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父:「我們是能給彩彩送來小夥伴,但我們無法保證這些小夥伴帶給彩彩的是溫馨陪伴。也可能他們反而是帶來傷害。」
實際上,司父確實從親友那裏找過不少與司彩歲數差不多的孩子來陪伴司彩。
但小孩子似乎天然地對「異類」有著一份殘忍。
對於司彩的眼盲,他們中好一些的隻是表達驚訝,糟一些的則會趁大人不注意對司彩惡作劇。
年齡更大一些的孩子倒是學會了掩飾自己的殘忍,或明白了憐惜,也有少數是真心愛護眼盲的司彩,可是,那些來自大孩子的陪伴與來自肅姨的,又有多少區別呢?
第550章
至少在司彩的反應中, 看不出區別。
那些或大或小孩子的陪伴還不如小林不言不語的一頓吃飯聲。
於是那對父母也就懶得折騰了。
司彩的家庭教師對此有與肅姨同樣的想法:
「長時間不與同齡人相處,很容易出心理問題。」
「大人有自己穩定的愛好、事業,有可能真的享受孤獨。」
「但小孩子與大人不同, 小孩子還沒有建立好自我認知, 他們還處在被動的信息接收期,他們需要與人,尤其與同齡人,以及最能帶給他們安全感的父母, 高頻率互動。」
司彩父母表示:「我們本身肯定很難抽出時間陪伴她。不過你們可以自行找同齡人給她,但如果出了問題, 我們會追責。」
家庭教師敗退於「追責」二字。
她雖然憐惜司彩, 但也沒到願意給自己惹麻煩的地步。
她可不敢去賭那對夫妻定義中的「出問題」包含了多大的範圍。
也許小孩子吵架也算?
肅姨倒是願意擔這個責任, 前提是, 找來的孩子能入她的眼。
可惜肅姨必須說,這太難了。
既要不用異常的態度對待司彩的眼盲, 又要在相處中體貼司彩的眼盲。
肅姨不得不承認, 連她自己都做不到這一點。
肅姨:
在我見過的所有人裏, 好像隻有小林有這種心態。
小林是真不在乎司彩的眼盲。
對小林來說,體貼司彩因眼盲而出現的不便,就像體貼我提不動重物一樣, 都是用她的長處來幫助別人的短處。
眼盲和力氣小對小林來說, 好像隻是不同方向的弱項。
最早讓司彩產生養貓興趣的人也是小林。
有一次司彩聽電視裏說:「無論主人貧窮還是富貴,狗對主人的態度都不會發生改變。」
小林說:「貓也是。」
小林難得主動開口,當時司彩便好奇:「可我聽到的對寵物忠誠的誇獎, 一般好像都是說狗, 很少提貓?」
小林:「我也沒有誇貓忠誠。」
知道小林不會長篇大論地解釋,於是司彩將電視裏那句話中的「狗」替換成「貓」進行檢索, 然後她聽見了:「無論主人貧窮還是富貴,貓對主人的態度都不會發生改變——小貓咪永遠都看不起你。」
司彩:「啊?」
小林:「嗯。貓對人類的鄙視絕對穩定。」
司彩看不見貓的萌圖,於是貓對一般人最大的吸引點在司彩這裏就成不了誘惑。
在司彩聽來,貓的聲音雖然軟綿綿的,不像狗的那麽吵,但比起鳥叫聲也沒有更動聽。
司彩最終定下要養貓是因為狗需要天天遛,而貓可以和她一樣宅。
肅姨也很歡迎小貓咪的到來。
肅姨:對啊,人類很難做到不用異樣的態度對待司彩的眼盲,但小動物不會歧視殘疾人。
小林:「唔,對,貓歧視所有人。特別公平。」
司彩:「林姐你很喜歡貓?」不然日常懶得說話的人不會一遇到貓的話題就忍不住多說。
小林:「我喜歡狗。但我欣賞貓。」
司彩不理解這二者的區別。
司彩:也許我養一段時間貓就能體會到林姐的意思了?
養小絨毛的第一天,司彩尚未明白,不過她已經迅速地喜歡上了貓。
因為小絨毛願意讓她仔仔細細地摸,所以司彩靠著手指在腦中勾勒出了貓的形象。
司彩:「圓圓的,軟軟的,小小的……」
小林:「特能吃。」
司彩:「……」
早餐結束後,肅姨觀察了小絨毛兩小時,然後又給了它一碗糊糊。
依然隻是一小碗。
小絨毛快速吃完,又把碗推向肅姨,雙眼亮晶晶地明示:這次可以給我續碗了叭?
肅姨摸摸小絨毛的肚子,又看看小林,猶豫片刻,還是給了小絨毛第二小碗。
接著是第三小碗。
第四小碗。
第五小碗。
小林在一旁看著小絨毛吃,自己也順便吃掉一袋餅幹。
肅姨再看看小林,又帶著懷疑人生的表情再摸摸小絨毛的肚子,給了小絨毛第六小碗。
小絨毛吃完這碗後,終於打了個飽嗝,不要求再續碗了。
肅姨長出一口氣。
小絨毛:多餘擔心。同一個口味吃多了我雖然不會撐,但是會膩嘛。你明天會給我換新口味食物嗎?如果不換,你就會發現我食量驟減啦。
肅姨:「這貓……挑得很好。能吃是福。」
司彩很高興地「嗯」了聲,說:「以後小絨毛要和林姐一樣天天陪我吃飯哦。」
小絨毛:「喵。」如果天天都有好吃噠,那就可以呀。
實際上,司父確實從親友那裏找過不少與司彩歲數差不多的孩子來陪伴司彩。
但小孩子似乎天然地對「異類」有著一份殘忍。
對於司彩的眼盲,他們中好一些的隻是表達驚訝,糟一些的則會趁大人不注意對司彩惡作劇。
年齡更大一些的孩子倒是學會了掩飾自己的殘忍,或明白了憐惜,也有少數是真心愛護眼盲的司彩,可是,那些來自大孩子的陪伴與來自肅姨的,又有多少區別呢?
