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各人有各人的心思
上海弄堂裏吃泡飯的咪道 作者:用上海話寫作的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沈東生
1、
昨天,張老師從淩小姐屋裏出來以後,雜七雜八的念頭就一直在腦子裏縈繞著,攪得張老師做啥事體也沒有心思,假使不是今早是探視日,正好前妻把兒子送過來度周末,連得夜飯也沒有心思燒,夜飯根本就不想吃了。
本來,張老師是大學裏老師,妻子在機關裏當秘書,一家人家有教養有文化,在弄堂裏是讓人羨慕的一家人家。啥人曉得,天有不測風雲,張老師犯錯誤了,貶到小學裏當教工,妻子跟伊劃清了界線,兒子歸了妻子,一禮拜見一次麵,每次父子倆見麵,像久別重逢,總歸是像老朋友相見,總歸興高采烈,總歸興致勃勃……
近一腔因為心裏有事體,尤其今早到淩小姐屋裏去了一次,更加做隨便啥事體,精神都提不起來,連兒子來了,也開心不起來。
張老師強打精神,馬馬虎虎燒了一頓夜飯,看到兒子皺著眉頭吃了幾口,就講:“吃飽了。”張老師感到有點愧疚於兒子,歉意地攬過兒子,抱了起來,讓伊坐到膝蓋上,問“為啥不吃飯?”
兒子講:“阿爸今早不開心,燒的飯,一點也不好吃。”
張老師笑了,疼愛地用手指頭點了點兒子的額骨頭:“真是小精靈鬼,明早,阿爸帶儂到洪長興去吃小籠。”
兒子到底還是小小囡,剛剛還皺著眉頭的麵孔馬上掛起笑容,弄得張老師心裏更加愧疚,把兒子摟在懷裏叫關辰光。
接下來,張老師打起精神,開開心心陪牢兒子,等兒子吃好,白相好,困著了,張老師覺著也有點吃力了,才在兒子邊頭橫了下去。結果,人一靜下來,亂七八糟的心思又在腦子裏縈繞起來,困不著了,翻來覆去一陣,還是坐了起來,生怕吵醒兒子,像做賊一樣,輕手輕腳地從眠床上爬起來,從大櫥裏的一個帶鎖的抽屜裏,拿出一個小包,拉開拉鏈,取出一張紙條,坐到八仙桌邊頭,反反複複讀著紙頭上的每一個字,想讀出點以往沒有讀出來的意思,結果依舊茫然。
其實紙頭上的字不多,也不複雜,隻是一張借條,這是清敏寫給張老師的一張借條,張老師已經熟讀於胸了,伊依舊讀了一遍又讀一遍,想讀明白這張借條的背後隱藏著什麽。
清敏住在八號裏,是八號的原房主,張老師住7號裏,兩個人住得門對門,門一開出來就能碰頭。早上不見夜裏見。兩個人也講得來,情趣也相投,張老師是體育老師,歡喜練身體,清敏也練得一身鼓進鼓出的肌肉,兩個人一有空,就會到張老師學堂裏的體育室,杠鈴,握鈴,單杠,雙杠練一通。大熱天的辰光,練得一身臭汗,回到屋裏,到門口頭的水龍頭上,接一盆冷水,衣裳一脫,從頭澆到腳,簡直可以爽到心裏去了。露天浴汰好,到張老師屋裏,欣賞欣賞張老師的咖啡手藝,吃吃張老師擺弄出來的蒸餾咖啡,“嘎嘎山胡”,兩人可謂親密無間。
直到有一天清敏開口跟張老師要借一筆數目蠻大的鈔票。借鈔票的理由是要幫朋友籌一筆大款子,幾個朋友“來一次會”。“來會”也有叫“請會”或者叫“叫會”。是流行於上海民間的籌款方式,相當於現在的“眾籌”,是親朋好友之間為急需用鈔票的人籌集資金的一種民間互助活動。
張老師是性情中人,朋友情,記在心。清敏講一句閑話,張老師就傾囊相助。清敏也一直是守信譽的人,講好等到“請會”一結束,連本帶利一道歸還,張老師也深信不疑。
