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劉備這邊,一路行軍,來到距離京城二百十五十裏處,一路上盡是投降的城池,雖然平穩,卻也是甚為耗費時間。


    嶽飛建議穩紮穩打,東京城大,若是輕騎而冒進,容易大敗,且觀看南方局勢,恐方臘隔岸觀火,坐等漁翁之利。


    因此劉備一路上廣施仁義,安撫民心,一月有餘,才到了這裏。


    對數十天前,朝廷內部的事兒,劉備也有耳聞,本來以為朝廷亂了,沒想到朝廷迅速穩定了時局,因此劉備更是不急於進兵,怕敵人來個以逸待勞。


    眼前有人來報,前方居然有一支雜亂旗號的隊伍攔住去路,劉備疑惑,召集眾人商議。


    秦明道:“此番定然是那朝廷無人了,如今打發叫花子來阻攔我天兵!”


    朱武搖了搖頭:“未必,恐是誘敵之計,後麵設伏。”


    燕青插嘴道:“前番宗老被捕,我校事曹在汴梁處損失甚大,如今聽說朝廷內部變動頗大,不如我前去打聽,且看看那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劉備道:“小乙所言甚是,眼前之敵,料想不難解決,我在此處穩紮穩打,且看這宋庭有什麽花招。”


    劉備雖不大看得上宋室,但是這大宋畢竟百年積澱,自己如今一路暢通,最怕的就是在誌得意滿的時候被迎頭痛擊。


    前世的袁紹、曹操莫不如此,因此這時候謹慎些總沒什麽錯。


    這時候楊溫道:“小將願討一支將令,且會一會攔路之敵,為大王開路!”


    劉備喜道:“楊將軍出馬,事必成矣,且點一萬兵馬,本王在此等候捷報!”


    楊溫道:“不用這許多,隻須本部五千人馬即可,小人定然生擒敵將,來獻大王!”


    劉備壯之,命人斟酒送行。


    眾人就在此安營紮寨,叫楊溫為先鋒去探虛實。


    劉備命人拿出地圖,繼續商議下一步戰略,過了一個多時辰,有人來報,楊將軍戰敗,隻有三千多殘兵回來,他自己也身中三槍。


    一時間滿營皆驚,劉備急忙迎接楊溫,隻見楊溫並沒有什麽大礙,隻是肩頭,肋下,大腿三處被刺傷。


    楊誌最是著急,前者他雖然與楊溫對陣,二人也沒少計較,但自從楊溫歸順以來,就做了楊誌的副將,兩人同宗,性格也是互補,因此交情頗好。


    眾人卸下楊溫盔甲,探查楊溫傷勢,就見每處傷痕隻是不到一寸深淺,顯然是對方炫技留手。


    劉備急命安道全包紮,所幸不重,楊溫也無甚大礙。楊誌道:“對方是何等強人,手段如此高強,你這攔路虎居然被傷成這樣。”


    楊溫雖失血過多,麵色有些慘白,但提到此戰,不禁也是臉上一紅,道:


    “那夥賊人雖然旗幟不整,但是卻驍勇異常,領頭的是個少年,我與那廝通名,那廝卻也說自己是楊家嫡傳,我不信,便用令公刀法敵他,誰知他熟悉我的招式,我苦苦撐了幾十回合,便被他傷了。”


    楊誌問:“那廝用的什麽槍法。”


    楊溫答道:“與你槍招類似,隻是精細的多。”


    楊誌皺眉,他本是楊家之後,雖說不是嫡傳,但楊家的槍法總歸也是學得一些皮毛,加之軍陣功夫,他出道以來,還未曾敗過。


    雖說楊家槍名滿天下,但是真正得嫡傳槍法卻是自己這旁支沒學到的。想到這,楊誌不禁道:“主公,且讓我會會那廝!”


    劉備看了看天外景色,道:“今日且休息,明日我親臨戰場一看。”


    原來這漢軍遠道而來,如今又敗了一陣,劉備知道敵軍士氣正盛,便不願此時正麵迎敵,又因現在天色漸晚,便令眾人休息,明日再戰。


    劉備對眾人道:“此行我等便要直奔東京,諸位不要心急,如今對麵既然是個少年將軍,料想今日得勝必然自傲,我等何不讓其三鼓,養精蓄銳後再戰?”


    眾人稱是,各自回營休息,劉備又令花榮帶弓弩手在營門埋伏。


    果然三更天,敵軍襲營,被花榮的部隊亂箭射回。


    第二日一大早,眾人請戰,楊誌最為激動,劉備卻按下眾人,直到午後才命眾人出營列陣。


    對方早就列陣在劉備營門前挑戰,昨日襲擊不成,今天便早早列陣,隻可惜等了大半天,直到人困馬乏,對方才出營來戰。


    劉備列好軍陣,抬眼望去,但見對方雖然旗號雜亂,但細看之下卻是軍陣嚴整,即使等了大半日,卻也沒有散亂,見到漢軍列陣,反倒更是精神。


    為首的隻是一員小將,不過二十歲,與嶽飛年紀相仿。就看這人,麵如冠玉,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渾似當年的錦馬超。


    這小將見劉備列好陣,便迫不及待上前,躍馬揚槍,道:“汝等休得從此路過,若想過去,先贏了小爺這杆槍!”


