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麵:「唉, 崔哥,每次都跟搞諜戰似的,我這心髒受不了啊。」
熊孩子:「給你搞諜戰的機會, 你難道不應該興奮嗎?」
對麵:「我畢竟不是你。」
手機安靜了幾秒鍾, 然後開始播報定位:
「熊孩子二號到小區樓下了。」
「熊孩子二號開始爬樓了。」
小絨毛:他們手機的定位精度還挺高的。
窗戶接力播報:
「熊孩子二號爬到二樓了。」
「他的手碰到我了。」
壞得隻能從外開的鎖:「我又被打開了。」
小絨毛聽到了窗戶被推開的聲音,然後是幾句低聲的交談,接著又是關窗聲, 最後屋內恢復了……沒熊孩子參與的吵鬧。
小絨毛深切覺得, 這些物品的吵鬧度嚴重影響它靠聽覺收集信息。
以這次來說,如果不是它知道屋內有一個熊孩子, 且熊孩子正打算翻窗出去,小絨毛便很難在嘰嘰喳喳中聽見那輕微的爬窗聲。
小絨毛:
但如果沒有這幫東西的嘰嘰喳喳,我又不可能對熊孩子的行動安排一清二楚。
它們的聲音在收集信息方麵真是雙刃劍呀。
小絨毛用空間技能打了抽屜一下,抽屜滑開。
小絨毛從抽屜中鑽出來,一邊順腳把抽屜踢上,一邊重新跳上窗台,去研究熊孩子爬上爬下的路徑。
抽屜表達震驚:「它,那貓剛才是怎麽打開我的?」
抽屜之外的東西們:「你又沒被上鎖,它在裏麵一撞不就開了?」
抽屜:「問題就是它沒撞啊。」
抽屜內的東西:「撞了的吧?我感覺到有撞擊的力道。」
抽屜:
「是有撞擊,但不是貓撞的。」
「真的不是,你們信我。」
其他東西不管是信還是不信,反正都不怎麽關心。
小絨毛跳回到桌上,問:
「你們是怎麽定義『我』的?」
「我是說,比如這窗戶,窗戶整體好像有一個能說話的意識,而窗戶上的鎖又單獨有一個意識。」
「又比如桌子,桌子整體有一個意識,桌上的每一個抽屜又好像分別有意識。」
「部分抽屜上有鎖,但我好像沒聽見抽屜鎖說話?」
東西們:「你真的能聽清我們每一個的話啊?」
小絨毛:「對對對,聽清啦,不要反覆問。你們本來就夠吵的了,還不斷地問重複問題,就顯得更煩貓啦。」
東西們:
「但我們的日常就是不斷地重複呀。」
「筆、橡皮、書本那些還有可能被帶出去,可桌子、櫃子、門窗這些,從我們誕生意識到意識消失,可能就一直在這裏,從不移動。」
「如果我們會對重複產生厭煩,我們早就煩死自己啦。」
小絨毛沉默了幾秒鍾,說:
「這樣想想,你們的日子還有點可怕。」
「雖然我也經常趴著懶得動,但這是建立在我想動時隨時可以動的前提下。」
「如果我不具備隨時環遊世界的能力,我不會覺得窩在一個小房間裏是舒適,我隻會感覺被囚禁。」
東西們:
「我們跟你們動物還是不一樣的啦。我們覺得動來動去才可怕。」
「是啊,像我這種大櫃子,一旦想要移動,便肯定得拆開,等移動到新地方後又得重新拚裝。」
「二次拚裝與前一次的拚裝成果肯定多少有差異,然後我就會感到別扭。我喜歡穩定地不動。」
鋼筆說:「我喜歡被用來寫字。一直躺著不動我會難受,墨水幹掉了也會難受。熊孩子好久沒用我了,貓你能幫我吸點墨水嗎?」
小絨毛看著自己的爪子,說:「你可真能為難我。你覺得我這爪子是能擰開墨水瓶蓋、你的筆身,還是能讓你以豎直姿勢吸取墨水?」
墨水瓶:「我們這些工具本來就是為人類設計的,貓用起來肯定不方便啦。」
筆筒:「尤其還是這麽小的貓。」
小絨毛:「喂,你們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你們的意識產生標準是什麽?」
「我們不知道呀。反正能說話就說話啦。」
小絨毛:「那我這麽問吧,你們各自第一次說話,是在什麽時候?」
鋼筆:「我在工廠裏就能說話了。那時候我身邊全是筆,一大堆筆擠在一個盒子裏交流起來怪好玩的。」
墨水瓶:「我是在裝墨水前能說話的。當時我附近也是有好多和我一模一樣的瓶子。」
櫃子:
「我記得我還是一塊塊木板時,每一塊木板就能分別說話,螺絲釘、合頁它們也能。」
「當它們被拚合成我這個完整櫃子後,它們的聲音漸漸消失,主要隻剩下了我。」
「不過它們也不是完全消失,有時候,比如當某個螺釘壞掉時,它會嚷嚷出來。」
一顆螺釘:「對,比如我就壞掉了,但一直沒人發現。明明櫃門已經因為我而傾斜了,人類愣是沒看見。」
櫃門上的玻璃也開口說:「我也是還能說話的,但平時櫃子代表我們發言就可以了。」
鋼筆:「我的筆帽、筆身、墨囊、筆尖,甚至漆,都能分別說話,但一般由我代表整體發言。」
小絨毛打了個寒顫:「原來這滿屋的吵鬧已經是選出了很多代表之後的情況?如果真讓所有能說話的傢夥都說話,吵鬧度還得翻數倍?」