清敏講要寫借條,出於朋友間的信任,張老師講借條就不要寫了,隻要“叫會”結束後歸還鈔票就可以了。結果清敏還是堅持寫了借條。
現在看起來,寫了借條也沒有用場。清敏突然搬家了,講房子歸一個有銅鈿人家的淩小姐住了,屋裏所有的家具用品一樣也沒有搬走,伊講所有東西也歸淩小姐用了。就是沒有講起借過的鈔票。然後清敏就拎了一隻裝著衣物的箱子,搬走了,清敏搬走的辰光,張老師連曉得也不曉得。而清敏一去就沒了音訊,為啥?張老師摸不著頭腦,留給張老師的是一頭霧水,難免為借出的鈔票擔心起來……
昨天,幫淩小姐搬箱子的辰光,無意當中聽到清敏是淩小姐的同事,心裏立馬燃起了希望,跟進淩小姐的屋裏去打聽清敏的消息,淩小姐把清敏借給伊房子的事體,前前後後給張老師講了一遍。張老師心裏不覺笑了起來,心想原來如此,心想,清敏這個家夥真是個情種,為了一個小姑娘,居然設了這樣一個苦肉計,為鈔票而擔心的心也就坦然放下了……
接下來,再聽下去,張老師卻笑不出來了,淩小姐告訴張老師,清敏講,為了表示出讓房子的誠意,從此不打擾淩小姐,已經離開了原來工作的銀行。
張老師趕緊問:“那麽清敏去了啥地方?”
淩小姐兩手一攤:“我也不曉得。”
張老師愣愣看著淩小姐,隻有暗暗叫苦不迭。
2、
淩小姐自從住進弄堂後,就沒有太平過,真是一腦門的官司,沒有一天讓淩小姐舒過心。
人家講,身體吃力了,吃點營養,休息休息,困困覺,就能回過魂來,怕就怕人的精神壓力大,精神壓力山大,就沒藥可救,精神一垮,就會一腳去了。
淩小姐就是麵臨著這種精神壓力。心情就像上海六月裏的黃梅天,黴到根了。
調轉老早點,每當心情不好的辰光,李小姐就會討部三輪車,到南京路上的凱瑟琳咖啡館去坐一息。一走進凱瑟琳,坐到連椅背都可以轉動的座位裏,有意無意地輕搖著身體,似有似無的音樂在空氣裏淡淡地彌漫著,一杯咖啡放到麵前,漂浮著嫋嫋的熱氣,裹著迷人香咪道,叫人迷醉,透過蒙蒙的氣霧,朝窗外看出去,看到窗外的世界是朦朧的,人流攢動,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從來都不同樣。來了又去了,也從不停留,過往辰光,李小姐常常會呆篤篤地坐老長老長的辰光,冷眼旁觀著這個和自己無爭的世界,享受這種無拘無束的自我,再大的煩惱也即刻都可以煙消雲散。
今早是禮拜天,照道理,是悃懶覺的辰光,爛糟糟的心情叫李小姐實在困不著,李小姐不高興悶在屋裏,決定要到咖啡館去坐坐,去換換心情,一早就爬起來,特地把頭發燙得蓬蓬鬆鬆,麵孔上擦了點粉,刷了點胭脂,尋出一套漂亮的手繡旗袍,穿到身上,大朵的手繡花,彈眼落睛,手臂上蕩一隻新買的小包,高跟皮鞋,撐得人前衝後突。到鏡子邊頭,前前後後照了好幾遍,自家也覺得眼睛一亮,看看沒啥紕漏,出門,上路。
淩小姐的曉得自家這身打扮,這一路走出去,背後頭肯定又是一番議論,不管是講好,還是講壞,淩小姐就是要這種效果,伊心裏想,我淩小姐就是要讓大家看看本小姐的風采,在風采上一定要壓倒弄堂裏所有的人……
淩小姐心裏想著,頭就越發抬得老高,胸就越發挺得越發筆挺聳立,高跟皮鞋在彈格路上走得是“喋咯喋咯”老響。隨著腳步,皮鞋上鑲嵌的水鑽,一步一閃……
讓淩小姐想不到的是,一出門,沒有走幾步,右眼就跳得厲害,老古話講:“左跳福,右跳禍。”李小姐心裏一驚,會不會要出事體?
