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不過十餘天,劉備已經被各種奏折折磨的精疲力盡,饒是劉備兩世為人,但是這戰陣上的時光要比案牘上的時光多多了。
首先,劉備處理了在遠征期間各地官員的升降,大多數州府官員都能做到保境安民、勸課農桑,畢竟是劉備親自把關的,這方麵他還比較放心。
隨後又看到吳用送上來的各地錢糧總覽,劉備微微皺眉,這一世雖是家底雄厚,但這大軍出征著實耗錢耗糧。
而後又接到晁蓋信息,北方依舊安寧,結合著段景住的情報,一時間,遼金難分勝負。
吳用借此建議向雙方多多購置馬匹,以充軍用,而後向北出口鐵器絲綢等物,換取金銀。
劉備許之。
緊接著就是關勝的戰報。
本來劉備念在他是故人之後,又與那曹操有舊,便遣其到陝西路守備,伺機進攻,沒想到關勝竟然能把握住機會,取得不小的勝利。
對此,劉備根據情報也早有分析,一則西軍人心不穩,軍中多有太子派與種家派係,二則田虎近幾年做大,與西軍糾纏不斷。
第三,則是那太子派去的人著實是朵奇葩。
劉備早在漢魏前線就聽說,太子所派之人本欲收攏西軍,沒想到此人卻是裏挑外撅,耍手段、弄人心,借著太子稱帝的名頭,弄得西軍上下派係林立。
大小種都與其離心離德,此人的倒是有些手段,借著文臣和太子近臣的身份,收攏兵權,幾次令西軍重要將領孤軍深入,又不派兵接應,使得西軍損兵折將。
本來在大小種的指揮下,田虎節節敗退,其部下也多有投降的,但就是這位朝廷特使,排斥降將,亦令降將送死。
西夏見西軍如此,亦來打秋風,一時間陝西路亂成一鍋粥。
劉備急忙記住了這個文官的名字,心中道:“此亂世之賊徒,吾必得而殺之。”
隨後,便在袍襟上鄭重的寫上,秦檜,會之。
關勝見到陝西情況,便千裏請示,想要進攻,劉備派人加急下令,命其便宜行事,並剛柔並濟,以收陝西路。
接連幾戰,敗宋軍,收田虎部眾,占據不小地方,宋軍雖敗,但是內部仍是矛盾重重。
劉備一眼看穿局勢,那太子南征,無暇顧及西軍陝西一路,隻派個文官想要控製。
想到這,劉備不禁搖了搖頭,一邊捏著太陽穴一邊想,這個太子究竟是個什麽人,本來我兵臨城下,趙桓跳出來整頓朝綱,大有英雄之姿。
但沒想到十萬禁軍,被他一戰而敗,也許此人不善於軍事,但隨即此人逃入四川,收攏民心安定蜀中,貌似又是個人物。
但麵對陝西與大理時候,卻一頭紮進大理去拓展地盤。
劉備想不明白,後來也隻能認為,此人想要穩定後方,陝西路情形複雜,西有西夏,東有漢軍,北有遼金。
竟然就這樣放棄了。隻想憑著地利苟活在川中。
此人有英雄之姿,無英雄之實。
劉備撇了撇嘴,若不是遇到曹操那廝,我定要先入川,早些看看成都現在什麽樣了。
第二天,劉備在金鑾殿上說出自己的想法,想要禦駕親征,誰想到聞煥章吳用等皆反對,吳用頂著已經淡了的黑眼圈,神情似乎是在說:
“主公回來了,我好不容易能輕鬆輕鬆...”
