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表達了自己願意為朝廷效力的決心,又顯得十分謙遜,沒有絲毫的狂妄自大。


    然而,朱元璋聽聞後,隻是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並未立刻做出任何表態。


    他的目光在胡惟庸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後又看向其他大臣,說道:“諸位愛卿,對於主掌遼東之人選,還有其他舉薦嗎?”


    此刻,宋濂自群臣之中走出,恭敬地躬身行禮後,緩緩說道:“陛下,老臣思量再三,以為誠意伯劉伯溫智謀超群,且對邊疆事務亦有相當的了解,若論主掌遼東事務,或許不失為一個上佳人選。”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響起了一陣輕微的議論聲。


    有人點頭表示讚同,認為劉伯溫確實有能力擔當此任;也有人微微皺眉,似乎在思考其中的利弊。


    朱元璋聽後,微微頷首,說道:“伯溫之才,天下共知。”


    “隻是如今他年事漸高,而遼東路途迢迢,環境又極為艱苦,咱著實擔憂他的身體難以承受這般折騰。”


    宋濂知道怎麽回事,卻佯裝不知,欲要繼續陳言,卻被朱元璋抬手打斷:“此事事關重大。”


    緊接著,朱元璋目光如炬,直視著胡惟庸,突然問道“胡相,如今遼東局勢嚴峻,你可願前往遼東坐鎮,為我大明穩固邊疆?”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胡惟庸身上。


    胡惟庸深吸一口氣,而後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禮,不卑不亢地說道:“一切全憑陛下安排。”


    “陛下若信得過微臣,將遼東重任托付於我,微臣自當萬死不辭,拚盡全力守護遼東,定不負陛下聖恩。”


    “但若陛下對遼東事務的安排另有考量,微臣也毫無怨言,定會在現有職位上,為陛下和大明的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番回答滴水不漏,既表明了自己願意為皇帝效命的忠心,又給朱元璋留足了決策空間。


    朱元璋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點頭說道:“很好,胡相,你回去後盡快整理一番關於遼東治理的章程,呈給咱看看。”


    胡惟庸立刻拱手領命:“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定會盡快將遼東章程整理妥當,呈於陛下禦覽。”


    待朱元璋離開朝堂後,大臣們也開始三三兩兩散去。


    李善長在經過胡惟庸身邊時,目光隱晦地與他對視了一下,兩人都沒有言語,但那一瞬間的眼神交匯,仿佛傳遞著某種默契。


    此刻,在乾清宮院內,李奧正陪著朱元璋興致勃勃地打著乒乓球。


    李奧一邊揮拍擊球,一邊說道:“大叔,能不能趕緊把胡惟庸派出去啊,看那些‘看客老爺們’都說劇情太拖遝了。”


    朱元璋揮舞著球拍,回球的同時回應道:“胡惟庸可不是一般人,他身為丞相,又是淮西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想要名正言順、合理地把他外派出去,讓他遠離朝廷權力中心,談何容易啊。”


    他微微皺眉,神情略顯凝重,“況且,咱想要推進後續的變革,要是有個丞相一直在朝堂上蹦躂,諸多事宜哪裏還能順利開展。”


    話音剛落,朱元璋瞅準時機,猛地一個扣球:“你輸了,不玩了。”


    說罷,便隨手丟下了球拍。


    李奧沒好氣道:“你也就贏了我這一把,還好意思說自己贏了?”


    朱元璋卻沒搭理這話茬,而是隨手朝李奧丟過去一根煙:“小李,今日上朝,你看出些什麽門道沒有?”


    李奧接過煙,點燃後吸了一口:“胡惟庸那結黨營私的行徑,簡直不要太明顯,公然拉攏一幫官員為他說話,真是太明顯了。”


    “也難怪你後來,會整出個胡惟庸謀反案呢。”


    朱元璋抽了口煙,緩緩吐出煙圈:“在現代,關於曆史上的胡惟庸到底有沒有真的謀反,其實並沒有確鑿定論。”


    他看向李奧,問道,“你知道咱為啥借著這個由頭,直接就廢除了丞相製度嗎?”


    李奧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肯定是因為胡惟庸謀反,威脅到皇權了啊。”


    朱元璋輕輕搖了搖頭,嗬嗬一笑道:“事情哪有那麽簡單。”


    “咱當了皇帝之後才深切明白,有問題的並非是坐在丞相這個位置上的某個人,而是丞相製度本身。”


    “丞相這個職位,統領百官,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手中權力太過集中。”


    “久而久之,那些官員就算本心不想圍著丞相轉,也由不得他們。”


    “如此發展下去,丞相的勢力隻會越來越龐大,對皇權的威脅也就與日俱增。”


    李奧聽著朱元璋的剖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感慨道:“丞相手握如此重權,確實容易滋生各種問題。”


    “後續的改革,必定會觸及現有官員的諸多利益,要是有個百官之首一直從中作梗,確實會成為很大的阻礙。”


    說到這兒,李奧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神色一正,問道:“大叔,有件事我一直想問,關於土地國有化這個政策,你真打算在大明推行實施嗎?”