淩小姐正想著,突然,橫肚裏竄出一個人來……讓淩小姐不由嚇了一大跳。
竄出來的人是肖光棍,肖光棍平常歡喜養花種草,屋裏門口頭,總歸會擺著一長串的花盆,各種各樣盆栽,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花卉爭豔鬥奇。為了這點花盆,還和汪家好婆鬧過口角,打過相打。不過還是阻止不了肖光棍養花種草的喜好。
這時,肖光棍正好端著一盆紅玫瑰,花盆裏大朵的紅玫瑰開得鮮豔奪目。肖光棍正在修枝整葉,修著修著,抬眼間,透過玫瑰花,看見淩小姐款款地走過來,風姿妖嬈,高跟皮鞋“喋咯喋咯”的聲音像一記一記敲著肖光棍的心,皮鞋上的水鑽閃著光,耀得肖光棍眼睛發恍。肖光棍馬上想到張老師曾經在淩小姐房間裏足足呆了半個鍾頭,肖光棍的心就別別窮跳了起來,毫不吝嗇地剪下一支最大最紅的玫瑰,在淩小姐經過自己麵前的辰光,送了上去。
弄堂裏,竟然也有人懂得給女士送花?!淩小姐心裏一動,遲疑了一下,還是伸出手去接……
弄堂裏立刻傳出了嘻嘻的笑聲……
笑啥?淩小姐不明白。
弄堂裏的人都曉得笑啥,是在笑“剩男剩女的臭氣相投。”
淩小姐被莫名其妙的笑聲攪得接過花的時候,手禁不住一顫,手指竟然捏到了玫瑰花枝條的尖刺上頭,淩小姐“哎呀”一聲叫,花落到了地上,手指上滲出了殷紅的血珠……
又傳來一陣笑聲。
淩小姐再也顧不得更多,拔腿就走。
淩小姐一麵加快了步子,一麵摸出手絹擦手指的血。一門心思想趕緊脫離這個是非時刻,心思免不了有點亂,心思一亂,走出去沒有多少遠的路。李小姐一失腳,高跟鞋沒有踩落實,又細又長的鞋跟,一下子嵌進了“彈咯路”的石頭縫裏,拔也拔不出來。李小姐用勁一拔,腳從鞋子裏拔出來了,高跟鞋的鞋跟還是牢牢地嵌在石頭縫裏,人一個踉蹌,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痛得“嘶嘶”直抽冷氣。台型統統坍光,卻沒有人出來扶一把,看鬧猛的小囡倒是團團圍了一圈,又唱又跳……”
李小姐眼淚汪汪起來……
3、
張老師胳肢窩裏夾本書,手裏拎著一籃頭點心,匆匆走進弄堂裏來。
每天一清早,張老師總歸要到弄堂外頭的一家蠻遠的點心店去買早點,因為這家點心店生意特別好,天天要排隊,張老師就是願意排隊,早點一買就是買一竹籃頭,有大餅油條,有糍飯糕,有老虎腳爪,有糍飯團……反正應有盡有。
有人肯定會覺得奇怪,難道張老師是“飯桶”?一早上要吃一籃頭的點心?
還有人也肯定會覺得奇怪,張老師為啥歡喜排隊?
