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目光頓時都聚焦在他身上。
李奧看向朱元璋,表情嚴肅地問道:“大叔,難道你還想著讓你的兒子們成為藩王麽?”
朱元璋看著李奧,笑道:“小李啊,藩王製度咱已經想好如何處理了,標兒,給他倆說說。”
朱標微微頷首,神色認真,道:“小李,父皇和我仔細商議過,這藩王製度在新時代要有新的變革。”
“日後,藩王不再是傳統意義上擁有大片封地、掌握軍政大權的一方諸侯。”
“我們打算讓藩王的職責類似現代的省長,主要負責地方的治理與民生事務,讓他們把精力放在發展地方經濟、改善百姓生活上。”
“他們手中不再節製兵馬,避免擁兵自重帶來的隱患。”
“至於他們身邊的護衛,”朱標神情繼續有條不紊地解釋道。
“其性質已然不同於往昔,而更趨近於現代的武警特警。”
“他們的主要職責在於維護地方的治安秩序,全力保障藩王的安全無虞,並不會被用於軍事作戰等行動。”
“如此一來,既能確保地方的穩定,又能避免因護衛力量被濫用而引發不必要的爭端或混亂。”
“還有封地這一方麵,”朱標目光如炬看著李奧。
“日後,藩王將不會再擁有固定不變的封地。”
“我們計劃讓藩王在各個省份輪流任職,就如同現代的官員交流任職一般。”
“這樣做具有諸多益處,一方麵,藩王們能夠在不同的地域環境和人文背景下,積累豐富多樣的治理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理政能力。”
“另一方麵,也能從根本上防止地方勢力過度集中和膨脹,避免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麵,從而維護國家的整體穩定和統一。”
“而且,”
朱標微微眯起眼睛,“倘若個別藩王在治理地方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卓越非凡、超乎常人的才能,那麽,待我大明的人口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並且具備了一定的工業基礎之後,將來或許會為他們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去海外建國。”
“這不僅能拓展我大明的影響力,也能給那些有能力的藩王一個施展抱負的廣闊空間。”
李奧不禁搖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與調侃:“你倆可真是把製度玩出花了。”
說著,他微微皺眉,麵露疑惑,“前麵不是說讓他們成為藩王,是為了收勳貴武將手裏的兵權麽?怎麽現在又變了?”
徐達笑著插了句,語氣中透著自信與篤定:“陛下已經開始效仿現代的軍區製度了,那些勳貴武將的兵權,慢慢地就會被收到各個軍區手裏。”
“如此一來,以後他們就算心裏想鬧事,也沒那麽容易嘍。”
朱標順著徐達的話,繼續向李奧解釋道:“小李,你看,咱們一方麵,通過借鑒現代的軍區製度。”
“將兵權集中起來,強化中央對軍隊的絕對掌控,確保軍事力量能夠統一調配、高效運轉,從根本上杜絕地方軍事勢力坐大的隱患。”
“另一方麵,對藩王製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讓藩王們從傳統的軍事權力角色中轉變出來,在地方治理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如此雙管齊下,既能保證國家的軍事安全,又能激發地方的發展活力,推動整個大明在各個方麵穩步前行。”
朱元璋笑著點頭,眼神中透著睿智與遠見,補充道“之前說讓藩王收勳貴武將的兵權,那確實隻是一種過渡手段。”
“當時考慮到局勢複雜,需要一個緩衝來逐步調整兵權分配。”
“但隨著對現代軍事管理理念的深入了解,現在看來,軍區製度更加科學合理,能從根本上解決兵權分散的問題。”
“小李,軍區製度是現代比較成熟的軍事管理模式,咱借鑒過來,就能把軍隊管理得更好。
“至於藩王,他們有各自的使命,在地方治理上要是幹得好,以後去海外建國,也是為咱大明開疆拓土。”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揚,帶著幾分得意的神色,瞧了李奧和牛曉乾一眼,而後將目光轉向劉伯溫:“伯溫,給這倆小子再講講新的皇室子女的供養製度,以及藩王勳貴的爵位製度。”
“咱這製度可是經過反複琢磨的,相信能讓他們大開眼界。”
說完,他又貼心地給馬皇後夾了些豆芽,溫柔地說:“來,妹子,多吃點豆芽。”
劉伯溫恭敬地回應道:“是,陛下。”
接著,他不緊不慢地又往碗裏夾了兩筷子牛肉,這才放下碗筷:“陛下深思熟慮,擬定的這新製度意義重大。”
“先說皇室子女的供養,從今年開始,便要削減其三分之二的供給,並且全部換算成寶鈔發放。”
