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殿下說昨日屁股都坐疼了煉出來的丹藥還邦邦硬都能打狗了,同王府裏的道長商量了好幾個時辰怎麽把控煉丹的時間和火候。」
「平王殿下今日同王府裏的道長打起來了。」
……
慶厲帝當牛做馬地上完早朝,好不容易批掉了堆成山的奏摺終於能在晚間休息還得聽心腹匯報這些,忍了大半年終於確信自己這位兄弟是真的不大正常這才放任不管了。
他至死也不知道,這個他從來沒放在眼裏的不正常的兄弟才是真正讓危如累卵的大慶成為過去的最後一把手,直至死前他都以為那晚鄢都的城門是在榮氏一族的命令下打開的。
——其實是平王。
大慶權貴死守鄢都,以鄢都百姓為質,若是武帝強行攻城便讓百姓一同陪葬,那是氣若遊絲的大慶最後的一步狠棋。武帝以民為旗,若置之不理此事,於民心有損,哪怕當下並沒什麽,也會成為埋在百姓心裏的一顆種子,而若是撤兵投降,那些同他起義,歸順於他的人又何去何從?
武帝輾轉難眠。
就在他狠下了決心的時候,風塵僕僕的妻子帶著一個披著黑色鬥篷遮住大半張臉的人推開了他房間的大門。
那是他和平王的第一次見麵。
陳皇後陳彤是唯一的見證者。
一夜密談。
他應下了平王不得牽連無辜者的要求,平王為他遊說了宗親,瞞著慶厲帝打開了那扇緊閉的城門,保全了他的出師之名。除了當事三人之外,誰也不清楚那一夜發生的事情,後來他同對方也一直相安無事,直至五年前清算大慶舊黨。
可惜對方先一步得到了消息。
武帝沉吟:「你有消息了?」
季岩一點頭:「陛下命令的事情臣豈敢含糊?已經有了蹤跡,不日即能解決。」
「很好,」武帝滿意道,「不過此事便不必告知彤兒了。」
季岩笑道:「臣知曉,五年前的事情不會再一次發生了。」
畢竟……五年前若不是陳皇後得到消息放走了平王,平王早成為了刀下亡魂。
曾經互相扶持患難與共的夫妻二人到底是到了如今這步田地。
武帝頷首:「季卿做事朕一向放心。」
……
大公公福喜端來了剛出鍋還熱乎的糕點,又給季岩沏了一壺茶,在武帝耳側低聲道:「陛下寬心,皇後娘娘那邊奴才方才已經送去了。就是六殿下不在,應當吃不上熱乎的了。」
他做事一向機敏和武帝心意,鮮少出岔子。
武帝眉頭微蹙:「不在?阿楠又出去惹禍了?」
他雖是這樣說,跟了他多年的福喜卻能看出他表情中並無嚴厲之色,拍著肚子笑:「六殿下孩子心氣慣了,做事也不像其他殿下那般循規蹈矩,奴才也猜不準。」
「這孩子。」武帝搖頭。
這會兒他倒不像個皇帝,反而顯露出幾分尋常人家慈父的模樣。
對頑皮的幼子無奈又縱容。
季岩甚覺趣味。
「六殿下?臣來時倒在禦花園涼亭裏見過。」季岩道,「兩年過去,六殿下倒是越發肖似娘娘了。」
他來時路過禦花園,蕭子衿就趴在涼亭欄杆上餵魚,旁邊是太子妃文綺。
兩人似乎在說北境的事情,季岩隻囫圇聽到了一耳朵,並沒放心上。
武帝扣著茶碗蓋,雖然表情沒多大變化,但神色卻比之剛才更加柔和,還帶著幾分溺愛:「他那脾氣倒確實同彤兒早年如出一轍。能惹禍的很,又鬼靈精的,朕偶爾罰他都狠不下心,也就彤兒治得住他。」
「六殿下機靈著呢,知道陛下您捨不得。」福喜觀察著他的表情應和,「您看他在娘娘麵前哪敢那麽放肆。娘娘嗓子一大,喊一聲六殿下大名,六殿下立刻就不吱聲了,聰明著呢。」
武帝無奈:「小鬼靈精,就是別學了彤兒的心慈手軟就好。」
福喜知道他指的是當年平王之事,沒敢作聲。
倒是季岩笑著說:「娘娘到底是女子,宅心仁厚了些也無傷大雅。倒是太子殿下——」
他恰到好處地一頓,沒繼續往下說,武帝卻清楚他的意思。
蕭子規長相肖似父親,脾氣秉性卻不知道和誰學的,既不像是父親,也不肖似母親,性子軟,說話慢,對眾多弟弟都不錯,大度又隨和好說話,是個守成之君的好料子。
可如今的元國並未穩定下來。
武帝臉上慈愛的笑意一僵:「小安的性子啊——北境如今是什麽情況?」
「太子殿下封了魏川、燕城和寧州三地,下令隻進不出,起初確實控製住了一段時間熱疫,可架不住有些愚民貪生怕死,偷摸著橫川渡河,將熱疫帶到了徐州。」季岩緩緩道,「臣曾提議殿下將患有熱疫之人處置掉,滅病於根,可惜殿下並未採納。」
「如今……四地情況都不大樂觀。」
武帝皺著眉:「……你攜朕命令北上,令太子即刻將所有病患就地處置。」
季岩遂笑道:「是,臣領命。」
待他從禦書房出來的時候,方才的驟雨已經結束,天際處還留了一道虹,心腹收了傘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後頭,他穿過禦花園,蕭子衿同文綺還沒走。
蕭子衿趴在圍欄上,有一搭沒一搭地往水池裏丟魚食,見著他沒什麽反應,倒是文綺禮數周到地同他問了好。
「平王殿下今日同王府裏的道長打起來了。」
……
慶厲帝當牛做馬地上完早朝,好不容易批掉了堆成山的奏摺終於能在晚間休息還得聽心腹匯報這些,忍了大半年終於確信自己這位兄弟是真的不大正常這才放任不管了。
他至死也不知道,這個他從來沒放在眼裏的不正常的兄弟才是真正讓危如累卵的大慶成為過去的最後一把手,直至死前他都以為那晚鄢都的城門是在榮氏一族的命令下打開的。
——其實是平王。
大慶權貴死守鄢都,以鄢都百姓為質,若是武帝強行攻城便讓百姓一同陪葬,那是氣若遊絲的大慶最後的一步狠棋。武帝以民為旗,若置之不理此事,於民心有損,哪怕當下並沒什麽,也會成為埋在百姓心裏的一顆種子,而若是撤兵投降,那些同他起義,歸順於他的人又何去何從?
