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備商議,朱武又道:“可掘地道,挖開一條路再殺入城去。”
劉備道:“如此甚好,明日我等繼續佯攻,參讚挑選壯士夜裏就開始從營寨開始掘地,千萬要隱藏好消息。”
第三日,劉備隻令人又多設置箭樓,用淩振的火炮,投石車不斷騷擾,一連幾日,攻守雙方的箭矢都捉襟見肘。
劉備隻好寫信催促在山東送兵器器械,並要求增派援軍。
童貫這邊也不好過,數日來的攻擊,讓他也坐立難安,雖然自己的大名府堅固異常,但是若是一直困守這裏也不是法子。
自己派人去求援,也不知道如何了,隻能在這裏幹著急,聽說箭矢不夠,就隻好令守軍在城中取材,隻可惜城中哪有合適的木材竹子。
童貫也隻能幹著急,梁中書獻計,拆毀城中門板,披上澆水的棉被作盾牌,這樣就能收集攻城方的箭矢,童貫依計策而行。
本就吃盡苦頭的大名府百姓,連門板都沒了。
童貫敏銳的感覺到,這幾日雖然飛矢如蝗,但是蟻附攻城的模式卻沒有了,童貫思量,來回也不得要領。
當下叫人來商議,眾人也一頭霧水,聞達說:“想是賊人攻城傷亡大了,不願再奮力進攻?”
“不對。”畢勝道,“賊人若是見城久攻不克,肯定就會撤兵走了,此番一直箭矢投石騷擾,定然是有所圖謀。”
可是具體圖謀什麽,他也說不清楚,童貫梁中書都愁眉不展。
就在這時,議事廳後排有一個小將站起身來,“小將願往賊人營地一探看。”
眾人一看原來是副牌軍周瑾,這周瑾是索超的徒弟,自從索超投降後,他一直遭受白眼,雖然沒有丟了官職,但是日子也不好過。
“你怎生探看?不怕被賊人捉了去?”童貫蹺著胡子看著這個小小的牌軍,對於這樣的小的軍官也敢在此處說話,他頗為不滿。
“啟稟樞密大人,小人師父索超就是那山東義軍的,小人可假借投靠師父的借口,去那賊人老巢一探。”
“哦?那我安知你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童貫眯著眼睛看著這個年輕人,似乎並不太信任。
“小人願意留下全家老小為人質!”周瑾答道。
“好,一言為定,這就安排個法子派你出城。”童貫說道。
說完梁中書令人抬金銀送往周瑾家裏,周瑾喜不自勝,梁中書又寫了封求救信,教周瑾帶在身上,晚上偷偷用繩子係著框溜下城來。
且說這日晚上劉備正親自去看地道情況,忽然有人來報,外麵有人來投奔。
劉備到中軍營帳見來人,來人是個年輕人。見劉備到了,立刻雙膝跪倒。
“小人是大名府旗牌官,因得罪了梁中書和童貫,無奈來投。”周瑾見對方頭領,慌忙道。
“你是如何出城?”劉備問。
“小人借著送信的機會,來到頭領營地”說完把書信遞上去,劉備見了書信,隻是尋常的求救信。
“因何得罪了那梁中書和童貫?”
“小人師父正是急先鋒索超,小人自從師父來投之後多受排擠,因此才借著這送信的機會來投靠師父。”
“原來是自家人,你師父留守在山東,不在此處。”劉備聽說是索超徒弟,便放下心來。
這時候楊誌正好進來,見到周瑾,一把抓住:
“你這廝怎麽在這裏?”
