一個學生都會回頭再看他們幾眼,直到轉彎處看不到時才不得不轉回頭。
秦耘與秦獻二人雖都隻穿著一身粗布麻衣,可偏偏配著兩張精妙絕倫的臉,站在門口,與這來來往往穿著書院學服的學子們,著實有點格格不入。
學子們都在猜想到底是哪家的小廝?長得這麽好看,還有看那小孩,粉粉嫩嫩的,不會連家生的小小子也長得這般粉雕玉琢吧?
金漓快到二人跟前時,看到眼前的少年,有那麽一瞬錯眼,一時失神,看著和自己逝去的夫君有兩分相似的模樣,她竟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見他身長八尺有餘,麵如冠玉,唇若塗脂,鼻挺如峰,眼如丹鳳,雙睛似皎月輝星。
穿著一身湛藍長衫,外披同色長袍,一條淺藍色的布腰帶係在身前,顯得腰身更細了三分,頭上同樣簡單地隻用了一條淺藍色的發帶。
雖然身著粗布麻衣,卻無法掩飾住他身上散發出來的光芒,那纖弱之驅卻似仙風道骨之姿,反差過於強烈,確實很難讓人挪開眼。
再看他身邊的小孩,麵若桃花,粉嫩嬌豔,唇若櫻瓣,劍眉星目,一雙大大的眼睛顯得特別的靈動有神,站在近八尺半高的少年旁邊,被映襯地更加嬌小可人。
一陣輕風夾帶著一絲清香飄來,不知為何,給她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原本踏進書院門檻的一隻腳又抽了回來,轉身看著兩人問道:“二位可是來書院尋人?”
她難得的上前詢問,按她的性子,她是不可能多管閑事的。
秦耘看向金漓,見她雖是姑娘裝扮,可當目光不經意落在她的腰間時,不禁輕擰了下眉,接著客氣地回道:“多謝夫子關心,晚生秦耘,攜子來此尋岑夫子辦理入學事宜,已經與岑夫子事先約好了。”
“辦理入學?是他嗎?”
金漓看向旁邊的秦獻,見秦獻一張白淨粉嫩的小臉上,嵌著兩隻烏黑發亮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轉著一雙幽深如墨的眼珠看向她。
“是的,姐姐,今日爹爹帶我來書院辦入學啟蒙。”
秦獻說完對著金漓行了一禮,金漓一看他這禮行的很是正式,忙轉頭看向秦耘,秦耘見她看過來,同樣對她回了個禮。
看得出來,這禮儀是秦耘所授,隻不知道他們又是怎麽知道的。
她身著姑娘服飾,便連頭飾也是姑娘裝扮,隻在腰間掛了個翡翠佩飾。
這翡翠佩飾,是她為了紀念亡夫所戴,有別於閨中女子的是,更傾向於男士風格。
大源有俗,家有亡偶者,未亡人需身上佩戴亡者生前所喜之物三年,紀念安魂。
即便是天天和她見麵的那些學生,甚至和她一道前來的另一名同族金姓女夫子也沒發現這佩飾有何不同,不想他們卻在初次見麵便分辨了出來。
金漓震驚之餘,更對他們刮目相看,對著二人行了一禮,對著秦獻輕柔說道:“小學童,你今年多大了,既然是來啟蒙的,可有讀過什麽書?”
秦耘還未等秦獻回話,率先答道:“隻給過一些經史給他聽過,尚不識幾字。”
“這麽小就聽經史了嗎?看著就乖巧懂事,正好,我也教授啟蒙院的茶禮,便當先認下你這個學生了。”
“多謝夫子!”
秦獻對著金漓深深一拜,行了個叩師禮。
金漓內心很是喜歡秦獻,不過麵上卻未顯,轉對秦耘說道:“岑夫子平日會晚些來,可能你們要再稍等些時間。”
“無妨!”
金漓見書院來往學子越來越多,落在他們身上的目光也越來越多,她便和秦耘、秦獻二人道了別。
那一天後,她基本未再見他,兩人本就沒有多少交集,她也不是喜歡八卦之人,所以對於秦耘的印記,便還是隻停留在那一日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