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色未明,大明的朝堂之上便已燭火通明。
李奧準備了三瓶紅牛,精神抖擻地掃視著所有文臣武將,他心裏清楚,今日這場朝會,將是決定大明未來走向的關鍵轉折點,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在曆史的長河中激起千層浪。
隨著一聲“陛下駕到”,朱元璋邁著沉穩的步伐登上龍椅,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隨後高聲宣布:“早朝開始!”
往日裏,這個時候都是各部官員依次上前,有條不紊地匯報著四方政務。
然而今日卻有些不同尋常,隻見徐達身著朝服,率先出列,雙手抱拳,聲若洪鍾:“臣徐達,有事稟奏陛下!”
刹那間,原本還有些嘈雜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徐達身上。
朱元璋嘴角泛起一抹笑意,開口道:“何事如此重要,竟讓魏國公今日搶在各部官員之前上奏?”
徐達微微躬身,雙手抱拳,道:“陛下,如今天下初定,然邊疆不穩,外患仍存,強軍乃安國之本。”
“臣深思熟慮,懇請陛下恩準設立軍校,培育我大明精銳之師。”
“同時,臣近日深入調研,反複斟酌,已將軍校建設的章程擬定完畢。”
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份精心撰寫的奏本,雙手呈給一旁的太監,由太監轉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奏本,目光迅速掃過,微微點頭,示意徐達繼續說。
徐達微微側身,目光掃視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然後繼續說道:“陛下,如今我大明雖已立國,但周邊局勢依然嚴峻。”
“北元殘餘勢力仍在草原虎視眈眈,沿海地區也時有倭寇侵擾。”
“我大明若想長久穩固,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然而,現有的軍事人才培養體係已難以滿足當下需求,因此,臣懇請陛下批準設立軍校。”
說到這裏,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大臣們交頭接耳,臉上露出驚訝和疑惑的神情。
徐達沒有理會這些,繼續慷慨陳詞:“這所軍校,將打破以往的門第限製,不問出身,不論貴賤,隻要是有誌向、有才能的熱血青年,都有機會進入其中學習。”
“臣相信,天下之大,人才輩出,隻要我們廣開門路,必能招攬到眾多可用之才。”
徐達話音剛落,朝堂上頓時像炸開了鍋一般,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李善長站在一旁,表麵上神色平靜,可微微上揚的嘴角還是泄露了他內心的喜悅。
他心裏暗自盤算著,這軍校若真如徐達所說,不看家世背景,那淮西子弟憑借著多年來在軍中積累的人脈和影響力,必定能在軍校中占據一席之地,進一步鞏固淮西集團的勢力。
浙東官員們則是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他們深知淮西勳貴在朝中的勢力已經夠龐大了,若軍校再被淮西子弟把控,那浙東集團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將會被進一步削弱。
他們擔心自家子弟即便有才華,也難以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那些中立的大臣們,此刻也都在心裏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他們想著,既然人人都可以入軍校,那自家子弟也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隻要能進入軍校,接受良好的軍事教育,將來在軍中建功立業,家族的榮耀也能隨之提升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一位文官站了出來,神色激動,言辭頗為激烈:“陛下,魏國公此舉實在是荒謬至極,簡直就是窮兵黷武!”
“如今我大明連年經曆戰亂,百姓們生活困苦,農田荒蕪,百廢待興,正需要休養生息。”
“可魏國公卻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設立什麽軍校,這不是將百姓往火坑裏推嗎?”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況且,我朝以文治國,如今武將勢力已然不弱,若再設立軍校,大力培養武將,那日後朝堂之上豈不是武將獨大,我等文官還有何立足之地?”
情緒幾近失控,“這分明是魏國公為了擴充武將勢力,全然不顧國家民生和朝堂平衡!”
徐達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原本平和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慍怒,他正要開口反駁,卻見朱元璋臉色一沉,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陰霾,冷冷地盯著這位文官。
朱元璋怒聲嗬斥道:“大膽!你身為朝廷命官,不思為國分憂,卻在此胡言亂語,妄加揣測功臣之意!”
“魏國公為我大明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他所提議設立軍校,乃是為了保我大明江山穩固,護我百姓安寧,怎會是你口中那等狹隘的窮兵黷武之舉?”
“再者說,咱治理天下,向來注重文武平衡,何時有過偏袒武將之舉?”
