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大戰序幕六
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作者:第八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鄧玘輕輕頷首,表示認可朱燮元的觀點,他心中自然明白大明那些官僚們的品行究竟如何。
這些人平日裏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往往不堪大用。
朱燮元擺了擺手,示意不再談論那個令人不快的話題:“罷了,隨他去吧,由著他折騰就是,咱們還是將注意力集中到戰事上來”。
接著,他麵色凝重地說道:“保寧府可不好攻打啊!如今那保寧府已然改姓秦氏,我方派往那裏的探子更是杳無音信,仿佛人間蒸發一般”。
說到此處,朱燮元不禁長歎一聲:“此等情形實非吉兆,你行事一定要萬分謹慎才是”。
“唉……就連魯神通那般猛將都身陷保寧府,至今生死未卜,著實讓人憂心忡忡呐”。
鄧玘的眼神閃爍不定,其實關於保寧府的狀況,他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但他始終堅信,憑借己方五萬之眾,其中更有兩萬精銳之士,想要剿滅一個小小的保寧府絕非難事。
畢竟如此規模的軍力,即便是放到關外與那些凶悍的韃子交鋒,也能周旋一二。
若不是朱燮元力排眾議極力推動此事,恐怕這場戰役根本就無法付諸實施。
“還有一件至關重要之事需得告知於你,那便是從前方歸來的這一萬士卒,你務必要謹慎調用”。
“為避免此事牽連過廣、影響過重,就連主將我都未曾召回”,朱燮元一臉凝重地說道,其目光如炬,緊緊盯著麵前的鄧玘。
“然而,你絕不可令此一萬之眾傷亡慘重。倘若真出現這般狀況,即便本督有心袒護,怕也是難以向眾人有所交待”。
“其中利害關係,想必無需我再多言,你可清楚明了?”,朱燮元的語氣愈發嚴肅起來,仿佛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在了在場所有人的心間。
“末將深知其中要害,定然不會有絲毫輕敵冒進之舉!”鄧玘趕忙抱拳行禮,斬釘截鐵地應道,他的神情堅定無比,透露出一股勇往直前卻又不失沉穩的氣勢。
朱燮元滿意的點點頭,“本督還是相信你的,你也下去準備吧,後日本督給你們送行”。
“末將告退,這就回去準備”,鄧玘恭敬的行禮離開。
鄧玘大踏步的走回了中軍大帳,然後馬上讓親兵擊鼓聚將。
“咚咚咚咚”,大鼓激烈的響起,整個大營全部躁動起來,所有千戶以上的將領全部全都匆匆往中軍大帳跑來。
三通鼓後,幾十名將領整齊的站在了大營裏麵,按照官職高低排列起來。
軍記官開始點數,但是數了一遍之後就皺起了眉頭,又拿出文書開始一一點名。
一刻鍾之後,軍記官才上前報告,“啟稟將軍,有個偏將沒有前來”。
“這三個混蛋,竟敢違抗軍令!”鄧玘怒發衝冠,拍案而起。
此時,一名校尉上前稟報:“將軍息怒,屬下已派人去催促三位將軍了”。
鄧玘冷哼一聲,“再去催,若是他們還敢拖延,軍法處置!”。
而此時的三個偏將正在一起喝酒,他們就是前麵演練的三個統領,分別是矛兵統領蔣雄,弓箭手統領吳雲青,刀兵統領王誌軍。
這三人都是前線調回的那一萬精銳的偏將,他們分別帶領三千刀兵、五千矛兵,兩千弓箭手。
這三人同是總兵侯良柱的心腹,這一萬人也是駐紮在永寧前線的精銳人馬,也是侯良柱的依靠。
但是這次侯良柱沒有被朱燮元調回,隻是讓他把麾下這一萬精銳調回,這讓侯良柱非常不喜。
但是迫於朱燮元的壓力又不得不遵令,而且侯良柱和鄧玘有點不對付,主要還是四川總兵這個位置造成的。
