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被哄得一樂,又是眼淚又是笑的,瞪她沒正經。
「舉人哪有這麽好考的!」
這樣說,到底還是高興四兒又歷過一劫,往後定能平安順利。
因瑜生這個秀才主人公不回家了,瑜家本來打算宴請村人的事就作罷了,趙氏拿了點銀兩銅板買了幾斤糖麵,做成了甜餅子,分發給田間裏幹活的村人,算是慶賀了。
第17章 可想我?
歸了家,今穠也不見多閑。
先是將從府城裏買來的一些特產點心分發給家中眾人享用,再是把自己的行囊收拾了歸置,她也不知後麵會不會再去府城,就先不做這個打算。
下一回鄉試是在明年秋天,瑜生他們這一屆的秀才算是好命,不必多等上三年,等一年是比較好的,兩年也行,若是三年則荒廢過多。
不過若是些年輕學識不紮實的學子,會傾向於多等上幾年,這樣一來,潛心學習,多等幾年再考鄉試,把握更大。
郭老先生也說,若能再多一年,幾人把握也更大,以瑜生的學問,要考上舉人雖說不能夠打包票板上釘釘,但問題不那麽大,郭老先生說要是想考名次好些,還得多多用功學習。
這樣一算,瑜生便要在府城中的府學整整讀上一年半,才能去考鄉試。
這麽長的時間,四季皆要過,衣食住行都得有準備。
吃的住的府學皆有,餘下的便是衣裳被子什麽的,得自己準備好。有時還能給他帶點家中做的吃食,好聊解鄉思。
今穠想著這些,不免也想,生哥為了前程和家人,在努力用功讀書,自己呢?
莫非自己隻能在鄉下家中,整日忙些七八歲丫頭也能上手的家務活?
她隱約覺得自己不應止如此。
若自己也能做點什麽,也不會讓生哥擔著這麽大的壓力,他總為自己著想,總在讀書之餘,盡力取悅自己,哪怕沒錢也想給她買點什麽禮物討她歡心,若是她也能做些什麽,那便好了。
想著想著,不免想起在府城中的所見所聞。
府城中那些擺攤做生意的當中不乏有女子,賣花賣吃食賣胭脂水粉的,還有農家女子挑著自家種的菜和雞蛋,甚至河裏撈的魚到街上販賣。
隻是那些獨自在外做營生的大多數是已經嫁人成家的婦人,年輕的少女少見,有的是隨家中長輩出來幫忙的。
今穠想了想自己的情況。
在鄉下地方,鎮上雖也有集市,但若非剛需物品,生意是很難做的,鄉下百姓,慣來節儉,不似府城,來往客商讀書人等很多,隨便做點營生都有人光顧。
鎮上那些商鋪多是幾家雜貨鋪,賣油鹽醬醋茶,以及一些日常所需的雜物,還有賣便宜的粗布細棉料子的布料店,連成衣鋪都少見,因為一件成衣抵得上半匹布甚至一匹布的價格,哪有自己做劃算?
鄉下百姓就是這麽會過日子,那些賣小吃的商鋪店麵,若非手藝久經考驗,根本生存不下來,今穠去過那兩回,轉了轉,也沒見到幾家在賣。
於是自己擺攤做生意這事兒可以排除了,她本也沒有過去的記憶更不用提用來生存的技藝。
直到一日,趁著幹完家務活,在房裏偷閑拿瑜生用剩下的廢紙筆墨練字的時候,隨手將那日跟瑜生講的狐狸精與書生的故事寫下點開頭,突然就福至心靈。
生哥那等追求功名以求官道的書生不好碰話本子,怕人恥笑,她是個寂寂無名的鄉間女子,她寫點話本子去賣,補貼家用又如何?
她記得鎮上是有家書鋪,生哥還給她買過一本店鋪賣不動半折賣的《北方遊俠向南記》。
故事雖然不有趣,但其中寫的風土人情和遊俠的俠義英豪之氣,還是很得今穠的心,來回看了兩三遍。
今穠心裏有了這心思,就不敢隨便練字,怕浪費紙張,便是廢紙也是金貴得很。
她把字寫小了又小,這樣一張紙便能多寫上一些,她的簪花小楷是在生哥的指導下練習的,最初完全不成型,如今練到堪堪入眼,也不知等寫完一本話本子,能不能好看些?
想完自己搖頭一笑,如今一字未寫,已經想到了寫完一本後字會如何。
不過抱著這樣的心思,今穠也權當練字,想了個故事,每日幹完家務活兒若是得閑就提筆寫下一點,有時四歲半的小丫頭鬧人,她不得閑也就沒寫,但斷斷續續一段時間下來一個開篇還是完成了。
趁著去給瑜生寄信的時候,她順道去了書鋪,把寫好的開篇按照順序疊好了交到鎮上書鋪掌櫃手裏。
掌櫃隻粗略看了一眼。
隻看第一張,見用張好紙都不肯,寫的字也不算好看,又見今穠是個小女子,便連看下去的興趣都沒有了,把稿子還回去,揮揮手道:「我們不收,去別的書鋪看看。」
今穠知曉這世道,很多人見你是個女子便先生輕視之意,尤其是跟書書字字扯上幹係的,仿佛這個世上隻有男子才有那頭腦識字,女子便笨人一等。
她也不多解釋,來時想的那一套,「這是家中兄弟寫的,因不便露麵,我代為投遞。」這樣的措辭也免了,轉身就走。
掌櫃多看了一眼,這個女子雖衣著樸素,人長得倒是貌美,也不知是哪家的。
不久瑜生收到了信件,回了信過來,主要報自己平安,說了些在府學生活念書的事,因信紙有限,所言皆是言簡意賅,說完自己的事又問今穠在家如何,身體如何,爹娘兄嫂侄子如何。<="<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舉人哪有這麽好考的!」
這樣說,到底還是高興四兒又歷過一劫,往後定能平安順利。
因瑜生這個秀才主人公不回家了,瑜家本來打算宴請村人的事就作罷了,趙氏拿了點銀兩銅板買了幾斤糖麵,做成了甜餅子,分發給田間裏幹活的村人,算是慶賀了。
第17章 可想我?
