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柱夫妻倆有了點讀筆、檯燈、複讀機、音樂磁帶、收音機等,很快便理解了「電」的好用,並積極地手搖發電,每人每天都要發電兩小時以上。
他們發電時也不是光搖發電機的手柄,而是一邊聽收音機一邊搖、一邊認字一邊搖、一邊探討學習心得一邊搖……
反正隻要一隻手有空就搖著。
小絨毛跟他們說有燒油的發電機,被他們拒絕了。
顧晴:「我們也不光是因為捨不得花錢,關鍵是這樣手搖我們不覺得累,一邊做其他事情一邊搖一搖,感覺還更放鬆一點。不然每天吃吃喝喝不做點實際事情,我們會很不安。」
小絨毛:「如果有正經發電機,我們就可以用洗衣機啦。洗衣機還帶甩幹、烘幹功能,可以省下人工洗衣服、晾曬衣服的時間,你們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學習啦。」
廖大柱:「啊,還要學更多時間?」
廖大柱識字一直比顧晴慢,這不僅是學習能力的問題,也是學習態度的問題。
一開始時還好,時間越長便越能看出廖大柱的學字積極性不如顧晴。
顧晴是一直喜歡學字本身,廖大柱的初期熱情則更多的是因為接觸到了一件在他心中比較神聖的事情。
當神聖感消退,也就是當廖大柱能連蒙帶猜差不多讀懂菜譜後,他的學字熱情便就轉淡。
小絨毛:「學習有很多種嘛。識字是一種,學組裝收音機也是一種,還可以學蓋房子、組裝小吃車、煉鋼……」
侯卞:「……」
幸好廖大柱對煉鋼沒有產生興趣,他的注意力被「組裝收音機」吸引了。
準確地說是,廖大柱最近嚴重被收音機迷住了。
小絨毛:「注意,我用的詞隻是『組裝』哦。就是說配件已經由別人製作完畢,你隻是學習將這些配件裝到一起。如果你還想學習製作配件,那又是另一個難度啦。」
一邊說著,小絨毛一邊搜索到了「收音機組裝套件」,看著上麵的商品介紹現學現賣:「在組裝過程中,你主要需學習的是:認識每一個配件、焊接小技巧、了解收音機工作的基本原理。」
小絨毛:「而學會這一切的前提還是得識字。這部分的常用字與菜譜常用的有一些不同。」
廖大柱:「……」
小絨毛抬頭看向廖大柱:「識字是學其他很多知識的基礎啦。雖然說也有純靠動作記憶、聲音記憶、圖像記憶的學習方式,但都不如文字易於傳播。」
廖大柱搖著發電機,掩飾自己的無措,說:「我懂,我沒有不想學字,我就是記得慢些。」
小絨毛:「還是興趣不夠。當有足夠的興趣刺激時,學習速度會有飛躍。」
廖大柱:「即使我比較笨?」
小絨毛:「學字又不需要聰明。這就是個多看多用的事情而已。」
廖大柱茫然,仿佛聽見了某種顛覆他認知的奇談:「學字……不需要聰明嗎?」
小絨毛更茫然:「當然不啊。」
小絨毛想了想,試著站在廖大柱的角度來解釋這事:「一個人隻要記憶力和理解力正常,就足夠把文字學到滿足日常需求的程度啦。」
小絨毛:「所有能與其他人完成日常對話的人,稍微花些時間都能學到這個程度。既然你日常口頭交談沒問題,那你的聰明程度就肯定足以學會日常用文字讀寫。」
廖大柱依然有些忐忑:「這樣啊……」
小絨毛理所當然:「就是這樣呀。」
侯卞看熱鬧:哎喲喂,這認知差異喲。
在侯卞看來,小絨毛與廖大柱在文字方麵思維不共線太正常了。
因為小絨毛是從懵懂奶貓直接跳到了對接觸到的所有人類文字都一看便知含義的階段,且小絨毛接觸到的幾乎所有人,都把「文字」當作人類基本技能,甚至比吃喝睡、比走路都基本。
——畢竟負司員工不需要吃喝睡,有可能腿腳不便,但肯定識字、能閱讀。
可廖大柱是成長在普遍文盲的時代。
侯卞:廖大柱和顧晴還不一樣。顧晴小時候是學過字的,哪怕學得很淺並已經差不多忘光,但她的親身體會讓她相信,字是一門沒錢的小孩子也能學會的知識。
侯卞:顧晴相信那時她學得不多隻是因為欠缺了機會與時間,相信如果給她和她哥哥同樣的條件,她學得不會比她哥哥差。所以顧晴現在重新開始學不會有畏難情緒,而主要是珍惜。
侯卞:但廖大柱沒有這種前置認知。哪怕顧晴將自己的經歷、感受告訴他,成年後才聽說此事的廖大柱也很難在骨子裏建立起那樣的「相信」。
侯卞:當一個群體中九成以上都不識字,識字的要麽家庭條件非常好,要麽非常聰明,要麽既家庭條件好、人又聰明,則「認字」這件事情自然會被與身份背景、天生智商聯繫到一起。
侯卞:甚至讓人難以想像這是一件可以「人人掌握」的普通事。
侯卞:當然,在不久的未來,在廖大柱有生之年,這事確實會變成如同小絨毛認知中那般理所當然。
當小絨毛覺得人類的某種表現奇怪時,它有可能會稍微揣摩一下人類為什麽會如此,但揣摩最多不到三秒鍾它便會放棄。
這次麵對廖大柱也不例外。