朱元璋的眼神銳利如鷹,掃視著朝堂眾人,“如今外患未除,若沒有強大的軍隊,如何抵禦外敵?百姓又怎能安居樂業?”
說到這裏,重重地拍了一下龍椅扶手,臉上的怒容愈發明顯。
“來人!把他拉出朝堂,打二十廷仗!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間一片死寂。
李奧喝著紅牛目睹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難道現在就有文臣開始慢慢抱團,開始有意識的壓製武將?
那名文官嚇得癱倒在地,臉色慘白如紙,嘴唇顫抖著,想要辯解或是求饒,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兩名侍衛迅速上前,架起那名文官就往外走。
隨著那名文官被拖出朝堂,隱隱傳來他的求饒聲,可朱元璋卻不為所動,神色依舊冷峻。
其他大臣們都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觸怒了龍顏。
朱元璋看著下麵噤若寒蟬的大臣們,目光如炬,緩緩說道:“魏國公所提的軍校事宜,乃是為了我大明的長遠發展。”
“咱希望培養出的是真正有能力、有擔當的軍事人才,而絕非那些隻憑家世背景,不學無術的庸才。”
“無論出身何處,隻要有真才實學,都有機會進入軍校,為大明效力。”
朱元璋的話一出口,李善長心中的那點喜悅頓時收斂了幾分。
他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不會那麽簡單,這軍校的設立或許不僅僅是為了給淮西子弟提供機會,更是為了選拔出真正優秀的軍事人才,鞏固大明的江山。
這時,一位浙東官員有些顫巍巍的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臣讚同魏國公關於軍校不看家世背景的提議。”
“但臣擔心,若沒有一套公正合理的選拔標準,恐怕難以保證選拔出的學員都是真正的人才。”
徐達看了看這位官員,點頭說道:“這位大人所言極是。”
他轉身麵向朱元璋,“陛下,臣在製定軍校章程時,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
“我們會設立嚴格的選拔標準,包括身體素質測試、軍事理論考核、品德評估等多個方麵,確保選拔過程公正透明,選拔出的學員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嗯,魏國公考慮得很周全。”
隨後掃視所有大臣“可還有什麽異議?若沒有,此事就這麽定了。”
朝堂上一片寂靜,無人再敢提出反對意見。
朱元璋見狀,滿意地說道:“既然如此,魏國公,你即刻著手籌備軍校相關事宜,務必在最短時間內讓軍校步入正軌。”
徐達再次抱拳,堅定地說:“臣遵旨!臣定當竭盡全力,早日建成軍校,為我大明培養出一批能征善戰的棟梁之材。”
朱元璋微微頷首,隨後說道:“繼續奏事。”
緊接著,還未等六部官員有所動作,劉伯溫便立刻向前邁出一步,朗聲道:“陛下,臣就寶鈔相關事宜,以及銀行成立之事,有本奏報。”
言罷,他從袖中掏出兩份精心撰寫的奏本,同時拿出幾張印製精美、上麵印有百姓勞作場景與壯麗山河圖案的寶鈔。
一並呈遞給身旁的太監,太監恭敬地接過,隨即將其轉呈給朱元璋。
此言一出,所有大臣都是微微一愣,臉上露出驚訝與好奇之色,沒想到今日的早朝竟會接連出現如此多至關重要的議題。
而且,在他們固有的認知裏,寶鈔他們自是熟悉不過,但對於劉伯溫口中陡然冒出來的 “銀行” 一詞,卻感到格外陌生。
於是,大臣們不禁紛紛交頭接耳,小聲地議論起來,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細碎的低語聲。
朱元璋接過奏本和寶鈔,目光迅速掃過奏本內容,又仔細端詳了一番寶鈔,而後微微點頭,說道:“先講講寶鈔之事,再說說這成立銀行究竟有何作用。”
劉伯溫微微躬身,神色嚴肅地說道:“陛下,如今寶鈔在我大明廣泛流通,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的交易往來,對國家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臣在近日的調研中發現,寶鈔存在一些弊端。”
“寶鈔的防偽技術不足,市麵上已出現了不少偽造的寶鈔,這不僅損害了百姓的利益,也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為了有效解決這一難題,臣召集了一眾能工巧匠,經多方鑽研,成功製作出用於印製寶鈔的特殊紙張和顏料。”
“采用這些特殊材料印製寶鈔後,偽造寶鈔的難度將大幅提升,如此,便能切實有效地遏製假鈔肆意泛濫的不良現象。”
李奧準備了三瓶紅牛,精神抖擻地掃視著所有文臣武將,他心裏清楚,今日這場朝會,將是決定大明未來走向的關鍵轉折點,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在曆史的長河中激起千層浪。
隨著一聲“陛下駕到”,朱元璋邁著沉穩的步伐登上龍椅,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隨後高聲宣布:“早朝開始!”
