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牛曉乾聽到這番話,隻覺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哽住了,滿臉驚愕,他原本以為朱元璋即便強勢,也會對那些功勳卓著的老臣們有所忌憚,卻沒想到這位洪武皇帝的態度竟如此決絕。


    李奧同樣被震撼得呆若木雞,,他雖知曉朱元璋在曆史上手段強硬,卻從未像此刻這般真切地感受到這位帝王的鐵血手腕與果敢決絕。


    朱標見此情景,輕咳一聲,打破了短暫的沉默,笑道:“小李,小牛,我們在現代學習的時候,就對勳貴問題予以了特別關注。這關係到我大明未來的長治久安,不得不慎重對待。”


    “我與父皇,魏國公,誠意伯和宋學士,經過深思熟慮,反複商討,權衡利弊,最終達成一致。”朱標微微停頓,目光中透露出堅定與睿智。


    “與其放任這些勳貴在大明本土肆意妄為,成為國家發展的潛在隱患,倒不如另辟蹊徑,效仿殖民者的做法,將他們派遣至遠方。”


    朱標微微調整坐姿,腰杆挺得更直了,接著侃侃而談:“你倆也知道,如今海外之地廣袤無垠,資源豐富卻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


    “我大明曆經多年休養生息與發展,兵強馬壯,具備向外拓展的實力與底氣。我們可以為這些勳貴提供船隻、物資以及一定數量的軍隊,讓他們奔赴海外,開疆拓土。”


    “如此一來,”朱標神色愈發篤定,語氣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勳貴們在海外有了用武之地,既能滿足他們對權力、財富的追求,又能遠離朝堂,避免在國內滋生事端,擾亂朝綱。”


    “同時,他們在海外建立的據點,還能成為我大明與外界交流的前沿陣地,促進貿易往來,拓展大明的影響力。”


    李奧突然激動的猛拍桌子,道:“既然如此,幹嘛不直接把海外之地打下來,納入大明版圖?搞什麽殖民!我看的小說中,老朱會把諸位皇子分封至海外,建國立業,打下全球,不是更牛逼?”


    李奧話音剛落,牛曉乾忙不迭點頭,雙手還不停地拍著,“對對對!老李這話簡直說到我心坎裏去了。直接把地盤打下來,變成自己的,那才帶勁呢。”


    然而,二人慷慨激昂的言論,換來的卻是在場其他人的哈哈大笑,眾人紛紛搖頭,那模樣就好像在聽兩個小孩子說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似在感歎他們的天真幼稚。


    劉伯溫笑容和藹,臉上的笑意裏卻透著一種曆經世事的睿智與審慎,緩緩開口道:“你們倆的想法固然熱血沸騰,聽著確實讓人精神一振,可治國理政、開疆拓土這般大事,絕非僅憑一腔熱血便能成事的。”


    “你倆有所不知,我大明當下人口總量尚不足五千萬。這乍一聽似乎是個挺龐大的數字,可咱們大明的疆土如此廣袤,把這人口一分攤開來,那真的是捉襟見肘,每個地方分到的人力都很有限,很多地方都還等著人去開墾、去建設呢。”劉伯溫臉上露出一絲無奈,接著道。


    “且不說北方與遼東,這兩處戰略要地亟待大力開發,所需人口資源、物資補給簡直是天文數字。為了這兩地的發展,朝廷必會竭盡全力調配資源。在如此情形下,還奢談海外建國,這與白日做夢又有何異?”


    劉伯溫稍作停頓,目光掃視眾人,神色凝重,“以目前大明的國力與資源儲備,最務實且高效之舉,便是效仿你們近代的殖民之法,巧妙掠奪當地人口與資源。這並非是我等殘忍好殺,而是基於現實考量的無奈之舉。”


    宋濂微微頷首,表情沉靜,眼神中卻有幾分感慨。


    他接過話茬,聲音平和卻擲地有聲:“此舉雖說在道義層麵,或有悖於傳統的‘天和’理念,然而你們後世有句話,說得極為精妙——‘有傷天和,但不傷人和’。”


    “我大明推行此策,並非為了無端屠戮,而是旨在借助海外資源,反哺國內發展,進而造福萬千百姓。”


    在他心中,這是為了天下蒼生的福祉,不得已做出的艱難抉擇,隻要能讓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些許違背傳統理念的做法,也並非不可接受。


    朱元璋一直靜靜聆聽,此時微微眯起雙眼,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光芒,沉穩開口道:“誠意伯,宋學士所言極是。”


    “咱身為一國之君,需從全局考量,權衡利弊。當下,大明國內百廢待興,北方與遼東的發展刻不容緩,這才是重中之重。”