“這一舉措,一方麵能減輕朝廷的財政負擔,畢竟隨著皇室宗親的繁衍,供養開支日益龐大,若不加以節製,恐成國家的沉重負擔。”
“另一方麵,以寶鈔發放,也能讓皇室子女逐漸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學會合理規劃生活,不再過度依賴朝廷的優厚供給,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
“而藩王爵位製度,”
劉伯溫神色嚴肅,緩緩掃視著眾人,“此後將與所有勳貴一視同仁,爵位每傳一代就遞減一個等級,不再有世襲罔替這一舊例。”
“這一變革意義非凡,旨在避免藩王勳貴勢力過度膨脹,進而形成尾大不掉的嚴峻局麵。”
“以往世襲的藩王勳貴製度,使得藩王勳貴家族勢力不斷積累,容易引發諸多問題,不僅可能對地方治理造成幹擾,還可能威脅到朝廷的統治穩定。”
“如今實施爵位遞減製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藩王勳貴的影響力便會逐漸得到合理有效的控製。”
“這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再單純依賴祖宗的蔭庇,坐享其成,而必須憑借自身切實的能力與卓越的功績,去奮力爭取更高的地位與榮耀。”
“如此一來,既能激發他們的進取之心,又能確保整個社會的公平與活力,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
李奧聽完,把嘴裏還沒細嚼的魚丸匆匆吞下,微微轉頭,一臉戲謔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又看著馬皇後道:“阿姨,大叔一下把你家孩子們的供養砍掉三分之二,你不揍他麽?”
馬皇後一聽這話,不禁捂嘴偷笑。
朱元璋見狀,佯裝嗔怒,朝李奧丟去一盒煙,笑罵道:“你小子就知道拿咱打趣。”
盡管他語氣中帶著一絲埋怨,可嘴角卻忍不住微微上揚,眼神裏更是滿是寵溺地看向馬皇後。
馬皇後笑著擺了擺手,緩緩說道:“陛下這麽做自然是為了大明著想,我怎會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她微微停頓,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憂慮:“在現代時,我們也了解到在明末時,我朱家子孫竟有百萬之眾,如此龐大的皇室宗親群體,供養起來耗費了巨額的錢財與物資,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也成了國家的巨大隱患。”
馬皇後微微歎息,“如今陛下提前改革,削減供養,實乃未雨綢繆之舉,能讓朱家子孫學會自食其力,也能為國家減輕不少壓力。”
李奧點著煙,深吸一口,不禁點頭讚同道:“阿姨說滴對,明末的曆史教訓太過深刻。”
“若不加以控製,皇室宗親的龐大開支遲早會拖垮國家經濟,不斷吞噬著國家的財富和百姓的血汗。”
朱元璋目光在李奧和牛曉乾身上來回掃視,開口問道:“小李,小牛,你倆對咱安排的這幾個子女過去學習一事,還有啥異議不?”
李奧和牛曉乾對視一眼,兩人齊刷刷地搖了搖頭。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隨即拿起一旁的電喇叭,喊道:“老二,你帶上你媳婦,老三,老四,老五,朱鏡靜和朱悅寧都過來。”
沒過多久,便見眾人陸陸續續朝著這邊趕來。
老二朱樉帶著秦王妃率先走過來,後麵緊跟著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朱鏡靜和朱悅寧。
他們一同站在朱元璋這桌的一側,他們雖然神色中帶著幾分好奇,但仍不失皇家的端莊儀態。
朱元璋抬眼看向他們,說道:“都靠咱近點,咱有事給你們說。”
眾人聽聞,紛紛默契地靠近了一步,在朱元璋和馬皇後身後圍攏成一圈。
朱元璋鄭重其事道:“咱接下來說的,你們幾個可得好好聽著,一個字都不許外傳,記住了嗎!”
“等今日的宴會散了,你們就回去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明日午時之前務必到咱的乾清宮來,咱安排你們去學習七日。”
朱樉忍不住微微皺起眉頭,眼中滿是疑惑,恭敬地問道:“父皇,這七日學習究竟是要去何處?又會學習些什麽內容?”
朱元璋瞪了朱樉一眼:“明日你們自會知曉,咱都安排好了,讓你們母後和錦兒一同去照顧你們。”
“到了學習的地方,你們一切都得聽從小牛,還有你們母後和錦兒的安排。”
說著,朱元璋伸手指了指牛曉乾,“你們都規規矩矩叫他牛哥就行。”
李奧看向朱元璋,表情嚴肅地問道:“大叔,難道你還想著讓你的兒子們成為藩王麽?”
