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柱夫妻倆齊聲:「……貓仙。」


    小絨毛:哎,就這樣叭。


    之前為了沖奶粉而燒水時,因為捨不得浪費發熱包,所以廖大柱是燒了飯盒所能裝的最大份量的水,沖完奶粉後還剩下很多。


    小絨毛試了試水溫,說:「第一次為了求穩,所以有些步驟刻意拆開啦,下回你們把泡奶粉用的水裝出來後,可以立刻把米倒入剩下的開水裏。」


    小絨毛:「這個米用九十度以上的水泡十分鍾也能熟,不一定非要煮。現在這水溫度不太夠啦,把米放進去後還是用發熱包再煮一下叭。」


    廖大柱:「這水現在也挺熱的,可以將就吧?不浪費另一個發熱包了……」


    顧晴拍了一下丈夫的手,廖大柱連忙改口:「貓仙說了算。我們聽貓仙的。」


    小絨毛:「允許適當地提建議。避免浪費也確實是一種美德。我再來買一個最小號的發熱包,這樣就能減少浪費啦。」


    廖大柱覺得,貓仙雖然偶爾氣勢像他媽田芳,但多數時間都比田芳好相處多了。


    小絨毛把新買的最小號發熱包交給廖大柱,然後將飯盒裏用完的發熱包屍體存入店鋪。


    顧晴把兩小袋共兩百克米放入水中,廖大柱放好發熱包,開始加熱。


    米香很快飄出來,夫妻倆用力吸著香味。


    等從氣孔中冒出的蒸汽開始減少時,小絨毛點頭:「可以吃啦。小心燙。」


    然後小絨毛想起來自己還沒給夫妻倆準備餐具,於是買筷子、碗,順便還買了包榨菜。


    小絨毛:以後如果你們作為工具人表現出色,我再請你們吃肉。


    揭開飯盒蓋子,即使之前已經窮盡自己的想像力,但夫妻倆此刻依然驚喜到幾乎手足無措:「這……也太好了……」


    小絨毛:「廢什麽話?吃!」


    夫妻倆不敢再繼續感慨,忙就著榨菜把煮出來的近一斤飯吃得幹幹淨淨、意猶未盡。


    小絨毛:我想知道,如果他倆敞開了吃,隻吃飯,在不撐的前提下,一頓究竟能吃多少?算了,反正米又不貴。


    小絨毛:以後如果他們能自己建灶台、生火,省了買發熱包的能量,也不用沖泡米飯而直接買散裝生大米,就更便宜啦。


    已經喝完奶的侯卞看著那夫妻倆的吃相,很開心。


    侯卞:能吃飽,終於滿足了生物的第一層需求。接下來,在貓的保佑下,會越來越好的。


    吃完飯後,廖大柱夫妻靠坐在一起,覺得自己有生以來從來沒這麽飽過。


    在山窮水盡之後,他們意外獲得了難以言喻的幸福,也徹徹底底地將貓仙當作了恩人、願意為貓仙做任何事情。


    顧晴:「貓仙,我們現在簽約吧?」


    廖大柱夫妻:簽約之後才是真正成為了貓仙的手下。


    小絨毛:「再等半小時。剛吃完飯時身體機能側重在消化,腦子不好使。等消化一會兒、腦子重新轉起來後,再決定要不要簽。」


    顧晴沒怎麽聽懂,但「等」字她理解了,於是她重新與廖大柱靠坐在一起,忐忑地等待著。


    侯卞:顧晴的產後抑鬱好像自然痊癒了?或者其實我判斷錯了,那根本不是抑鬱,隻是絕望?絕望是因為找不到生路,而當發現生活有了希望後,自然便能振作起來?


    小絨毛:「等消化期間,我們再來聊聊天叭。我的名字是小絨毛,你們可以繼續叫我貓仙。你們的名字是什麽?」


    「廖大柱。」


    「顧晴。」


    小絨毛等了兩秒,見沒下文了,拍拍侯卞的手臂,問:「這隻呢?」


    廖大柱:「啊……還沒取……」因為之前以為女兒活不下來,而且家裏一團糟,沒顧上。


    小絨毛:「那現在取一個唄。以後總需要稱呼他的嘛。」


    顧晴有些高興地說:「是啊,以後有很多叫她的機會的。」


    夫妻倆商量了一會兒後,顧晴試探著問小絨毛:「貓仙覺得她叫什麽好呢?」


    小絨毛:「侯卞。」


    侯卞精神一振:還有叫本名的機會?小絨毛真夠意思。哪怕同音字再加個廖姓也行啊,比大妞二妞什麽的好多了。主要是熟悉。用其他名字叫我我可能反應不及時。


    廖大柱夫妻覺得這個名字非常奇怪。


    小絨毛嚐試結合現狀進行解釋:「意思是『從猴子般的骨頭架子變為健康大活人』。」


    侯卞:「……」


    小絨毛自言自語:「這樣一解釋好像特別奇怪?」


    侯卞:那是相當的怪。感謝你還殘留了一點審美能力……


    小絨毛:「我不會取人類名字啦,你們自己取。」


    顧晴:「那叫廖康吧?健康的康。希望我們的女兒從今往後能一直健康。」


    侯卞:挺好,就這個了。對比之後,我願意暫不用本名。


    顧晴抱起女兒,歡喜:「康康也喜歡這個名字。


    侯卞:嗯嗯。


    小絨毛:好叭,你的名字,你喜歡就行。


    小絨毛從廖大柱夫妻那裏了解到,這個破屋子與其他村民住的區域間的距離比較遠,反正顧晴確定煮飯的香味絕對飄不過去。


    廖大柱:「如果是夏天,村裏人會經常上山去找些吃的,容易路過這裏、聞到氣味。」


    廖大柱:「但現在差不多已經入冬了,他們最多也就偶爾上山撿些柴,多數時間都不會往這邊走。我們隻要注意在他們路過時遮住氣味就行。冬天是最難熬的,躲在家裏多少能暖和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遊的蜉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遊的蜉蝣並收藏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