周瑾見到是楊誌,心裏一驚,當初二人在大名府比武,周瑾沒少吃楊誌的苦頭。
當下又把自己來投說了一遍。
劉備見他與楊誌也相識,便道:“小將軍暫且到楊誌處效力。”
周瑾又磕頭感謝,跟隨楊誌下去了。
周瑾剛走,朱武從帳子後麵轉出來:
“此人來投降不帶著家眷,甚為可疑。”
“這人借機出來,自然帶不得家眷。”劉備忠厚,卻沒有起疑。
“那此人受排擠,早就應該投奔索超,如今兩軍交戰來投,也是奇怪。”朱武仍然說道。
劉備這時候有些倦怠了,他白日裏監督攻城,晚上又親自看挖地道,此時已經困倦之極。
隻是隨口道:“想是那童貫不容他吧。”全然忘了樞密使童貫,一個小小旗牌軍哪能入其法眼。
朱武還想在勸,但隻見劉備閉上雙眼,睡著了,便就命人伺候劉備休息。
卻說這周瑾一直與楊誌搭話,全然改了上次兩人比武時候的倨傲,楊誌也是老實人,幾番試探之下。
周瑾就知道了原來這山東人馬派人截住道路,又偷偷挖地道。
當下敷衍幾句,便說:
“小人甚是思念師父,此番出來便是到軍中尋找師父索超,既然不在,小人願意連夜去山東處找師父團聚。”
楊誌道:“且暫時休息一夜,明日再去。”楊誌雖然麵冷但是心熱,隻以為這人不是來效命隻是想見師父。
心想道:“這人對師父忠義,也算個好漢子,人家來尋找師父,並不是來此效力。”
第二日剛剛清晨,周瑾趁眾人還沒醒,當下在楊誌營帳邊上偷了楊誌的馬,到後營邊上,對軍士說,楊將軍有令,讓自己去山東尋訪師父。
營邊的士卒昨夜就見到楊誌和他同行,又見到楊誌坐騎,也沒多想,便放行了。
周瑾急忙猛抽胯下駿馬,飛出後營,繞了個大圈,往大名府後側去了。
且說劉備,昨日裏迷迷糊糊睡著,又在下人服侍下在寢帳睡了一夜,第二日剛醒,猛然想到朱武昨日晚上說的話。
立刻把楊誌朱武叫來,令楊誌帶著新來的周瑾也到營中。
不一會兒楊誌朱武來了,卻不見周瑾,劉備一問之下才知道,早上便找不到周瑾了。
“你和他說什麽沒有?”劉備問道。
“這...”楊誌語塞,便如實相告。
“唉,此計不成矣。”朱武以手加額歎息道。
楊誌道:“小人這就去追那廝!定然捉來獻給主公!”
劉備擺了擺手:“此事不怪將軍,實在是我識人不明,又不納忠言。”當下下令嚴肅軍紀,處罰了營門的小卒。
再說周瑾,一路上慌慌張張,跑到大名府西門,城上見是他,就又用繩子係著筐把他拉上來。
這周瑾棄了馬,上了城就來稟報童貫和梁中書。
見到童貫和梁中書,一股腦就把山東義軍偷挖地道,又截斷官道的事兒說了。
童貫才知道屢次求援而不得的原因。當下又重賞了周瑾,再與梁中書商議。
欲知童貫有何計策,且看下文分解。
劉備道:“如此甚好,明日我等繼續佯攻,參讚挑選壯士夜裏就開始從營寨開始掘地,千萬要隱藏好消息。”
第三日,劉備隻令人又多設置箭樓,用淩振的火炮,投石車不斷騷擾,一連幾日,攻守雙方的箭矢都捉襟見肘。
劉備隻好寫信催促在山東送兵器器械,並要求增派援軍。
童貫這邊也不好過,數日來的攻擊,讓他也坐立難安,雖然自己的大名府堅固異常,但是若是一直困守這裏也不是法子。
自己派人去求援,也不知道如何了,隻能在這裏幹著急,聽說箭矢不夠,就隻好令守軍在城中取材,隻可惜城中哪有合適的木材竹子。
童貫也隻能幹著急,梁中書獻計,拆毀城中門板,披上澆水的棉被作盾牌,這樣就能收集攻城方的箭矢,童貫依計策而行。
本就吃盡苦頭的大名府百姓,連門板都沒了。
童貫敏銳的感覺到,這幾日雖然飛矢如蝗,但是蟻附攻城的模式卻沒有了,童貫思量,來回也不得要領。
當下叫人來商議,眾人也一頭霧水,聞達說:“想是賊人攻城傷亡大了,不願再奮力進攻?”
“不對。”畢勝道,“賊人若是見城久攻不克,肯定就會撤兵走了,此番一直箭矢投石騷擾,定然是有所圖謀。”
可是具體圖謀什麽,他也說不清楚,童貫梁中書都愁眉不展。
就在這時,議事廳後排有一個小將站起身來,“小將願往賊人營地一探看。”
眾人一看原來是副牌軍周瑾,這周瑾是索超的徒弟,自從索超投降後,他一直遭受白眼,雖然沒有丟了官職,但是日子也不好過。
“你怎生探看?不怕被賊人捉了去?”童貫蹺著胡子看著這個小小的牌軍,對於這樣的小的軍官也敢在此處說話,他頗為不滿。
“啟稟樞密大人,小人師父索超就是那山東義軍的,小人可假借投靠師父的借口,去那賊人老巢一探。”
“哦?那我安知你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童貫眯著眼睛看著這個年輕人,似乎並不太信任。
“小人願意留下全家老小為人質!”周瑾答道。
“好,一言為定,這就安排個法子派你出城。”童貫說道。
說完梁中書令人抬金銀送往周瑾家裏,周瑾喜不自勝,梁中書又寫了封求救信,教周瑾帶在身上,晚上偷偷用繩子係著框溜下城來。
且說這日晚上劉備正親自去看地道情況,忽然有人來報,外麵有人來投奔。
劉備到中軍營帳見來人,來人是個年輕人。見劉備到了,立刻雙膝跪倒。
“小人是大名府旗牌官,因得罪了梁中書和童貫,無奈來投。”周瑾見對方頭領,慌忙道。
“你是如何出城?”劉備問。
“小人借著送信的機會,來到頭領營地”說完把書信遞上去,劉備見了書信,隻是尋常的求救信。
“因何得罪了那梁中書和童貫?”
