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禁也皺起眉頭,麵露難色道:“父皇,以我等身份叫他牛哥,似乎有所不妥吧?叫他兄台已經算是極為尊重的稱呼了。”
朱元璋直接抄起筷子,敲在朱棣的頭上,喝道:“勞資讓你喊啥就喊啥,哼!老四,你別在這兒跟咱強嘴。”
說完,目光掃過四個兒子,冷哼一聲,“就你們那點小心思,咱還能不知道?”
“一天天總端著你們那王爺的架子,還能學到個屁東西?”
“老四,學習的時候,最好讓你母後給你準備好尿不濕,省得到時候尿褲子了,可別怪咱沒提醒你。”
朱棣被敲得腦袋一縮,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但也不敢再吭聲,隻能乖乖低下頭。
牛曉乾還因為朱棣剛才的話而有些尷尬,此刻見朱元璋這般維護自己,心裏那叫一個美,朝眾人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笑了笑,全當是打了招呼。
他心裏卻樂開了花,“臥槽,臥槽?臥槽!老朱真夠哥們,讓未來的永樂大帝叫勞資牛哥!!朱標之前讓他們喊哥,一個個的都隻肯叫兄台,看他爹一發話,他還敢不叫?”
朱元璋餘怒未消,目光掃過眾人,“都給咱聽好了,到了那學習的地方,一切都得聽小牛和你們母後還有錦兒的。誰要是敢不聽話,咱隨時可以過去親自教育他!到時候,可別怪咱不留情麵!”
朱樉見勢不妙,連忙賠著笑,應道:“父皇放心,孩兒一定聽話,絕不敢有絲毫違抗。”
其他幾人見狀,也都紛紛附和,忙不迭地表態會聽從安排,不敢有任何忤逆。
馬皇後眼神中滿是慈愛,溫柔地看著孩子們,輕聲細語地說道:“陛下也是為了你們好,這次學習的機會十分難得,千載難逢。”
“你們就安心過去,沉下心來,多學些有用的東西回來,也好為大明的江山社稷出份力。”
一眾子女聞言,紛紛躬身應是,態度恭敬而誠懇。
朱元璋這才稍稍緩和了臉色,揮揮手道:“都回到位子上繼續吃吧,別忘了明日午時準時來乾清宮找咱就行。”
眾人如蒙大赦,紛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不多時,宴會上的氣氛又逐漸恢複了熱鬧,歡聲笑語再次響起。
牛曉乾看著朱棣離去的背影,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他猛地扭頭,一臉疑惑地對朱元璋道。
“大叔,讓你家那些能征善戰、能打的兒子們都去幹文臣的活,那不是浪費了他們的軍事才能?這多可惜呀!”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深意,緩緩說道:“小牛啊,你這想法有些片麵了。”
“軍事才能,的確是難得的寶貴財富,可治理一個國家,遠遠不是隻靠打仗就能成的。”
朱元璋端起酒杯,輕抿一口:“咱讓他們去接觸地方事務,學習文治之道,並非是要浪費他們的軍事才能,而是要培養他們成為全能型的人才。”
說到這兒,他目光閃爍,興致勃勃地提起:“就拿老四朱棣來說,他可是被你們稱作永樂大帝的。”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若能在文治與武功上都有所建樹,那對大明的未來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以後的天下局勢變幻莫測,說不定哪天又需要他們帶兵出征,那時候有了地方治理的經驗,他們更能懂得如何安撫百姓、籌備糧草,這對戰爭的勝利可是大有裨益。”
牛曉乾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嘴角勾起一抹戲謔的笑容,調侃道:“原來是這樣啊,大叔,你就不怕他們不按照你的想法走,回來後偷偷發展勢力,真的起兵造反麽?”
