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沛縣劉四爺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徭役、戍卒失期不是什麽大事,但是隊伍逃亡就是大事了。始皇帝末年,不是沒有徭役人員逃亡,在泗水郡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之前沛縣的一位亭長劉季(古人排行伯仲叔季,季是行四的意思),後世人稱劉邦的,就曾經押解徭役的隊伍前往鹹陽的驪山修築皇陵,但是才走出家鄉不遠,就已經開始出現了逃亡的情況,不知道是這位劉亭長管理能力有問題還是過於鬆懈,眼看著逃亡的人越來越多,這位劉四爺就索性躺平。
到了自己家鄉豐邑附近,在隊伍休息的時候,劉四爺用朝廷發放的錢買了酒肉,就地坐下喝酒,喝到興頭,劉四爺趁著夜色解開了徭役隊伍的繩索,對他們說:“反正我這次任務也完不成了,去了鹹陽我一樣要受刑,多逃一個少逃一個對我沒啥區別,那我今天就做一個好人,你們都逃命去吧,我也要遠走避禍了!”
於是這些徒役就作鳥獸散,但是這一番說話卻也贏得了大家的好感,徒役中有十多個壯漢表示願意跟隨劉季一起走。於是,劉季帶著這些人逃匿在今通稱芒碭山的山澤之中。
手裏有錢、身邊有人,這十幾個人在芒碭山區過得很是快活,沛縣子弟聽說附近有這麽個快樂的地方,一些遊蕩的閑漢就投奔了芒碭山中的劉季,最多的時候竟然有百人之眾。
山中的這些人,並不是和外界毫無關係,各種各樣的消息渠道能把外麵的消息傳到山中。劉季也不過是短暫棲息在山中,並不指望做一輩子野人。這日聽說陳涉在泗水郡起兵,也便蠢蠢欲動。
在泗水郡、陳郡和九江郡的戰亂之中,各地的郡守縣令紛紛被手下所殺,沛縣縣令得知同行們的下場,也深感不安。覺得還是早一點從賊,歸順了張楚比較能保命,至於有沒有前途,先保了命再說,就和手下的主吏蕭何、典獄長曹參談起自己的想法打算。
地頭蛇的蕭何曹參自然有別的想法,就跟這位倒黴的縣令說:“您身為秦朝的官吏,如今要叛秦起事,率領沛縣子弟,這些沛縣子弟能聽你的嗎?替大人您考慮,這個時候應該召集逃亡在外麵的人,可以得到幾百人。利用這股力量脅持,眾人就不敢不聽您的命令。”縣令就派樊噲去召喚劉季。
樊噲帶著劉季的隊伍來到沛縣。沛縣縣令這會兒又想起自己是大秦的縣令了,也覺得這個百人的隊伍自己無法控製,就關閉城門,派人防守,一麵安排人手打算殺掉蕭何、曹參。
蕭何、曹參得知了消息,就連夜翻過城牆來到劉季身邊。
劉季用帛寫了一封信,射到城上,告訴沛縣父老說:“天下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現在父老為沛令守城,但各國諸侯都已起事,一旦城破,就要屠戮沛縣。
如果沛縣父老共同起來殺死沛令,選擇子弟中可以立為首領的做領導,以響應諸侯軍,那就能保全身家性命。不然的話,父子全遭殺害,死得毫無意義。”
這一封信雖然內容不多,卻句句打在了沛縣人的心坎上。於是彪悍的沛縣父老們就率領子弟共同殺了沛令,打開城門,迎接劉季,想讓他做沛縣縣令。
劉季說:“天下正在混亂當中,諸侯都已起事,如果推選的將領不勝任,就會一敗塗地。我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隻怕才劣力薄,不能保全父兄子弟。這是件大事,希望另外共同推選一位能夠勝任的人。”
蕭何、曹參等都是文官,看重身家性命,怕事情不成,秦朝會誅滅他們的全族,所以都推讓劉季。
父老們都說:“我們平時聽到劉季許多奇異的事情,看來劉季是該顯貴的。而且又經過占卜,沒有比劉季更吉利的。”
這時劉季再三謙讓,大家都不敢擔任,最後還是立劉季為沛公。在沛縣衙門的庭院裏祭祀黃帝和蚩尤,又用牲血祭鼓旗。旗子一律紅色。
少年子弟和有勢的官吏,如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四處沛公劉季征集兵員,集合了兩三千人,攻打胡陵、方與,回軍固守豐邑。
相比起急火火稱王的陳涉,沛縣劉四爺的舉動可謂是頗有節製,手裏有一個縣城,手下有幾千人馬,卻並不急忙忙稱王,隻是以暫代沛縣長官的姿態,進可攻退可守。如果大秦打過來,大可以聲稱自己是擁戴大秦的,殺死縣令這事兒都是沛縣這些鄉老所為,如果張楚的大軍過來,那自然可以帶著這幾千人馬,擁有自己的一個山頭。
說起來在秦末這一眾英雄之中,劉季已經是年紀頗大的一個了,他的年齡比始皇帝隻小了三歲。
而曾經有過秦國亭長這樣底層官吏的經曆、在社會上遊蕩打拚了那麽多年,人情世故自然精熟,也頗懂得不要太出風頭的道理,這一番操作,自是格外精明。
而這一番三辭三讓,最後勉為其難的做了沛公,也給足了沛縣官吏、鄉老們的麵子,更是讓曹參蕭何等人無話可說。這一支力量的核心地位,在整個秦末的混戰中堅定無比,也有這一番辭讓的原因。
這一年是大秦二世元年,秋,劉季入沛縣,斬蛇歃血,挑紅旗,自號沛公。
快五十的二流子劉季,後世人稱劉邦的,就此擁有了自己第一塊地盤。
之前沛縣的一位亭長劉季(古人排行伯仲叔季,季是行四的意思),後世人稱劉邦的,就曾經押解徭役的隊伍前往鹹陽的驪山修築皇陵,但是才走出家鄉不遠,就已經開始出現了逃亡的情況,不知道是這位劉亭長管理能力有問題還是過於鬆懈,眼看著逃亡的人越來越多,這位劉四爺就索性躺平。
到了自己家鄉豐邑附近,在隊伍休息的時候,劉四爺用朝廷發放的錢買了酒肉,就地坐下喝酒,喝到興頭,劉四爺趁著夜色解開了徭役隊伍的繩索,對他們說:“反正我這次任務也完不成了,去了鹹陽我一樣要受刑,多逃一個少逃一個對我沒啥區別,那我今天就做一個好人,你們都逃命去吧,我也要遠走避禍了!”