朱元璋看著李奧,笑道:“小李啊,藩王製度咱已經想好如何處理了,標兒,給他倆說說。”
朱標微微頷首,神色認真,道:“小李,父皇和我仔細商議過,這藩王製度在新時代要有新的變革。”
“日後,藩王不再是傳統意義上擁有大片封地、掌握軍政大權的一方諸侯。”
“我們打算讓藩王的職責類似現代的省長,主要負責地方的治理與民生事務,讓他們把精力放在發展地方經濟、改善百姓生活上。”
“他們手中不再節製兵馬,避免擁兵自重帶來的隱患。”
“至於他們身邊的護衛,”朱標神情繼續有條不紊地解釋道。
“其性質已然不同於往昔,而更趨近於現代的武警特警。”
“他們的主要職責在於維護地方的治安秩序,全力保障藩王的安全無虞,並不會被用於軍事作戰等行動。”
“如此一來,既能確保地方的穩定,又能避免因護衛力量被濫用而引發不必要的爭端或混亂。”
“還有封地這一方麵,”朱標目光如炬看著李奧。
“日後,藩王將不會再擁有固定不變的封地。”
“我們計劃讓藩王在各個省份輪流任職,就如同現代的官員交流任職一般。”
“這樣做具有諸多益處,一方麵,藩王們能夠在不同的地域環境和人文背景下,積累豐富多樣的治理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理政能力。”
“另一方麵,也能從根本上防止地方勢力過度集中和膨脹,避免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麵,從而維護國家的整體穩定和統一。”
“而且,”
朱標微微眯起眼睛,“倘若個別藩王在治理地方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卓越非凡、超乎常人的才能,那麽,待我大明的人口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並且具備了一定的工業基礎之後,將來或許會為他們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去海外建國。”
“這不僅能拓展我大明的影響力,也能給那些有能力的藩王一個施展抱負的廣闊空間。”
李奧不禁搖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與調侃:“你倆可真是把製度玩出花了。”
說著,他微微皺眉,麵露疑惑,“前麵不是說讓他們成為藩王,是為了收勳貴武將手裏的兵權麽?怎麽現在又變了?”
徐達笑著插了句,語氣中透著自信與篤定:“陛下已經開始效仿現代的軍區製度了,那些勳貴武將的兵權,慢慢地就會被收到各個軍區手裏。”
“如此一來,以後他們就算心裏想鬧事,也沒那麽容易嘍。”
朱標順著徐達的話,繼續向李奧解釋道:“小李,你看,咱們一方麵,通過借鑒現代的軍區製度。”
“將兵權集中起來,強化中央對軍隊的絕對掌控,確保軍事力量能夠統一調配、高效運轉,從根本上杜絕地方軍事勢力坐大的隱患。”
“另一方麵,對藩王製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讓藩王們從傳統的軍事權力角色中轉變出來,在地方治理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如此雙管齊下,既能保證國家的軍事安全,又能激發地方的發展活力,推動整個大明在各個方麵穩步前行。”
朱元璋笑著點頭,眼神中透著睿智與遠見,補充道“之前說讓藩王收勳貴武將的兵權,那確實隻是一種過渡手段。”
“當時考慮到局勢複雜,需要一個緩衝來逐步調整兵權分配。”
“但隨著對現代軍事管理理念的深入了解,現在看來,軍區製度更加科學合理,能從根本上解決兵權分散的問題。”
“小李,軍區製度是現代比較成熟的軍事管理模式,咱借鑒過來,就能把軍隊管理得更好。
“至於藩王,他們有各自的使命,在地方治理上要是幹得好,以後去海外建國,也是為咱大明開疆拓土。”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揚,帶著幾分得意的神色,瞧了李奧和牛曉乾一眼,而後將目光轉向劉伯溫:“伯溫,給這倆小子再講講新的皇室子女的供養製度,以及藩王勳貴的爵位製度。”
“咱這製度可是經過反複琢磨的,相信能讓他們大開眼界。”
說完,他又貼心地給馬皇後夾了些豆芽,溫柔地說:“來,妹子,多吃點豆芽。”
劉伯溫恭敬地回應道:“是,陛下。”
接著,他不緊不慢地又往碗裏夾了兩筷子牛肉,這才放下碗筷:“陛下深思熟慮,擬定的這新製度意義重大。”
“先說皇室子女的供養,從今年開始,便要削減其三分之二的供給,並且全部換算成寶鈔發放。”
“這一舉措,一方麵能減輕朝廷的財政負擔,畢竟隨著皇室宗親的繁衍,供養開支日益龐大,若不加以節製,恐成國家的沉重負擔。”
