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前往寧遠城
係統: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複明 作者:老馬飯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暫且不提梅冒兵和王大彪兩人的東路軍,到底如何行動。
陳昊親自坐鎮的西路軍,已經沿著錦川堡、仙靈寺堡、團山堡,一路向著寧遠進軍。
或許是鎮守寧遠的都統提前做了準備。
本來沿線這些堡壘,按照一隻耳阿基庫的說法,必然會有韃子駐軍的。
少則上百,多則上千。
但是一路走過來,並沒有遇到一點抵抗。
別說韃子和二韃子士兵了,就連百姓都看不見一個。
前出偵察的戰士們,還發現了人員大規模撤離的痕跡。
消息匯總到了第一軍的臨時指揮部,趙得柱笑著對陳昊說道:“陛下!”
“韃子看來這是要和咱們搞堅壁清野啊!”
陳昊哈哈一笑道:“這樣也好!”
“本來咱們跟上來的守備部隊和政務院的人手,就有些不足!”
“現在咱們倒是省心了!”
“第一批申請了關外土地的百姓,已經到哪裏了?”
這個事情是王大柱負責的。
他對這些數據早就爛熟於心了,開口笑道:“陛下!”
“百姓們對咱們拿下關外土地,信心太充足了!”
“本來咱們貼出去的告示,是允許百姓們跟著後續守備部隊和政務院一起前進,這樣他們還能得到守備部隊的照顧!”
“但是現在百姓們覺得咱們守備部隊的進度太慢了,他們自發組織的隊伍,已經到了綏中縣城......”
“跟著百姓隊伍一起前進的農業部的幾個人員,發來了電報.......”
“百姓們正在沿著渡橋,渡過六州河,朝著咱們這邊來呢!”
陳昊忍不住啞然失笑。
古往今來,像華夏人民軍這樣安排的,已經是極少見了。
像華朝百姓這般,前麵自家軍隊還在打仗,就跟在後麵準備搶占土地的事兒,更是聞所未聞了。
當初決定二次北伐,除了組建“外籍軍團”之外,陳昊還特意頒布了《開荒令》。
《開荒令》的目的,就是為了動員百姓跟著一起出關,開發關外的土地。
對於華夏人民軍來說,打下關外的土地,一點都不是困難。
難得是如何能夠長久的統治下來。
本來政務院和統帥部商討的結果,無非就是盡量多的殺傷韃子。
但是陳昊很清楚,這樣隻是一時之計,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即使把關外的韃子殺光了,那很快就會有其他的人馬,遷徙到關外的土地上。
而華朝如果依舊是守著大明的九邊戰線,做好防衛。
最多不過是加強版的翻版大明罷了。
當然,陳昊也不會埋怨政務院和統帥部的眾人,畢竟有些理念還是有時代的局限性的。
陳昊給出的辦法,就是通過《開荒令》,讓更多大明的百姓積極參與到關外開發。
教員同誌曾經說過,人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隻要發動了百姓,讓越來越多的關內百姓到關外耕種。
日積月累下來,通婚、通商的交往著,無論是原先在關外的韃子,還是搬過來的漢人百姓。
最後他們隻會有一個稱呼,那就是華夏兒女。
說不好聽點兒叫同化,好聽點兒的就叫民族大熔爐。
隻是陳昊自己也沒想到,華朝的百姓對華夏人民軍太有信心了。
前邊還打著仗呢,這後麵百姓就積極的跟在後麵,打算分土地了。
“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後麵的村鎮、州府和縣城都被清理過了......”
“來的百姓中間還有民兵.......”
“如果他們連這種情況,都沒辦法自己應對,那以後恐怕也紮不下來!”
“給農業部的人發電報,就叮囑兩條!”
“一是要嚴格按照在關內申請和允許的土地範圍,劃給跟過來的百姓!”
“二是把民兵組織起來,無論是誰,不管是跟來的百姓,還是當地的韃子和二韃子,都要嚴格遵守咱們得律法!”
“是!”
王大柱也不含糊,立刻走出去發電報了。
趙得柱在旁邊接口道:“陛下!”
“韃子他們堅壁清野,咱們剛好執行開荒令!”
“另外,您看是不是通知下去,加快行軍進度,盡早趕到寧遠?”
陳昊點點頭:“也好!”
“既然韃子已經把人都攢到一起了,咱們倒是省事兒了!”
“通知下去吧,從第一軍中留下一個旅,向著東西兩側負責搜索和清理敵人!”
