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家人團聚上
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作者:第八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此刻,朝廷竟然從各地抽調了如此眾多的精銳之師前來圍剿保寧府,那麽後方定然空虛無防。
那些農民起義軍又豈會放過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呢?他們勢必會趁機興風作浪、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麵對這種局麵,朝廷若想再次出手鎮壓住這些蠢蠢欲動的起義軍,恐怕就得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
不僅如此,稍有不慎甚至還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速大明王朝走向覆滅的進程,使得其滅亡之日大大提前到來。
再者說了,若是沒了崇禎這位名正言順的正統皇帝坐鎮朝堂,僅憑江南地區的那幫子人,那可真是成不了什麽氣候。
畢竟,他們平日裏除了相互之間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之外,幾乎一無是處。指望這樣一群烏合之眾能夠成就一番大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議事很快結束,蘇明哲等人也已經離開,秦思源繼續處理起事務來,他要把所有事情先安排好。
夜幕快要降臨之時,一個人影輕手輕腳地走進了房間。
來人正是林伯俊,隻見他壓低聲音說道:“大人,老夫人已經回來了,特地吩咐小人來請您過去用飯呢”。
坐在書桌前的秦思源聽到這話,緩緩抬起頭來,目光投向窗外那已然快要黑下來的天空。
他似乎有些恍惚,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原來時間已經這麽晚了。
今天母親歸來,他竟然差點給忘了,畢竟再過不久自己就要出征,此番相聚確實意義非凡。
秦思源輕輕地將手中的毛筆放在筆架上,然後站起身來,一邊活動著有些僵硬的身體,一邊問道:“晚宴準備得如何了?都有哪些人會出席?”。
林伯俊微微躬身,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大人,您的爺爺、父親、二叔還有弟弟都已到齊,正等著您過去呢”。
說罷,他偷眼瞄了一下秦思源的神色,心中暗自歎息一聲,因為他在此處侍奉已久,對於秦家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自然心知肚明,所以在這種敏感話題上,他向來不敢多嘴半句。
果不其然,秦思源一聽這話,原本平靜的麵容瞬間泛起一絲陰霾。
但隨即,他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硬生生地將心頭的不滿壓了下去。
他心裏很清楚,這場晚宴必定是母親精心安排的,即便自己再不情願,也斷沒有拒絕的道理。
再說那李秀娘,盡管一生飽經風霜、曆經磨難,但她始終心心念念著家庭的和睦。
尤其是對於秦思源的聲譽和前途,更是看得比什麽都重要,她明知見到秦天明時自己定會渾身不自在,然而人言可畏啊!
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於家族的團結與和諧格外看重,如果稍有差池,便可能招來世人的指指點點和非議指責。
不過秦思源根本就不這樣想,狗屁的家庭和諧,他看了一眼林伯俊,問道,“讓你關注的事情怎麽樣了?他們兩個現在在做什麽?”。
他說的是自己的兩個便宜哥哥,這兩個家夥被老爺子弄回去後,在家族的支持下開辦了工坊。
老爺子的想法很簡單明了,就是希望那兩個人能夠安分守己一些,每天無所事事地混日子,等著坐享其成就行了。
然而,秦思源心裏卻跟明鏡兒似的,他壓根兒就不認為那倆家夥會如此乖巧順從,絕對會暗地裏搗鼓出些亂子來。
此時的林伯俊可謂是左右為難啊!插手這樣的家務事,實在不是什麽明智之舉,但沒辦法呀,上頭交代下來的任務,就算再棘手也得硬著頭皮去辦。
隻見林伯俊擦了擦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小心翼翼地開口道:“老太爺特意調撥了一大筆銀子給您的父親,然後呢,他領著您的兩位兄長一口氣開辦了十幾家工坊……”。
聽到這裏,秦思源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追問道:“那麽,這些工坊可有依法依規行事?”。
