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政治隱患在於,六國滅亡的速度太快,雖然郡縣已經設立,但是大秦在各地的統治並不充分穩固。從六國覆滅、到實行郡縣、到大秦委派官員,時間太短了。這些官員空降到郡縣,相比當地的盤根錯節,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前前後後八百年的時光,哪一塊土地不是盤根錯節?就靠三十六個郡縣的千把個縣的縣令,又怎麽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真正掌握這個新生的龐大帝國?


    天下如幹柴,一顆火星就能點燃滔天烈焰……


    一個帝國最早期,其實是最危險的時刻。而始皇帝又死的太早。


    其實始皇帝嬴政已經是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王之一。三十七年的執政,在兩千多年內,也能躋身前十名的位置了。但還是死的不是時候。郡縣製推行,卻沒有來得及鞏固。後世的曆史學家九指神蓋先生指出,如果始皇帝有充裕的官員、郡縣製能夠穩定,紮牢執政根基,龐大的帝國成為真正鋼鐵一般的機械,哪怕碰上二世皇帝這樣少有的昏君,秦國又豈會二世而亡?


    但是曆史沒有假設。反抗始終都有。秦始皇在世的時候,韓國餘孽張良就在博浪沙行刺始皇帝,秦始皇死掉,他最忠誠的忠信將軍蒙毅也被誅殺,連老秦人都離心離德,這個時候反叛者隻會更多。


    大時代的第一顆火星出現在故楚國境內。


    雖然已經天下一統,但是六國的餘孽仍然蠢蠢欲動,為了避免六國餘孽死灰複燃,始皇帝的策略是,將六國的王族流放遠離故國的地方,將六國的貴族和富商遷徙到關中。讓舊有的權力係統離開他們的土地,就能使原有土地出現權力的真空。


    上層人士通過向關中遷徙,可以一部分解決當地的反抗力量,那麽中下層呢?對中下層,就要通過帝國的徭役體係,征伐青壯,去遠離家鄉的地方服役——無論是修長城、修阿房宮,或者是征發青壯去遠處戍邊、駐軍,都是同樣的思路。


    老人孩子女人不會造反。


    服徭役和做農民,哪個更好?這也說不上,大秦的徭役也是給工錢的、做戍卒也是給軍餉的。至於辛苦,不見得就比農村生活辛苦許多,當然,遠離鄉土,內心的孤獨和離別之苦肯定是有的。


    這種離別之苦,也是帝國懲罰六國人民的一種手段。不肯屈服的國度的人民,總是要懲罰的。但是又不能真的靠屠殺,所以用征發徭役的方法來懲罰。相比後世的對占領區的人民的懲罰,這種懲罰其實說不上殘酷……當然,對每一個身在這種懲罰之中的人來說,那都是非常殘酷的。


    青壯遠離鄉土去服役,另一個好處就是對當地的農業生產造成打擊。壯勞力被遷出,這個地區的農業生產自然會下滑,隻有老人孩子女人耕作的農田,會是什麽樣子?參見張誠幼年時孤兒寡母的艱辛,隻是更艱辛一些。


    後世有些人會把這種大興徭役的方法類比羅斯福新政的大興公共建設,這個大概不能類比。羅斯福新政的問題是解決失業率的問題。在純粹農業社會,有土地就有生產,沒有失業問題。即便有一些國家存在沒有土地的流民,采用大秦的土地政策,天下有充裕的土地可以分配給流民。不存在為了解決流民失業問題而啟動徭役的策略。


    就還是懲罰。


    齊楚之地都是實施這種懲罰最嚴峻的地區。


    這一支900人的徭役隊伍,就是大秦徭役懲罰策略的一部分:故楚國北部,淮河下遊地區,被劃為新的泗水郡治下。這一區域河道縱橫,水澤湖泊相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魚米之鄉,故而人民眾多,按照大秦的統計,泗水郡的居民超過49萬戶,人口超過200萬。相比之下,張誠家鄉的上郡,也不過隻有十萬戶左右、60多萬人而已。


    人口眾多、災害連年,泗水郡民風相當彪悍。這一地區的治理難度極大。因此遷徙青壯去遠方服役的策略,在這一地區就得到強硬的執行。


    這支900人的徭役隊伍,就是從泗水郡(今安徽宿遷)抽出來的青壯,前往遠方去服役的戍卒。他們的目的地是北方燕趙故地的漁陽郡(今北京密雲)。兩地路程長達2000裏。


    路途遙遠、兩地氣候迥異,這種懲罰是切身徹骨的。


    從泗水郡出發的戍卒隊伍,不止這一支,一支又一支的隊伍,從泗水郡出發,前往帝國的各個角落,靠這種方式,帝國有效的削弱泗水郡的反抗力量。


    這支900人的隊伍,和無數支走出泗水郡的隊伍並無什麽不同……


    如果說不同,還是有的,這支隊伍裏有兩個很特別的人。


    淮河下遊地區,雨水豐沛,這裏一年中有一百多天是下雨的。在戰國末期,天下也沒多少正經的道路,人民也沒有多少防雨的方法,一旦下雨,一切工作就都要停下來,這支戍卒隊伍也因此被大雨阻在了半途,此刻正在泗水郡薊縣郊外的一處山路旁,支著帳篷,等待雨停。可是這雨一下就是幾天,天也總不放晴。


    濕淋淋的天氣,濕淋淋的衣服,已經秋風起,又趕上這場雨,又濕又冷,前進不得、退後不得,900個糙老爺們在這麽個鬼天氣鬼地方,憋悶異常,火氣暴躁。


    帶領這900戍卒的,就隻有2個秦軍小軍官。兩個人管理900人肯定不夠,這兩個軍官就從戍卒中指派了兩個身體高大強壯,看起來能說會道能管點事兒的,一個是陽城人陳涉,一個是陽夏人吳廣。


    從人群之中選拔其中看上去特別一點的人充任管理者,在很多時候都是正確的選擇。戍卒的頭目,身材強壯、頭腦清楚、擅長言語、擅長與人打交道,這四者居其一,就可以選拔出來作為一個小頭目,這種選擇本沒有什麽問題。陳涉吳廣這兩個人,相比其它戍卒,也並不多麽出眾、多麽特別,不選擇他們兩個,選擇別人也沒什麽不同。


    沒人預料到,這兩個人引發了多麽大的亂子。


    這是秦二世元年秋天。胡亥剛剛結束了作為皇帝的第一次巡遊,歸來不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指神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指神蓋並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