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佩上還留著他的體溫,幾乎有些燙手,季遠之看了一眼手心的玉佩,又看了一眼蕭子衿:「……我知道了。」
天光破曉,寒風鋪卷著枯萎的幹草朝著東北方向的北境三州而去。
季遠之策著馬,一人一行囊,消失在了茫茫平原上,行囊中夾著一封蕭子衿的手信。
第67章
穗州城。
夜間剛下過一場鵝毛般的簌簌大雪,城中地麵上鋪滿了厚厚的積雪層,有些地方因為走過的人太多也太密集,甚至已經凍成了冰有些發硬了。
過了渡河後,文綺就下了馬。
席書自發地牽過她的馬韁,跟在她身後。
「姑娘,這是怎麽了?」
席書看著朝著他們城外方向蜂擁而至的人群,問道。
「正常。穗州如今也是朝不保夕,不盡快走還等著送命嗎?」
她逆著人潮,腳步緩緩,依舊是那副遊刃有餘的模樣。
等兩人進了城,席書才發現一切比他想像的更為嚴重。
城中街巷兩側的鋪子這會兒多數已經被搬空,隻偶爾有幾家門庭冷落的店鋪還開著,裏頭卻沒見著半個人影。在腰部繫著麻繩用以拖動因為失去了雙腿而不得不坐在板車上的丈夫的婦女用衣袖擦擦額角的汗珠,匆匆路過文綺和他的身旁。不到十歲的衣衫襤褸的孩子扶著年邁的老婦人慌亂地走在街道上,步履倉皇,像是身後有洪水猛獸追趕。
雪層遮掩,看不清腳下地麵,兩人又走得甚急,在路過文綺身旁時老婦一腳崴在了被埋在雪堆下的石塊上,整個人猝然前傾,眼見就要摔倒在地。
文綺伸手一把扶住了對方,小臂一用力將人攙了起來:「老人家你沒事吧?」
老人穿著略顯單薄的衣物,整個人都在冷風中瑟瑟發抖,文綺的指尖能感覺到藏在薄薄的衣物微微顫抖的手臂肌肉。她顫巍巍地扶著文綺的手,布滿皺紋又黝黑瘦削的臉上浮現感激:「沒事,謝謝姑娘。」
站在她身側的那個孩子甚至都不到文綺的腰側高,矮墩墩的一隻,年紀還很小臉上卻有一種認命的木然,身上穿著破舊打滿了補丁的衣服,一張國字臉皮包著骨頭,幾乎看不見多少肉,風一吹就會飄走的樣子。
這麽大年紀的老人和這麽小年紀的孩子,怎麽說都不應該在沒有任何人看護的情況下獨自放出來。
文綺有些生氣,生氣對方家人的不作為:「怎麽就你們兩個,孩子的父母親呢?」
瘦皮猴似的孩子眼睛都沒眨,臉上也沒見什麽痛苦悲傷,隻麻木道:「沒了。我父親早年被十三部落的人打斷了腿,腿腳不便,撤離荊州的時候我母親攙著他,走得慢了,被破城而入的十三部落的人給射死了。」
老婦人握住孫兒的手,無可奈何地勸她:「姑娘你也快些走吧,走慢了十三部落的人就打進來了。」她示意文綺去看周圍匆匆趕路的人群,「現在大家都在趁著穗州還安全的時候往其他地方跑,怕跑慢了就沒命了。」
孩童側頭看向老婦人:「奶奶,我們也快點走吧。」
老婦人「唉」了一聲,又回頭看了眼不遠處高聳的城門。
她這個年紀的人多少還是有些捨不得遠離故土的,隻是一想起已經淪落成失地的荊州還有剛剛喪命的兒子和兒媳,到底還是狠了狠心握緊了孫兒的小手。
「走吧。」老婦人和孫兒說。
文綺掏出了些銀子塞到她另一隻手的手心裏,左手一推將她的四指合上:「這些就當作是路上的盤纏吧。」