林伯俊被問得有些心慌意亂,結結巴巴地回應道:“這個嘛……好像、好像聽說有拖欠工人工資,不給人家付薪酬之類的情況出現……”。
秦思源冷笑一聲,臉上露出一抹邪魅的笑容,心中暗想:哼,我早就料到這幫人不可能老老實實地正正經經做生意,滿腦子淨想著如何走歪門邪道撈好處。
緊接著,秦思源目光犀利地掃了林伯俊一眼,語氣嚴肅地吩咐道:“從現在開始,給我死死盯住他們,把他們違法犯罪的證據統統搜集起來,聽清楚了沒有?”。
林伯俊無奈,隻能點點頭,秦思源也不理會,收拾了一下就大踏步的前往飯廳。
此時此刻,飯廳之中非常熱鬧,秦文蘊端坐上首之位,他左側,秦天明則陰沉著臉端坐於椅上,那模樣仿佛心頭壓著千斤重擔一般。
與之相對應的,右側坐著的李秀娘卻是麵帶微笑,神色從容淡定,渾身一副貴婦人的打扮,望之猶如二十許婦人模樣。
\"秀娘啊,依老夫之見,你還是應當搬回秦府居住為宜,再者,如今你時常在外拋頭露麵,終究是有失妥當啊!\" ,秦文蘊輕撫著下巴上的胡須,緩緩開口道。
這些年來,這位秦家老太爺可謂是養尊處優,整日深居簡出,躲在秦府這座大宅子裏,幾乎不曾踏出大門一步。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這般安逸的生活似乎反倒讓他的身子骨越發硬朗起來,麵色更是顯得極為紅潤,猶如煥發了第二春一般。
反觀秦天明,卻與乃父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短短數年之間,他仿佛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原本炯炯有神的雙眼此刻已然深陷進眼眶之中,滿頭烏發也已變得花白如雪,看上去竟與秦文蘊差不多年紀似的。
麵對秦文蘊的話語,李秀娘僅是微微一笑,並未直接回應老太爺的提議。
她稍作停頓後,方才輕聲說道:\"兒媳此舉實乃為了幫助思源,父親或許並不知曉”。
“養濟院中所收容的那些孩子們皆需讀書習武,待到日後學有所成之時,他們皆有望成為低級吏員呢\"。
那些農民起義軍又豈會放過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呢?他們勢必會趁機興風作浪、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麵對這種局麵,朝廷若想再次出手鎮壓住這些蠢蠢欲動的起義軍,恐怕就得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
不僅如此,稍有不慎甚至還有可能會進一步加速大明王朝走向覆滅的進程,使得其滅亡之日大大提前到來。
再者說了,若是沒了崇禎這位名正言順的正統皇帝坐鎮朝堂,僅憑江南地區的那幫子人,那可真是成不了什麽氣候。
畢竟,他們平日裏除了相互之間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之外,幾乎一無是處。指望這樣一群烏合之眾能夠成就一番大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議事很快結束,蘇明哲等人也已經離開,秦思源繼續處理起事務來,他要把所有事情先安排好。
夜幕快要降臨之時,一個人影輕手輕腳地走進了房間。
來人正是林伯俊,隻見他壓低聲音說道:“大人,老夫人已經回來了,特地吩咐小人來請您過去用飯呢”。
坐在書桌前的秦思源聽到這話,緩緩抬起頭來,目光投向窗外那已然快要黑下來的天空。
他似乎有些恍惚,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原來時間已經這麽晚了。
今天母親歸來,他竟然差點給忘了,畢竟再過不久自己就要出征,此番相聚確實意義非凡。
秦思源輕輕地將手中的毛筆放在筆架上,然後站起身來,一邊活動著有些僵硬的身體,一邊問道:“晚宴準備得如何了?都有哪些人會出席?”。
林伯俊微微躬身,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大人,您的爺爺、父親、二叔還有弟弟都已到齊,正等著您過去呢”。
說罷,他偷眼瞄了一下秦思源的神色,心中暗自歎息一聲,因為他在此處侍奉已久,對於秦家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自然心知肚明,所以在這種敏感話題上,他向來不敢多嘴半句。
果不其然,秦思源一聽這話,原本平靜的麵容瞬間泛起一絲陰霾。
但隨即,他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硬生生地將心頭的不滿壓了下去。
他心裏很清楚,這場晚宴必定是母親精心安排的,即便自己再不情願,也斷沒有拒絕的道理。
再說那李秀娘,盡管一生飽經風霜、曆經磨難,但她始終心心念念著家庭的和睦。
尤其是對於秦思源的聲譽和前途,更是看得比什麽都重要,她明知見到秦天明時自己定會渾身不自在,然而人言可畏啊!