第550章
至少在司彩的反應中, 看不出區別。
那些或大或小孩子的陪伴還不如小林不言不語的一頓吃飯聲。
於是那對父母也就懶得折騰了。
司彩的家庭教師對此有與肅姨同樣的想法:
「長時間不與同齡人相處,很容易出心理問題。」
「大人有自己穩定的愛好、事業,有可能真的享受孤獨。」
「但小孩子與大人不同, 小孩子還沒有建立好自我認知, 他們還處在被動的信息接收期,他們需要與人,尤其與同齡人,以及最能帶給他們安全感的父母, 高頻率互動。」
司彩父母表示:「我們本身肯定很難抽出時間陪伴她。不過你們可以自行找同齡人給她,但如果出了問題, 我們會追責。」
家庭教師敗退於「追責」二字。
她雖然憐惜司彩, 但也沒到願意給自己惹麻煩的地步。
她可不敢去賭那對夫妻定義中的「出問題」包含了多大的範圍。
也許小孩子吵架也算?
肅姨倒是願意擔這個責任, 前提是, 找來的孩子能入她的眼。
可惜肅姨必須說,這太難了。
既要不用異常的態度對待司彩的眼盲, 又要在相處中體貼司彩的眼盲。
肅姨不得不承認, 連她自己都做不到這一點。
肅姨:
在我見過的所有人裏, 好像隻有小林有這種心態。
小林是真不在乎司彩的眼盲。
對小林來說,體貼司彩因眼盲而出現的不便,就像體貼我提不動重物一樣, 都是用她的長處來幫助別人的短處。
眼盲和力氣小對小林來說, 好像隻是不同方向的弱項。
最早讓司彩產生養貓興趣的人也是小林。
有一次司彩聽電視裏說:「無論主人貧窮還是富貴,狗對主人的態度都不會發生改變。」
小林說:「貓也是。」
小林難得主動開口,當時司彩便好奇:「可我聽到的對寵物忠誠的誇獎, 一般好像都是說狗, 很少提貓?」
小林:「我也沒有誇貓忠誠。」
知道小林不會長篇大論地解釋,於是司彩將電視裏那句話中的「狗」替換成「貓」進行檢索, 然後她聽見了:「無論主人貧窮還是富貴,貓對主人的態度都不會發生改變——小貓咪永遠都看不起你。」
司彩:「啊?」
小林:「嗯。貓對人類的鄙視絕對穩定。」
司彩看不見貓的萌圖,於是貓對一般人最大的吸引點在司彩這裏就成不了誘惑。
在司彩聽來,貓的聲音雖然軟綿綿的,不像狗的那麽吵,但比起鳥叫聲也沒有更動聽。
司彩最終定下要養貓是因為狗需要天天遛,而貓可以和她一樣宅。
肅姨也很歡迎小貓咪的到來。
肅姨:對啊,人類很難做到不用異樣的態度對待司彩的眼盲,但小動物不會歧視殘疾人。
小林:「唔,對,貓歧視所有人。特別公平。」
司彩:「林姐你很喜歡貓?」不然日常懶得說話的人不會一遇到貓的話題就忍不住多說。
小林:「我喜歡狗。但我欣賞貓。」
司彩不理解這二者的區別。
司彩:也許我養一段時間貓就能體會到林姐的意思了?
養小絨毛的第一天,司彩尚未明白,不過她已經迅速地喜歡上了貓。
因為小絨毛願意讓她仔仔細細地摸,所以司彩靠著手指在腦中勾勒出了貓的形象。
司彩:「圓圓的,軟軟的,小小的……」
小林:「特能吃。」
司彩:「……」
早餐結束後,肅姨觀察了小絨毛兩小時,然後又給了它一碗糊糊。
依然隻是一小碗。
小絨毛快速吃完,又把碗推向肅姨,雙眼亮晶晶地明示:這次可以給我續碗了叭?
肅姨摸摸小絨毛的肚子,又看看小林,猶豫片刻,還是給了小絨毛第二小碗。
接著是第三小碗。
第四小碗。
第五小碗。
小林在一旁看著小絨毛吃,自己也順便吃掉一袋餅幹。
肅姨再看看小林,又帶著懷疑人生的表情再摸摸小絨毛的肚子,給了小絨毛第六小碗。
小絨毛吃完這碗後,終於打了個飽嗝,不要求再續碗了。
肅姨長出一口氣。
小絨毛:多餘擔心。同一個口味吃多了我雖然不會撐,但是會膩嘛。你明天會給我換新口味食物嗎?如果不換,你就會發現我食量驟減啦。
肅姨:「這貓……挑得很好。能吃是福。」
司彩很高興地「嗯」了聲,說:「以後小絨毛要和林姐一樣天天陪我吃飯哦。」
小絨毛:「喵。」如果天天都有好吃噠,那就可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