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趙家榮點頭,吸了吸鼻子,去兜裏摸煙盒。
「是太冷了。」
抽出一根,遞出去,老人沒有過多推拒,接過來放到嘴裏,然後低下頭,用菸頭接住趙家榮遞到麵前的火,「你這是回家過年?」
他用手虛攏著火舌,趙家榮看到他手背上有很大一片凍瘡,已經潰爛、結痂,變成了黑紫的顏色。
兩團白煙在兩人中間散開。
「嗯。」趙家榮向地上撣了撣菸灰。
「老家哪啊。」
「遠了。還得十來個小時。」
「喲,那受了罪了,路不好走。」
「是。」
老人樂得聊天,一邊收拾,又抱怨了兩句天氣,提到他就在這附近的村子住,全家的收入都靠這個服務區。家裏那口子在裏頭當保潔,歲數大了,又是臨時工,能當一天算一天。有個閨女放假在家,正煮著玉米。他準備現在回去再拉點過來賣,不過來回騎一趟,最快也要一個半小時。
趙家榮一邊應聲,一邊把煙放到嘴裏,騰出兩隻手,蹲下去搬放在地上的不鏽鋼桶。
「哎!這怎麽行!」老人扭頭嚷了一聲,上前就搶。
「我幫你搬。」
「不不!」
他力氣不小,趙家榮被推了一把,撞到一個石墩才站定了。老人沒注意到他,一邊幹活,嘴裏還一直說,「這不行。」
他沒再搶著幫手,坐在石墩上,看著對方很麻利地把招牌、空桶和小桌搬到三輪車鬥裏,又抻出鬆緊帶的鉤子,把它們都固定好。
然後老人戴好帽子,跨坐在車座上,嘴裏叼著煙屁股,扭頭擺擺手,「走啦。」
「慢點兒。」趙家榮也擺手。
老人的背影越來越遠,他坐在石頭墩上一直看著,又從煙盒裏抽出一根煙。
這擺攤的營生並不容易,但隻要不怕累,練出麻利的一雙手腳來,掙得也不算很少。
早些年,他擺過很多小攤。白天給人打工,閑餘時間,就是在路口,在天橋,在夜市,同樣一個小三輪,早上做早點,晚上做小吃,偶爾還帶著些從批發市場搞來的小玩意兒。
小本生意,錢是幾角幾元地一點點攢下的,所以給他養成了摳門的壞習慣。他苦日子過的多,知道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
把第二隻菸頭也按滅在雪地裏,他感覺身體熱乎了一點,困勁兒也逐漸消散。
總得給兩個小孩買點吃的,泡麵就泡麵吧,再金貴的胃,也隻有這個可吃了。
他站起身,突然卻停頓了一下。
趙家榮一向覺得自己屬於感覺不敏銳的那類人,有時候連別人故意表現的情緒都看不出來,更別提「直覺」、「第六感」這種東西了。
不過今天他很例外。
他感覺有人在看他。
可能是瞎想的久了,精神有點恍惚,他也沒當回事,就扭了下頭。
男孩站在超市外頭的一個石柱子旁邊,說實話,離得挺遠的,中間隔著很多車子和人頭,似乎是沒想到能被發現,他猛地低了頭,晃晃悠悠地去踢地上的雪堆。
趙家榮徑直往那邊走過去。
麥冬抬起頭,腳尖還在盡量自然地撥弄著積雪。
他盡量讓臉上沒有表情,很多人都說過,他這樣的時候挺難以接近的,像是故意疏遠人,而且理直氣壯。
他理直氣壯地看著站在對麵的人。
陽光正好,曬在趙家榮的臉上,讓他的眼球變成了淺淡的褐色。有點短的睫毛,微微透著金黃,很利落地眨了兩下。
忽然颳起一陣大風,樹上的積雪被卷散在空氣中,雪末撲在麥冬臉上,他不得不閉了眼,且搖搖晃晃地在原地踉蹌了幾步。
一隻手攥住他的胳膊,幫他站穩了。再睜開眼睛,眼前的人離得更近了,表情沒變,隻是頭髮全飛起來,往哪兒歪的都有。
風太大,他眯著眼睛微皺著眉,額頭露出來,臉上多出幾分硬朗。
麥冬垂下頭,嘴角緊張地拉扯著,正要編一些說辭。
卻聽他說:
「你烤腸在哪裏買的。」
麥冬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下麵的這一句更是。
「為什麽隻買一根?」
。
不知道為什麽,麥冬的心情一直很不好。
心情不好,胃口也沒有,後麵兄妹倆又下車休息了兩次,叫他一塊去吃飯,他都推說困了,寧願自己縮在後座。
汽車一路向北,溫度越來越低,車窗外的景色單調起來,往往是很長一段時間,都一成不變。
黑的樹,灰的天,大片慘白的雪野。
遠處偶爾會出現一個村落,點點菸火,低矮房舍,每次都和上一個幾乎一模一樣。
兄妹倆都不說話,一個手機玩得忘我,一個開車開得超然,車廂裏安安靜靜,隻能聽見掠過車身的均勻的風聲。
麥冬漸漸真的困了,頭抵在玻璃上睡著,不知道過了多久,被頭頂一陣強烈的噪音吵醒。
他下意識輕輕叫了一聲,猛地坐起來,耳膜上仿佛還餘留著震動。
後視鏡裏的一雙眼睛看向他,像是在解釋,「剛才過橋。」
麥冬扭過頭,看見車子剛剛經過的一個黑乎乎的大橋洞,橋上正行駛過一列長長的貨運火車。
陽光漸弱,天幕被刷上幾層更深的灰藍,冬景更顯蕭瑟。