其實,張老師是有一個晨讀的習慣,而且張老師的晨讀有點異樣,要到人多的地方去讀,歡喜到點心店門口排著隊讀書,麵對鬧哄哄的人群,一邊排隊,一邊讀書,張老師覺,這個辰光讀書就讀得進去,讀得開心。照張老師的講法,這是鍛煉自家的意誌力和聚焦力。於是,張老師樂此不疲,每天到點心店去報到,成了張老師必須的日程。
結果差點闖了禍,這一天,張老師正一麵排隊,一麵看書,有隻頭伸了過來,湊到張老師手裏的書上頭,一看就驚叫起來:“儂看外國書,儂是特務。”
老底子,“外文”等於是“情報”,讀外文等於是“特務”。這是社會風氣形成的老百姓的一個共識。張老師假使被捉牢把柄,本來就有案底的張老師,肯定要一腳去了。
張老師一驚,緊張地抬頭,看過去,見是肖光棍,鬆了一口氣,張老師曉得肖光棍是個有臉沒皮的家夥,沒人多少人相信伊的閑話。而且肖光棍還膽子小,嚇不起。張老師幹脆把書一合,伸到肖光棍的門前頭,講:“儂眼睛張張大,看看清爽,是啥格書!”
肖光棍伸頭一看,趕緊把嘴巴捂牢了,麵色也變了。
張老師手裏竟是一本套著紅顏色塑料封麵的書。當時,全民都認得這本書,對這本書哪能好瞎三話四,肖光棍嚇得趕緊閉嘴,灰溜溜地走了。
幸虧張老師早有準備,在外文書外頭套了紅色塑料封套。也幸虧碰到的是肖光棍。
自從有了“肖光棍事件”後,張老師吸取了教訓,改變了晨讀的方式,每天晨讀前頭,多做一樁事,隔天夜裏,統計好弄堂裏老年人,雙職工,騰不出手買早點的人家,一清早去晨讀的辰光,順便幫大家買好需要的早點,然後一家一家送過去。從此,張老師的晨讀事出有名,名正言順,張老師儼然成了做好人好事的模範,還上了裏弄裏的光榮榜,一大張照片貼到了玻璃櫥窗裏廂,引人羨慕……
此刻,張老師已經完成了晨讀,也買好了一竹籃頭早點,剛走進弄堂,就看到一批小赤佬圍成一圈,奔奔跳跳,聽到小赤佬唱著自編的兒歌:“看看蠻漂亮,其實不等樣,摜了路上廂,眼睛定陽陽……”聽聽還蠻好聽。
透過小赤佬的人縫,看進去,隻看見淩小姐摜到在地上,一副痛苦不堪的樣子,急忙奔了過去……
1、
昨天,張老師從淩小姐屋裏出來以後,雜七雜八的念頭就一直在腦子裏縈繞著,攪得張老師做啥事體也沒有心思,假使不是今早是探視日,正好前妻把兒子送過來度周末,連得夜飯也沒有心思燒,夜飯根本就不想吃了。
本來,張老師是大學裏老師,妻子在機關裏當秘書,一家人家有教養有文化,在弄堂裏是讓人羨慕的一家人家。啥人曉得,天有不測風雲,張老師犯錯誤了,貶到小學裏當教工,妻子跟伊劃清了界線,兒子歸了妻子,一禮拜見一次麵,每次父子倆見麵,像久別重逢,總歸是像老朋友相見,總歸興高采烈,總歸興致勃勃……
近一腔因為心裏有事體,尤其今早到淩小姐屋裏去了一次,更加做隨便啥事體,精神都提不起來,連兒子來了,也開心不起來。
張老師強打精神,馬馬虎虎燒了一頓夜飯,看到兒子皺著眉頭吃了幾口,就講:“吃飽了。”張老師感到有點愧疚於兒子,歉意地攬過兒子,抱了起來,讓伊坐到膝蓋上,問“為啥不吃飯?”
