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離開縣衙的洪秀才顧不上麵頰的疼痛,對著還在心疼不已的衛氏道:“娘子莫哭,且聽我說。”
洪秀才的聲音雖然因麵頰青腫而與平日不同,但是聽那語氣衛氏就知道事關重大,因此強壓悲痛認真聆聽:“相公你說,我在聽。”
洪秀才沉默著理了理思路,緩緩開口:“我們了解這人世間最主要的渠道是眼睛,可也正是因此,眼睛看到的便最有欺騙性。”
洪秀才這話是在說給衛氏,又像是說給自己聽。
“相公,你的意思是?”成親十多年,衛氏第一次不能第一時間明白洪秀才的意思。
洪秀才見狀隻好開門見山:“今日堂上,我總覺得胡鏞的話似乎別有深意。”
“胡鏞那個狗官,就算是話有深意,也定不是好意。”一想到裴解被折磨的血肉模糊的樣子,再看到眼前自家相公麵目全非的臉,衛氏的心頭火便直衝天靈蓋。
洪秀才沒有說話,隻是用手緩緩撫著衛氏的後背給她順氣。
衛氏理智回籠,默默地做了幾個深呼吸,盡可能平靜地開口:“相公覺得他哪些話有深意?”
洪秀才不答反問:“娘子你對遼國的官場如何評價?”
衛氏雖然不知道洪秀才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知他所問自是有用意的,便也不糾結,偏著頭想了想一邊謹慎措辭,一邊慢慢道:
“真正的官場我是不懂的,但是從過去這幾年直接或者間接的接觸來看,遼國的權力都是集中在幾派貴族勢力中的。
記得當年遊說你為遼國效力的那個人曾經說‘遼國最高權力的確定不是那種典型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家天下模式,而更像是有能者之間相互禪讓的公天下製度’,當時這說法讓我興奮不已。”
衛氏緊接著又補了一句:“我不是希望你當皇帝,我這人確實慕強又勢力,但是當你和權勢擺在一起時,我更希望你開心。所以,我隻是覺得如果真如他所說,那麽你的才能就能得到更充分的施展。”
對於衛氏這突如其來的表白,洪秀才覺得又感動又好笑。可是被打腫的臉頰不允許他發笑,才稍微有所動作便疼得呲牙咧嘴。無奈之下,他隻得催促衛氏往下說。
衛氏接著道:“可是如今從這些年我們在遼國所經所見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來看,他所謂的天下隻是包括了契丹的那些貴族們,並不包括那些田間鄉野市井胡同的普通百姓。
甚至在那些契丹貴族的眼中,這些普通人都算不上人,而是與他家的牛馬牲口無異的動物。
所以如果真的要我來說的話,這遼國的官場不過是他們這些契丹貴族之間的鬥獸場而已。”
洪秀才點頭讚許:“夫人睿智通透!這遼國官場確實如此。其原因在於權力沒有有效的分解。
如果說權力是一個大鼎,南唐的那尊大鼎被熔鑄成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小鼎分散在每一個人手中,但是遼國的大鼎還是一個,貴族們各執這個鼎的一角想把這個大鼎抓到自己手中。
這種權力的兩極分化,就導致了普通人不如草芥。
所以幾年前初到遼國的時候,我曾經向致堯兄建議遼國效仿唐朝開科舉,以求打破這種官壟貴族的畸態。在致堯兄的積極促成下,天保八年臘月遼國首開恩科。
可是一方麵由於遼國未曾經過察舉製度的過渡,朝中可用之人無一平民;另一方麵,那些契丹貴族們都還陷在爭奪大鼎的思路裏,他們覺得科舉隻是在幫陛下奪鼎。
極少數能意識到這是權力分割的貴族,卻也因為覺得自己有可能一人獨掌此鼎,而心甘情願地被自己的貪心驅使。
所以在這次科舉過程中,他們極力作梗,相互串通,科場舞弊。把一場為國選才的大典,變成了一場貴族之間瓜分權力的鬧劇。以至最終錄取的人全部都還是那些契丹貴族子弟,除了一人。”
“胡鏞?”