轉念一想,的確,大業草創初期,自己如果不一直居中穩坐,或有社稷不穩之嫌。
隨即便派出呼延灼掛帥,並大小將領十餘員,點兵五萬,增援關勝,更以聞煥章為監軍,到達陝西後節製協調呼延、關勝兩位將軍。
而後劉備又與吳用等一幹文臣商議,首先勸課農桑、興建學校,積累糧草,而後選拔士卒,以充軍隊,並準備科舉,收攏人才,最後就是切斷商路,不使軍馬流入南方。
在聞煥章的提議,吳用的具體實施下,一場與魏國的經濟戰爭,悄然的展開了。
轉過年來,春季來臨,先主命人於皇宮栽種的桃花盛開,劉備常閑暇時候獨握酒杯麵對片片桃林發呆。
而又臨近夏季,科舉一過,劉備欽點了個叫傅察的做狀元,又點了個榜眼叫做陳與義。
此兩人都在前宋為官,漢軍滅宋,兩人俱逃,不過後來見漢帝治國有方,便舍棄舊身份參加了此次科考,自稱新朝臣民,願以詩書報國。
劉備見兩人文采斐然,又是前朝官員肯以本朝之民入仕,自然大加讚揚,欽點了狀元。
而後,武舉考試中,一個叫馬擴的年輕人吸引力先主的注意,此人弓馬嫻熟更兼口才極佳,熟讀兵書。
劉備與之交談,而後直接提拔為中郎將,留在身邊培養。
又過幾個月,苦夏結束,秋季來臨,華夏大地各處俱是豐收。
劉備得到戰報,陝西全境已為漢所得,原來那宋軍不堪內鬥,種家兄弟被秦檜弄得苦不堪言,即使交出大權,秦檜亦步步相逼。
最後,竟然直接帶著核心軍隊,退入四川,秦檜哪能抵擋得住關勝呼延灼等人,亦倉皇而走。
因此,這大宋堂堂西軍,竟然就這樣糊塗的敗了。
西夏見漢軍威武,亦退走,不敢相逼。
劉備大喜,下令減免陝西路賦稅,三人在此地鎮守,分管民生軍事。
至於孫權那裏。
此刻正在愁容滿麵。
他來到蜀地,收攏人心,驅除苛政,一時間倒也是把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條。
這期間,甚至還要迎合著蜀地百姓對蜀漢的追思與崇拜。
而後,大理聯合暹羅南越等國挑釁,孫權亦想效仿當年的諸葛亮七征雲南。
便親自帶兵討伐,不料那西南多煙瘴之地,地形複雜,他孫權一開始還小看西南英雄,便被打的丟盔卸甲。
有人勸說,應著手陝西之地,可孫權有些上頭,偏要先使南方安定,再行北伐,此刻聽說西軍回來,孫權不憂反喜。
如果是讓孫權總結戰敗原因,那便是宋軍羸弱,現在幾次南征,便當作練兵場,孫權想到,如今自己手下雖有大將,但是士卒羸弱,將軍經驗也少。
一南一北那兩位,若是自己稍有差池,便會死無葬身之地。
因此,他寧願興師南征,培養出一支能戰之師,到時候,即使打出不去,也可以憑著蜀道之難,割據一方。
所以他竟然給西軍和秦檜來了個調和,並不追究。
而後開始令西軍與川中之軍練兵,還要南征。
曹操這邊,雖然北方戰馬無法交易,被漢軍堵著,但是他曹操的水軍不是吃素的,當即以海上貿易為主,廣開商路。
最令他頭疼的是嶽飛。
這個家夥簡直是自所遇到的最難纏的對手。自己與漢軍共有長江,沒想到這個家夥敢大大方方的在北岸訓練水軍。
最可氣的是,自己手下將領數次出擊,竟然在裝備人數優勢之下,被那嶽飛用小船就打了回來。
曹操親自觀看漢軍水寨,竟然也毫無破綻。
至於自己搞出的航路,嶽飛竟然利用小船,分批騷擾,漢軍形同海盜一般,騷擾自己的商船。
弄得曹操重新規劃路線,漢軍舟小,無法深入大海,才得以安心。
曹操每天盤算著這個嶽鵬舉給自己帶來的損失,不禁咬牙,現在漢軍雖水軍發展雖慢,但此人不除,我曹孟德便是睡也睡不好。
如此,過了一年,孫權在成都點兵,觀察南北兩地動靜,心中欲再南征大理與暹羅等地,欲吞並東南亞。
曹操這邊卻傳來噩耗,由於這段時間自己在長江一帶活動,之前占領的東南諸島叛亂,也許是因倭國背後支持,也許是自己的苛捐雜稅,諸島叛亂。
費保與倪雲、卜青、狄成四將戰死,魏軍島嶼喪失殆盡。
曹操大怒,欲興兵討之。
宋江勸阻,曹操道:
“彼北方之地,故華夏之土也,久後必一統,然南方之海,島嶼眾多,地廣萬裏,乃是孤為華夏新拓之地,失而難複得,後世之人若孤以海上為重者,吾料無矣!”