兒子講:“阿爸今早不開心,燒的飯,一點也不好吃。”
張老師笑了,疼愛地用手指頭點了點兒子的額骨頭:“真是小精靈鬼,明早,阿爸帶儂到洪長興去吃小籠。”
兒子到底還是小小囡,剛剛還皺著眉頭的麵孔馬上掛起笑容,弄得張老師心裏更加愧疚,把兒子摟在懷裏叫關辰光。
接下來,張老師打起精神,開開心心陪牢兒子,等兒子吃好,白相好,困著了,張老師覺著也有點吃力了,才在兒子邊頭橫了下去。結果,人一靜下來,亂七八糟的心思又在腦子裏縈繞起來,困不著了,翻來覆去一陣,還是坐了起來,生怕吵醒兒子,像做賊一樣,輕手輕腳地從眠床上爬起來,從大櫥裏的一個帶鎖的抽屜裏,拿出一個小包,拉開拉鏈,取出一張紙條,坐到八仙桌邊頭,反反複複讀著紙頭上的每一個字,想讀出點以往沒有讀出來的意思,結果依舊茫然。
其實紙頭上的字不多,也不複雜,隻是一張借條,這是清敏寫給張老師的一張借條,張老師已經熟讀於胸了,伊依舊讀了一遍又讀一遍,想讀明白這張借條的背後隱藏著什麽。
清敏住在八號裏,是八號的原房主,張老師住7號裏,兩個人住得門對門,門一開出來就能碰頭。早上不見夜裏見。兩個人也講得來,情趣也相投,張老師是體育老師,歡喜練身體,清敏也練得一身鼓進鼓出的肌肉,兩個人一有空,就會到張老師學堂裏的體育室,杠鈴,握鈴,單杠,雙杠練一通。大熱天的辰光,練得一身臭汗,回到屋裏,到門口頭的水龍頭上,接一盆冷水,衣裳一脫,從頭澆到腳,簡直可以爽到心裏去了。露天浴汰好,到張老師屋裏,欣賞欣賞張老師的咖啡手藝,吃吃張老師擺弄出來的蒸餾咖啡,“嘎嘎山胡”,兩人可謂親密無間。
直到有一天清敏開口跟張老師要借一筆數目蠻大的鈔票。借鈔票的理由是要幫朋友籌一筆大款子,幾個朋友“來一次會”。“來會”也有叫“請會”或者叫“叫會”。是流行於上海民間的籌款方式,相當於現在的“眾籌”,是親朋好友之間為急需用鈔票的人籌集資金的一種民間互助活動。
張老師是性情中人,朋友情,記在心。清敏講一句閑話,張老師就傾囊相助。清敏也一直是守信譽的人,講好等到“請會”一結束,連本帶利一道歸還,張老師也深信不疑。
清敏講要寫借條,出於朋友間的信任,張老師講借條就不要寫了,隻要“叫會”結束後歸還鈔票就可以了。結果清敏還是堅持寫了借條。
現在看起來,寫了借條也沒有用場。清敏突然搬家了,講房子歸一個有銅鈿人家的淩小姐住了,屋裏所有的家具用品一樣也沒有搬走,伊講所有東西也歸淩小姐用了。就是沒有講起借過的鈔票。然後清敏就拎了一隻裝著衣物的箱子,搬走了,清敏搬走的辰光,張老師連曉得也不曉得。而清敏一去就沒了音訊,為啥?張老師摸不著頭腦,留給張老師的是一頭霧水,難免為借出的鈔票擔心起來……
昨天,幫淩小姐搬箱子的辰光,無意當中聽到清敏是淩小姐的同事,心裏立馬燃起了希望,跟進淩小姐的屋裏去打聽清敏的消息,淩小姐把清敏借給伊房子的事體,前前後後給張老師講了一遍。張老師心裏不覺笑了起來,心想原來如此,心想,清敏這個家夥真是個情種,為了一個小姑娘,居然設了這樣一個苦肉計,為鈔票而擔心的心也就坦然放下了……
接下來,再聽下去,張老師卻笑不出來了,淩小姐告訴張老師,清敏講,為了表示出讓房子的誠意,從此不打擾淩小姐,已經離開了原來工作的銀行。
張老師趕緊問:“那麽清敏去了啥地方?”