“沒錯。”洪秀才見衛氏沒說話,便繼續道:“所以這胡鏞實際上是他那一科的狀元。隻不過以狀元的才能博了個最末等的成績。”
“相對於那些沒能選上的普通人,他已經很幸運了。”
“可這份幸運也是枷鎖。那些契丹貴族自然視他為異類,不允許他融入。那些原本與他較好的其他平民書生,則視他為叛徒,將他排擠出了讀書人的圈子。
所以五年過去了,他如今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建昌縣令。”
“建昌當屬遼國富庶之地了吧。”
洪秀才明白,衛氏的意思是說雖然是縣令,可如果是肥缺的話,胡鏞也不算被虧待。
“娘子說的沒錯,不過這建昌縣的富庶與別處不同。遼國他地的富庶要麽是通過伐木樹穀,燔萊播粟,而得的地廣之財,要麽是依靠畜牧牛羊,繁衍駿馬而得的牲盛之資,又或者是依傍鹽田濱海,廣捕蝦蟹而得得漁繁之利。
唯獨我們建昌縣,不僅所轄範圍之內漁牧耕三種作業方式都有,且處在三方交通匯集之所。人員不僅混雜,且往來流動非常頻繁。治理難度相當大。”
“如此說來,這個建昌縣令確實是個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衛氏點點頭,接著又問:“相公覺得胡鏞堪稱孤臣?”
“娘子懂我。”洪秀才拱了拱手,見衛氏開口欲反駁,伸手撫上她的輕拍了拍繼續道:“確實我們在堂上看到的是他濫用刑罰,草菅人命。可是如我剛才所說,‘眼睛看到的最有欺騙性’,如果他在堂上所做的都是障眼法呢?”
“這種可能也不是沒有,但要把‘可能’轉為‘確定’總要有些憑據。”顯然衛氏心中對胡鏞的不滿絲毫沒有減少。
洪秀才拉著衛氏的手稍微用了用力,有些語重心長的開口:“娘子你還記得三個月前,我們曾在夜市遇到截殺吧。”
衛氏聞言,眼睛猛地睜大:“你是說……?”
洪秀才的聲音雖然因麵頰青腫而與平日不同,但是聽那語氣衛氏就知道事關重大,因此強壓悲痛認真聆聽:“相公你說,我在聽。”
洪秀才沉默著理了理思路,緩緩開口:“我們了解這人世間最主要的渠道是眼睛,可也正是因此,眼睛看到的便最有欺騙性。”
洪秀才這話是在說給衛氏,又像是說給自己聽。
“相公,你的意思是?”成親十多年,衛氏第一次不能第一時間明白洪秀才的意思。
洪秀才見狀隻好開門見山:“今日堂上,我總覺得胡鏞的話似乎別有深意。”
“胡鏞那個狗官,就算是話有深意,也定不是好意。”一想到裴解被折磨的血肉模糊的樣子,再看到眼前自家相公麵目全非的臉,衛氏的心頭火便直衝天靈蓋。
洪秀才沒有說話,隻是用手緩緩撫著衛氏的後背給她順氣。
衛氏理智回籠,默默地做了幾個深呼吸,盡可能平靜地開口:“相公覺得他哪些話有深意?”
洪秀才不答反問:“娘子你對遼國的官場如何評價?”
