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周府密謀中
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作者:第八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承疇輕輕地咳嗽了一聲,然後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首輔大人啊,要想對保寧府采取招安安撫之策,那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如今的保寧府已然發展到如此規模和程度,就算是秦思源有心想要撫,恐怕其他那些人也決然不會應允的呀”。
周延儒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洪承疇的觀點,緊接著問道:“那麽依彥演你之見,那位熊寧元是否會響應朝廷的征召前來京城呢?”。
洪承疇略微沉吟片刻之後,方才回答道:“這個嘛……下官確實難以確切知曉”。
“按理來說,熊寧元應當也是被逼無奈之舉,但下官個人覺得倘若他能夠應詔入京,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周延儒一聽頓時來了興致,連忙追問道:“哦?願聞其詳,請快快說來聽聽”。
洪承疇不緊不慢地解釋道:“首輔大人您不妨仔細思量一番,如果熊寧元願意奉詔進京述職,那不正好說明他內心深處依然向著我們大明朝廷麽?”。
“如此一來,咱們這邊就能多出一個真正了解保寧府內情之人”。
周延儒再次微微點頭表示讚同,隨即話鋒一轉,繼續問道:“那你剛才所說的剿滅保寧府需要動用十萬精銳以及二十萬輔兵,這話究竟又是何意呢?”。
洪承疇不禁輕歎一口氣,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緒,組織好言辭之後,這才開始將自己所掌握的關於保寧府的真實情況一五一十、毫無保留地講述給周延儒聽。
甚至連一絲一毫的增減都未曾有過,隻因他實在擔心稍有差池便會誤事,影響了周延儒的判斷。
這一說就是半個時辰,周延儒還時不時的提問,問得非常仔細。
說完之後,屋子裏頓時就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消化這些信息,實在是太震撼了。
特別是聽說這是一個十幾歲孩子幾年時間做出來的事情後,都覺得有些天方夜譚。
良久之後,周延儒麵色凝重地開口問道:“這些情況可都是真的嗎?”。
他的聲音聽起來略微有些幹啞,仿佛剛剛經曆了一場激烈的爭吵,情緒明顯有些激動,甚至顯得有些上頭。
洪承疇則不緊不慢地回應道:“首輔大人若是對此心存疑慮,大可派遣人手前去調查核實”。
“如今的保寧府已然成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其威脅程度比起那建奴和農民軍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他一邊說著,一邊微微皺起眉頭,似乎對當前的局勢深感憂慮。
“啪!”隻聽得一聲巨響,周延儒猛地用力拍了一下麵前的桌子,怒目圓睜,大聲嗬斥道:“好個朱燮元,犯下如此重罪,就是讓他死一萬次都難以饒恕其罪過,實在是該死至極!”。
他滿臉怒容,額頭上青筋暴起,顯然已是憤怒到了極點。
一旁的梁廷棟見狀,也連忙附和著說道:“的確如此啊!若不是四年前他刻意隱瞞實情,保寧府又怎會演變成今日這般局麵?他著實難辭其咎!”。
聽到這話,洪承疇不禁微微一怔,但隨即還是忍不住替朱燮元辯解了一句:“朱總督後來想必也曾試圖打壓保寧府的勢力”。
“隻是無奈被那奢崇明和安邦彥死死拖住,無法全力施為罷了”。
然而,他的話音剛落,便感覺到周延儒冷冷地向自己投來了一瞥。
其實,對於朱燮元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周延儒心裏自然是再清楚不過的。
但此時此刻,形勢逼人,他們必須將所有的罪責都推到朱燮元的身上,哪怕明知其中或許存在一些冤屈,也隻能先顧全大局了。
畢竟,總得有人出來承擔這份責任,才能給朝廷上下一個交代。
洪承疇不愧久經沙場、心思機敏之人,他幾乎瞬間就洞察到了當前局勢背後隱藏的深意——這分明就是要給朱燮元定下罪名!