歸了家,今穠也不見多閑。
先是將從府城裏買來的一些特產點心分發給家中眾人享用,再是把自己的行囊收拾了歸置,她也不知後麵會不會再去府城,就先不做這個打算。
下一回鄉試是在明年秋天,瑜生他們這一屆的秀才算是好命,不必多等上三年,等一年是比較好的,兩年也行,若是三年則荒廢過多。
不過若是些年輕學識不紮實的學子,會傾向於多等上幾年,這樣一來,潛心學習,多等幾年再考鄉試,把握更大。
郭老先生也說,若能再多一年,幾人把握也更大,以瑜生的學問,要考上舉人雖說不能夠打包票板上釘釘,但問題不那麽大,郭老先生說要是想考名次好些,還得多多用功學習。
這樣一算,瑜生便要在府城中的府學整整讀上一年半,才能去考鄉試。
這麽長的時間,四季皆要過,衣食住行都得有準備。
吃的住的府學皆有,餘下的便是衣裳被子什麽的,得自己準備好。有時還能給他帶點家中做的吃食,好聊解鄉思。
今穠想著這些,不免也想,生哥為了前程和家人,在努力用功讀書,自己呢?
莫非自己隻能在鄉下家中,整日忙些七八歲丫頭也能上手的家務活?
她隱約覺得自己不應止如此。
若自己也能做點什麽,也不會讓生哥擔著這麽大的壓力,他總為自己著想,總在讀書之餘,盡力取悅自己,哪怕沒錢也想給她買點什麽禮物討她歡心,若是她也能做些什麽,那便好了。
想著想著,不免想起在府城中的所見所聞。
府城中那些擺攤做生意的當中不乏有女子,賣花賣吃食賣胭脂水粉的,還有農家女子挑著自家種的菜和雞蛋,甚至河裏撈的魚到街上販賣。
隻是那些獨自在外做營生的大多數是已經嫁人成家的婦人,年輕的少女少見,有的是隨家中長輩出來幫忙的。
今穠想了想自己的情況。
在鄉下地方,鎮上雖也有集市,但若非剛需物品,生意是很難做的,鄉下百姓,慣來節儉,不似府城,來往客商讀書人等很多,隨便做點營生都有人光顧。
鎮上那些商鋪多是幾家雜貨鋪,賣油鹽醬醋茶,以及一些日常所需的雜物,還有賣便宜的粗布細棉料子的布料店,連成衣鋪都少見,因為一件成衣抵得上半匹布甚至一匹布的價格,哪有自己做劃算?
鄉下百姓就是這麽會過日子,那些賣小吃的商鋪店麵,若非手藝久經考驗,根本生存不下來,今穠去過那兩回,轉了轉,也沒見到幾家在賣。
於是自己擺攤做生意這事兒可以排除了,她本也沒有過去的記憶更不用提用來生存的技藝。
直到一日,趁著幹完家務活,在房裏偷閑拿瑜生用剩下的廢紙筆墨練字的時候,隨手將那日跟瑜生講的狐狸精與書生的故事寫下點開頭,突然就福至心靈。
生哥那等追求功名以求官道的書生不好碰話本子,怕人恥笑,她是個寂寂無名的鄉間女子,她寫點話本子去賣,補貼家用又如何?
她記得鎮上是有家書鋪,生哥還給她買過一本店鋪賣不動半折賣的《北方遊俠向南記》。
故事雖然不有趣,但其中寫的風土人情和遊俠的俠義英豪之氣,還是很得今穠的心,來回看了兩三遍。
今穠心裏有了這心思,就不敢隨便練字,怕浪費紙張,便是廢紙也是金貴得很。
她把字寫小了又小,這樣一張紙便能多寫上一些,她的簪花小楷是在生哥的指導下練習的,最初完全不成型,如今練到堪堪入眼,也不知等寫完一本話本子,能不能好看些?
想完自己搖頭一笑,如今一字未寫,已經想到了寫完一本後字會如何。
不過抱著這樣的心思,今穠也權當練字,想了個故事,每日幹完家務活兒若是得閑就提筆寫下一點,有時四歲半的小丫頭鬧人,她不得閑也就沒寫,但斷斷續續一段時間下來一個開篇還是完成了。
趁著去給瑜生寄信的時候,她順道去了書鋪,把寫好的開篇按照順序疊好了交到鎮上書鋪掌櫃手裏。
掌櫃隻粗略看了一眼。
隻看第一張,見用張好紙都不肯,寫的字也不算好看,又見今穠是個小女子,便連看下去的興趣都沒有了,把稿子還回去,揮揮手道:「我們不收,去別的書鋪看看。」
今穠知曉這世道,很多人見你是個女子便先生輕視之意,尤其是跟書書字字扯上幹係的,仿佛這個世上隻有男子才有那頭腦識字,女子便笨人一等。
她也不多解釋,來時想的那一套,「這是家中兄弟寫的,因不便露麵,我代為投遞。」這樣的措辭也免了,轉身就走。
掌櫃多看了一眼,這個女子雖衣著樸素,人長得倒是貌美,也不知是哪家的。
不久瑜生收到了信件,回了信過來,主要報自己平安,說了些在府學生活念書的事,因信紙有限,所言皆是言簡意賅,說完自己的事又問今穠在家如何,身體如何,爹娘兄嫂侄子如何。<="<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