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春節,是農人們一年盡頭的狂歡和盛宴。富足、快樂、喜慶,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張誠卻在這種全村狂歡的氛圍中,提不起什麽興趣。在張誠看來,這雖然是張村曆史上最歡樂的一個春節,但是也許也是最後一個歡樂的春節了。


    過了這個春節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這一年秦始皇去世,然後天下就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崩潰進程。


    枕邊人最先覺察出張誠心緒的變化,常常依偎在他的身邊,試圖做一些讓他感到快樂的事情。愛情和欲望能把人從抑鬱中暫時撈出來,張誠也便這樣度過這有限的相聚時光,


    很快熬到了開學的日子,張誠回到講堂上,開始新學期的第一課。


    在這堂課上,張誠闡述了中學科目設置的邏輯,和中學學習的目標:


    “語言和文字,是我們人與人溝通的工具和基礎,所以我們在小學的時候,最重要的課程就是識字,說話能讓我們和身邊的人溝通,寫字讓我們能和不見麵的人溝通,無論這個人是身在千裏之外的遠方,還是千年以後的未來。隻有文字能夠帶去我們要對他們所說的話。所以我們要識字,要寫字,要把我們想說的清楚的落在紙上。


    但是識字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讓對方願意聽我們所講。所以我們不光要能夠寫句子、條分縷析的寫命令、寫計劃,還要學習如何寫文章。文章如何開頭、如何展開、如何結尾、如何獲得對方的回應。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我曾經收藏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這個世界上第一篇寫在白麻紙上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先輩大儒荀子,寫字的人是我們的代理校長當世大儒公孫尼子先生。


    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勸學。這就是一篇好文章,我已經沒有機會見到荀子了,但是通過文字、通過書寫、通過這篇文章,荀子先生把他的思想、經驗和期許,印到了我的腦子裏,就在這裏。”張誠用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腦子。


    “而數字,是這個世界上最真實、最不得欺騙的東西,1+1就是等於2,2+2就是等於4,當我們把一切都抽象為數字,這個世界就是可以計算的、可以安排調度的。當我們用數學來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是準確的,來不得半點錯誤和欺騙。


    這就是我們學習數學的意義。當然數學還有很多實用的功能,但是我以為,在所有實用功能的最底層,數學自身自成體係,自有意義,世間萬物都會變化,文字語言也會因為時代不同而變化,唯有數學,遠在萬裏之外、遠在萬世之後,1+1還是等於2。


    所以我,還有鹹陽的張蒼先生、歐冶子淵先生都有這樣的看法,就是如果任何一種學問能夠用數學表達,這個學問就是偉大的學問,就可以因為數學而不朽。”


    這一堂課,張誠不講一般的知識,而是將各個學科的知識上升到哲學和審美的角度。


    “在中學裏,我們的語文,我們的數學,都會變得更精深和豐富。除此之外,我們還會開設更多的科目,我們要了解更多的領域。


    我們開設這些科目的原則是什麽呢?就是認識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為什麽會有運動,獨輪車為什麽會被推動,獨輪車為什麽會停止,運動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為什麽犁鏵能夠耕地,而木棍不能?


    為什麽圓規能畫圓,而曲尺隻能畫直線。圓是什麽,直線又是什麽?


    為什麽一窩蜜蜂可以分巢成為兩窩?


    為什麽種子能發芽,春種一粒種,秋收萬顆粟,那麽這種子是如何變成粟的?


    為什麽泥土能燒成磚?


    為什麽用焦炭能煉出可以澆築的鐵水,而用木炭隻能煉出質量很差的鐵塊?


    為什麽花會開,為什麽鳥會飛?而為什麽人不能飛?


    為什麽?


    為什麽?這世間有太多不可解之處,當我們提出為什麽,我們就開始尋找答案,當我們能得到一個答案,並且能驗證這個答案,我們就能獲得一種新的知識。


    我不知道我們會開設多少科目,我們的科目設置不可能涵蓋所有為什麽,但是我們將沿著這些問題,開設必要的科目,讓我們通過提問、通過解答、通過學習,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了解,了解了,我們就有更多的力量。”


    掌聲。


    最熱烈的掌聲來自公孫尼子和旁聽的蒙恬。


    公孫尼子聽懂了張誠學術體係建立的方法,而蒙恬則聽懂了這個少年內心宏大的世界。


    這個少年如果想,他當然能成為一個好將軍,但是他卻不會去想要成長為一個將軍,他的胸中自有一個世界,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個智者,一個洞察世界的人。而且他將培養無數這樣的智者。


    這是什麽境界?


    如果以這種思路去開創軍事門類的學科,又會如何呢?


    蒙恬忽然有點躍躍欲試。如果戰爭已經結束,隨著始皇帝一統天下,世間不再有戰爭,那麽自己是不是應該去開設兵科,將自己所學傳承下去呢?


    張誠的開學演講是成功的,但是開學講話的內容卻並不是盡得人心,因為在後來的發言中,他還說了這麽一段:


    “我知道我們同學之中,有許多已經結婚成為夫婦,你們不僅僅是同學,也是夫妻。在教室裏,你們已經有了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親密關係。夫妻是人倫最重要的關係之一。我知道你們的情感格外不同,新婚燕爾格外親昵。我知道,因為我也是新婚,因為我的妻子也坐在你們中間。


    但是今天我要宣布一項教學紀律。


    所有夫妻,在學校中不得有親昵的行為和舉動,在學校中,我們彼此要保持普通學生、教師、同學的關係和尺度,我們坐在這裏,不是為了過家家,而是要探索學問大道。你們之間的親昵,帶回自己的臥室裏去隨便如何,但是在學校、在課堂上,我們的標準、我們的目標從來都是一個,學習知識、掌握知識、使用知識!”


    很多新婚夫妻對此大為不滿。對台下的趙杏兒側目而視,性格潑辣的趙杏兒渾不在意,注視著台上的張誠,帶頭鼓掌。


    幾天後,在一中親朋的見證下,張誠完成成丁禮,公孫尼子作為師長為張誠取字為“秉直”。從此張誠是大秦律法意義上的成年人。


    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遠行,開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指神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指神蓋並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