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也不知道為什麽,小時候伯父伯母和大姐姐都特別寵她,唯獨二姐姐對她不冷不熱,她卻總是被略顯疏離的二姐姐所吸引。
她小時候完完整整看完的第一本名著,是恩琳堂姐送給她的《簡愛》。
她第一次覺得自己應該好好畫畫,是看到恩琳堂姐在書桌前看一本莫奈畫冊。
她小時候總喜歡貼恩琳堂姐的冷屁股,也總能在恩琳堂姐身上感受到某種格外迷人的氣質。
恩琳堂姐讓她在被寵愛中迷失的渾渾噩噩的人生裏,看到了某種清醒而堅定的力量。
從小到大,仿佛所有人都在告訴她,你隻要像現在這樣快快樂樂地長大,像全家人的小寵物一樣天真爛漫地長大,便已是功德圓滿。
而隻有恩琳堂姐告訴她,你還可以有一些更高層次的追求,比如精神生活,或是世俗成就。
長大後她也逐漸清醒,看清了所謂寵愛永遠隻是場騙局。
恩琳堂姐對自己的規劃一向都很清晰,她高中便去了寄宿製的國際學校,不是家人意見,而是她自己要求。
沈星露仍記得開學前一天她到伯父家玩,那天恩琳堂姐一個人在房間收拾行李,伯母在客廳會客親友,當著大家的麵說:
「我們家恩琳也不知道隨了誰,性子死倔,自己決定了的事八頭牛都拉不回來,也不知道為什麽偏偏要去讀那個寄宿學校。吃得又差,住得又差,偏偏要自討苦吃!」
「她大姐姐連上大學都沒讓她住過宿舍,弟弟也不可能送去寄宿,全家隻有她一個孩子寄宿,傳出去了,人家又要說我們做父母的偏心。」
沈星露則穿著小裙子賴在堂姐床邊,特別想替伯父伯母勸勸姐姐,問了句:「姐姐你為什麽要去寄宿學校啊?」
見姐姐不回答,她又繼續道:「我媽媽說寄宿學校很差的,一到時間就要關燈睡覺,多一分鍾都不可以的。零食也不可以帶,很可憐的。」
恩琳堂姐隻說了句:「去去去,寄宿學校好得很。誰說寄宿學校不可以吃零食了,學校裏有超市有食堂,你自己有零用錢,還有飯卡,想吃什麽選什麽。」說著,盯著這個隻會學大人說話的小東西,「你有零用錢嗎?你不喜歡吃青菜可以不吃嗎?」
沈星露吐吐舌頭:「不能。」
「那不就得了,寄宿學校可沒人管你。」
沈星露想法變得倒快,不僅沒把恩琳堂姐勸回來,自己還投了敵:「那我也要去寄宿學校,這樣我也可以有零用錢,我要天天吃巧克力蛋糕!」
沈恩琳聽了隻覺得頭痛:「可不要說是我說的,不然你媽媽又覺得是我教壞你。」
哪怕吃得差一些,住得差一些,比起在家裏時時刻刻要關注全家人的情緒,住進寄宿學校,在集體大框架下生活,於她而言才更接近自由。
恩琳堂姐成績也拔尖,後來也不負眾望拿到了美國藤校的offer。
伯父家三個孩子,大姐姐成績一般,隻在省內讀了個一本,弟弟成績更是紮心,高考指望不上,那成績考個專科都夠嗆,想出國,雅思考了幾次最高成績5.0,伯父伯母想使勁兒都沒處使,最後隻能先送出去讀了個語言班。
相較之下在藤校讀了本科和碩士的恩琳堂姐,一下子便成為了伯父伯母時常掛在嘴邊的驕傲。
畢業後,伯父伯母叫她回老家考編,安安穩穩的,還能留爸媽身邊。
她還記得姐姐當時是這麽吐槽的:「我爸媽簡直有病!我出國都出了,我還回老家考編?我再帶一個月薪八千的公務員女婿回去,我是不是直接都配享太廟了!」
