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李斯的煩惱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斯對張蒼說,“現在的朝廷,它和以前不一樣了啊!”這話是李斯的心聲。
胡亥登基之後,除了效法先皇做了一次出遊,剩下的時間大多都是在深宮裏。胡亥既不召開朝會,也不處理如山的文件,誰都不知道他在宮裏到底胡混些什麽。自己這個左丞相,甚至都看不到皇帝。
自從沙丘之變以後,除掉扶蘇和蒙氏兄弟,算是除掉了自己繼續坐在相位上的隱患,自己就放鬆下來,按照職位來說,自己在整個大秦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本以為擁立之功能帶來滔天權勢,但是胡亥這個皇帝根本藏在深宮不出來,丞相的權利說到底還是要靠皇帝的許可才能行使,這皇帝都看不見,丞相的權利就大打折扣。
一起參與矯詔的趙高和胡亥,都是沙丘之變的受益者。趙高從中車府令升任中郎將,掌管了宮內大小事務和皇城防務,權力比之前隻大不小,胡亥從一個排名末尾的皇子變成了當今天子。隻有自己,矯詔前是丞相,矯詔後仍然是丞相,職務沒有提高,權力還因為皇帝不理政事而削弱,想一想這矯詔擁戴胡亥,自己到底擁戴了個什麽?
而鹹陽市上,漸漸已經有傳聞,說胡亥得位不正,說傳位詔書是假的,說是自己勾結胡亥趙高偽造了先帝的詔書。朝臣們看自己的目光都不一樣了,好像自己是個謀朝篡位的大奸臣一樣,篡位的是胡亥、蓋章的是趙高,和自己有什麽關係呢?
未來史書上會如何記載自己?
這天下板蕩,泗水郡的這場大亂波及了大半個中原。三川郡也陷入戰火之中,自己的長子李由,是自己家族的希望。如果再過些年,李由積累軍功,從地方調入中樞,李斯家族就有可能成為繼王翦家族、蒙驁家族之後的又一個勳臣大家族,家族繁盛指日可期。但是現在李由被困在三川郡,真讓人揪心。
好在章邯的刑徒軍解了三川郡之圍。章邯這個少府令,還有他那二十萬刑徒軍居然還有這一手。若是李由能統管這支軍隊,那積累的戰功不得了啊!不過想到自己家傳是儒法兩門的學術,和王翦蒙驁他們兵家的傳承不同,本就不是以戰功見長,也就放下了這個念頭,李家子孫,還是要靠儒法立業。
但是這皇帝總是藏在深宮,帝國這麽多事兒,還需要皇帝的詔令執行啊。
李斯展開手中的一份書簡,這是李由發來的密信。
泗水郡作亂,天下動蕩,中原其實也隻有李由一個人守住了郡城,在數十萬亂軍圍困之下組織了有效防禦。對比天下郡縣的守官,李由其實做的不錯。但相比後來的章邯,就遜色太多。而章邯解救了三川郡之圍、突進陳郡的時候,卻橫生枝節,認為李由身為郡守,不能平叛,懷疑李由和賊寇暗自勾結。於是並沒有進入滎陽城和李由見麵,而是不斷派手下前往滎陽進行各種盤查,從糧食儲備、軍械數量清點到人員盤問,隱隱竟指向李由通敵。
李斯扔下這份書簡,罵了一聲娘。
章邯一個小小的少府,舊日麵對自己的時候也要戰戰兢兢,這一旦放出去領兵,居然就敢橫生事端,莫非真應了那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想幹什麽?他是衝著李由去的嗎?他是衝著我李斯來的!