趙家榮點頭,吸了吸鼻子,去兜裏摸煙盒。
「是太冷了。」
抽出一根,遞出去,老人沒有過多推拒,接過來放到嘴裏,然後低下頭,用菸頭接住趙家榮遞到麵前的火,「你這是回家過年?」
他用手虛攏著火舌,趙家榮看到他手背上有很大一片凍瘡,已經潰爛、結痂,變成了黑紫的顏色。
兩團白煙在兩人中間散開。
「嗯。」趙家榮向地上撣了撣菸灰。
「老家哪啊。」
「遠了。還得十來個小時。」
「喲,那受了罪了,路不好走。」
「是。」
老人樂得聊天,一邊收拾,又抱怨了兩句天氣,提到他就在這附近的村子住,全家的收入都靠這個服務區。家裏那口子在裏頭當保潔,歲數大了,又是臨時工,能當一天算一天。有個閨女放假在家,正煮著玉米。他準備現在回去再拉點過來賣,不過來回騎一趟,最快也要一個半小時。
趙家榮一邊應聲,一邊把煙放到嘴裏,騰出兩隻手,蹲下去搬放在地上的不鏽鋼桶。
「哎!這怎麽行!」老人扭頭嚷了一聲,上前就搶。
「我幫你搬。」
「不不!」
他力氣不小,趙家榮被推了一把,撞到一個石墩才站定了。老人沒注意到他,一邊幹活,嘴裏還一直說,「這不行。」
他沒再搶著幫手,坐在石墩上,看著對方很麻利地把招牌、空桶和小桌搬到三輪車鬥裏,又抻出鬆緊帶的鉤子,把它們都固定好。
然後老人戴好帽子,跨坐在車座上,嘴裏叼著煙屁股,扭頭擺擺手,「走啦。」
「慢點兒。」趙家榮也擺手。
老人的背影越來越遠,他坐在石頭墩上一直看著,又從煙盒裏抽出一根煙。
這擺攤的營生並不容易,但隻要不怕累,練出麻利的一雙手腳來,掙得也不算很少。
早些年,他擺過很多小攤。白天給人打工,閑餘時間,就是在路口,在天橋,在夜市,同樣一個小三輪,早上做早點,晚上做小吃,偶爾還帶著些從批發市場搞來的小玩意兒。
小本生意,錢是幾角幾元地一點點攢下的,所以給他養成了摳門的壞習慣。他苦日子過的多,知道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
把第二隻菸頭也按滅在雪地裏,他感覺身體熱乎了一點,困勁兒也逐漸消散。
總得給兩個小孩買點吃的,泡麵就泡麵吧,再金貴的胃,也隻有這個可吃了。
他站起身,突然卻停頓了一下。
趙家榮一向覺得自己屬於感覺不敏銳的那類人,有時候連別人故意表現的情緒都看不出來,更別提「直覺」、「第六感」這種東西了。
不過今天他很例外。
他感覺有人在看他。
可能是瞎想的久了,精神有點恍惚,他也沒當回事,就扭了下頭。
男孩站在超市外頭的一個石柱子旁邊,說實話,離得挺遠的,中間隔著很多車子和人頭,似乎是沒想到能被發現,他猛地低了頭,晃晃悠悠地去踢地上的雪堆。
趙家榮徑直往那邊走過去。
麥冬抬起頭,腳尖還在盡量自然地撥弄著積雪。
他盡量讓臉上沒有表情,很多人都說過,他這樣的時候挺難以接近的,像是故意疏遠人,而且理直氣壯。
他理直氣壯地看著站在對麵的人。
陽光正好,曬在趙家榮的臉上,讓他的眼球變成了淺淡的褐色。有點短的睫毛,微微透著金黃,很利落地眨了兩下。
忽然颳起一陣大風,樹上的積雪被卷散在空氣中,雪末撲在麥冬臉上,他不得不閉了眼,且搖搖晃晃地在原地踉蹌了幾步。
一隻手攥住他的胳膊,幫他站穩了。再睜開眼睛,眼前的人離得更近了,表情沒變,隻是頭髮全飛起來,往哪兒歪的都有。
風太大,他眯著眼睛微皺著眉,額頭露出來,臉上多出幾分硬朗。
麥冬垂下頭,嘴角緊張地拉扯著,正要編一些說辭。
卻聽他說:
「你烤腸在哪裏買的。」
麥冬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下麵的這一句更是。
「為什麽隻買一根?」
。
不知道為什麽,麥冬的心情一直很不好。
心情不好,胃口也沒有,後麵兄妹倆又下車休息了兩次,叫他一塊去吃飯,他都推說困了,寧願自己縮在後座。
汽車一路向北,溫度越來越低,車窗外的景色單調起來,往往是很長一段時間,都一成不變。
黑的樹,灰的天,大片慘白的雪野。
遠處偶爾會出現一個村落,點點菸火,低矮房舍,每次都和上一個幾乎一模一樣。
兄妹倆都不說話,一個手機玩得忘我,一個開車開得超然,車廂裏安安靜靜,隻能聽見掠過車身的均勻的風聲。
麥冬漸漸真的困了,頭抵在玻璃上睡著,不知道過了多久,被頭頂一陣強烈的噪音吵醒。
他下意識輕輕叫了一聲,猛地坐起來,耳膜上仿佛還餘留著震動。
後視鏡裏的一雙眼睛看向他,像是在解釋,「剛才過橋。」
麥冬扭過頭,看見車子剛剛經過的一個黑乎乎的大橋洞,橋上正行駛過一列長長的貨運火車。
陽光漸弱,天幕被刷上幾層更深的灰藍,冬景更顯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