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宗弼氣惱,敗回城中,接連戰敗,眼見著錦州城不保,竟然吐血病倒。


    嶽飛當即指揮漢軍包圍了錦州城。


    錦州城乃是遼國修建,金國不斷完善,雖比不得京城堅固,但依托地形,也是易守難攻。


    漢金大戰至此,錦州城中百姓多逃亡而走,金軍在此便占據倉庫,拆毀房屋,作為防守工具。


    金軍一則因宗弼生病,二則畏懼漢軍之威,皆在城中防守,漢軍便每日攻城。


    嶽飛一麵包圍錦州城,一麵使人扮作金國使者,到遼陽府求援。


    哪知道宗傑也是畏懼漢軍,雖沒有識破嶽飛計謀,卻也不敢求援。


    嶽飛無奈道:


    “吾可絕糧道,以困死城內金軍,奈何百姓無辜!”


    眼下情形也隻好圍住錦州城。


    劉備這邊看著嶽飛的戰報,倒是很放心,他從不擔心嶽飛處會出什麽岔子,眼下關鍵的是解珍、解寶處的消息。


    漢軍大敗宋軍,作為深入敵軍後方的解珍解寶功不可沒,但大戰之後接近一月,解珍解寶處一直沒有消息。


    原來這吳玠端的是個將才,此次他負責守衛興元府,前者宋軍糧草被燒毀,他也擔著許多責任。


    聽說陛下戰敗,退軍之後先是以私通漢軍之罪斬了鄔梨,而後又將秦檜貶官三級。


    自己雖未被追責,但若是再丟糧草,下一個處理的定然就是自己了。


    因此他下令各地籌措軍糧,皆分小隊,從各路分散送到興元府。


    他算定漢軍這支劫奪糧草的部隊人數定然不多,自己分批運送軍糧,


    就算是有一半被劫,亦能有糧草供應到前線。


    隻要是有送到的,那麽自己責任便是小了。


    更何況自己令各處糧草分批送達,漢軍見糧少,定然會劫,自己派出去的吳璘便可以再各處埋伏,根據漢軍出沒的規律,伏擊對麵。


    自己將想法上書孫權,孫權這邊倒是批示的快:


    “朕聞漢軍慣於假仁假義,汝等可教運糧之人扮作行商,漢軍必然不劫。”


    吳玠看著陛下的批示,不禁也感慨陛下之智。


    吳玠一麵執行命令,一麵下令吳璘,準備十幾輛大車,扮作運糧官,再以伏兵於後,


    吸引漢軍來劫,進而剿之。


    解珍解寶這裏,由於吳玠的封鎖,興元府各個出路盤查的緊,送信之人難以過去。


    又發現宋軍多分批運糧,便將漢軍也分為數部,七校尉各自帶隊,或三五百,在宋軍的必經之路上埋伏。


    解珍解寶則帶著一千人在興元府之南的惡虎嶺山中潛伏。


    這日山中之糧盡了,十數日不曾看到宋軍糧車,漢軍的補給沒了底,山中野獸卻也難供給千人之用。


    正自發愁,卻有軍校報來,言道遙遙望見宋軍之運糧隊。


    解珍、解寶大喜,當即吩咐眾人準備劫奪。


    解寶笑道:“我等似個山大王般,守著道路作沒本的買賣。”


    解珍道:


    “我等為陛下分憂,怎的能以山賊自汙?前者放過許多商人,便是官匪之別。”


    解寶道:“我一直疑心宋軍假扮商人,前幾日朱兄弟多派人偽裝成獵戶、行商打探,


    許多商隊便是假借運絲綢、鐵器,實則便是糧餉。”


    解珍道:


    “且擊破眼前的宋軍運糧隊,再做計較。”