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於家族的團結與和諧格外看重,如果稍有差池,便可能招來世人的指指點點和非議指責。
不過秦思源根本就不這樣想,狗屁的家庭和諧,他看了一眼林伯俊,問道,“讓你關注的事情怎麽樣了?他們兩個現在在做什麽?”。
他說的是自己的兩個便宜哥哥,這兩個家夥被老爺子弄回去後,在家族的支持下開辦了工坊。
老爺子的想法很簡單明了,就是希望那兩個人能夠安分守己一些,每天無所事事地混日子,等著坐享其成就行了。
然而,秦思源心裏卻跟明鏡兒似的,他壓根兒就不認為那倆家夥會如此乖巧順從,絕對會暗地裏搗鼓出些亂子來。
此時的林伯俊可謂是左右為難啊!插手這樣的家務事,實在不是什麽明智之舉,但沒辦法呀,上頭交代下來的任務,就算再棘手也得硬著頭皮去辦。
隻見林伯俊擦了擦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小心翼翼地開口道:“老太爺特意調撥了一大筆銀子給您的父親,然後呢,他領著您的兩位兄長一口氣開辦了十幾家工坊……”。
聽到這裏,秦思源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追問道:“那麽,這些工坊可有依法依規行事?”。
林伯俊被問得有些心慌意亂,結結巴巴地回應道:“這個嘛……好像、好像聽說有拖欠工人工資,不給人家付薪酬之類的情況出現……”。
秦思源冷笑一聲,臉上露出一抹邪魅的笑容,心中暗想:哼,我早就料到這幫人不可能老老實實地正正經經做生意,滿腦子淨想著如何走歪門邪道撈好處。
緊接著,秦思源目光犀利地掃了林伯俊一眼,語氣嚴肅地吩咐道:“從現在開始,給我死死盯住他們,把他們違法犯罪的證據統統搜集起來,聽清楚了沒有?”。
林伯俊無奈,隻能點點頭,秦思源也不理會,收拾了一下就大踏步的前往飯廳。
此時此刻,飯廳之中非常熱鬧,秦文蘊端坐上首之位,他左側,秦天明則陰沉著臉端坐於椅上,那模樣仿佛心頭壓著千斤重擔一般。
與之相對應的,右側坐著的李秀娘卻是麵帶微笑,神色從容淡定,渾身一副貴婦人的打扮,望之猶如二十許婦人模樣。
\"秀娘啊,依老夫之見,你還是應當搬回秦府居住為宜,再者,如今你時常在外拋頭露麵,終究是有失妥當啊!\" ,秦文蘊輕撫著下巴上的胡須,緩緩開口道。
這些年來,這位秦家老太爺可謂是養尊處優,整日深居簡出,躲在秦府這座大宅子裏,幾乎不曾踏出大門一步。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這般安逸的生活似乎反倒讓他的身子骨越發硬朗起來,麵色更是顯得極為紅潤,猶如煥發了第二春一般。
反觀秦天明,卻與乃父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短短數年之間,他仿佛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原本炯炯有神的雙眼此刻已然深陷進眼眶之中,滿頭烏發也已變得花白如雪,看上去竟與秦文蘊差不多年紀似的。
麵對秦文蘊的話語,李秀娘僅是微微一笑,並未直接回應老太爺的提議。
她稍作停頓後,方才輕聲說道:\"兒媳此舉實乃為了幫助思源,父親或許並不知曉”。
“養濟院中所收容的那些孩子們皆需讀書習武,待到日後學有所成之時,他們皆有望成為低級吏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