衛氏雖然不知道洪秀才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知他所問自是有用意的,便也不糾結,偏著頭想了想一邊謹慎措辭,一邊慢慢道:
“真正的官場我是不懂的,但是從過去這幾年直接或者間接的接觸來看,遼國的權力都是集中在幾派貴族勢力中的。
記得當年遊說你為遼國效力的那個人曾經說‘遼國最高權力的確定不是那種典型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家天下模式,而更像是有能者之間相互禪讓的公天下製度’,當時這說法讓我興奮不已。”
衛氏緊接著又補了一句:“我不是希望你當皇帝,我這人確實慕強又勢力,但是當你和權勢擺在一起時,我更希望你開心。所以,我隻是覺得如果真如他所說,那麽你的才能就能得到更充分的施展。”
對於衛氏這突如其來的表白,洪秀才覺得又感動又好笑。可是被打腫的臉頰不允許他發笑,才稍微有所動作便疼得呲牙咧嘴。無奈之下,他隻得催促衛氏往下說。
衛氏接著道:“可是如今從這些年我們在遼國所經所見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來看,他所謂的天下隻是包括了契丹的那些貴族們,並不包括那些田間鄉野市井胡同的普通百姓。
甚至在那些契丹貴族的眼中,這些普通人都算不上人,而是與他家的牛馬牲口無異的動物。
所以如果真的要我來說的話,這遼國的官場不過是他們這些契丹貴族之間的鬥獸場而已。”
洪秀才點頭讚許:“夫人睿智通透!這遼國官場確實如此。其原因在於權力沒有有效的分解。
如果說權力是一個大鼎,南唐的那尊大鼎被熔鑄成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小鼎分散在每一個人手中,但是遼國的大鼎還是一個,貴族們各執這個鼎的一角想把這個大鼎抓到自己手中。
這種權力的兩極分化,就導致了普通人不如草芥。
所以幾年前初到遼國的時候,我曾經向致堯兄建議遼國效仿唐朝開科舉,以求打破這種官壟貴族的畸態。在致堯兄的積極促成下,天保八年臘月遼國首開恩科。
可是一方麵由於遼國未曾經過察舉製度的過渡,朝中可用之人無一平民;另一方麵,那些契丹貴族們都還陷在爭奪大鼎的思路裏,他們覺得科舉隻是在幫陛下奪鼎。
極少數能意識到這是權力分割的貴族,卻也因為覺得自己有可能一人獨掌此鼎,而心甘情願地被自己的貪心驅使。
所以在這次科舉過程中,他們極力作梗,相互串通,科場舞弊。把一場為國選才的大典,變成了一場貴族之間瓜分權力的鬧劇。以至最終錄取的人全部都還是那些契丹貴族子弟,除了一人。”
“胡鏞?”
“沒錯。”洪秀才見衛氏沒說話,便繼續道:“所以這胡鏞實際上是他那一科的狀元。隻不過以狀元的才能博了個最末等的成績。”
“相對於那些沒能選上的普通人,他已經很幸運了。”
“可這份幸運也是枷鎖。那些契丹貴族自然視他為異類,不允許他融入。那些原本與他較好的其他平民書生,則視他為叛徒,將他排擠出了讀書人的圈子。
所以五年過去了,他如今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建昌縣令。”
“建昌當屬遼國富庶之地了吧。”
洪秀才明白,衛氏的意思是說雖然是縣令,可如果是肥缺的話,胡鏞也不算被虧待。
“娘子說的沒錯,不過這建昌縣的富庶與別處不同。遼國他地的富庶要麽是通過伐木樹穀,燔萊播粟,而得的地廣之財,要麽是依靠畜牧牛羊,繁衍駿馬而得的牲盛之資,又或者是依傍鹽田濱海,廣捕蝦蟹而得得漁繁之利。
唯獨我們建昌縣,不僅所轄範圍之內漁牧耕三種作業方式都有,且處在三方交通匯集之所。人員不僅混雜,且往來流動非常頻繁。治理難度相當大。”
“如此說來,這個建昌縣令確實是個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衛氏點點頭,接著又問:“相公覺得胡鏞堪稱孤臣?”
“娘子懂我。”洪秀才拱了拱手,見衛氏開口欲反駁,伸手撫上她的輕拍了拍繼續道:“確實我們在堂上看到的是他濫用刑罰,草菅人命。可是如我剛才所說,‘眼睛看到的最有欺騙性’,如果他在堂上所做的都是障眼法呢?”
“這種可能也不是沒有,但要把‘可能’轉為‘確定’總要有些憑據。”顯然衛氏心中對胡鏞的不滿絲毫沒有減少。
洪秀才拉著衛氏的手稍微用了用力,有些語重心長的開口:“娘子你還記得三個月前,我們曾在夜市遇到截殺吧。”
衛氏聞言,眼睛猛地睜大:“你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