於是這些徒役就作鳥獸散,但是這一番說話卻也贏得了大家的好感,徒役中有十多個壯漢表示願意跟隨劉季一起走。於是,劉季帶著這些人逃匿在今通稱芒碭山的山澤之中。
手裏有錢、身邊有人,這十幾個人在芒碭山區過得很是快活,沛縣子弟聽說附近有這麽個快樂的地方,一些遊蕩的閑漢就投奔了芒碭山中的劉季,最多的時候竟然有百人之眾。
山中的這些人,並不是和外界毫無關係,各種各樣的消息渠道能把外麵的消息傳到山中。劉季也不過是短暫棲息在山中,並不指望做一輩子野人。這日聽說陳涉在泗水郡起兵,也便蠢蠢欲動。
在泗水郡、陳郡和九江郡的戰亂之中,各地的郡守縣令紛紛被手下所殺,沛縣縣令得知同行們的下場,也深感不安。覺得還是早一點從賊,歸順了張楚比較能保命,至於有沒有前途,先保了命再說,就和手下的主吏蕭何、典獄長曹參談起自己的想法打算。
地頭蛇的蕭何曹參自然有別的想法,就跟這位倒黴的縣令說:“您身為秦朝的官吏,如今要叛秦起事,率領沛縣子弟,這些沛縣子弟能聽你的嗎?替大人您考慮,這個時候應該召集逃亡在外麵的人,可以得到幾百人。利用這股力量脅持,眾人就不敢不聽您的命令。”縣令就派樊噲去召喚劉季。
樊噲帶著劉季的隊伍來到沛縣。沛縣縣令這會兒又想起自己是大秦的縣令了,也覺得這個百人的隊伍自己無法控製,就關閉城門,派人防守,一麵安排人手打算殺掉蕭何、曹參。
蕭何、曹參得知了消息,就連夜翻過城牆來到劉季身邊。
劉季用帛寫了一封信,射到城上,告訴沛縣父老說:“天下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現在父老為沛令守城,但各國諸侯都已起事,一旦城破,就要屠戮沛縣。
如果沛縣父老共同起來殺死沛令,選擇子弟中可以立為首領的做領導,以響應諸侯軍,那就能保全身家性命。不然的話,父子全遭殺害,死得毫無意義。”
這一封信雖然內容不多,卻句句打在了沛縣人的心坎上。於是彪悍的沛縣父老們就率領子弟共同殺了沛令,打開城門,迎接劉季,想讓他做沛縣縣令。
劉季說:“天下正在混亂當中,諸侯都已起事,如果推選的將領不勝任,就會一敗塗地。我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隻怕才劣力薄,不能保全父兄子弟。這是件大事,希望另外共同推選一位能夠勝任的人。”
蕭何、曹參等都是文官,看重身家性命,怕事情不成,秦朝會誅滅他們的全族,所以都推讓劉季。
父老們都說:“我們平時聽到劉季許多奇異的事情,看來劉季是該顯貴的。而且又經過占卜,沒有比劉季更吉利的。”
這時劉季再三謙讓,大家都不敢擔任,最後還是立劉季為沛公。在沛縣衙門的庭院裏祭祀黃帝和蚩尤,又用牲血祭鼓旗。旗子一律紅色。
少年子弟和有勢的官吏,如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四處沛公劉季征集兵員,集合了兩三千人,攻打胡陵、方與,回軍固守豐邑。
相比起急火火稱王的陳涉,沛縣劉四爺的舉動可謂是頗有節製,手裏有一個縣城,手下有幾千人馬,卻並不急忙忙稱王,隻是以暫代沛縣長官的姿態,進可攻退可守。如果大秦打過來,大可以聲稱自己是擁戴大秦的,殺死縣令這事兒都是沛縣這些鄉老所為,如果張楚的大軍過來,那自然可以帶著這幾千人馬,擁有自己的一個山頭。
說起來在秦末這一眾英雄之中,劉季已經是年紀頗大的一個了,他的年齡比始皇帝隻小了三歲。
而曾經有過秦國亭長這樣底層官吏的經曆、在社會上遊蕩打拚了那麽多年,人情世故自然精熟,也頗懂得不要太出風頭的道理,這一番操作,自是格外精明。
而這一番三辭三讓,最後勉為其難的做了沛公,也給足了沛縣官吏、鄉老們的麵子,更是讓曹參蕭何等人無話可說。這一支力量的核心地位,在整個秦末的混戰中堅定無比,也有這一番辭讓的原因。
這一年是大秦二世元年,秋,劉季入沛縣,斬蛇歃血,挑紅旗,自號沛公。
快五十的二流子劉季,後世人稱劉邦的,就此擁有了自己第一塊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