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忙問聞煥章,聞煥章道:


    “賊已知其突襲不成,欲西進而合兵,但卻畏行軍而我等壓上,因而有此計。”


    劉備道:“卻因何大舉行軍,而不顧我等?”


    聞煥章道:“其正是算定我等不敢輕易而戰,因此行軍,即便將側翼暴露給我,卻也無妨。”


    劉備道:“若是我舉兵擊之,若何?”


    聞煥章道:“賊虛虛實實,若是我等舉兵而擊,隻恐遭埋伏。”


    劉備道:“賊素狡詐,依先生之見,如何破之?”


    聞煥章道:“可差盧俊義一部先行,用其勇猛在攔住賊西進之路,我等再從北麵進攻,賊南臨江水,隻有向東而去。”


    劉備應允,遂派出盧俊義領著兩萬人馬速速向西行軍,在魏軍必經之路上阻攔。


    且說曹操這裏,他已經算定張俊必然不是嶽飛對手,張俊雖是帥才,但是曹操曾經親自與嶽飛過招,知道張俊不能勝,便率軍向西。


    麾下有人諫道:“陛下若是向西而去,眼前之敵若來,卻怎生是好?”


    曹操道:“嶽飛在黃州,此處之賊必然瞻前顧後,三次之內不敢來犯。”


    蕭嘉穗道:“若三次之後呢?”


    曹操撚髯笑道:“孤便設伏敗之。”


    果然,三次行軍,漢軍隻是在北麵平行跟上,卻沒有直接進攻。


    曹操毫不鬆懈,大軍嚴陣以待,減慢行軍速度。


    這日大軍正行,前麵有人來報,前方有漢軍攔住去路,為首的乃是玉麒麟盧俊義。


    曹操心念一動,道:“若是捉了此人,可換回虎威將軍。”


    便道:“孰可擒之?”


    眾人麵麵相覷,對方乃是盧俊義,莫說擒他,便是能與其戰個平手的,也無幾人。


    杜嶨道:“末將願去。”


    又有一人道:“小將願助杜將軍一臂之力。”


    曹操視之,乃是李懷,他乃是前者魏軍金劍先生李助的侄子,自李助歿後,曹操對其優待甚渥,收為義子,更是將李助曾經贈予的劍譜交給李懷,令其修行。


    此人天資不錯,多年習劍,一把金劍已經不在當年的李助之下,更兼受曹操喜愛,智計卓絕。


    曹操道:“如此甚好,隻是那盧俊義勇猛,你有什麽法子降他?”


    李懷笑道:“且請陛下將紅袍借給小將,此行必然擒住麒麟,若是不成,提頭來見!”


    曹操解紅袍,道:“壯哉。”


    李懷與杜嶨兩部便向前,李助道:


    “杜將軍且去戰那盧俊義,要拚得他百回合以上,卻敗過來。”


    杜嶨應允,李懷兀自披上紅袍,又將頭盔壓低,在陣上觀看。


    隻見漢軍列陣攔住魏軍,為首的正是玉麒麟盧俊義。


    杜嶨上前挑戰,盧俊義便要上前,燕青諫道:


    “主人可不必與之鬥,如今主人為帥,卻不好再親自鬥將,丞相隻是令我等阻攔,我等以弓箭射之,等主公處總攻便好。”


    盧俊義本來想應允,那邊杜嶨卻不停叫陣,甚至開始辱罵起來。


    盧俊義性起,提著丈二鋼槍便臨陣大戰杜嶨。


    兩人是老對手,自不必套招,槍矛相交,皆是殺招。


    杜嶨使盡渾身解數,發現仍然難以勝過盧俊義,此刻兩人以快打快,竟戰到一百二十回合,杜嶨想起李懷之計,撥馬便走。


    盧俊義正殺的性起,哪裏肯放過,縱馬便追。


    漢軍陣上,燕青見了此情形暗道不好,當即率軍趕來。


    李懷下令麾下猛將滕戡、滕戣兩人從兩翼出發,攔住漢軍,自己卻率中軍後退。


    盧俊義殺入魏軍軍陣,杜嶨卻隱入騎兵隊不見了,盧俊義抬頭一看,隻見一個紅袍首領模樣的,在軍士簇擁之下而走。


    盧俊義看著紅袍,道:


    “莫非這便是方臘?若是擒了他,天下定矣!陛下也不用方有子嗣便受親征之苦!”