往日裏,這個時候都是各部官員依次上前,有條不紊地匯報著四方政務。
然而今日卻有些不同尋常,隻見徐達身著朝服,率先出列,雙手抱拳,聲若洪鍾:“臣徐達,有事稟奏陛下!”
刹那間,原本還有些嘈雜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徐達身上。
朱元璋嘴角泛起一抹笑意,開口道:“何事如此重要,竟讓魏國公今日搶在各部官員之前上奏?”
徐達微微躬身,雙手抱拳,道:“陛下,如今天下初定,然邊疆不穩,外患仍存,強軍乃安國之本。”
“臣深思熟慮,懇請陛下恩準設立軍校,培育我大明精銳之師。”
“同時,臣近日深入調研,反複斟酌,已將軍校建設的章程擬定完畢。”
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份精心撰寫的奏本,雙手呈給一旁的太監,由太監轉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奏本,目光迅速掃過,微微點頭,示意徐達繼續說。
徐達微微側身,目光掃視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然後繼續說道:“陛下,如今我大明雖已立國,但周邊局勢依然嚴峻。”
“北元殘餘勢力仍在草原虎視眈眈,沿海地區也時有倭寇侵擾。”
“我大明若想長久穩固,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然而,現有的軍事人才培養體係已難以滿足當下需求,因此,臣懇請陛下批準設立軍校。”
說到這裏,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大臣們交頭接耳,臉上露出驚訝和疑惑的神情。
徐達沒有理會這些,繼續慷慨陳詞:“這所軍校,將打破以往的門第限製,不問出身,不論貴賤,隻要是有誌向、有才能的熱血青年,都有機會進入其中學習。”
“臣相信,天下之大,人才輩出,隻要我們廣開門路,必能招攬到眾多可用之才。”
徐達話音剛落,朝堂上頓時像炸開了鍋一般,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李善長站在一旁,表麵上神色平靜,可微微上揚的嘴角還是泄露了他內心的喜悅。
他心裏暗自盤算著,這軍校若真如徐達所說,不看家世背景,那淮西子弟憑借著多年來在軍中積累的人脈和影響力,必定能在軍校中占據一席之地,進一步鞏固淮西集團的勢力。
浙東官員們則是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他們深知淮西勳貴在朝中的勢力已經夠龐大了,若軍校再被淮西子弟把控,那浙東集團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將會被進一步削弱。
他們擔心自家子弟即便有才華,也難以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那些中立的大臣們,此刻也都在心裏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他們想著,既然人人都可以入軍校,那自家子弟也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隻要能進入軍校,接受良好的軍事教育,將來在軍中建功立業,家族的榮耀也能隨之提升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一位文官站了出來,神色激動,言辭頗為激烈:“陛下,魏國公此舉實在是荒謬至極,簡直就是窮兵黷武!”
“如今我大明連年經曆戰亂,百姓們生活困苦,農田荒蕪,百廢待興,正需要休養生息。”
“可魏國公卻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設立什麽軍校,這不是將百姓往火坑裏推嗎?”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況且,我朝以文治國,如今武將勢力已然不弱,若再設立軍校,大力培養武將,那日後朝堂之上豈不是武將獨大,我等文官還有何立足之地?”
情緒幾近失控,“這分明是魏國公為了擴充武將勢力,全然不顧國家民生和朝堂平衡!”
徐達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原本平和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慍怒,他正要開口反駁,卻見朱元璋臉色一沉,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陰霾,冷冷地盯著這位文官。
朱元璋怒聲嗬斥道:“大膽!你身為朝廷命官,不思為國分憂,卻在此胡言亂語,妄加揣測功臣之意!”
“魏國公為我大明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他所提議設立軍校,乃是為了保我大明江山穩固,護我百姓安寧,怎會是你口中那等狹隘的窮兵黷武之舉?”
“再者說,咱治理天下,向來注重文武平衡,何時有過偏袒武將之舉?”
