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卞:「說實話,那些人把你與靈異、迷信聯繫到一起倒不全是針對你,而是在民間傳說中,貓本就長期與陰陽之事相連。」
侯卞:「有那個大眾認知的底子在,隻要你稍微顯露出一點點不同尋常,他們就會覺得是貓仙或貓鬼降臨。」
小絨毛:「可靈異故事裏出場的一般都是成年黑貓呀。我這麽淺色係,又小隻,應該怎麽看都是無害品種。」
說著說著,小絨毛的語氣轉為嘀嘀咕咕式:「好叭,我這次的殼子顏色有點深,但還是小隻,比真正的我更小隻、更無害。」
侯卞決定換個話題:「以後你是偷偷跟著我,還是自己去其他地方玩?」
小絨毛:「還是得經常跟著你噠,起碼每天要見你一次,讓你幫我取用戶店鋪裏的東西,還有充值。」
侯卞:懂了,如果我於你派不上用場,你果然早就拋棄我了。
小絨毛問桶餘:「你呢?願不願意經常躲躲藏藏地來村裏?」
桶餘:「來不來都可以。我現在看著那些人類覺得他們很弱。即使他們想逮我吃肉,我也能輕鬆逃掉。」
侯卞聽了小絨毛的翻譯後,對桶餘說:「短時間內,在他們對『貓仙』的獵奇感淡化之前,他們應該都不會再傷害貓。」
侯卞:「如果貓再隔三差五地送他們一點好處,這種『不傷害』便可能持續更長時間,甚至成為此地的一種習俗。如果更狡猾一些,貓還可以不實際送好處,隻要讓那些人以為某些好處與貓相關便行。」
侯卞:「已知,接下來很多年,人們的日子普遍會不斷變好。貓隻需要誤導這些人大環境的無數好處中有一小點來自貓,貓就可以坐享其成。」
小絨毛眼珠轉了轉,找到了下一步的行動方向:首先,要把附近所有貓都集結起來。
順便,小絨毛也關心了一下隊友:「你的殼子看來和我的不一樣,你的會正常長大。估計可以正常長到你魂體年齡那麽大。所以你快長大叭,那樣你的活動範圍就不用受限於廖大柱夫妻,而可以跟著我跑啦。」
侯卞誠懇:「即使這個年代對小孩子普遍放養,但小孩子普遍也得長到五六歲才有能力到處跑,我哪怕刻意展露早熟,也得三四歲才敢顯現出足夠跟上貓的行動力,再早會被當異類的。」
小絨毛:「你最好憋得住那麽久。」
其實侯卞真不太有自信。
侯卞:不說話還能偷偷打字,不影響交流。但不跑動……那就是不跑動了,這項活動沒有替代方案。
小絨毛去找其他貓玩了。
一個冬天過去,村裏及附近還活著的貓已經非常少。
小絨毛以食物為餌,將它們全部聚集到一起,在它們進食時對它們說:「來,跟我一起建立一個貓村叭。」
貓們毫無興趣,吃完就準備散夥。
——當然,下次還有食物時它們願意再次聚集。
小絨毛放大招:「跟著我混期間,一天管兩頓飽飯。不允許挑口味。」
貓們:「成交。」
很快,鄰近村的貓也聽聞此事,積極趕來。
本村人驚奇地發現,村裏的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多,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胖。
有村民說:「怎麽覺得這些貓吃得比我們還飽呢?」
也有村民猜測:「不用照顧廖大柱一家後,那隻貓騰出空來管它的子子孫孫了?」
「子子孫孫」這個說法讓本村人對貓產生了更多敬意。
具體表現是,會擠出自己的口糧去餵貓。
不過當他們發現貓吃了他們的東西後並不會回報給他們更多食物,他們便放棄了投喂,隻與貓們保持禮貌距離。
這村子的老名字是「廖家村」,早些年村裏七成以上的人都姓廖,不過近些年因為種種原因,姓廖的降到了僅有三四成,所以正式登記的名字是「下河村」。
最近村民們在秘密討論要不要把村名改為貓村。
——「秘密」的意思是,不讓頑固的村長聽見。
村長:但你們為什麽要把我媳婦也拉入討論隊伍?