淩小姐兩手一攤:“我也不曉得。”
張老師愣愣看著淩小姐,隻有暗暗叫苦不迭。
2、
淩小姐自從住進弄堂後,就沒有太平過,真是一腦門的官司,沒有一天讓淩小姐舒過心。
人家講,身體吃力了,吃點營養,休息休息,困困覺,就能回過魂來,怕就怕人的精神壓力大,精神壓力山大,就沒藥可救,精神一垮,就會一腳去了。
淩小姐就是麵臨著這種精神壓力。心情就像上海六月裏的黃梅天,黴到根了。
調轉老早點,每當心情不好的辰光,李小姐就會討部三輪車,到南京路上的凱瑟琳咖啡館去坐一息。一走進凱瑟琳,坐到連椅背都可以轉動的座位裏,有意無意地輕搖著身體,似有似無的音樂在空氣裏淡淡地彌漫著,一杯咖啡放到麵前,漂浮著嫋嫋的熱氣,裹著迷人香咪道,叫人迷醉,透過蒙蒙的氣霧,朝窗外看出去,看到窗外的世界是朦朧的,人流攢動,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從來都不同樣。來了又去了,也從不停留,過往辰光,李小姐常常會呆篤篤地坐老長老長的辰光,冷眼旁觀著這個和自己無爭的世界,享受這種無拘無束的自我,再大的煩惱也即刻都可以煙消雲散。
今早是禮拜天,照道理,是悃懶覺的辰光,爛糟糟的心情叫李小姐實在困不著,李小姐不高興悶在屋裏,決定要到咖啡館去坐坐,去換換心情,一早就爬起來,特地把頭發燙得蓬蓬鬆鬆,麵孔上擦了點粉,刷了點胭脂,尋出一套漂亮的手繡旗袍,穿到身上,大朵的手繡花,彈眼落睛,手臂上蕩一隻新買的小包,高跟皮鞋,撐得人前衝後突。到鏡子邊頭,前前後後照了好幾遍,自家也覺得眼睛一亮,看看沒啥紕漏,出門,上路。
淩小姐的曉得自家這身打扮,這一路走出去,背後頭肯定又是一番議論,不管是講好,還是講壞,淩小姐就是要這種效果,伊心裏想,我淩小姐就是要讓大家看看本小姐的風采,在風采上一定要壓倒弄堂裏所有的人……
淩小姐心裏想著,頭就越發抬得老高,胸就越發挺得越發筆挺聳立,高跟皮鞋在彈格路上走得是“喋咯喋咯”老響。隨著腳步,皮鞋上鑲嵌的水鑽,一步一閃……
讓淩小姐想不到的是,一出門,沒有走幾步,右眼就跳得厲害,老古話講:“左跳福,右跳禍。”李小姐心裏一驚,會不會要出事體?
淩小姐正想著,突然,橫肚裏竄出一個人來……讓淩小姐不由嚇了一大跳。
竄出來的人是肖光棍,肖光棍平常歡喜養花種草,屋裏門口頭,總歸會擺著一長串的花盆,各種各樣盆栽,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花卉爭豔鬥奇。為了這點花盆,還和汪家好婆鬧過口角,打過相打。不過還是阻止不了肖光棍養花種草的喜好。
這時,肖光棍正好端著一盆紅玫瑰,花盆裏大朵的紅玫瑰開得鮮豔奪目。肖光棍正在修枝整葉,修著修著,抬眼間,透過玫瑰花,看見淩小姐款款地走過來,風姿妖嬈,高跟皮鞋“喋咯喋咯”的聲音像一記一記敲著肖光棍的心,皮鞋上的水鑽閃著光,耀得肖光棍眼睛發恍。肖光棍馬上想到張老師曾經在淩小姐房間裏足足呆了半個鍾頭,肖光棍的心就別別窮跳了起來,毫不吝嗇地剪下一支最大最紅的玫瑰,在淩小姐經過自己麵前的辰光,送了上去。
弄堂裏,竟然也有人懂得給女士送花?!淩小姐心裏一動,遲疑了一下,還是伸出手去接……
弄堂裏立刻傳出了嘻嘻的笑聲……
笑啥?淩小姐不明白。
弄堂裏的人都曉得笑啥,是在笑“剩男剩女的臭氣相投。”
淩小姐被莫名其妙的笑聲攪得接過花的時候,手禁不住一顫,手指竟然捏到了玫瑰花枝條的尖刺上頭,淩小姐“哎呀”一聲叫,花落到了地上,手指上滲出了殷紅的血珠……