眾人又勸到,彼嶽飛在北,大王若走,無人可當之。
曹操狡詐一笑:“北方欲有變矣。”
首先,劉備處理了在遠征期間各地官員的升降,大多數州府官員都能做到保境安民、勸課農桑,畢竟是劉備親自把關的,這方麵他還比較放心。
隨後又看到吳用送上來的各地錢糧總覽,劉備微微皺眉,這一世雖是家底雄厚,但這大軍出征著實耗錢耗糧。
而後又接到晁蓋信息,北方依舊安寧,結合著段景住的情報,一時間,遼金難分勝負。
吳用借此建議向雙方多多購置馬匹,以充軍用,而後向北出口鐵器絲綢等物,換取金銀。
劉備許之。
緊接著就是關勝的戰報。
本來劉備念在他是故人之後,又與那曹操有舊,便遣其到陝西路守備,伺機進攻,沒想到關勝竟然能把握住機會,取得不小的勝利。
對此,劉備根據情報也早有分析,一則西軍人心不穩,軍中多有太子派與種家派係,二則田虎近幾年做大,與西軍糾纏不斷。
第三,則是那太子派去的人著實是朵奇葩。
劉備早在漢魏前線就聽說,太子所派之人本欲收攏西軍,沒想到此人卻是裏挑外撅,耍手段、弄人心,借著太子稱帝的名頭,弄得西軍上下派係林立。
大小種都與其離心離德,此人的倒是有些手段,借著文臣和太子近臣的身份,收攏兵權,幾次令西軍重要將領孤軍深入,又不派兵接應,使得西軍損兵折將。
本來在大小種的指揮下,田虎節節敗退,其部下也多有投降的,但就是這位朝廷特使,排斥降將,亦令降將送死。
西夏見西軍如此,亦來打秋風,一時間陝西路亂成一鍋粥。
劉備急忙記住了這個文官的名字,心中道:“此亂世之賊徒,吾必得而殺之。”
隨後,便在袍襟上鄭重的寫上,秦檜,會之。
關勝見到陝西情況,便千裏請示,想要進攻,劉備派人加急下令,命其便宜行事,並剛柔並濟,以收陝西路。
接連幾戰,敗宋軍,收田虎部眾,占據不小地方,宋軍雖敗,但是內部仍是矛盾重重。
劉備一眼看穿局勢,那太子南征,無暇顧及西軍陝西一路,隻派個文官想要控製。
想到這,劉備不禁搖了搖頭,一邊捏著太陽穴一邊想,這個太子究竟是個什麽人,本來我兵臨城下,趙桓跳出來整頓朝綱,大有英雄之姿。
但沒想到十萬禁軍,被他一戰而敗,也許此人不善於軍事,但隨即此人逃入四川,收攏民心安定蜀中,貌似又是個人物。
但麵對陝西與大理時候,卻一頭紮進大理去拓展地盤。
劉備想不明白,後來也隻能認為,此人想要穩定後方,陝西路情形複雜,西有西夏,東有漢軍,北有遼金。
竟然就這樣放棄了。隻想憑著地利苟活在川中。
此人有英雄之姿,無英雄之實。
劉備撇了撇嘴,若不是遇到曹操那廝,我定要先入川,早些看看成都現在什麽樣了。
第二天,劉備在金鑾殿上說出自己的想法,想要禦駕親征,誰想到聞煥章吳用等皆反對,吳用頂著已經淡了的黑眼圈,神情似乎是在說:
“主公回來了,我好不容易能輕鬆輕鬆...”