村長隻能讓自家媳婦告訴大家「貓村這名字太直白了。貓仙一直不露麵,說明它喜歡神秘低調,村名也應該往這個風格走」,並提醒媳婦「別說這話是我說的」。
村長媳婦嫌棄村長:「你自己私下裏也說『貓仙』,卻一聽見別人提這個詞就跳腳。你說你,如果好好與大家一起聊貓仙的事情,想出什麽主意不就直接出了嗎?還用得著我傳話?」
村長憋了好一會兒,堅定:「這是原則問題。就是不能正大光明地聊封建迷信。」
正好路過村長家的小絨毛:呸,你才封建迷信。我是正大光明的貓。
當廖大柱一家三口的新住處修補完工之時,當全村都在綿綿的春雨中感覺今年會是個好年景、不會再餓死人之時,村裏人商量好了新村名:絨村。
靈感來源於顧晴說:「那隻貓喜歡自己毛絨絨的樣子。」
不過暫時來說,這個新村名隻是在自家村子裏叫叫,正式想改名還要克服多重麻煩。
比如第一個麻煩:讓不準提「貓仙」的村長同意。
村長媳婦拍胸脯保證:「放心,我一定讓他同意。」
對商量名字的過程一清二楚、還多次迂迴出過主意的村長在家裏嘆氣:「你們好歹給我找出一個不封建迷信的改名理由吧?」
侯卞:「有那個大眾認知的底子在,隻要你稍微顯露出一點點不同尋常,他們就會覺得是貓仙或貓鬼降臨。」
小絨毛:「可靈異故事裏出場的一般都是成年黑貓呀。我這麽淺色係,又小隻,應該怎麽看都是無害品種。」
說著說著,小絨毛的語氣轉為嘀嘀咕咕式:「好叭,我這次的殼子顏色有點深,但還是小隻,比真正的我更小隻、更無害。」
侯卞決定換個話題:「以後你是偷偷跟著我,還是自己去其他地方玩?」
小絨毛:「還是得經常跟著你噠,起碼每天要見你一次,讓你幫我取用戶店鋪裏的東西,還有充值。」
侯卞:懂了,如果我於你派不上用場,你果然早就拋棄我了。
小絨毛問桶餘:「你呢?願不願意經常躲躲藏藏地來村裏?」
桶餘:「來不來都可以。我現在看著那些人類覺得他們很弱。即使他們想逮我吃肉,我也能輕鬆逃掉。」
侯卞聽了小絨毛的翻譯後,對桶餘說:「短時間內,在他們對『貓仙』的獵奇感淡化之前,他們應該都不會再傷害貓。」
侯卞:「如果貓再隔三差五地送他們一點好處,這種『不傷害』便可能持續更長時間,甚至成為此地的一種習俗。如果更狡猾一些,貓還可以不實際送好處,隻要讓那些人以為某些好處與貓相關便行。」
侯卞:「已知,接下來很多年,人們的日子普遍會不斷變好。貓隻需要誤導這些人大環境的無數好處中有一小點來自貓,貓就可以坐享其成。」
小絨毛眼珠轉了轉,找到了下一步的行動方向:首先,要把附近所有貓都集結起來。
順便,小絨毛也關心了一下隊友:「你的殼子看來和我的不一樣,你的會正常長大。估計可以正常長到你魂體年齡那麽大。所以你快長大叭,那樣你的活動範圍就不用受限於廖大柱夫妻,而可以跟著我跑啦。」
侯卞誠懇:「即使這個年代對小孩子普遍放養,但小孩子普遍也得長到五六歲才有能力到處跑,我哪怕刻意展露早熟,也得三四歲才敢顯現出足夠跟上貓的行動力,再早會被當異類的。」
小絨毛:「你最好憋得住那麽久。」
其實侯卞真不太有自信。
侯卞:不說話還能偷偷打字,不影響交流。但不跑動……那就是不跑動了,這項活動沒有替代方案。
小絨毛去找其他貓玩了。
一個冬天過去,村裏及附近還活著的貓已經非常少。
小絨毛以食物為餌,將它們全部聚集到一起,在它們進食時對它們說:「來,跟我一起建立一個貓村叭。」
貓們毫無興趣,吃完就準備散夥。
——當然,下次還有食物時它們願意再次聚集。
小絨毛放大招:「跟著我混期間,一天管兩頓飽飯。不允許挑口味。」
貓們:「成交。」
很快,鄰近村的貓也聽聞此事,積極趕來。
本村人驚奇地發現,村裏的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多,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胖。
有村民說:「怎麽覺得這些貓吃得比我們還飽呢?」
也有村民猜測:「不用照顧廖大柱一家後,那隻貓騰出空來管它的子子孫孫了?」
「子子孫孫」這個說法讓本村人對貓產生了更多敬意。
具體表現是,會擠出自己的口糧去餵貓。
不過當他們發現貓吃了他們的東西後並不會回報給他們更多食物,他們便放棄了投喂,隻與貓們保持禮貌距離。
這村子的老名字是「廖家村」,早些年村裏七成以上的人都姓廖,不過近些年因為種種原因,姓廖的降到了僅有三四成,所以正式登記的名字是「下河村」。
最近村民們在秘密討論要不要把村名改為貓村。
——「秘密」的意思是,不讓頑固的村長聽見。
村長:但你們為什麽要把我媳婦也拉入討論隊伍?
村長隻能讓自家媳婦告訴大家「貓村這名字太直白了。貓仙一直不露麵,說明它喜歡神秘低調,村名也應該往這個風格走」,並提醒媳婦「別說這話是我說的」。
村長媳婦嫌棄村長:「你自己私下裏也說『貓仙』,卻一聽見別人提這個詞就跳腳。你說你,如果好好與大家一起聊貓仙的事情,想出什麽主意不就直接出了嗎?還用得著我傳話?」
村長憋了好一會兒,堅定:「這是原則問題。就是不能正大光明地聊封建迷信。」
正好路過村長家的小絨毛:呸,你才封建迷信。我是正大光明的貓。
當廖大柱一家三口的新住處修補完工之時,當全村都在綿綿的春雨中感覺今年會是個好年景、不會再餓死人之時,村裏人商量好了新村名:絨村。
靈感來源於顧晴說:「那隻貓喜歡自己毛絨絨的樣子。」
不過暫時來說,這個新村名隻是在自家村子裏叫叫,正式想改名還要克服多重麻煩。
比如第一個麻煩:讓不準提「貓仙」的村長同意。
村長媳婦拍胸脯保證:「放心,我一定讓他同意。」
對商量名字的過程一清二楚、還多次迂迴出過主意的村長在家裏嘆氣:「你們好歹給我找出一個不封建迷信的改名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