不過眼下章邯統帥20萬大軍,身在泗水郡,兵鋒大盛,這個時候朝中重臣們還要看章邯的臉色行事。自己也不便在這個時候給章邯穿小鞋。
整個一天,李斯的心神都不安寧,下午時分,宮裏使者來了,帶著趙高的諭令:
“李由守三川郡,數月不能出兵克敵,是否有通敵之嫌,著左相李斯上書自辯。”
看到這份諭令,李斯勃然變色,這還真是怕什麽就來什麽。
滎陽和鹹陽千裏之遙,李斯當然不可能確知自己的兒子在過去幾個月裏每一天都做了些什麽。但是自己的兒子不曾投敵,這一點李斯敢打包票。
如果投敵,李由就不會死守滎陽,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堅持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活活耗死吳廣。
張楚所過之處,各個郡縣要麽敗,要麽降敵。甚至泗水郡以南以東的一些郡縣,縣令郡守在動蕩之時,不思勤王,不守郡縣,居然幹出了擁兵自立的勾當。相比這些郡守縣令,李由是當今大秦郡縣官長中一等一的忠臣。叛臣不去質疑、不去征討,卻拿這個死守滎陽三個月的李由做文章,真是讓人齒冷。
但是李斯也知道二世皇帝的心結在哪裏。
二世皇帝登基就誅殺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兄弟姐妹,其實還是有漏網的。李由的妻子就是二世皇帝的胞姐。
始皇帝那麽多兒子女兒,這些皇子公主的婚姻都是典型的政治婚姻。譬如扶蘇,就是和楚國王室通婚,女兒們則嫁給了秦國的軍政大臣家族,以鞏固和軍政貴族的關係。始皇帝的女兒嫁給李斯的兒子、嫁給王翦的子侄,本質上當然是一種籠絡。通過通婚,把這些重臣牢牢地綁在始皇帝這駕戰車之上。
始皇帝也默認這些尚公主的重臣子女,作為二代,在大秦得以重用,李由能夠做三川郡的郡守,不僅有李斯在背後發力,也是始皇帝的默許。
死守滎陽城三個月,證明了李由值得這份重托。
但是逃脫了分屍之刑的李由,也是胡亥心中的一根刺。那麽多兄弟姐妹都被殺了,憑什麽李由夫婦能平安無事?嫁給李由的公主能跟隨他在滎陽城得享安樂一天,胡亥就不安一天。
隻有始皇帝的子女都隨葬驪山,胡亥才能睡得安穩。所以小人進讒言,胡亥就立刻發諭令要求李斯自辯。
在官場上摸爬滾打數十年的李斯,當然知道症結所在。
篡改遺詔擁立之功,遠遠不夠用。自己當初聽信了趙高的誘惑,以為弄死了扶蘇,自己就能繼續做這個左丞相,最終會以徹侯的爵位退休安享榮光,但是擁立之功能比得上當今天子心中那根刺嗎?
更何況,市井流言越來越多指稱是他李斯、趙高和胡亥篡改了始皇帝遺詔,冤殺扶蘇和蒙氏兄弟,殘害了始皇帝的皇子公主。
隻怕二世皇帝看到自己,就會想到自己是那一場陰謀的見證者。是尚未被滅口的知情人。
這才是宮中匆匆忙忙想拿自己的兒子李由開刀的原因吧?
悔不當初啊!
如果自己稍微堅持一下,換成扶蘇上位,自己哪怕不能如蒙氏兄弟一樣被寵信重用,但至少在朝中有一個安穩的高位,徹侯的爵位也是尊崇無比。自己為什麽就趟了那蹚渾水呢?怎麽就信了趙高那個閹人的鬼話?
李斯又展開宮中的那份諭令,再展開一卷空白的木簡,抽出一支蒙恬筆,準備寫這份自辯。
胡亥登基之後,除了效法先皇做了一次出遊,剩下的時間大多都是在深宮裏。胡亥既不召開朝會,也不處理如山的文件,誰都不知道他在宮裏到底胡混些什麽。自己這個左丞相,甚至都看不到皇帝。
自從沙丘之變以後,除掉扶蘇和蒙氏兄弟,算是除掉了自己繼續坐在相位上的隱患,自己就放鬆下來,按照職位來說,自己在整個大秦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本以為擁立之功能帶來滔天權勢,但是胡亥這個皇帝根本藏在深宮不出來,丞相的權利說到底還是要靠皇帝的許可才能行使,這皇帝都看不見,丞相的權利就大打折扣。
一起參與矯詔的趙高和胡亥,都是沙丘之變的受益者。趙高從中車府令升任中郎將,掌管了宮內大小事務和皇城防務,權力比之前隻大不小,胡亥從一個排名末尾的皇子變成了當今天子。隻有自己,矯詔前是丞相,矯詔後仍然是丞相,職務沒有提高,權力還因為皇帝不理政事而削弱,想一想這矯詔擁戴胡亥,自己到底擁戴了個什麽?
而鹹陽市上,漸漸已經有傳聞,說胡亥得位不正,說傳位詔書是假的,說是自己勾結胡亥趙高偽造了先帝的詔書。朝臣們看自己的目光都不一樣了,好像自己是個謀朝篡位的大奸臣一樣,篡位的是胡亥、蓋章的是趙高,和自己有什麽關係呢?
未來史書上會如何記載自己?