轉念一想,的確,大業草創初期,自己如果不一直居中穩坐,或有社稷不穩之嫌。
隨即便派出呼延灼掛帥,並大小將領十餘員,點兵五萬,增援關勝,更以聞煥章為監軍,到達陝西後節製協調呼延、關勝兩位將軍。
而後劉備又與吳用等一幹文臣商議,首先勸課農桑、興建學校,積累糧草,而後選拔士卒,以充軍隊,並準備科舉,收攏人才,最後就是切斷商路,不使軍馬流入南方。
在聞煥章的提議,吳用的具體實施下,一場與魏國的經濟戰爭,悄然的展開了。
轉過年來,春季來臨,先主命人於皇宮栽種的桃花盛開,劉備常閑暇時候獨握酒杯麵對片片桃林發呆。
而又臨近夏季,科舉一過,劉備欽點了個叫傅察的做狀元,又點了個榜眼叫做陳與義。
此兩人都在前宋為官,漢軍滅宋,兩人俱逃,不過後來見漢帝治國有方,便舍棄舊身份參加了此次科考,自稱新朝臣民,願以詩書報國。
劉備見兩人文采斐然,又是前朝官員肯以本朝之民入仕,自然大加讚揚,欽點了狀元。
而後,武舉考試中,一個叫馬擴的年輕人吸引力先主的注意,此人弓馬嫻熟更兼口才極佳,熟讀兵書。
劉備與之交談,而後直接提拔為中郎將,留在身邊培養。
又過幾個月,苦夏結束,秋季來臨,華夏大地各處俱是豐收。
劉備得到戰報,陝西全境已為漢所得,原來那宋軍不堪內鬥,種家兄弟被秦檜弄得苦不堪言,即使交出大權,秦檜亦步步相逼。
最後,竟然直接帶著核心軍隊,退入四川,秦檜哪能抵擋得住關勝呼延灼等人,亦倉皇而走。
因此,這大宋堂堂西軍,竟然就這樣糊塗的敗了。
西夏見漢軍威武,亦退走,不敢相逼。
劉備大喜,下令減免陝西路賦稅,三人在此地鎮守,分管民生軍事。
至於孫權那裏。
此刻正在愁容滿麵。
他來到蜀地,收攏人心,驅除苛政,一時間倒也是把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條。
這期間,甚至還要迎合著蜀地百姓對蜀漢的追思與崇拜。
而後,大理聯合暹羅南越等國挑釁,孫權亦想效仿當年的諸葛亮七征雲南。
便親自帶兵討伐,不料那西南多煙瘴之地,地形複雜,他孫權一開始還小看西南英雄,便被打的丟盔卸甲。
有人勸說,應著手陝西之地,可孫權有些上頭,偏要先使南方安定,再行北伐,此刻聽說西軍回來,孫權不憂反喜。
如果是讓孫權總結戰敗原因,那便是宋軍羸弱,現在幾次南征,便當作練兵場,孫權想到,如今自己手下雖有大將,但是士卒羸弱,將軍經驗也少。
一南一北那兩位,若是自己稍有差池,便會死無葬身之地。
因此,他寧願興師南征,培養出一支能戰之師,到時候,即使打出不去,也可以憑著蜀道之難,割據一方。
所以他竟然給西軍和秦檜來了個調和,並不追究。
而後開始令西軍與川中之軍練兵,還要南征。
曹操這邊,雖然北方戰馬無法交易,被漢軍堵著,但是他曹操的水軍不是吃素的,當即以海上貿易為主,廣開商路。
最令他頭疼的是嶽飛。
這個家夥簡直是自所遇到的最難纏的對手。自己與漢軍共有長江,沒想到這個家夥敢大大方方的在北岸訓練水軍。
最可氣的是,自己手下將領數次出擊,竟然在裝備人數優勢之下,被那嶽飛用小船就打了回來。
曹操親自觀看漢軍水寨,竟然也毫無破綻。
至於自己搞出的航路,嶽飛竟然利用小船,分批騷擾,漢軍形同海盜一般,騷擾自己的商船。
弄得曹操重新規劃路線,漢軍舟小,無法深入大海,才得以安心。
曹操每天盤算著這個嶽鵬舉給自己帶來的損失,不禁咬牙,現在漢軍雖水軍發展雖慢,但此人不除,我曹孟德便是睡也睡不好。
如此,過了一年,孫權在成都點兵,觀察南北兩地動靜,心中欲再南征大理與暹羅等地,欲吞並東南亞。
曹操這邊卻傳來噩耗,由於這段時間自己在長江一帶活動,之前占領的東南諸島叛亂,也許是因倭國背後支持,也許是自己的苛捐雜稅,諸島叛亂。
費保與倪雲、卜青、狄成四將戰死,魏軍島嶼喪失殆盡。
曹操大怒,欲興兵討之。
宋江勸阻,曹操道:
“彼北方之地,故華夏之土也,久後必一統,然南方之海,島嶼眾多,地廣萬裏,乃是孤為華夏新拓之地,失而難複得,後世之人若孤以海上為重者,吾料無矣!”
眾人又勸到,彼嶽飛在北,大王若走,無人可當之。
曹操狡詐一笑:“北方欲有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