朱元璋的眼神銳利如鷹,掃視著朝堂眾人,“如今外患未除,若沒有強大的軍隊,如何抵禦外敵?百姓又怎能安居樂業?”
說到這裏,重重地拍了一下龍椅扶手,臉上的怒容愈發明顯。
“來人!把他拉出朝堂,打二十廷仗!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間一片死寂。
李奧喝著紅牛目睹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難道現在就有文臣開始慢慢抱團,開始有意識的壓製武將?
那名文官嚇得癱倒在地,臉色慘白如紙,嘴唇顫抖著,想要辯解或是求饒,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兩名侍衛迅速上前,架起那名文官就往外走。
隨著那名文官被拖出朝堂,隱隱傳來他的求饒聲,可朱元璋卻不為所動,神色依舊冷峻。
其他大臣們都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觸怒了龍顏。
朱元璋看著下麵噤若寒蟬的大臣們,目光如炬,緩緩說道:“魏國公所提的軍校事宜,乃是為了我大明的長遠發展。”
“咱希望培養出的是真正有能力、有擔當的軍事人才,而絕非那些隻憑家世背景,不學無術的庸才。”
“無論出身何處,隻要有真才實學,都有機會進入軍校,為大明效力。”
朱元璋的話一出口,李善長心中的那點喜悅頓時收斂了幾分。
他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不會那麽簡單,這軍校的設立或許不僅僅是為了給淮西子弟提供機會,更是為了選拔出真正優秀的軍事人才,鞏固大明的江山。
這時,一位浙東官員有些顫巍巍的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臣讚同魏國公關於軍校不看家世背景的提議。”
“但臣擔心,若沒有一套公正合理的選拔標準,恐怕難以保證選拔出的學員都是真正的人才。”
徐達看了看這位官員,點頭說道:“這位大人所言極是。”
他轉身麵向朱元璋,“陛下,臣在製定軍校章程時,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
“我們會設立嚴格的選拔標準,包括身體素質測試、軍事理論考核、品德評估等多個方麵,確保選拔過程公正透明,選拔出的學員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嗯,魏國公考慮得很周全。”
隨後掃視所有大臣“可還有什麽異議?若沒有,此事就這麽定了。”
朝堂上一片寂靜,無人再敢提出反對意見。
朱元璋見狀,滿意地說道:“既然如此,魏國公,你即刻著手籌備軍校相關事宜,務必在最短時間內讓軍校步入正軌。”
徐達再次抱拳,堅定地說:“臣遵旨!臣定當竭盡全力,早日建成軍校,為我大明培養出一批能征善戰的棟梁之材。”
朱元璋微微頷首,隨後說道:“繼續奏事。”
緊接著,還未等六部官員有所動作,劉伯溫便立刻向前邁出一步,朗聲道:“陛下,臣就寶鈔相關事宜,以及銀行成立之事,有本奏報。”
言罷,他從袖中掏出兩份精心撰寫的奏本,同時拿出幾張印製精美、上麵印有百姓勞作場景與壯麗山河圖案的寶鈔。
一並呈遞給身旁的太監,太監恭敬地接過,隨即將其轉呈給朱元璋。
此言一出,所有大臣都是微微一愣,臉上露出驚訝與好奇之色,沒想到今日的早朝竟會接連出現如此多至關重要的議題。
而且,在他們固有的認知裏,寶鈔他們自是熟悉不過,但對於劉伯溫口中陡然冒出來的 “銀行” 一詞,卻感到格外陌生。
於是,大臣們不禁紛紛交頭接耳,小聲地議論起來,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細碎的低語聲。
朱元璋接過奏本和寶鈔,目光迅速掃過奏本內容,又仔細端詳了一番寶鈔,而後微微點頭,說道:“先講講寶鈔之事,再說說這成立銀行究竟有何作用。”
劉伯溫微微躬身,神色嚴肅地說道:“陛下,如今寶鈔在我大明廣泛流通,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的交易往來,對國家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臣在近日的調研中發現,寶鈔存在一些弊端。”
“寶鈔的防偽技術不足,市麵上已出現了不少偽造的寶鈔,這不僅損害了百姓的利益,也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為了有效解決這一難題,臣召集了一眾能工巧匠,經多方鑽研,成功製作出用於印製寶鈔的特殊紙張和顏料。”
“采用這些特殊材料印製寶鈔後,偽造寶鈔的難度將大幅提升,如此,便能切實有效地遏製假鈔肆意泛濫的不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