又傳來一陣笑聲。
淩小姐再也顧不得更多,拔腿就走。
淩小姐一麵加快了步子,一麵摸出手絹擦手指的血。一門心思想趕緊脫離這個是非時刻,心思免不了有點亂,心思一亂,走出去沒有多少遠的路。李小姐一失腳,高跟鞋沒有踩落實,又細又長的鞋跟,一下子嵌進了“彈咯路”的石頭縫裏,拔也拔不出來。李小姐用勁一拔,腳從鞋子裏拔出來了,高跟鞋的鞋跟還是牢牢地嵌在石頭縫裏,人一個踉蹌,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痛得“嘶嘶”直抽冷氣。台型統統坍光,卻沒有人出來扶一把,看鬧猛的小囡倒是團團圍了一圈,又唱又跳……”
李小姐眼淚汪汪起來……
3、
張老師胳肢窩裏夾本書,手裏拎著一籃頭點心,匆匆走進弄堂裏來。
每天一清早,張老師總歸要到弄堂外頭的一家蠻遠的點心店去買早點,因為這家點心店生意特別好,天天要排隊,張老師就是願意排隊,早點一買就是買一竹籃頭,有大餅油條,有糍飯糕,有老虎腳爪,有糍飯團……反正應有盡有。
有人肯定會覺得奇怪,難道張老師是“飯桶”?一早上要吃一籃頭的點心?
還有人也肯定會覺得奇怪,張老師為啥歡喜排隊?
其實,張老師是有一個晨讀的習慣,而且張老師的晨讀有點異樣,要到人多的地方去讀,歡喜到點心店門口排著隊讀書,麵對鬧哄哄的人群,一邊排隊,一邊讀書,張老師覺,這個辰光讀書就讀得進去,讀得開心。照張老師的講法,這是鍛煉自家的意誌力和聚焦力。於是,張老師樂此不疲,每天到點心店去報到,成了張老師必須的日程。
結果差點闖了禍,這一天,張老師正一麵排隊,一麵看書,有隻頭伸了過來,湊到張老師手裏的書上頭,一看就驚叫起來:“儂看外國書,儂是特務。”
老底子,“外文”等於是“情報”,讀外文等於是“特務”。這是社會風氣形成的老百姓的一個共識。張老師假使被捉牢把柄,本來就有案底的張老師,肯定要一腳去了。
張老師一驚,緊張地抬頭,看過去,見是肖光棍,鬆了一口氣,張老師曉得肖光棍是個有臉沒皮的家夥,沒人多少人相信伊的閑話。而且肖光棍還膽子小,嚇不起。張老師幹脆把書一合,伸到肖光棍的門前頭,講:“儂眼睛張張大,看看清爽,是啥格書!”
肖光棍伸頭一看,趕緊把嘴巴捂牢了,麵色也變了。
張老師手裏竟是一本套著紅顏色塑料封麵的書。當時,全民都認得這本書,對這本書哪能好瞎三話四,肖光棍嚇得趕緊閉嘴,灰溜溜地走了。
幸虧張老師早有準備,在外文書外頭套了紅色塑料封套。也幸虧碰到的是肖光棍。
自從有了“肖光棍事件”後,張老師吸取了教訓,改變了晨讀的方式,每天晨讀前頭,多做一樁事,隔天夜裏,統計好弄堂裏老年人,雙職工,騰不出手買早點的人家,一清早去晨讀的辰光,順便幫大家買好需要的早點,然後一家一家送過去。從此,張老師的晨讀事出有名,名正言順,張老師儼然成了做好人好事的模範,還上了裏弄裏的光榮榜,一大張照片貼到了玻璃櫥窗裏廂,引人羨慕……
此刻,張老師已經完成了晨讀,也買好了一竹籃頭早點,剛走進弄堂,就看到一批小赤佬圍成一圈,奔奔跳跳,聽到小赤佬唱著自編的兒歌:“看看蠻漂亮,其實不等樣,摜了路上廂,眼睛定陽陽……”聽聽還蠻好聽。
透過小赤佬的人縫,看進去,隻看見淩小姐摜到在地上,一副痛苦不堪的樣子,急忙奔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