熊孩子:「給你搞諜戰的機會, 你難道不應該興奮嗎?」
對麵:「我畢竟不是你。」
手機安靜了幾秒鍾, 然後開始播報定位:
「熊孩子二號到小區樓下了。」
「熊孩子二號開始爬樓了。」
小絨毛:他們手機的定位精度還挺高的。
窗戶接力播報:
「熊孩子二號爬到二樓了。」
「他的手碰到我了。」
壞得隻能從外開的鎖:「我又被打開了。」
小絨毛聽到了窗戶被推開的聲音,然後是幾句低聲的交談,接著又是關窗聲, 最後屋內恢復了……沒熊孩子參與的吵鬧。
小絨毛深切覺得, 這些物品的吵鬧度嚴重影響它靠聽覺收集信息。
以這次來說,如果不是它知道屋內有一個熊孩子, 且熊孩子正打算翻窗出去,小絨毛便很難在嘰嘰喳喳中聽見那輕微的爬窗聲。
小絨毛:
但如果沒有這幫東西的嘰嘰喳喳,我又不可能對熊孩子的行動安排一清二楚。
它們的聲音在收集信息方麵真是雙刃劍呀。
小絨毛用空間技能打了抽屜一下,抽屜滑開。
小絨毛從抽屜中鑽出來,一邊順腳把抽屜踢上,一邊重新跳上窗台,去研究熊孩子爬上爬下的路徑。
抽屜表達震驚:「它,那貓剛才是怎麽打開我的?」
抽屜之外的東西們:「你又沒被上鎖,它在裏麵一撞不就開了?」
抽屜:「問題就是它沒撞啊。」
抽屜內的東西:「撞了的吧?我感覺到有撞擊的力道。」
抽屜:
「是有撞擊,但不是貓撞的。」
「真的不是,你們信我。」
其他東西不管是信還是不信,反正都不怎麽關心。
小絨毛跳回到桌上,問:
「你們是怎麽定義『我』的?」
「我是說,比如這窗戶,窗戶整體好像有一個能說話的意識,而窗戶上的鎖又單獨有一個意識。」
「又比如桌子,桌子整體有一個意識,桌上的每一個抽屜又好像分別有意識。」
「部分抽屜上有鎖,但我好像沒聽見抽屜鎖說話?」
東西們:「你真的能聽清我們每一個的話啊?」
小絨毛:「對對對,聽清啦,不要反覆問。你們本來就夠吵的了,還不斷地問重複問題,就顯得更煩貓啦。」
東西們:
「但我們的日常就是不斷地重複呀。」
「筆、橡皮、書本那些還有可能被帶出去,可桌子、櫃子、門窗這些,從我們誕生意識到意識消失,可能就一直在這裏,從不移動。」
「如果我們會對重複產生厭煩,我們早就煩死自己啦。」
小絨毛沉默了幾秒鍾,說:
「這樣想想,你們的日子還有點可怕。」
「雖然我也經常趴著懶得動,但這是建立在我想動時隨時可以動的前提下。」
「如果我不具備隨時環遊世界的能力,我不會覺得窩在一個小房間裏是舒適,我隻會感覺被囚禁。」
東西們:
「我們跟你們動物還是不一樣的啦。我們覺得動來動去才可怕。」
「是啊,像我這種大櫃子,一旦想要移動,便肯定得拆開,等移動到新地方後又得重新拚裝。」
「二次拚裝與前一次的拚裝成果肯定多少有差異,然後我就會感到別扭。我喜歡穩定地不動。」
鋼筆說:「我喜歡被用來寫字。一直躺著不動我會難受,墨水幹掉了也會難受。熊孩子好久沒用我了,貓你能幫我吸點墨水嗎?」
小絨毛看著自己的爪子,說:「你可真能為難我。你覺得我這爪子是能擰開墨水瓶蓋、你的筆身,還是能讓你以豎直姿勢吸取墨水?」
墨水瓶:「我們這些工具本來就是為人類設計的,貓用起來肯定不方便啦。」
筆筒:「尤其還是這麽小的貓。」
小絨毛:「喂,你們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你們的意識產生標準是什麽?」
「我們不知道呀。反正能說話就說話啦。」
小絨毛:「那我這麽問吧,你們各自第一次說話,是在什麽時候?」
鋼筆:「我在工廠裏就能說話了。那時候我身邊全是筆,一大堆筆擠在一個盒子裏交流起來怪好玩的。」
墨水瓶:「我是在裝墨水前能說話的。當時我附近也是有好多和我一模一樣的瓶子。」
櫃子:
「我記得我還是一塊塊木板時,每一塊木板就能分別說話,螺絲釘、合頁它們也能。」
「當它們被拚合成我這個完整櫃子後,它們的聲音漸漸消失,主要隻剩下了我。」
「不過它們也不是完全消失,有時候,比如當某個螺釘壞掉時,它會嚷嚷出來。」
一顆螺釘:「對,比如我就壞掉了,但一直沒人發現。明明櫃門已經因為我而傾斜了,人類愣是沒看見。」
櫃門上的玻璃也開口說:「我也是還能說話的,但平時櫃子代表我們發言就可以了。」
鋼筆:「我的筆帽、筆身、墨囊、筆尖,甚至漆,都能分別說話,但一般由我代表整體發言。」
小絨毛打了個寒顫:「原來這滿屋的吵鬧已經是選出了很多代表之後的情況?如果真讓所有能說話的傢夥都說話,吵鬧度還得翻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