“大部隊沿途不再停留,直奔寧遠!”
“是!”
隨著陳昊一聲令下。
西路軍再次加快了行軍速度,隻留下了105師的152旅,專門負責善後。
隻是苦了外籍軍團的步卒。
他們既沒有第一軍的裝甲車和卡車,也沒有外籍軍團騎兵的戰馬能代步。
所以隻好硬挺著用兩條腿一路小跑。
好在趙得柱為了不耽誤行軍進度,把華夏人民軍的優良傳統——綁腿,教給了阿基庫。
否則就這麽跑下去,估計到了寧遠就要有一大部分人跑廢掉了。
即便是這樣,中途趙得柱也不得不騰出一部分卡車,來裝這些外籍軍團的步卒。
因為他們實在拖累了大部隊的行軍速度。
一輛卡車內。
常舒、高塞和韜塞三兄弟,蜷縮在角落裏,抱著懷裏的腰刀。
不僅僅是他們,整個車廂幾乎都是沉默寡言的狀態。
這個車廂裏,既有原先的普通八旗士卒,也有像常舒三兄弟一樣的韃子皇親國戚。
更多的,是原先韃子八旗的各級將領和貴族。
隻不過現在,全都是外籍軍團一名普通的小卒。
一個綠色頭盔上,畫著兩道紅杠杠,表明他是排長的士卒忽然站了起來。
他扶著晃動的車廂內壁,盡力克服高速行駛帶來的顛簸。
一直邁過車廂裏所有的韃子士卒,來到了車廂尾部。
華夏人民軍的所有重型全地形卡車,都在車廂上蒙了一層厚重的卡其布,既能遮風擋雨擋寒,也能遮擋住光亮,也具備一定的防火和防穿刺功能。
排長掀開車尾簾子的一腳,朝外張望了一下,眼神裏的反應,明顯說明他認識這條路。
他倒是不動聲色,又原路返回,走到了剛才自己坐著的地方。
“都統,是去寧遠的路!”
“剛過曹莊驛,按照這個速度,估摸著最多再有一盞茶(半小時)的功夫,就能到寧遠!”
排長聲音壓的極低,除了他旁邊一個士卒打扮的中年人能聽見,其他人根本沒發現這裏發生了什麽。
中年人點點頭,眼中閃過一抹厲色。
陳昊親自坐鎮的西路軍,已經沿著錦川堡、仙靈寺堡、團山堡,一路向著寧遠進軍。
或許是鎮守寧遠的都統提前做了準備。
本來沿線這些堡壘,按照一隻耳阿基庫的說法,必然會有韃子駐軍的。
少則上百,多則上千。
但是一路走過來,並沒有遇到一點抵抗。
別說韃子和二韃子士兵了,就連百姓都看不見一個。
前出偵察的戰士們,還發現了人員大規模撤離的痕跡。
消息匯總到了第一軍的臨時指揮部,趙得柱笑著對陳昊說道:“陛下!”
“韃子看來這是要和咱們搞堅壁清野啊!”
陳昊哈哈一笑道:“這樣也好!”
“本來咱們跟上來的守備部隊和政務院的人手,就有些不足!”
“現在咱們倒是省心了!”
“第一批申請了關外土地的百姓,已經到哪裏了?”
這個事情是王大柱負責的。
他對這些數據早就爛熟於心了,開口笑道:“陛下!”
“百姓們對咱們拿下關外土地,信心太充足了!”
“本來咱們貼出去的告示,是允許百姓們跟著後續守備部隊和政務院一起前進,這樣他們還能得到守備部隊的照顧!”
“但是現在百姓們覺得咱們守備部隊的進度太慢了,他們自發組織的隊伍,已經到了綏中縣城......”
“跟著百姓隊伍一起前進的農業部的幾個人員,發來了電報.......”
“百姓們正在沿著渡橋,渡過六州河,朝著咱們這邊來呢!”