小絨毛直接買了一份收音機套裝以及一份電烙鐵套裝放到廖大柱麵前,然後爪子翻了翻收音機組裝說明書,表達滿意。
他們發電時也不是光搖發電機的手柄,而是一邊聽收音機一邊搖、一邊認字一邊搖、一邊探討學習心得一邊搖……
反正隻要一隻手有空就搖著。
小絨毛跟他們說有燒油的發電機,被他們拒絕了。
顧晴:「我們也不光是因為捨不得花錢,關鍵是這樣手搖我們不覺得累,一邊做其他事情一邊搖一搖,感覺還更放鬆一點。不然每天吃吃喝喝不做點實際事情,我們會很不安。」
小絨毛:「如果有正經發電機,我們就可以用洗衣機啦。洗衣機還帶甩幹、烘幹功能,可以省下人工洗衣服、晾曬衣服的時間,你們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學習啦。」
廖大柱:「啊,還要學更多時間?」
廖大柱識字一直比顧晴慢,這不僅是學習能力的問題,也是學習態度的問題。
一開始時還好,時間越長便越能看出廖大柱的學字積極性不如顧晴。
顧晴是一直喜歡學字本身,廖大柱的初期熱情則更多的是因為接觸到了一件在他心中比較神聖的事情。
當神聖感消退,也就是當廖大柱能連蒙帶猜差不多讀懂菜譜後,他的學字熱情便就轉淡。
小絨毛:「學習有很多種嘛。識字是一種,學組裝收音機也是一種,還可以學蓋房子、組裝小吃車、煉鋼……」
侯卞:「……」
幸好廖大柱對煉鋼沒有產生興趣,他的注意力被「組裝收音機」吸引了。
準確地說是,廖大柱最近嚴重被收音機迷住了。
小絨毛:「注意,我用的詞隻是『組裝』哦。就是說配件已經由別人製作完畢,你隻是學習將這些配件裝到一起。如果你還想學習製作配件,那又是另一個難度啦。」
一邊說著,小絨毛一邊搜索到了「收音機組裝套件」,看著上麵的商品介紹現學現賣:「在組裝過程中,你主要需學習的是:認識每一個配件、焊接小技巧、了解收音機工作的基本原理。」
小絨毛:「而學會這一切的前提還是得識字。這部分的常用字與菜譜常用的有一些不同。」
廖大柱:「……」
小絨毛抬頭看向廖大柱:「識字是學其他很多知識的基礎啦。雖然說也有純靠動作記憶、聲音記憶、圖像記憶的學習方式,但都不如文字易於傳播。」
廖大柱搖著發電機,掩飾自己的無措,說:「我懂,我沒有不想學字,我就是記得慢些。」
小絨毛:「還是興趣不夠。當有足夠的興趣刺激時,學習速度會有飛躍。」
廖大柱:「即使我比較笨?」
小絨毛:「學字又不需要聰明。這就是個多看多用的事情而已。」
廖大柱茫然,仿佛聽見了某種顛覆他認知的奇談:「學字……不需要聰明嗎?」
小絨毛更茫然:「當然不啊。」
小絨毛想了想,試著站在廖大柱的角度來解釋這事:「一個人隻要記憶力和理解力正常,就足夠把文字學到滿足日常需求的程度啦。」
小絨毛:「所有能與其他人完成日常對話的人,稍微花些時間都能學到這個程度。既然你日常口頭交談沒問題,那你的聰明程度就肯定足以學會日常用文字讀寫。」
廖大柱依然有些忐忑:「這樣啊……」
小絨毛理所當然:「就是這樣呀。」
侯卞看熱鬧:哎喲喂,這認知差異喲。
在侯卞看來,小絨毛與廖大柱在文字方麵思維不共線太正常了。
因為小絨毛是從懵懂奶貓直接跳到了對接觸到的所有人類文字都一看便知含義的階段,且小絨毛接觸到的幾乎所有人,都把「文字」當作人類基本技能,甚至比吃喝睡、比走路都基本。
——畢竟負司員工不需要吃喝睡,有可能腿腳不便,但肯定識字、能閱讀。
可廖大柱是成長在普遍文盲的時代。
侯卞:廖大柱和顧晴還不一樣。顧晴小時候是學過字的,哪怕學得很淺並已經差不多忘光,但她的親身體會讓她相信,字是一門沒錢的小孩子也能學會的知識。
侯卞:顧晴相信那時她學得不多隻是因為欠缺了機會與時間,相信如果給她和她哥哥同樣的條件,她學得不會比她哥哥差。所以顧晴現在重新開始學不會有畏難情緒,而主要是珍惜。
侯卞:但廖大柱沒有這種前置認知。哪怕顧晴將自己的經歷、感受告訴他,成年後才聽說此事的廖大柱也很難在骨子裏建立起那樣的「相信」。
侯卞:當一個群體中九成以上都不識字,識字的要麽家庭條件非常好,要麽非常聰明,要麽既家庭條件好、人又聰明,則「認字」這件事情自然會被與身份背景、天生智商聯繫到一起。
侯卞:甚至讓人難以想像這是一件可以「人人掌握」的普通事。
侯卞:當然,在不久的未來,在廖大柱有生之年,這事確實會變成如同小絨毛認知中那般理所當然。
當小絨毛覺得人類的某種表現奇怪時,它有可能會稍微揣摩一下人類為什麽會如此,但揣摩最多不到三秒鍾它便會放棄。
這次麵對廖大柱也不例外。
小絨毛直接買了一份收音機套裝以及一份電烙鐵套裝放到廖大柱麵前,然後爪子翻了翻收音機組裝說明書,表達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