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老師,曾經教授他要「忠君愛國」的護國柱石鄭遠持,竟然會公開反抗朝廷的決定,選擇為叔山氏站台。而先帝在此時向他拋出橄欖枝,將宗室女許配於他,拉攏之意明顯。嚴子確冷靜判斷自己所處的局麵,隻有手中握有權利,才配擁有立場。


    他與舊人割斷聯繫,走上新的道路。嚴氏一門如今隻剩下他,他下定決心要光耀門楣,讓自己的後代成為如鄭來儀那樣的高門子弟,出生便含著金湯匙,再不會淪為他人附庸。


    鄭來儀看著嚴子確那張清朗麵容上橫生的殺氣,暗嘆一聲,道:「人生際遇,本就有太多不可言說。我們夫婦本想與你井水不犯河水,但你今日侵犯在先,已然觸及我底線。」


    「井水不犯河水?」


    嚴子確冷笑一聲,看向鄭來儀身旁:「叔山梧,你出身叛逆之軍,更是蠻夷之後,一介武夫,不過是機緣巧合,今日才有資格與我同台對擂。我嚴氏滿門忠烈,我胞弟因你而死,我怎可能讓你成為我登臨玉京的阻礙?!」


    他眸中暴戾之色大漲,四周環繞的黑甲兵一個個抽刀出鞘,林中一片寒光森然。


    叔山梧神色平靜,冷冷道:「倘若不是看在你曾於我嶽父家有舊的份上,我也不會聽你這麽多廢話了。」


    他一抬手,北方山穀突有尖銳哨聲響起,嚴子確悚然回頭,隻見茂密樹影後,有密密麻麻的黑影攢動,向著他們所在圍攏而來,伴隨著高聲的嘯叫,一時聽不出是何語言。


    他猛轉過頭:「撤!!」


    已然來不及了,山中埋伏的奇兵隊伍如同猿猴一般,攀著樹枝與藤蔓到了近前,將嚴子確和他的親兵團團包圍。


    嚴子確被控製住,視線掃過那一張張高眉深目的異族臉龐,半晌苦笑道:「好、好……大祈國運如此,終究是我嚴子確棋差一著!」


    叔山梧冷哼一聲:「你一意孤行泥足深陷,說什麽大祈國運!」


    嚴子確鬢髮繚亂,抬起頭來看著麵前二人:「我麾下涼州軍出走四分之一,投奔你叔山梧,隴右戰馬又被鄭來儀壟斷在手,若不另尋出路,勢必要被你吞併,我今日葬身於此,隴右邊防空虛,早有一日胡人馬踏中原,生靈塗炭!」


    鄭來儀冷聲戳破他冠冕堂皇的深明大義:「不要再為自己貼金,你接掌隴右以來頻頻入侵關內,靖遙城外多少屍骨,皆是被同胞殺害的百姓,若非你屢屢揮兵越境與清野軍長線作戰,日益捉襟見肘,戰馬供應不及,又如何會為我所掣肘?!」


    嚴子確麵色灰敗,漸漸啞然。


    「人心之所向,非你所能控製。嚴子確,你是被自己的野心吞噬。治軍,你還差得遠;治國,更是你癡心妄想!」


    嚴子確及其僚屬被鎖進囚車,拉回並州大牢。二人本準備留他一條生路,嚴子確卻在入獄的第二天觸壁而亡。


    七月流火時節,蒼梧王率大軍在隴上與圖羅、鶻國、沮渠等部落會盟,達成塞上之約,大祈開放西域商路,眾胡族退出邊境線外。從北到西邊境沿線,設置烽燧行營,為百姓提供庇護。叔山梧治軍森嚴,軍容整肅,又有充足的糧馬供應,圍固江山,自此往後無人能再犯塞。


    至此,蒼梧王麾下四十萬大軍雄踞大祈關山以北,半壁江山已入彀。


    幹寧帝李德音帶著一眾老臣和皇室宗親,以避暑為由,南遷入蜀。大祈李氏的最後一脈就此偏安揆州,再未回過玉京。


    巍巍皇城下,百姓們依然過著平靜的日子,茶餘飯後聊起的,大多是這些年蒼梧王征戰南北,掃除內亂,威懾蠻夷的豐功偉績。老人們看著紫宸宮高高的宮牆,總不由得感嘆一聲:多少英雄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昔日李氏榮光不在,如今已是蒼梧王的時代了。


    叔山梧實現對鄭來儀的諾言,終究陪她回到玉京。


    時隔多年,鄭來儀重新站在國公府門前,心緒一時難平。


    「怎麽不進去?已經讓人都收拾好了,一切景致都還原,你喜愛的那兩株石榴樹也開花了。」


    鄭來儀搖頭:「父母親不在,終究覺得少了些什麽……」


    叔山梧牽起她手,沉聲:「不然,我們就隨著二老回蓁州去。」


    夫妻二人曾下過一次江南,鄭遠持夫婦年事已高,適應了南方的氣候,也不願再回到玉京。鄭來儀無奈,隻得與叔山梧離開,約定每年上元節,回南方團聚。


    她掀眉看了一眼叔山梧:「北境無人坐鎮,哪來江南安寧,莫開玩笑了。」


    叔山梧一笑,與她攜手邁進府門。


    -


    彈指太息,浮雲幾何。


    幾日前關外傳來一個消息,得知後鄭來儀一夜未能闔眼,叔山梧醒來時發覺枕邊人異樣,便問怎麽回事。


    她眸光閃動,告訴丈夫:雀黎寺住持織雲圓寂了。


    叔山梧沉默一會,寬慰她:「生死無常,師太超脫物外,定已去往極樂。」


    見鄭來儀數日悒悒不樂,叔山梧命屬下推遲東巡的計劃,對妻子道:「雀黎寺於你我有特別意義,住持也算救過我們一命,既然放不下,就去一趟拜祭一下故人。」


    如今的蒼梧王,麾下集結了一幫有識之士,叔山梧不拘一格降人才,並未對李氏老臣趕盡殺絕,李德音偏安蜀地,這些年不少胸懷抱負的能人又棄暗投明來到玉京。他手下的文臣武將既有前朝舊人,亦有才學新貴。杜境寬替他們坐守玉京,邊鎮防務則有蔣朝義牽頭,百姓安居樂業,海晏河清。<="<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梧不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乘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乘空並收藏非梧不棲最新章節