「這……」老婦人猶豫了下,又偏頭看了眼在旁邊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矮小瘦弱的孫子,千恩萬謝地收下了,「謝謝姑娘,謝謝姑娘。」
文綺低聲說:「可別叫其他人看見了。」
老婦人謹慎地看了看四周,確定了沒人注意到自己這邊,這才把銀子塞到了腰間的小口袋裏,連連點頭。
「我知道。」
文綺看著老婦人和稚兒互相攙扶著離開的背影,站在匆匆趕路的人潮中沒有說話,也沒有動,隻愣愣出神,連席書一連喊了她兩聲都沒聽見。
直到席書第三次喊了「姑娘」的時候她才回了神似的眉峰慢慢蹙起,語調複雜:「上一次我來穗州的時候,有一家耕戶留了我借宿。我記得一到夜裏,兩側的街巷就都是出來叫賣的小攤兒,街口掛著紅燈籠……喧囂異常。」
而不是如今這樣,到處都是焦急離開的人群,空蕩蕩沒有人煙的店鋪,還有散落在地被大雪掩埋的各種孩童喜歡的小玩意,一副破敗蕭條的景象。
她本以為她早已做足了心理準備,然而看到如今的穗州,即便是不願意承認,也還是難以抑製地生出了一分猶豫。
「算了,沒什麽。」席書還沒明白她那句突如其來的話的意思,就聽她說,「走吧,陪我去軍營看看。」
「二位留步。」一道聲音從旁邊傳過來,穿著淺綠衣裳披著鬥篷的女子兩三步走了過來微微福身行了一禮,「在下秦箏。敢問可知穗州軍營在何處?」
文綺不認得她,卻知道她的名字以及……江湖中傳言已久的她的來歷。
她甚至知道秦箏曾經瞞著葉舟暗中查過她,可惜隻查到了點蛛絲馬跡。
她上下打量著秦箏,卻見對方不卑不亢地直視著她的雙眼,不見絲毫那場對女子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的陳年舊事留下的創傷和陰霾。
天光破曉,寒風鋪卷著枯萎的幹草朝著東北方向的北境三州而去。
季遠之策著馬,一人一行囊,消失在了茫茫平原上,行囊中夾著一封蕭子衿的手信。
第67章
穗州城。
夜間剛下過一場鵝毛般的簌簌大雪,城中地麵上鋪滿了厚厚的積雪層,有些地方因為走過的人太多也太密集,甚至已經凍成了冰有些發硬了。
過了渡河後,文綺就下了馬。
席書自發地牽過她的馬韁,跟在她身後。
「姑娘,這是怎麽了?」
席書看著朝著他們城外方向蜂擁而至的人群,問道。
「正常。穗州如今也是朝不保夕,不盡快走還等著送命嗎?」
她逆著人潮,腳步緩緩,依舊是那副遊刃有餘的模樣。
等兩人進了城,席書才發現一切比他想像的更為嚴重。
城中街巷兩側的鋪子這會兒多數已經被搬空,隻偶爾有幾家門庭冷落的店鋪還開著,裏頭卻沒見著半個人影。在腰部繫著麻繩用以拖動因為失去了雙腿而不得不坐在板車上的丈夫的婦女用衣袖擦擦額角的汗珠,匆匆路過文綺和他的身旁。不到十歲的衣衫襤褸的孩子扶著年邁的老婦人慌亂地走在街道上,步履倉皇,像是身後有洪水猛獸追趕。
雪層遮掩,看不清腳下地麵,兩人又走得甚急,在路過文綺身旁時老婦一腳崴在了被埋在雪堆下的石塊上,整個人猝然前傾,眼見就要摔倒在地。
文綺伸手一把扶住了對方,小臂一用力將人攙了起來:「老人家你沒事吧?」
老人穿著略顯單薄的衣物,整個人都在冷風中瑟瑟發抖,文綺的指尖能感覺到藏在薄薄的衣物微微顫抖的手臂肌肉。她顫巍巍地扶著文綺的手,布滿皺紋又黝黑瘦削的臉上浮現感激:「沒事,謝謝姑娘。」