因此這三人有點不把鄧玘放在眼裏,於是在戰鼓聲響起的時候,隻是讓十個千戶前去,他們自己則還在一起喝酒。
“老吳”,蔣雄喊了一聲,“咱們這樣是不是有點不好?畢竟這是朱總督的命令”。
吳雲青重重的把酒杯放在了桌子上,“怕他幹什麽?這裏說是五萬人,有戰力就隻有我們”。
“這一萬人可是我們親手訓練的,千戶、百戶都是我們親手提拔的,他能把我們怎麽樣?”。
王誌軍嘿嘿一笑,“老吳說得對,十個千戶去了就很給他麵子了,他還想怎麽樣?”。
蔣雄還是有些猶豫,“話是這麽說,但是麵子還是要給點的,畢竟這次是朱總督安排的”。
就在此時,一匹快馬跑了過來,從上麵跳下一個千戶,剛到門口就大聲喊道,“大哥,鄧總兵讓我來喊你們”。
此人是吳雲青的堂弟吳磊,也是他麾下的一個千戶。
蔣雄此時插話進來:“老吳啊,依我看,咱們還是跑這一趟吧,畢竟那人若真要動起軍法來,可真是個不小的麻煩呢!”。
吳雲青聽後微微皺起眉頭,沉思片刻,隨後朝著門外大聲喊道:“小虎!速帶五十人隨本將來此,與吾一同前往!”。
隻聽得一聲響亮的回應傳來:“遵命!”緊接著,便見一名虎背熊腰的年輕將領領著五十名精壯士兵快步來到跟前。
就這樣,吳雲青、蔣雄以及另外兩人率領著六七十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著中軍大帳進發。
待到了大帳之外,吳雲青抬手示意親兵們留在原地等候,而後他們四人則神態自若、不緊不慢地走進了營帳之中。
剛一踏入大帳,四人便齊聲拱手施禮道:“末將等參見將軍!”。
隻見坐在上方的鄧玘麵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他那雙銳利的眼睛死死地盯著眼前的四人,冷冷地質問道:“爾等為何竟敢如此姍姍來遲?”。
麵對鄧玘的質問,吳雲青不慌不忙地向前邁出一步,抱拳回答道:“回稟副總兵大人,請恕我等冒犯之罪”。
“方才我等正在緊急商議軍機要事,一時之間竟未能留意到時間流逝,故而有所延誤,還望大人海涵”。
鄧玘的臉色依舊陰沉似水,但卻沒有說話,一時間大帳內鴉雀無聲,眾人全都沉默不語。
這些人平日裏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往往不堪大用。
朱燮元擺了擺手,示意不再談論那個令人不快的話題:“罷了,隨他去吧,由著他折騰就是,咱們還是將注意力集中到戰事上來”。
接著,他麵色凝重地說道:“保寧府可不好攻打啊!如今那保寧府已然改姓秦氏,我方派往那裏的探子更是杳無音信,仿佛人間蒸發一般”。
說到此處,朱燮元不禁長歎一聲:“此等情形實非吉兆,你行事一定要萬分謹慎才是”。
“唉……就連魯神通那般猛將都身陷保寧府,至今生死未卜,著實讓人憂心忡忡呐”。
鄧玘的眼神閃爍不定,其實關於保寧府的狀況,他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但他始終堅信,憑借己方五萬之眾,其中更有兩萬精銳之士,想要剿滅一個小小的保寧府絕非難事。
畢竟如此規模的軍力,即便是放到關外與那些凶悍的韃子交鋒,也能周旋一二。
若不是朱燮元力排眾議極力推動此事,恐怕這場戰役根本就無法付諸實施。
“還有一件至關重要之事需得告知於你,那便是從前方歸來的這一萬士卒,你務必要謹慎調用”。
“為避免此事牽連過廣、影響過重,就連主將我都未曾召回”,朱燮元一臉凝重地說道,其目光如炬,緊緊盯著麵前的鄧玘。
“然而,你絕不可令此一萬之眾傷亡慘重。倘若真出現這般狀況,即便本督有心袒護,怕也是難以向眾人有所交待”。
“其中利害關係,想必無需我再多言,你可清楚明了?”,朱燮元的語氣愈發嚴肅起來,仿佛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在了在場所有人的心間。