武帝輾轉難眠。
就在他狠下了決心的時候,風塵僕僕的妻子帶著一個披著黑色鬥篷遮住大半張臉的人推開了他房間的大門。
那是他和平王的第一次見麵。
陳皇後陳彤是唯一的見證者。
一夜密談。
他應下了平王不得牽連無辜者的要求,平王為他遊說了宗親,瞞著慶厲帝打開了那扇緊閉的城門,保全了他的出師之名。除了當事三人之外,誰也不清楚那一夜發生的事情,後來他同對方也一直相安無事,直至五年前清算大慶舊黨。
可惜對方先一步得到了消息。
武帝沉吟:「你有消息了?」
季岩一點頭:「陛下命令的事情臣豈敢含糊?已經有了蹤跡,不日即能解決。」
「很好,」武帝滿意道,「不過此事便不必告知彤兒了。」
季岩笑道:「臣知曉,五年前的事情不會再一次發生了。」
畢竟……五年前若不是陳皇後得到消息放走了平王,平王早成為了刀下亡魂。
曾經互相扶持患難與共的夫妻二人到底是到了如今這步田地。
武帝頷首:「季卿做事朕一向放心。」
……
大公公福喜端來了剛出鍋還熱乎的糕點,又給季岩沏了一壺茶,在武帝耳側低聲道:「陛下寬心,皇後娘娘那邊奴才方才已經送去了。就是六殿下不在,應當吃不上熱乎的了。」
他做事一向機敏和武帝心意,鮮少出岔子。
武帝眉頭微蹙:「不在?阿楠又出去惹禍了?」
他雖是這樣說,跟了他多年的福喜卻能看出他表情中並無嚴厲之色,拍著肚子笑:「六殿下孩子心氣慣了,做事也不像其他殿下那般循規蹈矩,奴才也猜不準。」
「這孩子。」武帝搖頭。
這會兒他倒不像個皇帝,反而顯露出幾分尋常人家慈父的模樣。
對頑皮的幼子無奈又縱容。
季岩甚覺趣味。
「六殿下?臣來時倒在禦花園涼亭裏見過。」季岩道,「兩年過去,六殿下倒是越發肖似娘娘了。」
他來時路過禦花園,蕭子衿就趴在涼亭欄杆上餵魚,旁邊是太子妃文綺。
兩人似乎在說北境的事情,季岩隻囫圇聽到了一耳朵,並沒放心上。
武帝扣著茶碗蓋,雖然表情沒多大變化,但神色卻比之剛才更加柔和,還帶著幾分溺愛:「他那脾氣倒確實同彤兒早年如出一轍。能惹禍的很,又鬼靈精的,朕偶爾罰他都狠不下心,也就彤兒治得住他。」
「六殿下機靈著呢,知道陛下您捨不得。」福喜觀察著他的表情應和,「您看他在娘娘麵前哪敢那麽放肆。娘娘嗓子一大,喊一聲六殿下大名,六殿下立刻就不吱聲了,聰明著呢。」
武帝無奈:「小鬼靈精,就是別學了彤兒的心慈手軟就好。」
福喜知道他指的是當年平王之事,沒敢作聲。
倒是季岩笑著說:「娘娘到底是女子,宅心仁厚了些也無傷大雅。倒是太子殿下——」
他恰到好處地一頓,沒繼續往下說,武帝卻清楚他的意思。
蕭子規長相肖似父親,脾氣秉性卻不知道和誰學的,既不像是父親,也不肖似母親,性子軟,說話慢,對眾多弟弟都不錯,大度又隨和好說話,是個守成之君的好料子。
可如今的元國並未穩定下來。
武帝臉上慈愛的笑意一僵:「小安的性子啊——北境如今是什麽情況?」
「太子殿下封了魏川、燕城和寧州三地,下令隻進不出,起初確實控製住了一段時間熱疫,可架不住有些愚民貪生怕死,偷摸著橫川渡河,將熱疫帶到了徐州。」季岩緩緩道,「臣曾提議殿下將患有熱疫之人處置掉,滅病於根,可惜殿下並未採納。」
「如今……四地情況都不大樂觀。」
武帝皺著眉:「……你攜朕命令北上,令太子即刻將所有病患就地處置。」
季岩遂笑道:「是,臣領命。」
待他從禦書房出來的時候,方才的驟雨已經結束,天際處還留了一道虹,心腹收了傘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後頭,他穿過禦花園,蕭子衿同文綺還沒走。
蕭子衿趴在圍欄上,有一搭沒一搭地往水池裏丟魚食,見著他沒什麽反應,倒是文綺禮數周到地同他問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