朱元璋聽後,先是微微一怔,隨即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爽朗而豪邁:“小牛,你小子有意思,竟敢這麽問。”
笑罷,神色恢複嚴肅,眼中透著自信與威嚴,“咱既然敢這麽安排,就不怕他們翻天。伯溫,給小牛說說在現代學到的。”
劉伯溫輕輕放下手中的匯源果汁,神色從容地看向牛曉乾,緩緩說道:“小牛啊,在現代,有一種學問叫做統計學。”
“通過對大量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清晰地洞察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
“而藩王們想發展勢力,就必須有足夠的人手和資源,可在統計學的監控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無所遁形。”
“舉個例子,”
劉伯溫輕抿一口匯源果汁,潤了潤嗓子,“朝廷通過對各地人口、稅收、物資儲備等數據的統計分析,便能清楚知曉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
“藩王若是私自招募大量人手,當地的人口數據就會出現異常波動。”
“若是大量囤積物資,稅收和物資流動的數據也會有所體現。這些異常情況一旦出現,朝廷便能迅速察覺。”
“再看經濟方麵,現代的中央政府掌控著國家的經濟命脈,通過製定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市場,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
“全國的資源、資金、人才都在中央的統籌規劃下合理流動,形成一個龐大而有序的經濟體係。”
“任何個人想要脫離這個體係,獨自發展出足以對抗中央的經濟實力,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而且,”
劉伯溫語氣加重了幾分,“藩王們此次去現代學習,隻要他們用心去看、去學,就會深刻地認識到這種差距。”
“隻要他們心智正常,絕非發了瘋、著了魔,絕對做不出造反之事。”
牛曉乾聽得入神,不住地點頭,臉上的疑惑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豁然開朗的神情:“你這麽一說,我可算明白了,看來你們早就把這些利害關係都看透了。”
朱元璋在一旁看著,滿意地笑了笑,目光中透著對未來的期許,說道:“小牛,小李,這下你們該放心了吧。”
“咱大明的未來,終究還是要靠他們這些年輕人去開拓,但也離不開我們這些老家夥為他們出謀劃策、鋪好道路。”
李奧趕忙朝朱元璋舉起酒杯,滿臉笑意地拍馬屁道:“大叔英明!”
“哈哈~”朱元璋爽朗一笑,笑聲中充滿了豪邁與自信。
他順手拿起電喇叭,大聲喊道:“來,大家一起舉杯,祝咱大明越來越好,繁榮昌盛,千秋萬代!”
眾人聽聞,紛紛熱情高漲地舉杯,仰頭一飲而盡。
-----------------
而在朱元璋在宮裏舉辦家宴的時候,胡惟庸已經匆匆趕到韓國公府上。
胡惟庸滿臉愁容,道:“老師,陛下今日在朝堂上的一係列安排,實在是讓人捉摸不透,您說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而且,在學生下值的時,看到魏國公、誠意伯、宋學士他們,都是一身奇裝異服,朝著禦花園的方向走去。”
“學生覺得奇怪,問了幾個宦官宮女才得知,今日陛下在禦花園舉辦家宴。”
韓國公李善長坐在主位上,神色凝重地聽著胡惟庸的話,手中緩緩轉動著一枚玉佩,許久都沒有吭聲。
胡惟庸見李善長不說話,心中愈發焦急,又道:“老師,陛下今日突然把如此重要的寶鈔事宜交給誠意伯去做,這是不是有意要重用浙東官員,以此來製衡我們淮西子弟的意思?”
李善長深深地看了胡惟庸一眼,“惟庸賢侄,你能察覺到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倒也不枉老夫平日對你的教導。陛下這一舉動,確實有製衡之意。”
李善長站起身來,踱步到窗邊,望著窗外的夜色,繼續說道:“淮西子弟這些年在朝堂上風頭太盛,幾乎占據了朝堂的半壁江山。”
“陛下如今身為帝王,生性逐漸多疑,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這天下是他朱家的天下,他怎能允許朝堂之上有一方勢力獨大呢?”
“浙東黨一直與我們相互製衡,如今陛下讓劉伯溫接手寶鈔事宜,這確實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
“寶鈔之事關乎國家的經濟命脈,誰掌握了這個關鍵,誰就能在朝堂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胡惟庸走到李善長身邊,低聲道:“老師,那我們不能任由陛下這樣做啊。”
“寶鈔之事關乎經濟命脈,若讓劉伯溫借此機會在朝堂站穩腳跟,那對我們淮西集團來說可是巨大的威脅。”
李善長轉過身,輕輕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急什麽,陛下的心思雖難測,但他也不會輕易打破朝堂的平衡。”
“劉伯溫接手寶鈔事宜,看似得了個肥差,實則困難重重。”
“這寶鈔之事,涉及到朝廷的財政收支、民間的經濟流通,其中牽扯的利益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他想要辦好,談何容易。”
胡惟庸皺著眉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老師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在背後給劉伯溫使絆子?”
“暗中攪亂他的計劃,讓他在寶鈔之事上出錯,這樣一來,陛下就會對他失去信任,我們也就少了一個勁敵,對吧?”
李善長微微搖頭,神色有些複雜,既有對局勢的憂慮,又有對胡惟庸的告誡。
他緩緩說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
“你別忘了,陛下昨日才成立了錦衣衛,這可是他的耳目,無孔不入。”
“既然做出這樣的安排,必定會對劉伯溫有所支持,也會密切關注此事的進展。”
“我們若是做得太明顯,反而會引起陛下的反感,到時候,恐怕偷雞不成蝕把米,得不償失。”
-----------------
想改個書名,也不知道改成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朱元璋直接抄起筷子,敲在朱棣的頭上,喝道:“勞資讓你喊啥就喊啥,哼!老四,你別在這兒跟咱強嘴。”
說完,目光掃過四個兒子,冷哼一聲,“就你們那點小心思,咱還能不知道?”