    朱元璋眼神堅定,毫不猶豫地回答:“必須實施!”


    李奧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絲戲謔的笑意:“難道你沒看出來,這政策對皇權同樣也是一種衝擊嗎?”


    朱元璋瞥了李奧一眼,沒好氣道:“咱又不是不明事理的傻子,這裏麵的門道咱能看不出來?”


    李奧先是一愣,隨即滿臉疑惑地問道:“既然如此,你為什麽還執意要實施?”


    朱元璋猛地一拍球桌,怒聲道:“娘的!咱在現代學習時才知道,我大明一朝,自咱給兒子們封王起,直至亡國這段時間,土地兼並的罪魁禍首,居然是皇帝與藩王!”


    他氣得滿臉通紅,來回踱步:“那些藩王仗著自己的皇家血脈,在各地肆意妄為、作威作福,瘋狂地圈占土地。”


    “有的藩王,其莊田規模大得驚人,橫跨好幾個縣,當地半數以上的百姓,都被迫淪為他們的佃戶,受盡剝削。”


    朱元璋越說越激動,雙手握拳:“更過分的是,那些皇帝為了滿足一己私欲,或是大肆賞賜親信,也參與到土地兼並的惡行之中!”


    “上行下效,整個官場都被這種貪婪的風氣所侵蝕。”


    “土地都集中在這些少數人手裏,百姓沒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沒了活路,除了揭竿而起,還能有什麽辦法?”


    “我大明的滅亡,固然有諸多因素,但這一點,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斬釘截鐵道:“所以,這土地國有化政策,必須推行!”


    “咱不能眼睜睜看著後世子孫重蹈覆轍,看著大明江山毀在這土地兼並上。”


    “隻有讓土地回到百姓手中,讓他們安居樂業,咱老朱家的江山才能穩如泰山!”


    李奧靜靜聆聽著朱元璋的這一番慷慨陳詞,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敬佩之情。


    他著實沒有料到,朱元璋竟能從曆史的滄桑變遷中,如此透徹地洞悉土地問題的嚴峻性,且對推行改革抱有著這般堅定不移的決心。


    “大叔,你說得在理。”


    “隻是推行土地國有化,必定會遭遇重重阻力。”


    “那些既得利益者,哪會心甘情願地放棄手中緊緊攥著的土地。”


    李奧雙眉緊蹙,滿臉憂慮地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擔憂。


    朱元璋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咱自然清楚這推行過程中會有阻力,但咱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就絕不會懼怕他們。”


    “不管是誰,膽敢阻撓改革大業,咱都絕不輕饒!”


    李奧點了點頭:“那你打算何時開始推行?”


    “還有稅改,這在大明時期也是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就拿人頭稅來說,實在是相當不合理。”


    朱元璋微微歎了口氣,目光望向遠方,神色凝重地說道:“這土地國有化之事,茲事體大,必須慎之又慎。”


    “至於稅改,你說得沒錯,人頭稅確實不合理。”


    “咱盤算著,待那些作物收獲的時候,兩者同步逐步推進。”


    李奧好奇地追問:“能先給我講講你打算怎麽做不?”


    朱元璋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道:“我還在琢磨具體的施行辦法呢。”


    “初步想法是,在土地國有化和稅改這兩件事上,融入現代的‘一國兩製’理念,以及清朝的‘攤丁入畝’製度。”


    李奧滿臉詫異,脫口而出:“啥?‘一國兩製’?攤丁入畝我還能理解,可你要在大明搞‘一國兩製’,這江山日後還能姓朱嗎?”


    “你就不怕到時候跟宋朝似的,被後世曆史寫成什麽東西南北明?”


    朱元璋不禁放聲大笑,抬手輕輕點了點李奧,說道:“你這小子,腦洞可真夠大的!”


    “咱的江山自然永遠姓朱,這一點毋庸置疑。”


    他收起笑容,神色認真起來:“你可別小看我這‘一國兩製’的設想,這可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而是經過我深思熟慮的。”


    話畢,朱元璋微微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我還在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等胡惟庸離開朝堂,那些作物也收獲了,再詳細謀劃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元璋到現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飯不頂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飯不頂飽並收藏朱元璋到現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