沈星露捧哏:「是的,那你就是頭等大孝女。」
恩琳堂姐果斷拒絕了爸媽的建議,直接進了上海一家外資投行工作。
嚐過了披荊斬棘、自由生長的快樂,沒有人會願意再成為誰的附庸。
而不到一年時間,恩琳堂姐又與姐夫結婚。
姐夫也很優秀,國內top2的碩士,在央企工作,而他有一個更加優秀的身份,便是他父母在體製內都身居高位。
俗話說易富而難貴,沈家無論是老大沈兆輝,還是老二沈佳輝,一開始也都是開小廠子發的家,在最富有時也都屬於易富難貴的這一類。
誰都沒有想到沈家最不受重視的二女兒,能給沈家攀上這樣的一門親事。
伯父也很給力,最後數以億計的嫁妝、彩禮都歸了恩琳堂姐一人所有。
沈星露仍記得恩琳堂姐婚後第一次回門時的模樣。
十人圓桌,菜已上齊,電動圓盤自動旋轉。
伯父伯母中間空了兩個位置出來,留給了這對新人。
新人還沒有到,但全家人都已鄭重地坐在了飯桌前等待,連一向沒規矩慣了的沈星露也被要求不可以先動筷。
她記得全家人上一次這樣要求她,還是在爺爺的葬禮。
之後無論是奶奶的八十大壽,還是伯父伯母的銀婚紀念日,爸爸媽媽叫她不可以動筷,伯父都會縱容地說一句:「其他人都不可以,隻有露露餓了可以先吃。還在長身體呢,可不能餓著孩子。」
而後姐夫的車緩緩使進了院子裏。
姐姐的眉眼依舊溫柔端莊,姐姐待人接物依舊彬彬有禮,不過沈星露還是從堂姐的眼角眉梢看到了一種,淡淡的,類似於「揚眉吐氣」的舒爽神情。
她也微妙地發現,或許姐姐姐夫並不是因為相愛才選擇步入婚姻。<="<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小時候完完整整看完的第一本名著,是恩琳堂姐送給她的《簡愛》。
她第一次覺得自己應該好好畫畫,是看到恩琳堂姐在書桌前看一本莫奈畫冊。
她小時候總喜歡貼恩琳堂姐的冷屁股,也總能在恩琳堂姐身上感受到某種格外迷人的氣質。
恩琳堂姐讓她在被寵愛中迷失的渾渾噩噩的人生裏,看到了某種清醒而堅定的力量。
從小到大,仿佛所有人都在告訴她,你隻要像現在這樣快快樂樂地長大,像全家人的小寵物一樣天真爛漫地長大,便已是功德圓滿。
而隻有恩琳堂姐告訴她,你還可以有一些更高層次的追求,比如精神生活,或是世俗成就。
長大後她也逐漸清醒,看清了所謂寵愛永遠隻是場騙局。
恩琳堂姐對自己的規劃一向都很清晰,她高中便去了寄宿製的國際學校,不是家人意見,而是她自己要求。
沈星露仍記得開學前一天她到伯父家玩,那天恩琳堂姐一個人在房間收拾行李,伯母在客廳會客親友,當著大家的麵說:
「我們家恩琳也不知道隨了誰,性子死倔,自己決定了的事八頭牛都拉不回來,也不知道為什麽偏偏要去讀那個寄宿學校。吃得又差,住得又差,偏偏要自討苦吃!」
「她大姐姐連上大學都沒讓她住過宿舍,弟弟也不可能送去寄宿,全家隻有她一個孩子寄宿,傳出去了,人家又要說我們做父母的偏心。」
沈星露則穿著小裙子賴在堂姐床邊,特別想替伯父伯母勸勸姐姐,問了句:「姐姐你為什麽要去寄宿學校啊?」
見姐姐不回答,她又繼續道:「我媽媽說寄宿學校很差的,一到時間就要關燈睡覺,多一分鍾都不可以的。零食也不可以帶,很可憐的。」