“一天天總端著你們那王爺的架子,還能學到個屁東西?”
“老四,學習的時候,最好讓你母後給你準備好尿不濕,省得到時候尿褲子了,可別怪咱沒提醒你。”
朱棣被敲得腦袋一縮,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但也不敢再吭聲,隻能乖乖低下頭。
牛曉乾還因為朱棣剛才的話而有些尷尬,此刻見朱元璋這般維護自己,心裏那叫一個美,朝眾人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笑了笑,全當是打了招呼。
他心裏卻樂開了花,“臥槽,臥槽?臥槽!老朱真夠哥們,讓未來的永樂大帝叫勞資牛哥!!朱標之前讓他們喊哥,一個個的都隻肯叫兄台,看他爹一發話,他還敢不叫?”
朱元璋餘怒未消,目光掃過眾人,“都給咱聽好了,到了那學習的地方,一切都得聽小牛和你們母後還有錦兒的。誰要是敢不聽話,咱隨時可以過去親自教育他!到時候,可別怪咱不留情麵!”
朱樉見勢不妙,連忙賠著笑,應道:“父皇放心,孩兒一定聽話,絕不敢有絲毫違抗。”
其他幾人見狀,也都紛紛附和,忙不迭地表態會聽從安排,不敢有任何忤逆。
馬皇後眼神中滿是慈愛,溫柔地看著孩子們,輕聲細語地說道:“陛下也是為了你們好,這次學習的機會十分難得,千載難逢。”
“你們就安心過去,沉下心來,多學些有用的東西回來,也好為大明的江山社稷出份力。”
一眾子女聞言,紛紛躬身應是,態度恭敬而誠懇。
朱元璋這才稍稍緩和了臉色,揮揮手道:“都回到位子上繼續吃吧,別忘了明日午時準時來乾清宮找咱就行。”
眾人如蒙大赦,紛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不多時,宴會上的氣氛又逐漸恢複了熱鬧,歡聲笑語再次響起。
牛曉乾看著朱棣離去的背影,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他猛地扭頭,一臉疑惑地對朱元璋道。
“大叔,讓你家那些能征善戰、能打的兒子們都去幹文臣的活,那不是浪費了他們的軍事才能?這多可惜呀!”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深意,緩緩說道:“小牛啊,你這想法有些片麵了。”
“軍事才能,的確是難得的寶貴財富,可治理一個國家,遠遠不是隻靠打仗就能成的。”
朱元璋端起酒杯,輕抿一口:“咱讓他們去接觸地方事務,學習文治之道,並非是要浪費他們的軍事才能,而是要培養他們成為全能型的人才。”
說到這兒,他目光閃爍,興致勃勃地提起:“就拿老四朱棣來說,他可是被你們稱作永樂大帝的。”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若能在文治與武功上都有所建樹,那對大明的未來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以後的天下局勢變幻莫測,說不定哪天又需要他們帶兵出征,那時候有了地方治理的經驗,他們更能懂得如何安撫百姓、籌備糧草,這對戰爭的勝利可是大有裨益。”
牛曉乾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嘴角勾起一抹戲謔的笑容,調侃道:“原來是這樣啊,大叔,你就不怕他們不按照你的想法走,回來後偷偷發展勢力,真的起兵造反麽?”