    兩人早就疑心宋軍動作,但是麵對宋軍明晃晃的運糧隊,皆想著先做完眼前之事,再理會。


    兩人來到山腳下,果然見著宋軍十幾輛大車迤邐而來。


    漢軍當即一聲哨箭,衝下山來圍住車隊。


    宋軍押運之士卒卻不驚慌,皆伏於車後,漢軍殺到車前,卻不防大車上氈布掀開,


    其中皆是持弩之士,甚至還有兩個車上所放的還是火炮。


    宋軍弩箭、火炮齊射,漢軍一時之間措手不及。


    宋軍之弩,以鐵為登子槍頭,以銅為押發,三百步內可穿劄甲,號為“神臂”。


    盡管漢軍藤甲堅韌,卻也防不住這弩矢。


    解珍、解寶見此,當即下令回到山上。


    命令初下,宋軍後方埋伏之軍殺來,吳璘帶著兩個都統王喜、王武殺到。


    解珍、解寶見此當即舞動鋼叉支撐一陣,但宋軍勢大,又裝備精良,便率軍撤到山上。


    吳璘見了,一麵下令守住下山道路,另一麵報吳玠此處情況。


    不到一個時辰,吳玠親自率兵包圍惡虎嶺。


    漢軍被宋軍弩箭齊射,多有傷者,因缺少藥物,抬著傷者不便撤軍,隻得在嶺上堅守。


    此嶺險峻,北麵更是懸崖峭壁。


    宋軍圍住三麵,不住的攻打。


    但漢軍驍勇更是占據地形,一時之間也是久攻不下。


    吳玠見漢軍身上藤甲,當即下令,兩麵麵放火,一麵突擊,就算燒平此山,也要拿下賊人。


    宋軍便在山中放起火來,正巧山中吹穀風,一時之間漢軍多有燒死燒傷者。


    宋軍借著火勢便往嶺突擊。


    漢軍大潰敗,隻有四百人逃到北麵。


    解珍解寶見宋軍快押上來,當即隻好命眾人以飛爪,藤條係在山石上,縋下懸崖求生。


    這支漢軍多會走山地,但這以繩縋崖,卻是大為危險。


    但宋軍緊緊相逼,也隻好如此。


    解寶道:“不如與賊拚個痛快!”


    解珍道:“我等戰死事小,陛下不知情況事大!且下崖求生!”


    漢軍悉數將繩索藤條係在崖邊,便向下而縋。


    稍有不靈便者,或是藤條斷裂,或是抓踩不穩,便當即跌死。


    吳玠親率軍殺到山上,見有繩索當即下令砍斷,又令人朝著山下放箭,扔巨石頭。


    一時間,縋在繩上的漢軍中箭著石者的慘叫,充滿了山穀。


    由於是天黑,吳玠不敢輕易下去,便令第二日繞路追尋。


    解珍解寶下的山來,身邊隻有百餘人,兩人不住哀歎,趁著夜色向北而遁。


    吳玠連夜審問漢軍多個傷員,知道七校尉所藏位置,當即下令一一剿之。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的日子,七校尉各帶軍士,被宋軍以多擊少,皆被擊潰。


    所幸七人武藝高超,不但殺出軍陣,七人還會合一處。


    七人商量,誓死也要歸漢,但此處若是向北,宋軍定然嚴防死守,一時之間不知道怎生歸漢。


    柯定蠻道:


    “我等兵敗,不如在此自盡,也好全了名節!”


    南金道:


    “我等皆是好漢,從不畏死,若是自盡在此,又怎能將宋軍假扮行商之事告知陛下?”


    張發道:


    “我等之命,乃是陛下在回羊河裏撈出來的,若是陛下不發話,自盡也是負了陛下!”


    朱耀道:


    “我等不如南下,扮作百姓,至南邊,再沿江而下,出了宋國地界,取道魏國,北上歸漢!


    到時候我等在陛下那裏請死!”


    幾人商議良久,便是死,也要死在漢地,最後便向南而去,所幸南麵通暢。


    幾人扮作市井之人,乘上船,沿長江而下。


    日後幾人到了魏國,不斷向東尋找渡口,可惜後來漢魏封鎖,七人在南麵蹉跎多年。


    解珍解寶這裏,百餘人一路向北,借助山林,多次擺脫追擊,卻才繞到興元府北,便見漢軍。此刻他們正趕上漢軍又一次大敗宋軍,大漢的旗幟,便插在了昔日的漢中城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德至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曹賊並收藏玄德至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