恩琳堂姐隻說了句:「去去去,寄宿學校好得很。誰說寄宿學校不可以吃零食了,學校裏有超市有食堂,你自己有零用錢,還有飯卡,想吃什麽選什麽。」說著,盯著這個隻會學大人說話的小東西,「你有零用錢嗎?你不喜歡吃青菜可以不吃嗎?」
沈星露吐吐舌頭:「不能。」
「那不就得了,寄宿學校可沒人管你。」
沈星露想法變得倒快,不僅沒把恩琳堂姐勸回來,自己還投了敵:「那我也要去寄宿學校,這樣我也可以有零用錢,我要天天吃巧克力蛋糕!」
沈恩琳聽了隻覺得頭痛:「可不要說是我說的,不然你媽媽又覺得是我教壞你。」
哪怕吃得差一些,住得差一些,比起在家裏時時刻刻要關注全家人的情緒,住進寄宿學校,在集體大框架下生活,於她而言才更接近自由。
恩琳堂姐成績也拔尖,後來也不負眾望拿到了美國藤校的offer。
伯父家三個孩子,大姐姐成績一般,隻在省內讀了個一本,弟弟成績更是紮心,高考指望不上,那成績考個專科都夠嗆,想出國,雅思考了幾次最高成績5.0,伯父伯母想使勁兒都沒處使,最後隻能先送出去讀了個語言班。
相較之下在藤校讀了本科和碩士的恩琳堂姐,一下子便成為了伯父伯母時常掛在嘴邊的驕傲。
畢業後,伯父伯母叫她回老家考編,安安穩穩的,還能留爸媽身邊。
她還記得姐姐當時是這麽吐槽的:「我爸媽簡直有病!我出國都出了,我還回老家考編?我再帶一個月薪八千的公務員女婿回去,我是不是直接都配享太廟了!」
沈星露捧哏:「是的,那你就是頭等大孝女。」
恩琳堂姐果斷拒絕了爸媽的建議,直接進了上海一家外資投行工作。
嚐過了披荊斬棘、自由生長的快樂,沒有人會願意再成為誰的附庸。
而不到一年時間,恩琳堂姐又與姐夫結婚。
姐夫也很優秀,國內top2的碩士,在央企工作,而他有一個更加優秀的身份,便是他父母在體製內都身居高位。
俗話說易富而難貴,沈家無論是老大沈兆輝,還是老二沈佳輝,一開始也都是開小廠子發的家,在最富有時也都屬於易富難貴的這一類。
誰都沒有想到沈家最不受重視的二女兒,能給沈家攀上這樣的一門親事。
伯父也很給力,最後數以億計的嫁妝、彩禮都歸了恩琳堂姐一人所有。
沈星露仍記得恩琳堂姐婚後第一次回門時的模樣。
十人圓桌,菜已上齊,電動圓盤自動旋轉。
伯父伯母中間空了兩個位置出來,留給了這對新人。
新人還沒有到,但全家人都已鄭重地坐在了飯桌前等待,連一向沒規矩慣了的沈星露也被要求不可以先動筷。
她記得全家人上一次這樣要求她,還是在爺爺的葬禮。
之後無論是奶奶的八十大壽,還是伯父伯母的銀婚紀念日,爸爸媽媽叫她不可以動筷,伯父都會縱容地說一句:「其他人都不可以,隻有露露餓了可以先吃。還在長身體呢,可不能餓著孩子。」
而後姐夫的車緩緩使進了院子裏。
姐姐的眉眼依舊溫柔端莊,姐姐待人接物依舊彬彬有禮,不過沈星露還是從堂姐的眼角眉梢看到了一種,淡淡的,類似於「揚眉吐氣」的舒爽神情。
她也微妙地發現,或許姐姐姐夫並不是因為相愛才選擇步入婚姻。<="<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