朱元璋聽後,先是微微一怔,隨即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爽朗而豪邁:“小牛,你小子有意思,竟敢這麽問。”
笑罷,神色恢複嚴肅,眼中透著自信與威嚴,“咱既然敢這麽安排,就不怕他們翻天。伯溫,給小牛說說在現代學到的。”
劉伯溫輕輕放下手中的匯源果汁,神色從容地看向牛曉乾,緩緩說道:“小牛啊,在現代,有一種學問叫做統計學。”
“通過對大量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清晰地洞察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
“而藩王們想發展勢力,就必須有足夠的人手和資源,可在統計學的監控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無所遁形。”
“舉個例子,”
劉伯溫輕抿一口匯源果汁,潤了潤嗓子,“朝廷通過對各地人口、稅收、物資儲備等數據的統計分析,便能清楚知曉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
“藩王若是私自招募大量人手,當地的人口數據就會出現異常波動。”
“若是大量囤積物資,稅收和物資流動的數據也會有所體現。這些異常情況一旦出現,朝廷便能迅速察覺。”
“再看經濟方麵,現代的中央政府掌控著國家的經濟命脈,通過製定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市場,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
“全國的資源、資金、人才都在中央的統籌規劃下合理流動,形成一個龐大而有序的經濟體係。”
“任何個人想要脫離這個體係,獨自發展出足以對抗中央的經濟實力,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而且,”
劉伯溫語氣加重了幾分,“藩王們此次去現代學習,隻要他們用心去看、去學,就會深刻地認識到這種差距。”
“隻要他們心智正常,絕非發了瘋、著了魔,絕對做不出造反之事。”
牛曉乾聽得入神,不住地點頭,臉上的疑惑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豁然開朗的神情:“你這麽一說,我可算明白了,看來你們早就把這些利害關係都看透了。”
朱元璋在一旁看著,滿意地笑了笑,目光中透著對未來的期許,說道:“小牛,小李,這下你們該放心了吧。”
“咱大明的未來,終究還是要靠他們這些年輕人去開拓,但也離不開我們這些老家夥為他們出謀劃策、鋪好道路。”
李奧趕忙朝朱元璋舉起酒杯,滿臉笑意地拍馬屁道:“大叔英明!”
“哈哈~”朱元璋爽朗一笑,笑聲中充滿了豪邁與自信。
他順手拿起電喇叭,大聲喊道:“來,大家一起舉杯,祝咱大明越來越好,繁榮昌盛,千秋萬代!”
眾人聽聞,紛紛熱情高漲地舉杯,仰頭一飲而盡。
-----------------
而在朱元璋在宮裏舉辦家宴的時候,胡惟庸已經匆匆趕到韓國公府上。
胡惟庸滿臉愁容,道:“老師,陛下今日在朝堂上的一係列安排,實在是讓人捉摸不透,您說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而且,在學生下值的時,看到魏國公、誠意伯、宋學士他們,都是一身奇裝異服,朝著禦花園的方向走去。”
“學生覺得奇怪,問了幾個宦官宮女才得知,今日陛下在禦花園舉辦家宴。”
韓國公李善長坐在主位上,神色凝重地聽著胡惟庸的話,手中緩緩轉動著一枚玉佩,許久都沒有吭聲。
胡惟庸見李善長不說話,心中愈發焦急,又道:“老師,陛下今日突然把如此重要的寶鈔事宜交給誠意伯去做,這是不是有意要重用浙東官員,以此來製衡我們淮西子弟的意思?”
李善長深深地看了胡惟庸一眼,“惟庸賢侄,你能察覺到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倒也不枉老夫平日對你的教導。陛下這一舉動,確實有製衡之意。”
李善長站起身來,踱步到窗邊,望著窗外的夜色,繼續說道:“淮西子弟這些年在朝堂上風頭太盛,幾乎占據了朝堂的半壁江山。”
“陛下如今身為帝王,生性逐漸多疑,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這天下是他朱家的天下,他怎能允許朝堂之上有一方勢力獨大呢?”
“浙東黨一直與我們相互製衡,如今陛下讓劉伯溫接手寶鈔事宜,這確實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
“寶鈔之事關乎國家的經濟命脈,誰掌握了這個關鍵,誰就能在朝堂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胡惟庸走到李善長身邊,低聲道:“老師,那我們不能任由陛下這樣做啊。”
“寶鈔之事關乎經濟命脈,若讓劉伯溫借此機會在朝堂站穩腳跟,那對我們淮西集團來說可是巨大的威脅。”
李善長轉過身,輕輕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急什麽,陛下的心思雖難測,但他也不會輕易打破朝堂的平衡。”
“劉伯溫接手寶鈔事宜,看似得了個肥差,實則困難重重。”
“這寶鈔之事,涉及到朝廷的財政收支、民間的經濟流通,其中牽扯的利益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他想要辦好,談何容易。”
胡惟庸皺著眉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老師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在背後給劉伯溫使絆子?”
“暗中攪亂他的計劃,讓他在寶鈔之事上出錯,這樣一來,陛下就會對他失去信任,我們也就少了一個勁敵,對吧?”
李善長微微搖頭,神色有些複雜,既有對局勢的憂慮,又有對胡惟庸的告誡。
他緩緩說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
“你別忘了,陛下昨日才成立了錦衣衛,這可是他的耳目,無孔不入。”
“既然做出這樣的安排,必定會對劉伯溫有所支持,也會密切關注此事的進展。”
“我們若是做得太明顯,反而會引起陛下的反感,到時候,恐怕偷雞不成蝕把米,得不償失。”
-----------------
想改個書名,也不知道改成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