這天下板蕩,泗水郡的這場大亂波及了大半個中原。三川郡也陷入戰火之中,自己的長子李由,是自己家族的希望。如果再過些年,李由積累軍功,從地方調入中樞,李斯家族就有可能成為繼王翦家族、蒙驁家族之後的又一個勳臣大家族,家族繁盛指日可期。但是現在李由被困在三川郡,真讓人揪心。
好在章邯的刑徒軍解了三川郡之圍。章邯這個少府令,還有他那二十萬刑徒軍居然還有這一手。若是李由能統管這支軍隊,那積累的戰功不得了啊!不過想到自己家傳是儒法兩門的學術,和王翦蒙驁他們兵家的傳承不同,本就不是以戰功見長,也就放下了這個念頭,李家子孫,還是要靠儒法立業。
但是這皇帝總是藏在深宮,帝國這麽多事兒,還需要皇帝的詔令執行啊。
李斯展開手中的一份書簡,這是李由發來的密信。
泗水郡作亂,天下動蕩,中原其實也隻有李由一個人守住了郡城,在數十萬亂軍圍困之下組織了有效防禦。對比天下郡縣的守官,李由其實做的不錯。但相比後來的章邯,就遜色太多。而章邯解救了三川郡之圍、突進陳郡的時候,卻橫生枝節,認為李由身為郡守,不能平叛,懷疑李由和賊寇暗自勾結。於是並沒有進入滎陽城和李由見麵,而是不斷派手下前往滎陽進行各種盤查,從糧食儲備、軍械數量清點到人員盤問,隱隱竟指向李由通敵。
李斯扔下這份書簡,罵了一聲娘。
章邯一個小小的少府,舊日麵對自己的時候也要戰戰兢兢,這一旦放出去領兵,居然就敢橫生事端,莫非真應了那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想幹什麽?他是衝著李由去的嗎?他是衝著我李斯來的!
不過眼下章邯統帥20萬大軍,身在泗水郡,兵鋒大盛,這個時候朝中重臣們還要看章邯的臉色行事。自己也不便在這個時候給章邯穿小鞋。
整個一天,李斯的心神都不安寧,下午時分,宮裏使者來了,帶著趙高的諭令:
“李由守三川郡,數月不能出兵克敵,是否有通敵之嫌,著左相李斯上書自辯。”
看到這份諭令,李斯勃然變色,這還真是怕什麽就來什麽。
滎陽和鹹陽千裏之遙,李斯當然不可能確知自己的兒子在過去幾個月裏每一天都做了些什麽。但是自己的兒子不曾投敵,這一點李斯敢打包票。
如果投敵,李由就不會死守滎陽,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堅持了三個月之久,最後活活耗死吳廣。
張楚所過之處,各個郡縣要麽敗,要麽降敵。甚至泗水郡以南以東的一些郡縣,縣令郡守在動蕩之時,不思勤王,不守郡縣,居然幹出了擁兵自立的勾當。相比這些郡守縣令,李由是當今大秦郡縣官長中一等一的忠臣。叛臣不去質疑、不去征討,卻拿這個死守滎陽三個月的李由做文章,真是讓人齒冷。
但是李斯也知道二世皇帝的心結在哪裏。
二世皇帝登基就誅殺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兄弟姐妹,其實還是有漏網的。李由的妻子就是二世皇帝的胞姐。
始皇帝那麽多兒子女兒,這些皇子公主的婚姻都是典型的政治婚姻。譬如扶蘇,就是和楚國王室通婚,女兒們則嫁給了秦國的軍政大臣家族,以鞏固和軍政貴族的關係。始皇帝的女兒嫁給李斯的兒子、嫁給王翦的子侄,本質上當然是一種籠絡。通過通婚,把這些重臣牢牢地綁在始皇帝這駕戰車之上。
始皇帝也默認這些尚公主的重臣子女,作為二代,在大秦得以重用,李由能夠做三川郡的郡守,不僅有李斯在背後發力,也是始皇帝的默許。
死守滎陽城三個月,證明了李由值得這份重托。
但是逃脫了分屍之刑的李由,也是胡亥心中的一根刺。那麽多兄弟姐妹都被殺了,憑什麽李由夫婦能平安無事?嫁給李由的公主能跟隨他在滎陽城得享安樂一天,胡亥就不安一天。
隻有始皇帝的子女都隨葬驪山,胡亥才能睡得安穩。所以小人進讒言,胡亥就立刻發諭令要求李斯自辯。
在官場上摸爬滾打數十年的李斯,當然知道症結所在。
篡改遺詔擁立之功,遠遠不夠用。自己當初聽信了趙高的誘惑,以為弄死了扶蘇,自己就能繼續做這個左丞相,最終會以徹侯的爵位退休安享榮光,但是擁立之功能比得上當今天子心中那根刺嗎?
更何況,市井流言越來越多指稱是他李斯、趙高和胡亥篡改了始皇帝遺詔,冤殺扶蘇和蒙氏兄弟,殘害了始皇帝的皇子公主。
隻怕二世皇帝看到自己,就會想到自己是那一場陰謀的見證者。是尚未被滅口的知情人。
這才是宮中匆匆忙忙想拿自己的兒子李由開刀的原因吧?
悔不當初啊!
如果自己稍微堅持一下,換成扶蘇上位,自己哪怕不能如蒙氏兄弟一樣被寵信重用,但至少在朝中有一個安穩的高位,徹侯的爵位也是尊崇無比。自己為什麽就趟了那蹚渾水呢?怎麽就信了趙高那個閹人的鬼話?
李斯又展開宮中的那份諭令,再展開一卷空白的木簡,抽出一支蒙恬筆,準備寫這份自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