“另一方麵,以寶鈔發放,也能讓皇室子女逐漸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學會合理規劃生活,不再過度依賴朝廷的優厚供給,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
“而藩王爵位製度,”
劉伯溫神色嚴肅,緩緩掃視著眾人,“此後將與所有勳貴一視同仁,爵位每傳一代就遞減一個等級,不再有世襲罔替這一舊例。”
“這一變革意義非凡,旨在避免藩王勳貴勢力過度膨脹,進而形成尾大不掉的嚴峻局麵。”
“以往世襲的藩王勳貴製度,使得藩王勳貴家族勢力不斷積累,容易引發諸多問題,不僅可能對地方治理造成幹擾,還可能威脅到朝廷的統治穩定。”
“如今實施爵位遞減製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藩王勳貴的影響力便會逐漸得到合理有效的控製。”
“這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再單純依賴祖宗的蔭庇,坐享其成,而必須憑借自身切實的能力與卓越的功績,去奮力爭取更高的地位與榮耀。”
“如此一來,既能激發他們的進取之心,又能確保整個社會的公平與活力,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
李奧聽完,把嘴裏還沒細嚼的魚丸匆匆吞下,微微轉頭,一臉戲謔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又看著馬皇後道:“阿姨,大叔一下把你家孩子們的供養砍掉三分之二,你不揍他麽?”
馬皇後一聽這話,不禁捂嘴偷笑。
朱元璋見狀,佯裝嗔怒,朝李奧丟去一盒煙,笑罵道:“你小子就知道拿咱打趣。”
盡管他語氣中帶著一絲埋怨,可嘴角卻忍不住微微上揚,眼神裏更是滿是寵溺地看向馬皇後。
馬皇後笑著擺了擺手,緩緩說道:“陛下這麽做自然是為了大明著想,我怎會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她微微停頓,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憂慮:“在現代時,我們也了解到在明末時,我朱家子孫竟有百萬之眾,如此龐大的皇室宗親群體,供養起來耗費了巨額的錢財與物資,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也成了國家的巨大隱患。”
馬皇後微微歎息,“如今陛下提前改革,削減供養,實乃未雨綢繆之舉,能讓朱家子孫學會自食其力,也能為國家減輕不少壓力。”
李奧點著煙,深吸一口,不禁點頭讚同道:“阿姨說滴對,明末的曆史教訓太過深刻。”
“若不加以控製,皇室宗親的龐大開支遲早會拖垮國家經濟,不斷吞噬著國家的財富和百姓的血汗。”
朱元璋目光在李奧和牛曉乾身上來回掃視,開口問道:“小李,小牛,你倆對咱安排的這幾個子女過去學習一事,還有啥異議不?”
李奧和牛曉乾對視一眼,兩人齊刷刷地搖了搖頭。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隨即拿起一旁的電喇叭,喊道:“老二,你帶上你媳婦,老三,老四,老五,朱鏡靜和朱悅寧都過來。”
沒過多久,便見眾人陸陸續續朝著這邊趕來。
老二朱樉帶著秦王妃率先走過來,後麵緊跟著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朱鏡靜和朱悅寧。
他們一同站在朱元璋這桌的一側,他們雖然神色中帶著幾分好奇,但仍不失皇家的端莊儀態。
朱元璋抬眼看向他們,說道:“都靠咱近點,咱有事給你們說。”
眾人聽聞,紛紛默契地靠近了一步,在朱元璋和馬皇後身後圍攏成一圈。
朱元璋鄭重其事道:“咱接下來說的,你們幾個可得好好聽著,一個字都不許外傳,記住了嗎!”
“等今日的宴會散了,你們就回去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明日午時之前務必到咱的乾清宮來,咱安排你們去學習七日。”
朱樉忍不住微微皺起眉頭,眼中滿是疑惑,恭敬地問道:“父皇,這七日學習究竟是要去何處?又會學習些什麽內容?”
朱元璋瞪了朱樉一眼:“明日你們自會知曉,咱都安排好了,讓你們母後和錦兒一同去照顧你們。”
“到了學習的地方,你們一切都得聽從小牛,還有你們母後和錦兒的安排。”
說著,朱元璋伸手指了指牛曉乾,“你們都規規矩矩叫他牛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