    當下暴喝一聲:“方臘休走!”


    那紅袍將扶著頭盔側過臉來一瞥,便加速逃走,盧俊義更加確定,當即快馬加鞭,直奔而去。


    此刻,燕青率領的漢軍大部被滕氏兄弟攔住,兩人皆有萬夫不擋之勇,燕青數次衝突不開。


    盧俊義渾然不覺,隻仗著勇猛直奔心中的方臘而來。


    哪知道剛追上,便被數百親兵圍住。


    盧俊義方才意識到,自己與身後大軍脫節了,但其絲毫不懼,抖擻精神,大吼一聲舞動鋼槍便戰。


    魏軍圍了數重,其中不少乃是李懷這個陛下義子的親兵,竟然拿不下盧俊義。


    李懷見了,也不禁心驚肉跳。


    隻見盧俊義抖擻精神,殺退眾人,竟然直奔李懷而來。


    李懷撥馬便走,兩馬相距十餘丈,李懷竟然馬失前蹄,栽倒在地。


    盧俊義大喜,快馬加鞭,卻一時疏忽,坐騎竟然被絆馬索絆倒,李懷見了,當即不在佯裝躺在地上,拔出金劍,直奔盧俊義。


    哪知道這盧俊義竟然也拔出寶劍,與李懷相鬥。


    李懷見了,便跳開,仗著輕功,竟然跳出兩丈有餘,盧俊義便追,卻不防腳下一空,掉落陷阱。


    李懷即刻命人用鉤鎖拎出盧俊義,數人一擁而上綁住。


    李懷心中這才安定,幸虧自己計劃周密,先是包圍,而後絆馬索、陷阱一步步才捉了這玉麒麟。


    正在其欲整兵而退時候,卻見北麵大批漢軍殺來。


    原來聞煥章親點將盧俊義後,劉備思慮不妥,盧俊義雖然武藝卓絕,但卻沒有帥才,單獨領兵卻恐中計。


    便下令秦明、林衝前去接應,自己親率大軍直接奔曹操中軍而來。


    李懷見了,命滕家兄弟去攔住漢軍接應,自己與杜嶨則是親自押解盧俊義尋義父去。


    此刻曹操處也與劉備激戰,曹操對於漢軍突襲也有準備,外圍布置乃是老弱軍卒,隻為拖延漢軍進攻,精銳卻是背水列陣,漢魏激戰一陣,不分勝負,便各自罷兵。


    這邊林衝秦明與滕家兄弟大戰,四人鬥做一團,不分勝負,各自見中軍旗幟向後,便也退了。


    回去之後,方才知道,盧俊義被捉。


    劉備道:


    “玉麒麟跟我這多年,朕必定要救回!”


    便要擎著雙劍,集結人馬,再向著魏軍進攻。


    聞煥章急止道:


    “我聽說那方臘深愛其虎威將軍,陛下可令人把武鬆換回盧將軍。”


    劉備方才想起自己陣營中的俘虜武鬆。


    這一陣子,武鬆由魯智深親自看押,魯智深這人君子行徑,不給武鬆帶鎖枷,隻放在一個帳中,閑來沒事還與其飲酒或者較量武藝。


    武鬆也是磊落的漢子,縱然是看守不嚴,卻也沒想著偷跑出去。


    還不等劉備派人聯絡,魏國使者卻來了,提出以盧俊義換回武鬆。


    原來曹操見捉了盧俊義,心中十分喜愛,若是在上一世,這等猛將,若是不能為自己所用,定然也要殺之。


    隻是這曹操兩世為人,雖然本色不變,但卻也多了許多善念,念及舊時與武鬆情誼,便也以麒麟換打虎英雄。


    劉備欣然答應,叫來武鬆。


    劉備親挽武鬆之手道:


    “打虎英雄可回鄉了,你我雖不能成大事,但朕敬你是個好漢,望善保舊主。”


    武鬆道:


    “小人深感陛下不殺之恩,奈何已經先許魏主,縱然陛下實為仁主,卻不能追隨,若有來世定當相報!”


    遂換回盧俊義。


    劉備為盧俊義酒壓驚,盧俊義大慚,席間指天為誓,日後作戰定然慎重,又自請削減食邑。


    劉備又派出林衝,楊誌數人,在西南紮營,攔住魏軍西進之勢。


    自己則又與曹操對峙。


    又過數日,有人來報,


    嶽飛大破張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德至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曹賊並收藏玄德至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