“末將深知其中要害,定然不會有絲毫輕敵冒進之舉!”鄧玘趕忙抱拳行禮,斬釘截鐵地應道,他的神情堅定無比,透露出一股勇往直前卻又不失沉穩的氣勢。
朱燮元滿意的點點頭,“本督還是相信你的,你也下去準備吧,後日本督給你們送行”。
“末將告退,這就回去準備”,鄧玘恭敬的行禮離開。
鄧玘大踏步的走回了中軍大帳,然後馬上讓親兵擊鼓聚將。
“咚咚咚咚”,大鼓激烈的響起,整個大營全部躁動起來,所有千戶以上的將領全部全都匆匆往中軍大帳跑來。
三通鼓後,幾十名將領整齊的站在了大營裏麵,按照官職高低排列起來。
軍記官開始點數,但是數了一遍之後就皺起了眉頭,又拿出文書開始一一點名。
一刻鍾之後,軍記官才上前報告,“啟稟將軍,有個偏將沒有前來”。
“這三個混蛋,竟敢違抗軍令!”鄧玘怒發衝冠,拍案而起。
此時,一名校尉上前稟報:“將軍息怒,屬下已派人去催促三位將軍了”。
鄧玘冷哼一聲,“再去催,若是他們還敢拖延,軍法處置!”。
而此時的三個偏將正在一起喝酒,他們就是前麵演練的三個統領,分別是矛兵統領蔣雄,弓箭手統領吳雲青,刀兵統領王誌軍。
這三人都是前線調回的那一萬精銳的偏將,他們分別帶領三千刀兵、五千矛兵,兩千弓箭手。
這三人同是總兵侯良柱的心腹,這一萬人也是駐紮在永寧前線的精銳人馬,也是侯良柱的依靠。
但是這次侯良柱沒有被朱燮元調回,隻是讓他把麾下這一萬精銳調回,這讓侯良柱非常不喜。
但是迫於朱燮元的壓力又不得不遵令,而且侯良柱和鄧玘有點不對付,主要還是四川總兵這個位置造成的。
因此這三人有點不把鄧玘放在眼裏,於是在戰鼓聲響起的時候,隻是讓十個千戶前去,他們自己則還在一起喝酒。
“老吳”,蔣雄喊了一聲,“咱們這樣是不是有點不好?畢竟這是朱總督的命令”。
吳雲青重重的把酒杯放在了桌子上,“怕他幹什麽?這裏說是五萬人,有戰力就隻有我們”。
“這一萬人可是我們親手訓練的,千戶、百戶都是我們親手提拔的,他能把我們怎麽樣?”。
王誌軍嘿嘿一笑,“老吳說得對,十個千戶去了就很給他麵子了,他還想怎麽樣?”。
蔣雄還是有些猶豫,“話是這麽說,但是麵子還是要給點的,畢竟這次是朱總督安排的”。
就在此時,一匹快馬跑了過來,從上麵跳下一個千戶,剛到門口就大聲喊道,“大哥,鄧總兵讓我來喊你們”。
此人是吳雲青的堂弟吳磊,也是他麾下的一個千戶。
蔣雄此時插話進來:“老吳啊,依我看,咱們還是跑這一趟吧,畢竟那人若真要動起軍法來,可真是個不小的麻煩呢!”。
吳雲青聽後微微皺起眉頭,沉思片刻,隨後朝著門外大聲喊道:“小虎!速帶五十人隨本將來此,與吾一同前往!”。
隻聽得一聲響亮的回應傳來:“遵命!”緊接著,便見一名虎背熊腰的年輕將領領著五十名精壯士兵快步來到跟前。
就這樣,吳雲青、蔣雄以及另外兩人率領著六七十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著中軍大帳進發。
待到了大帳之外,吳雲青抬手示意親兵們留在原地等候,而後他們四人則神態自若、不緊不慢地走進了營帳之中。
剛一踏入大帳,四人便齊聲拱手施禮道:“末將等參見將軍!”。
隻見坐在上方的鄧玘麵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他那雙銳利的眼睛死死地盯著眼前的四人,冷冷地質問道:“爾等為何竟敢如此姍姍來遲?”。
麵對鄧玘的質問,吳雲青不慌不忙地向前邁出一步,抱拳回答道:“回稟副總兵大人,請恕我等冒犯之罪”。
“方才我等正在緊急商議軍機要事,一時之間竟未能留意到時間流逝,故而有所延誤,還望大人海涵”。
鄧玘的臉色依舊陰沉似水,但卻沒有說話,一時間大帳內鴉雀無聲,眾人全都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