    “至於海外,以殖民之策徐徐圖之,既能積累財富與資源,又能為日後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朱標也在一旁補充道:“小李、小牛,我們明白你們的豪情壯誌,但凡事需循序漸進。”


    “殖民並非終點,它隻是我們邁向更大版圖的第一步罷了。”


    “當下,我們要借助殖民的方式,去獲取海外的資源,增強咱們大明的底蘊,同時也讓國內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發展、去建設。”


    “等到日後我大明國力越發昌盛,人口也變得繁茂起來了,各方麵的條件都成熟了,再去談海外建國之事,那也為時不晚。”


    李奧與牛曉乾聽了眾人這一番有理有據的話後,麵麵相覷,但也不得不承認眾人所言句句在理。


    李奧略顯尷尬地笑道:“我就是看小說時,看到的那些情節,一時激動,就順口那麽一說罷了,哪有你們這樣深思熟慮,想那麽多呀。”


    牛曉乾則是一邊搖頭,一邊感歎:“你們這會還不到五千萬的人口啊…還沒現代的一個省人多呢…這人口一分散開來,不管是搞國內建設,還是想對外擴張,確實都挺難的。”


    李奧聽著牛曉乾的話,目光不自覺地在朱元璋、朱標、劉伯溫等人身上來回掃過,那眼神裏透著一絲複雜的情緒。


    他倒不是對這些人有什麽不滿或者惡意,隻是純粹作為一個現代人,原本懷揣著滿心的期待,想著憑借自己從現代學來的那些知識,在古人麵前好好地顯擺一番,好好地裝一回逼,享受那種被眾人欽佩、誇讚的感覺。


    可如今呢,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不僅沒裝成逼,反而處處被他們那高瞻遠矚的深謀遠慮和腳踏實地的務實考量所“打臉”。


    每一次自己提出的想法,都被他們用合理又周全的理由給駁回了,這讓他心裏著實有些不是滋味。


    沉思片刻後,李奧計上心來,嘴角微微上揚,似乎找到了能扳回一城的話題,於是開口道:“你們嘚吧嘚吧說了這麽多宏偉計劃,這計劃聽起來確實是一個比一個宏大,一個比一個有前景,可不管是殖民擴張,還是建設北方和遼東,哪一樣離得了錢。”


    “就拿老朱發行的那寶鈔來說,你們又不是不清楚它以後麵臨的問題,這寶鈔到後麵貶值那麽厲害,百姓都不願意用了,在市場上流通都成了大難題,關於這點,想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了麽?”


    李奧一邊說著,一邊用挑釁的眼神看著眾人,就等著看他們被問住後那為難的模樣。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此言一出,幾個古人卻都笑盈盈地看著李奧,似乎早就料到他會拋出這樣的問題,根本沒有絲毫被難住的跡象,這反倒讓李奧心裏“咯噔”一下,隱隱覺得自己可能又要“栽跟頭”了。


    朱元璋挑了挑眉,嘴角帶著一抹似有似無的笑意,“你把咱的寶鈔形容得那般不堪,難道你以為咱會注意不到這個問題?”


    說罷,他扭頭對劉伯溫道:“伯溫,給這小子好好說說。”


    劉伯溫笑著掏出手機,在屏幕上熟練地滑動了幾下,“陛下今年年初開始發行的寶鈔,由於沒有準備金製度,且也不回收舊鈔,再加上防偽技術有限,民間偽造現象猖獗,假鈔大量湧入市場,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寶鈔泛濫成災。”


    “發行當年就出現了通貨膨脹,貶值速度極快。”


    “不過,通過在現代這幾日的學習,我等已深知其中利害,也擬定了數條應對之策。”劉伯溫目光炯炯,神色自信滿滿,繼續有條不紊地闡述著。


    “首先,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的準備金製度。初期我們計劃將國庫中的金銀和絲綢,按一定比例作為寶鈔的發行準備金,然後向天下百姓昭告,寶鈔有實實在在的財富作為支撐,以此重塑民眾對寶鈔的信任。”


    “陛下今日早朝就已下令戶部,即刻著手仔細統計國庫各類物資儲備,精確核算可用於支持寶鈔發行的額度。”


    “此後,每印發一批寶鈔,都將嚴格依據準備金的實際情況進行,從源頭上杜絕濫發的可能。”


    “再者,舊鈔回收刻不容緩。”


    劉伯溫輕點手機屏幕,“朝廷將在全國各地設立專門的寶鈔回收點,以舊換新,鼓勵百姓主動將手中的舊鈔兌換成新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元璋到現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飯不頂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飯不頂飽並收藏朱元璋到現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