如此重大的失誤,若沒有一個位高權重且有足夠影響力的人物挺身而出承擔責任,如何向朝堂之上以及整個朝廷交差呢?想到此處,他不禁在心中暗暗歎息一聲。
其實對於朱燮元這個人,洪承疇內心深處一直懷著敬意,若非受到來自各方勢力的重重逼迫與壓力,他實在不願走到今天這般田地。
此時,梁廷棟插話道:“倘若所言之事皆屬實情,那保寧府的問題可真是棘手得很”。
“咱們手中現有的兵力若是過少,恐怕此番前去隻會落得個大敗而歸的下場”。
周延儒微微皺起眉頭,沉吟片刻後緩緩開口道:“這的確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啊!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國力艱難”。
“幾十萬大軍每日所需糧草輜重消耗巨大,簡直就是個無底洞……”,說到這裏,他無奈地搖了搖頭。
洪承疇坐在一旁始終沉默不語,對於周延儒所言,他自是心知肚明。
這種情況下,若是兵馬數量不足,這燙手山芋般的任務他是斷斷不會接手的。
畢竟誰都不願意去做那種明知必死無疑還要硬著頭皮往上衝的傻事。
梁廷棟見洪承疇毫無回應之意,便又低頭暗自仔細琢磨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來對著周延儒說道:“首輔大人,依下官之見,洪總督方才所說不無道理,如果出兵剿滅保寧府,若兵馬太少,隻怕難以成功”。
他身為堂堂兵部尚書,對於戰事自然有著頗為深厚的了解和經驗。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精心盤算之後,對於洪承疇所提出的參戰人數表示較為認同。
倘若派出的人馬過少,一旦遭遇戰敗之局,那後果必將不堪設想,屆時所要承擔的戰敗責任,絕非任何人所能輕易承受得起。
周延儒又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呢?然而,他同樣麵臨著自身難以言說的苦衷。
眾人皆眼巴巴地盯著保寧府這塊肥肉,妄圖從中分得一杯羹,但真到了需要他們有所付出之時,卻一個個麵露難色,百般推脫。
話雖說得漂亮動聽,但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啊!這可是牽涉到數十萬人參與的浩大戰爭,其中所需耗費的銀兩簡直不計其數。
粗略估算下來,少說也得數百萬兩銀子,甚至很有可能會高達上千萬兩之巨。
“如今的保寧府已然發展到如此規模和程度,就算是秦思源有心想要撫,恐怕其他那些人也決然不會應允的呀”。
周延儒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洪承疇的觀點,緊接著問道:“那麽依彥演你之見,那位熊寧元是否會響應朝廷的征召前來京城呢?”。
洪承疇略微沉吟片刻之後,方才回答道:“這個嘛……下官確實難以確切知曉”。
“按理來說,熊寧元應當也是被逼無奈之舉,但下官個人覺得倘若他能夠應詔入京,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周延儒一聽頓時來了興致,連忙追問道:“哦?願聞其詳,請快快說來聽聽”。
洪承疇不緊不慢地解釋道:“首輔大人您不妨仔細思量一番,如果熊寧元願意奉詔進京述職,那不正好說明他內心深處依然向著我們大明朝廷麽?”。
“如此一來,咱們這邊就能多出一個真正了解保寧府內情之人”。
周延儒再次微微點頭表示讚同,隨即話鋒一轉,繼續問道:“那你剛才所說的剿滅保寧府需要動用十萬精銳以及二十萬輔兵,這話究竟又是何意呢?”。
洪承疇不禁輕歎一口氣,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緒,組織好言辭之後,這才開始將自己所掌握的關於保寧府的真實情況一五一十、毫無保留地講述給周延儒聽。
甚至連一絲一毫的增減都未曾有過,隻因他實在擔心稍有差池便會誤事,影響了周延儒的判斷。
這一說就是半個時辰,周延儒還時不時的提問,問得非常仔細。
說完之後,屋子裏頓時就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消化這些信息,實在是太震撼了。
特別是聽說這是一個十幾歲孩子幾年時間做出來的事情後,都覺得有些天方夜譚。
良久之後,周延儒麵色凝重地開口問道:“這些情況可都是真的嗎?”。