站在她身側的那個孩子甚至都不到文綺的腰側高,矮墩墩的一隻,年紀還很小臉上卻有一種認命的木然,身上穿著破舊打滿了補丁的衣服,一張國字臉皮包著骨頭,幾乎看不見多少肉,風一吹就會飄走的樣子。
這麽大年紀的老人和這麽小年紀的孩子,怎麽說都不應該在沒有任何人看護的情況下獨自放出來。
文綺有些生氣,生氣對方家人的不作為:「怎麽就你們兩個,孩子的父母親呢?」
瘦皮猴似的孩子眼睛都沒眨,臉上也沒見什麽痛苦悲傷,隻麻木道:「沒了。我父親早年被十三部落的人打斷了腿,腿腳不便,撤離荊州的時候我母親攙著他,走得慢了,被破城而入的十三部落的人給射死了。」
老婦人握住孫兒的手,無可奈何地勸她:「姑娘你也快些走吧,走慢了十三部落的人就打進來了。」她示意文綺去看周圍匆匆趕路的人群,「現在大家都在趁著穗州還安全的時候往其他地方跑,怕跑慢了就沒命了。」
孩童側頭看向老婦人:「奶奶,我們也快點走吧。」
老婦人「唉」了一聲,又回頭看了眼不遠處高聳的城門。
她這個年紀的人多少還是有些捨不得遠離故土的,隻是一想起已經淪落成失地的荊州還有剛剛喪命的兒子和兒媳,到底還是狠了狠心握緊了孫兒的小手。
「走吧。」老婦人和孫兒說。
文綺掏出了些銀子塞到她另一隻手的手心裏,左手一推將她的四指合上:「這些就當作是路上的盤纏吧。」
「這……」老婦人猶豫了下,又偏頭看了眼在旁邊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矮小瘦弱的孫子,千恩萬謝地收下了,「謝謝姑娘,謝謝姑娘。」
文綺低聲說:「可別叫其他人看見了。」
老婦人謹慎地看了看四周,確定了沒人注意到自己這邊,這才把銀子塞到了腰間的小口袋裏,連連點頭。
「我知道。」
文綺看著老婦人和稚兒互相攙扶著離開的背影,站在匆匆趕路的人潮中沒有說話,也沒有動,隻愣愣出神,連席書一連喊了她兩聲都沒聽見。
直到席書第三次喊了「姑娘」的時候她才回了神似的眉峰慢慢蹙起,語調複雜:「上一次我來穗州的時候,有一家耕戶留了我借宿。我記得一到夜裏,兩側的街巷就都是出來叫賣的小攤兒,街口掛著紅燈籠……喧囂異常。」
而不是如今這樣,到處都是焦急離開的人群,空蕩蕩沒有人煙的店鋪,還有散落在地被大雪掩埋的各種孩童喜歡的小玩意,一副破敗蕭條的景象。
她本以為她早已做足了心理準備,然而看到如今的穗州,即便是不願意承認,也還是難以抑製地生出了一分猶豫。
「算了,沒什麽。」席書還沒明白她那句突如其來的話的意思,就聽她說,「走吧,陪我去軍營看看。」
「二位留步。」一道聲音從旁邊傳過來,穿著淺綠衣裳披著鬥篷的女子兩三步走了過來微微福身行了一禮,「在下秦箏。敢問可知穗州軍營在何處?」
文綺不認得她,卻知道她的名字以及……江湖中傳言已久的她的來歷。
她甚至知道秦箏曾經瞞著葉舟暗中查過她,可惜隻查到了點蛛絲馬跡。
她上下打量著秦箏,卻見對方不卑不亢地直視著她的雙眼,不見絲毫那場對女子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的陳年舊事留下的創傷和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