    劉備方欲上前詢問,楊誌按耐不住,吼道:“這廝無禮!主公,且看我戰他!”說罷便縱馬上前,口中道:“後輩晚生,哪裏來的黃口,冒充我楊家威名,在此聒噪!”


    那年輕人聽了,反而笑道:“你這青麵的漢子也是我楊家的麽!”


    楊誌道:“灑家正是令公之後,漢將軍楊誌便是!”


    那人道:“我乃楊家嫡傳子孫,楊再興!我楊家世代為大宋忠良,怎是漢將?”


    楊誌怒道:“黃口小兒,詐稱楊家!”


    楊再興道:“且看手中槍,哪個是楊家嫡傳!”


    說罷使槍來刺,楊誌也舞槍來迎,兩人鬥在一處。就見兩杆槍,楊誌的是點鋼槍,楊再興的是銀槍,兩槍相交,各不相讓。


    十來個回合,楊誌就落了下風,隻覺得自己的招式被人看的幹幹淨淨,明明都是或刺或挑,但對方招法變化無窮無盡,一時間手忙腳亂。


    楊誌苦苦支撐到三十回合,但見楊再興槍法越來越快,青麵獸疏忽之間,左肩頭中槍,吃痛之下,肋上又是一涼,楊誌大驚,忙用右手撥轉馬頭。


    慌忙之間,隻聽楊再興笑道:“逃命去吧,以後莫要以楊家人自居,辱沒祖先了,哈哈哈哈!”


    楊誌羞的青臉通紅,忍著痛敗歸本陣。安道全急忙包紮,就見楊誌身上傷口亦是不到一寸,與楊溫所受之傷類似。


    劉備不禁道:“此人槍法,更甚於那史文恭。”邊上秦明惱火,道:“主公,我去會會那廝!”


    劉備道:“秦將軍多加小心!”


    秦明舞動狼牙棒出馬,秦明內心隻道這小兒了解楊誌招數,才贏得輕鬆,自己力大,那小兒槍法再妙,也未見得氣力趕得上自己。


    因此上陣之後也不搭話,掄動狼牙棒便砸。


    楊再興見來人勇猛,也不大意,使銀槍來戰,槍棒相交,就知道對麵是猛將,便不再硬拚,使用楊家槍法,以快打猛,兩人交戰三四十合,楊再興一杆銀槍如同閃電一般,每次出手都迅捷無比。


    秦明一開始仗著力大,狼牙棒虎虎生風,直攻三守一,十多個回合一過,便攻二守一,現在更是被楊再興的快槍招呼的,無暇進攻。


    正是險象環生時候,劉備這邊急忙鳴金,饒是如此,秦明被挑落頭盔,披散發髻,滿頭大汗的敗歸本陣。


    一時間,漢軍諸將皆驚。畢竟無論楊誌秦明都是軍中好手,此番居然敗得如此徹底。


    張清見眾人驚詫,叫道:“我去一試!”說罷,便縱馬上陣。


    與楊再興互通姓名便站在一處,張清平日裏多用石子打人,槍法卻是慢了,雖然劉備多次提醒張清,他槍法有所精進,但仍然不是楊再興對手,數個回合,便撥馬敗走。


    楊再興放走兩人,逃了一個,眼前之人自己絕不想再放,便縱馬追趕。


    張清見楊再興追來,便捏好了石子,猛然打出,誰料楊再興敏捷異常,扭頭躲開兩顆,第三顆雖然打在胸前,卻隻是鏗然一聲,原來這楊再興的護心鏡卻是寶鎧。


    第四顆楊再興便不再怕,竟然伸手接住,向前一擲,高聲道:“漢軍卑鄙,如此手段也稱好漢?”


    漢軍這邊,李應見張清都偷襲不成,便也暗暗收了飛刀。


    楊再興還在叫嚷:“聽說你們北邊有個盧俊義,號稱馬步軍中第一人,今日來否,我楊某想要一會,其餘酒囊飯袋就不要來湊數了!”


    漢軍一見楊再興如此言語,雖然知其勇武,但都是血性漢子,當即就要出馬。劉備攔住,這時候嶽飛上前,道:“主公,且令我一試!那將提到我師兄,我願意替師兄一戰。”


    劉備見是嶽飛,點了點頭:“鵬舉多加小心!”隨後暗中命董平準備接應。


    嶽飛提矛上陣。這嶽飛本就是精細的人,今日對陣,知道自己是新來的,不便與漢軍元老爭功,便沒有搶頭陣,但是眼見這楊再興槍法,自己也實在手癢難耐。


    剛聽說敵將提出自己師兄,便趁此上陣,要會會這人。


    就見戰場之上,兩員小將,都是二十上下年紀,都是白馬素袍,各自持槍對峙。


    劉備見兩人,心道:“此番就是子龍戰孟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德至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曹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曹賊並收藏玄德至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