他的聲音聽起來略微有些幹啞,仿佛剛剛經曆了一場激烈的爭吵,情緒明顯有些激動,甚至顯得有些上頭。
洪承疇則不緊不慢地回應道:“首輔大人若是對此心存疑慮,大可派遣人手前去調查核實”。
“如今的保寧府已然成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其威脅程度比起那建奴和農民軍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他一邊說著,一邊微微皺起眉頭,似乎對當前的局勢深感憂慮。
“啪!”隻聽得一聲巨響,周延儒猛地用力拍了一下麵前的桌子,怒目圓睜,大聲嗬斥道:“好個朱燮元,犯下如此重罪,就是讓他死一萬次都難以饒恕其罪過,實在是該死至極!”。
他滿臉怒容,額頭上青筋暴起,顯然已是憤怒到了極點。
一旁的梁廷棟見狀,也連忙附和著說道:“的確如此啊!若不是四年前他刻意隱瞞實情,保寧府又怎會演變成今日這般局麵?他著實難辭其咎!”。
聽到這話,洪承疇不禁微微一怔,但隨即還是忍不住替朱燮元辯解了一句:“朱總督後來想必也曾試圖打壓保寧府的勢力”。
“隻是無奈被那奢崇明和安邦彥死死拖住,無法全力施為罷了”。
然而,他的話音剛落,便感覺到周延儒冷冷地向自己投來了一瞥。
其實,對於朱燮元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周延儒心裏自然是再清楚不過的。
但此時此刻,形勢逼人,他們必須將所有的罪責都推到朱燮元的身上,哪怕明知其中或許存在一些冤屈,也隻能先顧全大局了。
畢竟,總得有人出來承擔這份責任,才能給朝廷上下一個交代。
洪承疇不愧久經沙場、心思機敏之人,他幾乎瞬間就洞察到了當前局勢背後隱藏的深意——這分明就是要給朱燮元定下罪名!
如此重大的失誤,若沒有一個位高權重且有足夠影響力的人物挺身而出承擔責任,如何向朝堂之上以及整個朝廷交差呢?想到此處,他不禁在心中暗暗歎息一聲。
其實對於朱燮元這個人,洪承疇內心深處一直懷著敬意,若非受到來自各方勢力的重重逼迫與壓力,他實在不願走到今天這般田地。
此時,梁廷棟插話道:“倘若所言之事皆屬實情,那保寧府的問題可真是棘手得很”。
“咱們手中現有的兵力若是過少,恐怕此番前去隻會落得個大敗而歸的下場”。
周延儒微微皺起眉頭,沉吟片刻後緩緩開口道:“這的確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啊!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國力艱難”。
“幾十萬大軍每日所需糧草輜重消耗巨大,簡直就是個無底洞……”,說到這裏,他無奈地搖了搖頭。
洪承疇坐在一旁始終沉默不語,對於周延儒所言,他自是心知肚明。
這種情況下,若是兵馬數量不足,這燙手山芋般的任務他是斷斷不會接手的。
畢竟誰都不願意去做那種明知必死無疑還要硬著頭皮往上衝的傻事。
梁廷棟見洪承疇毫無回應之意,便又低頭暗自仔細琢磨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來對著周延儒說道:“首輔大人,依下官之見,洪總督方才所說不無道理,如果出兵剿滅保寧府,若兵馬太少,隻怕難以成功”。
他身為堂堂兵部尚書,對於戰事自然有著頗為深厚的了解和經驗。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精心盤算之後,對於洪承疇所提出的參戰人數表示較為認同。
倘若派出的人馬過少,一旦遭遇戰敗之局,那後果必將不堪設想,屆時所要承擔的戰敗責任,絕非任何人所能輕易承受得起。
周延儒又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呢?然而,他同樣麵臨著自身難以言說的苦衷。
眾人皆眼巴巴地盯著保寧府這塊肥肉,妄圖從中分得一杯羹,但真到了需要他們有所付出之時,卻一個個麵露難色,百般推脫。
話雖說得漂亮動聽,但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啊!這可是牽涉到數十萬人參與的浩大戰爭,其中所需耗費的銀兩簡直不計其數。
粗略估算下來,少說也得數百萬兩銀子,甚至很有可能會高達上千萬兩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