“小人師父正是急先鋒索超,小人自從師父來投之後多受排擠,因此才借著這送信的機會來投靠師父。”
“原來是自家人,你師父留守在山東,不在此處。”劉備聽說是索超徒弟,便放下心來。
這時候楊誌正好進來,見到周瑾,一把抓住:
“你這廝怎麽在這裏?”
周瑾見到是楊誌,心裏一驚,當初二人在大名府比武,周瑾沒少吃楊誌的苦頭。
當下又把自己來投說了一遍。
劉備見他與楊誌也相識,便道:“小將軍暫且到楊誌處效力。”
周瑾又磕頭感謝,跟隨楊誌下去了。
周瑾剛走,朱武從帳子後麵轉出來:
“此人來投降不帶著家眷,甚為可疑。”
“這人借機出來,自然帶不得家眷。”劉備忠厚,卻沒有起疑。
“那此人受排擠,早就應該投奔索超,如今兩軍交戰來投,也是奇怪。”朱武仍然說道。
劉備這時候有些倦怠了,他白日裏監督攻城,晚上又親自看挖地道,此時已經困倦之極。
隻是隨口道:“想是那童貫不容他吧。”全然忘了樞密使童貫,一個小小旗牌軍哪能入其法眼。
朱武還想在勸,但隻見劉備閉上雙眼,睡著了,便就命人伺候劉備休息。
卻說這周瑾一直與楊誌搭話,全然改了上次兩人比武時候的倨傲,楊誌也是老實人,幾番試探之下。
周瑾就知道了原來這山東人馬派人截住道路,又偷偷挖地道。
當下敷衍幾句,便說:
“小人甚是思念師父,此番出來便是到軍中尋找師父索超,既然不在,小人願意連夜去山東處找師父團聚。”
楊誌道:“且暫時休息一夜,明日再去。”楊誌雖然麵冷但是心熱,隻以為這人不是來效命隻是想見師父。
心想道:“這人對師父忠義,也算個好漢子,人家來尋找師父,並不是來此效力。”
第二日剛剛清晨,周瑾趁眾人還沒醒,當下在楊誌營帳邊上偷了楊誌的馬,到後營邊上,對軍士說,楊將軍有令,讓自己去山東尋訪師父。
營邊的士卒昨夜就見到楊誌和他同行,又見到楊誌坐騎,也沒多想,便放行了。
周瑾急忙猛抽胯下駿馬,飛出後營,繞了個大圈,往大名府後側去了。
且說劉備,昨日裏迷迷糊糊睡著,又在下人服侍下在寢帳睡了一夜,第二日剛醒,猛然想到朱武昨日晚上說的話。
立刻把楊誌朱武叫來,令楊誌帶著新來的周瑾也到營中。
不一會兒楊誌朱武來了,卻不見周瑾,劉備一問之下才知道,早上便找不到周瑾了。
“你和他說什麽沒有?”劉備問道。
“這...”楊誌語塞,便如實相告。
“唉,此計不成矣。”朱武以手加額歎息道。
楊誌道:“小人這就去追那廝!定然捉來獻給主公!”
劉備擺了擺手:“此事不怪將軍,實在是我識人不明,又不納忠言。”當下下令嚴肅軍紀,處罰了營門的小卒。
再說周瑾,一路上慌慌張張,跑到大名府西門,城上見是他,就又用繩子係著筐把他拉上來。
這周瑾棄了馬,上了城就來稟報童貫和梁中書。
見到童貫和梁中書,一股腦就把山東義軍偷挖地道,又截斷官道的事兒說了。
童貫才知道屢次求援而不得的原因。當下又重賞了周瑾,再與梁中書商議。
欲知童貫有何計策,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