陳昊忍不住啞然失笑。
古往今來,像華夏人民軍這樣安排的,已經是極少見了。
像華朝百姓這般,前麵自家軍隊還在打仗,就跟在後麵準備搶占土地的事兒,更是聞所未聞了。
當初決定二次北伐,除了組建“外籍軍團”之外,陳昊還特意頒布了《開荒令》。
《開荒令》的目的,就是為了動員百姓跟著一起出關,開發關外的土地。
對於華夏人民軍來說,打下關外的土地,一點都不是困難。
難得是如何能夠長久的統治下來。
本來政務院和統帥部商討的結果,無非就是盡量多的殺傷韃子。
但是陳昊很清楚,這樣隻是一時之計,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即使把關外的韃子殺光了,那很快就會有其他的人馬,遷徙到關外的土地上。
而華朝如果依舊是守著大明的九邊戰線,做好防衛。
最多不過是加強版的翻版大明罷了。
當然,陳昊也不會埋怨政務院和統帥部的眾人,畢竟有些理念還是有時代的局限性的。
陳昊給出的辦法,就是通過《開荒令》,讓更多大明的百姓積極參與到關外開發。
教員同誌曾經說過,人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隻要發動了百姓,讓越來越多的關內百姓到關外耕種。
日積月累下來,通婚、通商的交往著,無論是原先在關外的韃子,還是搬過來的漢人百姓。
最後他們隻會有一個稱呼,那就是華夏兒女。
說不好聽點兒叫同化,好聽點兒的就叫民族大熔爐。
隻是陳昊自己也沒想到,華朝的百姓對華夏人民軍太有信心了。
前邊還打著仗呢,這後麵百姓就積極的跟在後麵,打算分土地了。
“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後麵的村鎮、州府和縣城都被清理過了......”
“來的百姓中間還有民兵.......”
“如果他們連這種情況,都沒辦法自己應對,那以後恐怕也紮不下來!”
“給農業部的人發電報,就叮囑兩條!”
“一是要嚴格按照在關內申請和允許的土地範圍,劃給跟過來的百姓!”
“二是把民兵組織起來,無論是誰,不管是跟來的百姓,還是當地的韃子和二韃子,都要嚴格遵守咱們得律法!”
“是!”
王大柱也不含糊,立刻走出去發電報了。
趙得柱在旁邊接口道:“陛下!”
“韃子他們堅壁清野,咱們剛好執行開荒令!”
“另外,您看是不是通知下去,加快行軍進度,盡早趕到寧遠?”
陳昊點點頭:“也好!”
“既然韃子已經把人都攢到一起了,咱們倒是省事兒了!”
“通知下去吧,從第一軍中留下一個旅,向著東西兩側負責搜索和清理敵人!”
“大部隊沿途不再停留,直奔寧遠!”
“是!”
隨著陳昊一聲令下。
西路軍再次加快了行軍速度,隻留下了105師的152旅,專門負責善後。
隻是苦了外籍軍團的步卒。
他們既沒有第一軍的裝甲車和卡車,也沒有外籍軍團騎兵的戰馬能代步。
所以隻好硬挺著用兩條腿一路小跑。
好在趙得柱為了不耽誤行軍進度,把華夏人民軍的優良傳統——綁腿,教給了阿基庫。
否則就這麽跑下去,估計到了寧遠就要有一大部分人跑廢掉了。
即便是這樣,中途趙得柱也不得不騰出一部分卡車,來裝這些外籍軍團的步卒。
因為他們實在拖累了大部隊的行軍速度。
一輛卡車內。
常舒、高塞和韜塞三兄弟,蜷縮在角落裏,抱著懷裏的腰刀。
不僅僅是他們,整個車廂幾乎都是沉默寡言的狀態。
這個車廂裏,既有原先的普通八旗士卒,也有像常舒三兄弟一樣的韃子皇親國戚。
更多的,是原先韃子八旗的各級將領和貴族。
隻不過現在,全都是外籍軍團一名普通的小卒。
一個綠色頭盔上,畫著兩道紅杠杠,表明他是排長的士卒忽然站了起來。
他扶著晃動的車廂內壁,盡力克服高速行駛帶來的顛簸。
一直邁過車廂裏所有的韃子士卒,來到了車廂尾部。
華夏人民軍的所有重型全地形卡車,都在車廂上蒙了一層厚重的卡其布,既能遮風擋雨擋寒,也能遮擋住光亮,也具備一定的防火和防穿刺功能。
排長掀開車尾簾子的一腳,朝外張望了一下,眼神裏的反應,明顯說明他認識這條路。
他倒是不動聲色,又原路返回,走到了剛才自己坐著的地方。
“都統,是去寧遠的路!”
“剛過曹莊驛,按照這個速度,估摸著最多再有一盞茶(半小時)的功夫,就能到寧遠!”
排長聲音壓的極低,除了他旁邊一個士卒打扮的中年人能聽見,其他人根本沒發現這裏發生了什麽。
中年人點點頭,眼中閃過一抹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